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风俗更为人们重视,《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篇二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

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篇三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

中秋节的历史背景

中秋节的历史背景

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共度团圆时刻。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古代祭月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相传,在古代中国,嫦娥仙女与后羿相爱,但后羿得到了不死药,成为了神仙。

后羿藏下不死药后,一天不小心被嫦娥的徒弟发现,为了保护不死药,后羿不得不吞下药丸,并飞到了月亮上。

为了怀念后羿,嫦娥嫁给了桂树下的木匠。

于是,人们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便纪念后羿和嫦娥相聚的日子,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二、宴月传统习俗中秋节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以宴会的方式庆祝。

这种宴会通常是家庭聚会,亲友团聚,共度美好时刻。

一家人会在中秋夜共进团圆饭,辞旧迎新。

庆祝的最重要的食物是月饼,这是中秋节的标志性美食。

人们还会赏月,此时的月亮明亮而圆满,才能体现月圆人团圆的含义。

同时,家庭会布置花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三、中秋节的历史传承中秋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反映出多元的文化表达。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的庆祝形式不断演变,但其象征团圆和祈福的意义始终保持着。

四、中秋节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中秋节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庆祝,也在华人社区和海外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承。

在华人社区,人们以传统的方式庆祝中秋节,如赏月、制作月饼、举办舞龙舞狮表演等。

在一些国家,中秋节也成为了当地的民俗节日,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参与其中。

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秋节也逐渐在国际间获得了认可和重视。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秋节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中秋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个节日承载了人们对团圆和祈愿的美好愿景,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中秋节前夕,“家长壹点通”整理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及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一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动。

中秋季节正逢秋粮收获,古人答谢神灵护佑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时令。

后来祭月便渐渐为赏月所代替,节庆持续下来,并被给予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化过程中,不乏诸多漂亮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闻使中秋节充溢浪漫色调。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宴饮赏月颇为盛行。

当时的中秋节仅停留在贵族赏月与玩月阶段,没在民间流行。

宋代以后,中秋节始盛行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很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烧斗香”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15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5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二: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

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聚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聚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月夕、月节等。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秋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商朝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暴虐无道,统治下的人民生活极其困苦。

于是天地神灵就派了十日割年瘟的神仙斗精神,第九天他们分成两班来到帝辛的城内,要带走他的性命。

帝辛的妻妾知道后十分惊慌,设法劝服天神不要割斗精神,如果成全了她的请求,她将以蓬莱仙山作为报酬。

天神最后答应了她的请求,天神说每年的这一天,天上会有一轮明亮的圆月。

神把他们的血涂于种植了桃树,树上就结出金色的桃子,对人类进行安慰。

在西汉时期,中秋节被定为国家的节日。

丰收的季节与家人团聚的意义深长,中秋节成为了一个表达感恩和快乐的节日。

中秋节在唐朝时期发展得非常繁荣。

唐玄宗时,赏月的风俗在士人中流行,士人们齐聚一堂,共赏明月,吟唱诗曲。

这一风俗也在宋、明两代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在各地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方风俗。

例如,福建潮州地区有船山文化独特的“船山祭月”;江西井冈山区则有“八角月饼”;吉林珲春地区有“打靶抢槟榔”等。

今天,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节日。

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赏月、吃月饼、赏灯等都是
中秋节的常见活动。

此外,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民俗文化节日,被列入中国的国家法定假日之列。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被视为团圆与感恩的时刻。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据传可追溯至古代的祭月祭祖活动。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秋节的历史起源及其相关的传说故事。

1.古代祭月祭祖活动中秋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朝时期。

古人观察到每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月亮最圆,便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成为团圆与感恩的象征。

在古代的习俗中,人们会在这天晚上一起赏月、吃月饼,并举行祭月祭祖的传统仪式。

这是由于月亮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人们祖先的象征之一,人们通过祭祀月亮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

2.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还与一个著名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有关。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曾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为了感谢他的功绩,王母娘娘赐给他一瓶不死药。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这颗不死药,她为了不被世人发现,飞到了月亮上。

从此以后,嫦娥便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月亮也因此成为人们感恩和团圆的象征。

3.中秋节的民间故事除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

一个常见的故事是关于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

相传,董永是古代的一个农民,他和七位仙女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然而,命运让他们分开,每年的八月十五,七仙女便会从天界降临人间,与董永团聚。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向往,对爱情的珍视。

总结: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

古代的祭月祭祖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使中秋节成为了一个寄托人们思念和祝福的时刻。

嫦娥奔月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更是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民间色彩。

我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与家人、亲友团聚,表达对爱与感恩的情感。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使得它成为了一道连接古代与现代、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中秋节的历史渊源。

一、古代祭月习俗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月的习俗。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将月亮当作神灵来崇拜和祭祀,认为月亮是辅佐着太阳的女神嫦娥。

于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都会设宴于户外,仰望着皎洁的明月,祈求丰收和家族的幸福安康。

二、中秋节的历史典故众多历史典故贯穿了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

其中最著名的典故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十日一夜的大热天气使得人们困扰不已,于是一个英雄名叫后羿的射箭高手利用他的神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百姓的生活。

为了保护自己的神仙品质,后羿将神药“长生不老草”藏了起来。

但是,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吃下了这颗仅剩的一颗长生不老草。

嫦娥吃下草后,便飘升到了月亮上,并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因此,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祭拜天上的嫦娥,祈求幸福安康。

三、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它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之一。

相传,月饼起源于明代,当时中国受到了外族的侵略,而这场统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残酷的。

然而,人们通过将藏于月饼内的留言传递给了同仇敌忾的人们,并成功组织了起义,最终恢复了国家的独立。

为了庆祝这场胜利,人们制作了圆形的月饼,并在上面刻画了月亮和起义的纪念图案。

从那时起,月饼便成为了中秋节的标志。

四、中秋节的传统活动除了赏月和品尝月饼,中秋节的传统活动还包括各种民间的游戏和表演。

其中,最具特色的活动是舞狮和舞龙表演。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添节日气氛,还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中秋节前夕点亮水中的莲花灯,让灯光在水面上闪烁,令人陶醉。

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它是家人团聚、思念亲人、祈福幸福的日子。

希望通过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能够增进人们对这个美丽节日的理解和热爱。

让我们一起共同欢度中秋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中秋节的介绍

关于中秋节的介绍

关于中秋节的介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广泛庆祝的节日。

它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通常与秋分这一天相邻,因此得名中秋节。

中秋节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相传,古代人们在秋天的满月之夜,为感谢丰收和祭拜月神,举行丰盛的宴会与仪式,从而形成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标志着秋天的到来,也象征着团圆和感恩。

中秋节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赏月。

据传,月亮是人们心中的亲人,因此人们通过欣赏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和一些山区,人们会到田野或山顶上,远离城市的灯光,仰望皎洁的月亮,共同赏月。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将桌子移至庭院或阳台上,与亲朋好友一起赏月,品尝着月饼、柚子和瓜子,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另一个与中秋节紧密相连的传统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经典的食品之一,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口味和造型。

常见的月饼口味包括莲蓉、豆沙、五仁、枣泥等,而月饼的造型则因地区和风格而有所不同。

一些地方会制作成圆形,寓意团圆;也有一些地方制作成八角形或其他特殊形状,寓意吉祥。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活动。

其中之一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传说中,嫦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因为吃了仙丹而飞到了月亮上。

每逢中秋节,人们就会讲述这个传说,以此来启发人们追求美好的理想和幸福的生活。

此外,中秋节还有龙舟竞渡这一传统活动。

龙舟竞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传说中,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与龙舟竞渡有着密切的关系。

龙舟竞渡是指在中秋节举行的龙舟比赛,参赛的龙舟由一群船手采用协同划桨的方式划动。

这一传统活动旨在纪念屈原,并且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机会。

总之,中秋节作为一项传统节日,是华人世界中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通过赏月、吃月饼、讲述传说和竞渡龙舟等传统活动,人们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团圆和感恩的价值观念。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人们思念亲人和祈祷幸福的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
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
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
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这儿,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

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
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

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
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

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

中堡岛---三峡大坝坝址
船过西陵长江大桥,就到了三峡大坝坝址。

这里原来是个长方形的小岛,成为中堡岛,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大坝坝址。

中堡岛是个神奇的岛,历史上不论发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这个小岛。

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臵比中堡岛高的多的黄陵庙,却没能淹没中堡岛,这中“水涨岛高”的奥秘,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兵书宝剑峡
船过新滩,便到了兵书宝剑峡。

在峡谷北岸陡崖石缝中,看去好似放着一个象书卷的东西,传说是诸葛亮的“兵书”兵书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竖直查向江中,酷似下面浮雕的一柄宝剑的石头。

经过考古学家实地考证,所谓兵书乃是半山腰古代悬棺葬的遗物。

宝剑石是绝壁上突出的岩块,是石灰岩沿着垂直发育的节理崩塌跨落而形成的。

此段峡谷还有两段传说:其一说诸葛亮将他一生的用兵经验写了一本书,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环顾周围的人都不配授予,又怕后人生吞活剥,照本指挥作战,死守老本,便选了险要之地把这部书放在难于攀登的峭壁上,让后世有才智的人去取。

另一说是秦末张良的兵书。

香溪名人故里
船行出西陵峡不久就到了香溪宽谷。

在这绿水悠悠的香溪之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位是汉代的王昭君。

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香,故名香溪。

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架起了通向充满神奇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的桥梁。

三峡工程蓄水后,游船可从长江直到昭君村,中途也可达到屈原故里---乐平里。

现今的社会科技发达,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脑。

电脑的用途广泛,而且方便快捷,深受人们的欢迎,但与此同时它带来很多的坏处。

电脑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可以方便我们搜集资料。

当我们想做一个专题习作,但又缺乏资料,只要我们上网浏览,就可以立刻找到很多与该专题习作有关的资料,非常方便。

透过电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现在互联上设有「每日一篇」阅读计划,我们每天只需五至十分钟时间上网就可以阅读一篇优质的文章,并完成课后练习。

如此下去,日积月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如果同学在功课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只要一上网,就会有人为我们解决难题。

不过,电脑也为我们带来很大的坏处。

电脑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如果我们长时间望 电脑的屏幕,不让眼睛作适当的休息,这样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引致近视,更严重的可能会引致「乾眼病」。

它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业,如果我们太过沉迷网上游戏线和「ICQ」,把学业臵诸不理,学业成绩因而下降,甚至无心向学。

不过,最严重的是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由於电脑实在太不方便,人们只要利用互联网便能传递彼此间的讯息,甚至连通电话的时间也减少了;长此下去,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会越来越大。

唉!电脑带来的坏处多麼可怕啊!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深信只要我们懂得克服自己,懂得分配时间,善用电脑,那麼,电脑将会是我们生活上的好帮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