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合集下载

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笔记

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笔记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建立1.1 秦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发了民不聊生的局面。

秦朝的暴政和苛捐杂税也导致了民不聊生的情况,加之农民起义不断,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1.2 刘邦的建立刘邦在秦朝覆灭后,率领起义军攻下了咸阳,建立了西汉朝代。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了百姓的生产,消灭了逃散乱民,重修社会秩序。

1.3 西汉的巩固刘邦以宽仁政策稳定社会,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分封制度调动地方豪强,开创了西汉的局势。

在外交上,他推行了汉文化,发展了对外贸易,使汉文化遍布海外。

二、文景之治2.1 文帝的统治文帝继承了前人的政绩,采取了变法策略,以促进国家的生产和发展。

他重用贤臣,推行宽政,废弊除奢,减轻赋税,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积极发展农业,推动了社会的生产。

2.2 民生的改善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他推行了"金屋法",减轻了赋税,使小农解决了缺粮卖田的现象,保护了农业生产。

百姓也纷纷表示感激,社会风气明朗。

2.3 社会的繁荣在文景之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逐渐繁荣,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文帝还实行汉武帝的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了华夏文明的影响范围。

三、总结回顾通过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长河之中,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对于我国历史的进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实现了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

可以说,在西汉朝代,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较为繁荣、安定、和谐的时期。

个人观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这不仅为历史上的后继朝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也为我国的文化灿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撰写本次文章时,本人对于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本文能够对此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
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需要恢复和发展生产
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根据下则史料和教材55页 ,简要归纳汉高祖刘邦采取了 那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直接的影响?
罢兵归家 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鼓励农桑
经过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汉初的 社会局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 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文景二帝的什么措施?
“文景之治”
材料一: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材料二: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 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 田租。
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这种局面 是怎样造成的?
境况: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 的破坏,到处是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
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如果你是刘邦,面对这样经济萧条、 国家贫困的形势,你会怎么做?
休养生息政策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 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 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 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资治通鉴》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 国库充盈
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淮书》
以史为鉴明得失
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 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 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 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 图大业。
——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 会上的讲话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必背重点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楚汉之争
(历时四年)目的ຫໍສະໝຸດ 争夺国家统治权双方
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
结果
双方军队在垓下进行决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胜利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影响
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措施
经济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户迁移, 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
政治提倡勤俭治国, 反对奢侈浮华
表现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 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状况: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破坏。
2.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原因
①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②汉初经济萧条;
③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④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措施
①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②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田租为十五税一),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素养导学】时空观念: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历史解释: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历史概念、具体表现及影响等。

家国情怀: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并得出治世局面的出现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知识构建】一、西汉的建立1.“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朝代:西汉。

(3)都城:长安。

(4)人物:刘邦,即汉高祖。

【思维导引】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

2.《汉书·食货志》中的这段话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何出现这种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1)社会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出现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目的、措施及影响分别是什么?1.原因: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1)让士兵还乡务农(“兵皆罢归家”),释放部分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以稳定民心,鼓励农业生产。

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思维导引】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三、“文景之治”《史记·平准书》描述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1.名称:“文景之治”。

2.帝王:汉文帝和汉景帝。

3.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4.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史料研习】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历史解释】休养生息政策: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2.时空观念: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掌握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及“文景之治”的内容。

4.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要性,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

5.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要关注民生,勤政爱民,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的概况: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3)措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鼓励生产)④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轻徭薄赋)(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二、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①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②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③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汉文帝以节俭著称)。

2.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1.(2022年中考真题•聊城)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

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2.(2022年中考真题•天津)2021年中考真题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书·景帝纪第五》
以上重两视则农材业料生说产明了什么?
材料1 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 轻 帝即位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 徭
材料2 文帝把壮丁每年服徭役一个月改 为三年服一个月。景帝则把徭役起征
薄 赋
年龄从17岁推迟至20岁。
缇 萦 救 父
轻刑慎罚、重视“以德化民”
材料 孝文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 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 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 之,何以台为?”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材料提反倡映了节汉俭文、帝以提身倡作何则种理念?
材料1 文、景之际……吏政廉治而清自明重,殷殷屯屯,
人经衍济而发家展福。
——《盐铁论》
材料2 “海社内会安宁定,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我们一起来“趣味竞答、快乐点击”。
A
B
C
心有灵犀:你可以选择你的朋友来回答
1、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
本目的是什么?
A.稳定社会 巩固政权
B.安定天下 发展生产
A
C.人心思安 以民为本
D.借鉴前朝 收揽人心
远亲不如近邻: 请你相邻的同学回答
2、“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
直的、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108:05:3808:05Sep-211-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nesday, September 01, 2021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秦陵兵马俑
汉文帝的霸陵
(3)根据材料指出汉初几代统治者在经济结构发 展问题上采取的主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种 政策?
以农为本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 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 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 、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
自学提示
根据下列提示,在课本上完成勾画和批注。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就是
3、都城: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①由于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
者面临的首要问题。②为了
取了 的政策。

遭到严重破坏,
的景象。
成为汉初统治
,汉高祖吸取 的教训,采
2、措施:下令 鼓励 采取
政策
3、结果:使汉初的经济
象出现在哪个时期?
• 5、经济发展,粮食多到“至腐败不可食”的现 象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 6、汉高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哪些具体 的措施?
• 7、文帝和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哪些措施?
合作与探究
第一篇章【建邦维艰】——背景 第二篇章【无为安邦】——休养生息政策 第三篇章【治世邦兴】——“文景之治”
第一篇章【建邦维艰】——背景
民族矛盾尖锐
汉定天下 国家统一
(今陕西西安)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 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
(这里生指产失去遭土到地耕严种重),而
大饥破馑。坏凡,米经石五济千凋(一石 结合材料,从政治、 米者驷要过(五四敝,半千马。社,钱毛自)色会人天,一不口子样人不)稳锐相,能食减定而具,将醇死 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西汉建 相或。乘牛车”。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公开课美篇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公开课美篇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公开课美篇前言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成立和文景之治期被誉为治理有方,社会安定繁荣的时期。

本文将通过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探讨,带您深入了解西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繁荣。

一、西汉的建立1.1 背景介绍西汉的建立,与秦朝的崩溃息息相关。

秦朝在短短几十年的统治下,虽然取得了统一中国的成就,但其过度的专制和暴政也引发了人民的不满。

秦朝的崩溃为西汉的建立提供了机会。

1.2 刘邦的崛起刘邦是西汉的奠基人,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

他通过巧妙的策略和组织,成功地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在汉王朝取得了胜利。

1.3 刘邦的改革刘邦上台后,他秉持着“以民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行改革。

他废除了秦朝的苛政,恢复了封建制度,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重建社会秩序,并通过与各地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二、文景之治2.1 衍续刘邦的治理理念刘邦去世后,他的继任者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继承了刘邦的治理理念,并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的政治制度。

他们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使国家得以稳定发展。

2.2 建立官僚制度在文景之治时期,西汉建立了完善的官僚制度。

他们设立了各级官职,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并实行考试制度确保官吏的素质。

这样的制度为政府的运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现了权力的合理分配。

2.3 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在文景之治时期,西汉注重经济发展,促进了物质文明的繁荣。

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提倡手工业的发展,并加强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2.4 文化繁荣西汉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文景之治时期,西汉政府提倡儒家思想,实行教育普及政策,推动了儒家学说的盛行。

此外,历史学、医药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些文化繁荣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语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期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之一。

刘邦的崛起为西汉的建立提供了契机,而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执政则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西汉的建立。

2.了解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

3.知道文景之治。

【学习重点】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重点导学】
1、西汉的建立与政策
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政策:由于秦末的暴政和连年战乱,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复苏。

2、“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它上承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为汉代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提倡节俭;废除连坐法和肉刑;重视“以德化民”,努力创造安定宽松的局面,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

【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如右图)
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石五
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陆贾
(1)材料一中“楚汉之争”的作战双方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
(3)材料三是什么意思?陆贾的感叹因何而发?
(4)陆贾的建议成为汉初哪一政策的重要依据?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是什么?
2、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
A、秦亡教训,收揽人心
B、人心思治,让利于民
C、经济困难,稳定统治
D、文治天下,鼓励生产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