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篮球理论课(精选)
《篮球理论》PPT课件

运行轨迹。一般有三种抛物线:低弧线、中弧 线和高弧线。中等抛物线是比较理想的拗物线, 容易投篮命中。
精选ppt
12
(三)投篮教学与训练要点
1、在初学投篮时,重点掌握正确的投篮手法和全身 协调用力,以建立正确的投篮技术概念,形成正 确的动力定型;
2、投篮的作用: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唯一的得
分手段,竞赛中进攻队运用各种技术、战术
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
而防守队的积极防御也是为了阻挠和破坏进
攻队的投篮,投篮是篮球比赛中攻守对抗的
焦点。
精选ppt
5
单手投篮
单手握球方法:
投篮手五指自然分开,用指 根以上部位托球的后下方, 手心空出,手腕略向后仰, 球的重心落在食指和中指指 关节处,肘关节自然下垂, 置球于同侧肩的前上方。
精选ppt
13
The end
制作:龙
精选ppt
14
2、突出重点技术,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双手胸前 投篮)、行进间单手投篮、跳起单手肩上投篮为 重点,掌握正确的投篮手法。
3、教学顺序: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投篮~原 地跳起投篮~接球急停和运球急停跳投。
4、要与传球、运球突破等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技术 运用能力;并加强在对抗条件下的投篮练习及配 合投篮练习,提高有防守情况下运用技术的能力 和配合意识。
精选ppt
10
出手速度: 投篮时球出手的一瞬间球离手进入空
间获得运动的初速度。合理的投篮速度取 决于出手力量和手腕、手指动作的速率。 手腕的前屈和手指拨球动作的突然性、连 贯性和柔和性,对取得合理的出手速度起
着关键作用(F=MV)。
精选ppt
篮球理论课教案

篮球理论课教案课程名称:篮球理论课适用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授课内容:篮球的基本知识和规则课前准备:1. 运动服装和运动鞋2. 讲课PPT3. 篮球和篮球场地教学目标:1. 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和规则2. 掌握篮球的比赛规则3. 知道篮球比赛中的技巧和战术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篮球,让学生对篮球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对比赛感兴趣。
老师可以用图片或视频来直观地展示篮球运动。
二、篮球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篮球的基本结构:篮球由气密橡胶制成,分为大小、重量不同的比赛用球、练习用球。
中国篮球比赛使用的球大小为7,重量为600-650克。
2. 篮球场地:篮球场地的长度为28米,宽度为15米,中央有一条分界线,两端各有一个三分线和一个罚球线。
3. 篮球比赛的计分:正常投篮计2分,三分投篮计3分,罚球投篮计1分。
三、篮球的比赛规则(25分钟)1. 球员人数:每支队伍最多由12名球员组成,其中5名球员可以同时上场比赛。
2. 比赛时间:正常比赛时间为40分钟,分4个节。
其中前三个节每节10分钟,第四节为12分钟,中间有两次短暂休息时间。
3. 篮球比赛的规则:比赛开始时由裁判向中场跳球,球员必须用手来控制球。
球员可以运球,传球或投篮。
每场比赛两队可以轮流进攻和防守。
4. 篮球比赛的违规和罚球:犯规的球员将会被罚球。
罚球种类分为两种,自由罚球和技术性犯规的罚球。
四、篮球比赛中的技巧和战术(20分钟)1. 技巧:运球、传球、投篮和防守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的技巧。
不同的技巧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都有不同的应用方法。
2. 战术:战术是指在比赛中的不同期间使用不同的策略。
例如,快攻、防守、配合、进攻等。
了解和掌握团队战术对于成功的篮球比赛非常重要。
五、结论(5分钟)老师向学生再次重申篮球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并对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应该如何加强相关技巧和战术提出建议。
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应该了解到,篮球需要很高的体能和技巧,同时也需要球员之间的默契和协作。
《篮球》教案(精选5篇

《篮球》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篮球》这本教材的第四章“篮球基本技术”,具体内容包括篮球的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要领,并探讨如何在实际比赛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2. 了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篮球基本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的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篮球、篮球场地、记分牌。
2. 学具:篮球、运动服、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简单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篮球的基本技术,包括运球、传球、投篮等,并强调技术要领。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实际比赛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篮球基本技术。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运球、传球、投篮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比赛实践(30分钟)学生进行篮球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运用技术的熟练程度,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投篮2. 比赛规则3. 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比赛中团队协作的表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篮球社团或校队,提高篮球技能,培养团队精神。
同时,观看篮球比赛,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测量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性。
6.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启发性。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篮球基本技术,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核心技能。
大学生篮球理论课

体育精神与社会责任
团队精神
在比赛中强调团队配合 和协作,不搞个人英雄 主义,以集体的力量取
胜。
公益精神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 会服务,回馈社会,传
递正能量。
健康生活
通过篮球运动培养健康 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规律作息和坚持
锻炼等。
社会责任
关注社会问题和发展,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
体能要求
分析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 如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并 提供相应的训练建议。
训练方法
介绍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术,包括力 量训练、有氧运动和灵活性训练等, 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03
篮球赛事与文化
国际篮球赛事
国际篮球赛事
国际篮球赛事是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平的 篮球比赛,包括奥运会篮球赛、世界杯 篮球赛和欧洲篮球锦标赛等。这些赛事 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篮球运动员 ,代表了国际篮球的最高水平。
篮球文化的社会影响
篮球文化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同时, 篮球文化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04
篮球运动中的健康与安全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运动损伤
在篮球运动中,应注重热身活动,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提高关节的稳定性,以降低 运动损伤的风险。
裁判法
讲解了裁判员的职责和工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规则进行判罚,培养学生的规则 意识和裁判能力。
篮球技术与战术
技术分类
介绍各种篮球技术,如投篮、运球、传球、突破等,并强调 正确的技术动作和练习法,包括进攻和防守战术 ,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完整版)篮球理论课教案

篮球理论课教案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篮球比赛的规则。
篮球课实践教案授课日期:第1次课部分70 动作方法:持球时,两手五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传球时,后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两臂前伸,手腕由下向上翻转,拇指用力下压,食、中指用力弹拨,将球传出。
出球后手心和拇指向下,其余手指向前。
课的部分时间课的内容组织教法授课日期:第2次课授课日期:第3次课间基本部分的队形,把每个防守区域有机地联结起来,组成区域联防战术区域联防的基本要求:1、每个队员必须认真负责自己的防区,积极阻挠进入该防区的进攻队员的行动,并联合进行防守。
2、要以防球为重点,随球的转移而经常调整位置,做到人球兼顾,不让持球队员突破和传球给内线防区。
3、对进入罚球区附近或穿过罚球区的进攻队员必须严加防守,切断其接球路线,不让其轻易接球、传球或投篮,加强篮下区域防守。
4、每个防守队员,要彼此呼应,随时准备协防、换位,越区、“护送”等,相互帮助,加强防守的集体性。
处于远离球“2-1-2”联防“2-3”联防“3-2”联防“1-3-1”联防授课日期:第4次课部分12 1、头颈部,2、肩部3、腰部,4、体前屈5、弓步压腿,6腕踝关节要求:1、整队报到快、静、齐。
8、精神饱满,声音宏亮。
9、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10、徒手操动作舒展到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
基本部分70 一、传切配合:是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切和切入技术所组成的简单配合。
二、突分配合:这是有球队员持球突破后主动的或应变的利用传球与同伴配合的方法。
如图:基本部分三、掩护配合:是掩护队员采用合理的行动,用身体挡住同伴的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摆脱防守。
四、策应配合:是指进攻队员背对篮或侧对篮接球,由他做枢纽,与同伴配合而形成一种里应外和的配合方法。
结束部8十二、集合整队十三、放松操练习(3—4节)十四、总结本次课,提出表扬或批评十五、宣布下次课的内容,布组织队型:同准备部分队型。
篮球理论课教案

篮球理论课教案【篇一:篮球理论课教案】篮球理论课教案【篇二:体育理论课教案——篮球运动简介】体育理论课教案——篮球运动简介sxezgj 发表于 2009-5-8 20:40:00体育理论课教案初二年级教师:龚健教学内容:篮球运动简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和简单的发展史。
2、通过对篮球运动的场地设施以及规则的讲解,使学生对篮球运动更进一步的理解。
3、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篮球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和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对篮球运动主要规则的理解及其运用。
一、课题引入(利用nba一段精彩录像导入课题)二、起源与发展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奈史密斯先生先在麦克杰尔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做牧师,但读了三年却发现不适合,他的兴趣是体育,但是麦克杰尔大学并没有这一科系,因此忍耐到毕业。
然后到了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
奈史密斯从当地人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户备有桃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教师结合一段动画进行讲解)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5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
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
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
篮球游戏最初五项基本原则:1、圆型的球,双手进行。
2、队员不可以拿着球跑。
3、任何队员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占据场上的任何位置。
4、队员之间不应有身体接触。
5、篮球应水平地置于场地上方。
篮球游戏最初三个条件1、不能受时间的影响(白天、晚上、室内、室外)。
2、各方面的人都能参加(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
3、要与美式足球(橄榄球)有明显区别。
篮球教学设计教案理论(精选5篇)

篮球教学设计教案理论(精选5篇)篮球教学设计教案理论(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本课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挖掘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团结向上、勇于拼搏集体主义精神,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水平五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进攻、突破上篮,它的特点是出手速度快、不易被封盖,命中率高、稳定性强。
在实际的教学比赛中有很多学生对持球突破技术缺乏正确的应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篮球比赛进攻能力,把交叉步持球突破与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比赛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篮球技术的实用性。
在素质练习中采用X跑训练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参与,把练习推向高潮!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向成熟,具备独立思考、判断、概括和模仿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
同时,学生还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喜欢上体育课但不喜欢跟着老师上,喜欢自已玩。
鉴于此,在课中,一方面针对性要非常强,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普遍重视不够的细节,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一个班的学生在水平层次上差异不小。
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把动体和动脑很好的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和自主性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学习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动作技术以及素质练习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7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和完成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动作,使6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一动作,达到命中率高,稳定性强,动作协调优美;同时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X跑训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
体育理论课教案【优秀6篇】

体育理论课教案【优秀6篇】教学内容:篮球运动概论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篮球运动的本质与特点难点: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一、教学任务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篮球运动的本质和特点,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篮球运动的概况。
二、教学内容(一)现代篮球运动的本质及其演进第一个时期:即初创试行时期第二个时期:即完善传播时期第三个时期:即普及发展时期第四个时期:即全面提高时期第五个时期:即创新、攀登时期(二)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与特征1、篮球运动的特征2、篮球运动的特点第一、集体性特点第二、对抗性特点第三、转换性特点第四、时空性特点第五、增智性特点第六、综合性特点第七、智艺性特点第八、职业性特点第九、商业性特点(三)新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1.大众篮球风靡全球,比赛人文氛围全面提升。
2、学校篮球运动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3、职业篮球运动在全球扩展,商业化气息加强,观赏性加浓4、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渗透高科技,形成新结构、新体系5、竞技篮球群雄相争激烈,排名出现新格局,技战术风格呈现新特点:第一、贵在“理念”第二、智在“聪颖”第三、高在“制空”第四、快在“ 节奏”第五、悍在“凶狠”第六、准在“高分”第七、全在“综合”第八、变在“瞬时”第九、星在“奇特”第十、技在“升华”第十一、阵在“机动”第十二、帅在“智谋”第十三、男、女“并趋”(四)中国的篮球运动1、现代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1)1895-1948年为第一时期第一个阶段为1895--1918年的初始传播阶段;第二个阶段为1919--1936年的缓慢推广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37-1948年的局部普及阶段;2)1949-1995年为第二时期第一个阶段为1949--1965年的普及、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为1966--1978年的徘徊、困惑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79-1995年的复苏、提高阶段;3)1996年至今为第三时期第一时期(1895-1948年)第二时期(1949----1996)2、我国篮球运动普及、提高的基础3、新世纪中国篮球运动面临的任务(五)思考题1、试述篮球运动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演进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