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2、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纯净 物、单质、化合物):
纯净物、化合物
纯净物、单质
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 什么不同?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 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其它因素:
1、物质的颗粒大小;2、外力等
1、物质为什么会有三态变化?相同质 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
所占的体积相同吗? 2、物体为什么会有热胀冷缩现象?
3、1+1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等于2吗?5mL 酒精和5mL水混合后,总体积是多少?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起了变化,变
三、分子的构成
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物质的 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不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不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原子
一、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相似。
二、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小结
一、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 (一)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发生物理变化时: 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改变。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人教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杨佳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是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和混合物、纯净物等宏观概念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

从本节课开始将会接触到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认识。

这为以后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学习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题内容计划安排两课时,本节课完成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和学生实际,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在教师的指导和他人的合作下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增强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的重点:(1)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通过实验探究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本课题的难点:(1)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2)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二、教法与学法1.教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因此,我决定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突出重点。

同时穿插启发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体验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

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

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强调化学变化,原子核不变)。

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子在化学反应里
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可“分”。

 2、几点说明:
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

如核反应时,原子核发生裂变,说明原子也是可分的。

②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例如氖气、铝等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六)、原子和分子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见下表。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电解水实验
2、实验的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可以表示为H2O;水是含。

分子和原子说课ppt课件

分子和原子说课ppt课件

三、教学策略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 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讨论及总结。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分子运动和分子破 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情 境激学、 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今天你有 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水结冰是由于( ) A、水分子运动停止了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水分子变小了
2、如右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 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 A处推到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 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处推至B处说明了溴分子 间 。
实验探究1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实验探究2: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
酚 酞溶液,搅拌均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观察与思考2:
从这一现象 中你可以得 出哪些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 来。”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 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 解释:( ) A、热胀冷缩 B、花香四溢 C、食物腐败 D、酒精挥发
分子和原子说 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化 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二课题的内容。本 节课是在物质的变化和混合物、纯净物等宏观概念的 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从本节课 开始将会接触到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确立物质是 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认识。这为以后学习化学 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做了准备。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案(2)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案(2)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案(2)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用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学会运用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用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学会运用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二)指导自学阅读课本,初步掌握以下问题,并填入学案相应位置:1、用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P52)2、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P52)(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问题思考: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

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提出问题,学生讨论: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

第一种情形:物质没变,分子本身没变。

第二种情形:物质变了,分子本身也变了。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解,理解和领悟推论四: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巩固与提升氢气(H)是一种新型能源,用氢气(H2)和氧气(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水(H2O),2试用图示表述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情况。

A B C 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H2)、氧气(O2)、水(H2O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使“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升华。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提问]分子这么小,有没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呢?
(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以20滴水为1 mL计算)。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板书](1)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厂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问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气态间隔最大,固态间隔最小,液态时居中,所以物质一般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过渡]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进行实验。
[活动与探究]
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1.取一烧杯,注入约40 mL蒸馏水,然后加入5~6滴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实验现象:正、负电极上都有______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而且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______呈______火焰;用_______________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

实验结论:⑴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水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______。

⑶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不变。

2.物质的简单分类______(一种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一种_______)物质______(多种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多种_______)3.氧化物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且含有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等。

注意: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__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下同)是单质;含氧元素的化合物_______是氧化物。

课题2分子和原子1.概念: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______和______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______,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______,遇冷______,气态物质分子间隔_____。

⑶分子在____________。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__。

3.概念: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______可分成_____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

5.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______单质,如:铁、铜、金等;________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达标检测:
1、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的分子的 __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 2、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 和氧分子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 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了气体,它们都是化 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 学性质
3、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 子性质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 结合成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 质都已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电
分裂 水分子 氧原子和氢原子 重新组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裂 原子 原子 成________,________又重新组 分子 合成新的_____。这就是化学反应 的实质:原子的重新组合!
氧分子
+
氢分子
归纳: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时分 子变了,原子不变。 4、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无固定 的组成。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2课时
满族初中 冀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分子和原子2
我夯基我达标
1.某同学在电脑上绘制的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图3-4
思路解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从宏观角度理解为“一物”与“多物”;从微观角度来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含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

本题各图直观地反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因此要从微观角度去认识。

选项B、D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为纯净物;选项A是由不同种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C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答案:AC
2.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
B.氧化铜
C.空气
D.二氧化碳
思路解析:过氧化氢、氧化铜、二氧化碳这三种纯净物都是由各自的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氧分子。

答案:C
3.氧气降温加压变成液氧,氧分子的主要变化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质量
C.分子的体积
D.分子的性质
思路解析:由氧气变成液氧,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那么分子的质量、体积、性质都不变。

加压时只是氧分子之间的间隔缩小。

答案:A
4.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约60 mL水,向水中加入一小块糖块,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溶解后,液面与水平线哪一个高,并解释这一现象。

图3-5
思路解析:这是考查粒子之间有间隔的一道题。

答案:当糖块溶解后,液面降低;因为糖的粒子扩散到水的粒子中间去了,粒子间有间隔。

5.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进行化学反应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思路解析: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因此此技术无法观察到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答案:D
6.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请你再举出可以用这种观点解释的一个实例来。

图3-6
思路解析:据题意,这是一个体积改变的问题,因而要从分子间隔角度来解释。

气体中分子之间间隙大,所以空气容易压缩,水中水分子间间隙相对较小,难通过外力压缩。

答案:吸入空气的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得多,因而气体容易被压缩。

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珠后体积缩小;或工业上把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贮存在钢瓶中。

我综合我发展
7.图3-7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3-7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气、氧气、水都是化合物
思路解析:此题要求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去分析宇宙飞船发动机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氢气和氧气混合并点燃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其微观过程是氢分子、氧分子裂解为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在此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等都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D
8.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3-8所示),一段时间后,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

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图3-8
思路解析:从题给信息可分析出:①硫化氢气体与二氧化硫气体逐渐相互混合;②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水和硫单质,即:硫化氢+二氧化硫→水+硫。

所以分析出为什么硫化氢与二氧化硫能逐渐混合,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即可解答 本题。

答案: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9.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图3-9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要明确探究实验的步骤,理解对比的目的。

本题通过实验一说明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通过对比实验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去。

答案:(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
(2)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没有必要。

实验一、实验二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三
我创新我超越
10.氧化汞受热的变化可用图3-10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10
(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2)物质汞和氧气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3)你还得出什么结论?
思路解析:从图上看氧化汞受热,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不能再分,这是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同时也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这是两者的联系。

许多汞原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汞,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构成氧分子,因此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从反应大圆圈、小圆圈的个数看,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化,因此得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答案:(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该物质的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