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两大指标、肥胖与疾病
肥胖的判断标准

1、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24~26.9为超重;27~29.9为I度肥胖;≥30为II度肥胖;≥40.0为Ⅲ度肥胖。
2、实际体重相对于标准体重:<-20%为消瘦;-20%~-10%为偏瘦;-10%~+10%为正常;+10%~+2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3、脂肪率:4、腰围:如果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处于超重或肥胖。
5、腰臀比(WHR):我国男性WHR≥0.95、女性WHR≥0.8即为异常。
6、皮脂厚度:肱三头肌皮脂厚度男性>10.4 mm、女性>17.5 mm 为肥胖;腹部皮脂厚度男性5~15 mm为正常、>15 mm为肥胖、<5 mm为消瘦,女性12~20 mm为正常,>20 mm为肥胖,<12 mm为消瘦;肩胛下角皮脂厚度的平均值为12.4 mm,>14 mm为肥胖。
肥胖的判断标准一、标准体重法标准体重就是以身高为基础,按一定比例系数推算出的相应体重值,也称为理想体重。
标准体重主要与身高有关,不受个人营养条件、种族及年龄的影响,但不适用于超力型人群,如运动员。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计算标准体重的方法。
1、几种常用的标准体重法(1)成年人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成年人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00]×0.9例:一个身高180cm的成年人,此人的标准体重 = (180-100)×0.9 = 72(kg)(2)成年男性与女性标准体重的计算成年男性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05成年女性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10例:一个身高178cm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 = 178- 105 = 73(kg);一个身高163cm的女子,她的标准体重 = 163-110 = 53(kg) (3)南方人与北方人标准体重的计算南方人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150]×0.6 + 48北方人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150]×0.6 + 50注:南北方的划分以长江为界;该标准来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调查。
偏胖和肥胖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偏胖和肥胖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现代社会,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饮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偏胖和肥胖的挑战。
偏胖和肥胖不仅对个体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偏胖是指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
虽然偏胖与肥胖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通常认为,偏胖是指体重指数(BMI)在24.9至27.9之间的状态。
偏胖的定义可能略有不同,取决于不同的身高和体型。
而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更严重情况。
肥胖的标准通常基于BMI,当BMI超过28时,被认为是肥胖。
然而,同样的,肥胖的定义也可能因身高和体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偏胖和肥胖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饮食、生活习惯、基因、代谢率和环境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健康的饮食,如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以及缺乏锻炼和运动等生活习惯,都会增加偏胖和肥胖的风险。
偏胖和肥胖不仅仅是外表问题,也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关节问题和某些癌症等疾病的风险都与偏胖和肥胖有关。
此外,肥胖还可能导致精神压力、自卑感和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
尽管偏胖和肥胖之间的界限不太明确,但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预防和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控制体重,减少偏胖和肥胖的风险。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偏胖和肥胖的标准,包括定义、影响因素和健康风险。
我们还将比较偏胖和肥胖之间的区别,并探讨预防和管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偏胖和肥胖,并为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简要介绍本文要讨论的主题偏胖和肥胖的标准。
重要性、普遍性和严重性等可以在此部分进行展示。
2. 正文:2.1 偏胖的标准:2.1.1 定义:解释什么是偏胖,有哪些常见的体重指标或测量标准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偏胖。
肥胖与疾病PPT课件

肥胖的病发症
要带加一孔,寿命减一年。 肥胖是万病之源。 大多数成人病患者是内脏脂肪型肥胖
糖尿病
血液中的糖不能被顺利的利用 糖分被小肠吸收后生成葡萄糖是肌体最主要的能量 葡萄糖被利用和储存的过程,是靠胰脏分泌的胰岛素 内脏脂肪型肥胖者胰岛素抵抗性非常强,所以与糖尿病的 关系非常密切.
遗传因素 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 体力活动减少 缺乏体育锻炼
消化吸收的过程
在口中嚼碎与.唾液混合.经过食道进入胃 通过胃液消化成糊状 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液和胰液分泌再消化 进入小肠大部分的营养和水分被吸收 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管被运到全身 进入大肠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进入直肠变成固体排出体外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 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 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 求
缺乏体育锻炼1011消化吸收的过程进入直肠变成固体排出体外12为什么会变胖能量是我们走路工作等实际活动的需要13脂肪的形成摄入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多多余的能量就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中
胖是指体内脂肪的增多
肥胖与老年病有密切的关系 脂肪占身体的比例是衡量胖瘦的标准 男性脂肪超过人体的20%为胖 女性脂肪超过人体的30%为胖
为什么会变胖
食欲是大脑的摄食中枢受到刺激产生的 脂肪是在食物中所获得的. 从食物中所获得的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变胖 能量是维持心脏活动、消化吸收细胞新陈代谢的保障。 能量是我们走路、工作等实际活动的需要
脂肪的形成
摄入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多,多余的能量就变成脂肪,储
存在脂肪细胞中。 摄入的能量少,消耗的能量多,体内的脂肪就分解来补充 人体的能量,脂肪就减少。
中国腹型肥胖诊断标准

中国腹型肥胖诊断标准腹型肥胖,也称为中心性肥胖,是一种以腹部脂肪过多堆积为主要特征的肥胖类型。
与全身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更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科学准确地诊断腹型肥胖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MI)是评价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
中国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中,BMI的范围为24-28,超过28则属于肥胖,且BMI与腰围的关系也是判断腹型肥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腰围。
腰围是评价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腹型肥胖诊断标准规定,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则属于腹型肥胖。
腰围的增加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三、腰臀比。
腰臀比是评价腹型肥胖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腰臀比=腰围/臀围。
在中国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中,腰臀比男性超过0.9,女性超过0.85则属于腹型肥胖。
腰臀比的增加也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四、腹部CT或MRI。
腹部CT或MRI可以直观地观察腹部脂肪的分布情况,是诊断腹型肥胖的重要手段之一。
腹部CT或MRI可以准确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和体积,帮助医生判断腹型肥胖的程度。
五、其他相关指标。
除了上述几个常用的诊断腹型肥胖的指标外,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指标也常常与腹型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腹部CT或MRI等指标,这些指标的综合运用可以准确判断腹型肥胖的存在与程度,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腹部脂肪的分布情况,及时采取科学的减肥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腹型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
肥胖的诊断标准

肥胖的诊断标准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肥胖学会(IASO)联合制定了肥胖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肥胖症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肥胖的诊断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肥胖症。
一、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BMI)是目前最常用的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根据WHO的定义,BMI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因此,BMI是最常用的诊断肥胖的标准之一。
二、腰围。
腰围也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腰围过大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增加。
根据WHO的标准,男性腰围超过94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即为肥胖。
三、腰臀比。
腰臀比是指腰围与臀围的比值,也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腰臀比过大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根据WHO的标准,男性腰臀比超过0.9,女性腰臀比超过0.85即为肥胖。
四、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人体脂肪组织占总体重的百分比,也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脂率过高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增加。
一般来说,男性体脂率超过25%,女性体脂率超过30%即为肥胖。
五、其他指标。
除了上述常用的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肥胖程度,如血糖、血脂、血压等。
这些指标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也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参考。
总结。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目前,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体脂率等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肥胖程度。
合理利用这些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肥胖症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肥胖症,提高对肥胖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肥胖的分类标准

肥胖的分类标准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导致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
然而,人们对于肥胖的定义并不仅限于此,肥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将就肥胖的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按照BMI指数来分类,肥胖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轻度肥胖(BMI 30-34.9)、中度肥胖(BMI 35-39.9)和重度肥胖
(BMI≥40)。
BMI是根据一个人的体重和身高来计算的一个值,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直观,便于人们对自身肥胖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根据腰围来分类。
腰围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肥胖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就属于肥胖。
这种分类方法更加直观,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脂肪在人体的分布情况。
此外,根据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情况,肥胖也可以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是指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形成苹果型身材;全身性肥胖则是脂肪均匀分布在全身,形成梨型身材。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肥胖对身体的影响,因为中心性
肥胖与全身性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
最后,根据肥胖的原因和发病机制,肥胖也可以分为遗传性肥胖和后天性肥胖。
遗传性肥胖是由基因遗传所致,患者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胖,很难通过饮。
超重和肥胖的标准表

超重和肥胖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评估人体重量与健康的关系,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用于识别超重和肥胖的程度。
这些标准和规范旨在为个体提供身体重量管理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了数据分析和政策制定的依据。
一、标准的制定超重和肥胖的标准制定是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身体组成分析、健康风险评估和人群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不同年龄、性别和人种群体中正常体重的分布情况,并根据相关健康风险的数据,确定超重和肥胖的界限。
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分类划分、体重指数的计算和阈值的确定上。
二、身体组成、BMI和体重分类身体组成是评估超重和肥胖的关键指标之一。
常见的身体组成测量方法包括体脂率、体重指数(BMI)等。
体重指数是最常用的评估人体肥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BMI分类标准,成人的体重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低体重(underweight):BMI低于18.52.正常体重(normal weight):BMI为18.5-24.93.超重(overweight):BMI为25-29.94.肥胖(obesity):BMI为30或以上5.严重肥胖(severe obesity):BMI为35或以上三、标准的执行和效果超重和肥胖的标准执行主要涉及到个人、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行为:个人可以根据标准自我评估自己的体重状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改善健康状况。
例如,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和进行体重管理等。
2.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标准评估、监测和干预个体的体重情况。
通过定期检查和咨询,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干预措施,帮助人们改善体重状况和减少健康风险。
3.公共卫生部门:公共卫生部门可以根据标准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评估和监测。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健康促进政策和干预措施,以控制和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肥胖度的分级标准

肥胖度的分级标准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慢性疾病。
因此,对肥胖的分级标准进行科学的界定,对于预防和治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肥胖度的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肥胖问题。
一、BMI指数。
BMI(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是目前最常用的肥胖度分级标准之一。
它是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指数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偏瘦,BMI<18.5。
2. 正常,18.5≤BMI<24。
3. 超重,24≤BMI<28。
4. 肥胖,BMI≥28。
二、腰围。
腰围也是评判肥胖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为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所以腰围的增加往往意味着腹部脂肪的积聚。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就属于肥胖的范畴。
三、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组织所占的百分比。
通常来说,成年人的体脂率在男性为15%~18%,女性为25%~28%之间。
当体脂率超过这个范围时,就属于肥胖状态。
四、肥胖的危害。
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此外,肥胖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对生育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五、预防和治疗肥胖。
对于肥胖问题,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增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最后,对于已经肥胖的人群,应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制定科学的减肥计划,避免盲目减肥。
六、结语。
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它对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肥胖度的分级标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共同为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肥胖问题的认识,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肥胖,迎接健康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晒数据,水桶腰风险更大
肥胖也是一种疾病?2013年美国医学会决议正式认定肥胖是一种疾病。
上海疾控中心肿瘤防治科主任医师郑莹昨天晒出了一张高BMI (即体质指数)相关癌症人体图,“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综合了多项研究的一份结果,目前已证实大肠癌、胰腺癌、肾癌、食管腺癌、女性的胆囊癌、卵巢癌、子宫癌、绝经后乳腺癌等8种类型癌症与超重和肥胖有高度相关性,估计要占到全球年均新发癌症病例的1/4以上。
”
在8个高BMI相关癌症中,胰腺癌、大肠癌、肾癌、女性胆囊癌都是集中在腹部。
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的脂肪容易堆积在腹部,也容易造成富贵病。
”郑莹透露,肥胖者中,水桶腰的癌症风险更大。
事实上,就在去年底,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肿瘤分刊上刊发了一篇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联合多国开展的研究报道,估计在2012年全球新发的1400万癌症病例中,可以认为是由超重或肥胖造成的,其中女性病例占到72%。
本市的情况依次以大肠癌(13%)、胰腺癌(4.2%)和绝经后乳腺癌(3.9%)为最多。
男性的占比为20%,女性则为35%。
绝经后不控制体重,乳腺癌高发
上海到底有多少胖子?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07-2013年上海居民超重和肥胖率从34%增至42%,其中成人中男性比女性更胖。
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2,一般亚洲人群的正常范围是18.5-23.9,过低过高,都不利于健康。
监测发现,男性平均均值是24.1,女性是23.1。
让人惊讶的是,上海38.6%的成年男性超重,超重女性则占26%。
与此同时,有一成男性属于肥胖,9.1%的女性属于肥胖。
拥有水桶腰的人则更多,中心型肥胖率上,近三成男性腹部肥胖,26.4%的女性同样属于腹部肥胖。
更让人担忧的是,女性受超重或肥胖致癌影响的程度是男性的3倍,主要癌种为乳腺癌、子宫癌和结肠癌,而且这些乳腺癌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绝经之后。
其中绝经后乳腺癌的未来发病趋势更受关注,数据显示上海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在45岁以后进入多发期,近10年来,还呈现出45岁之前发病率略有下降,
45岁以后显著上升的态势,60-74岁的上升幅度要大于45-59岁10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绝大多数女性的绝经年龄正是在45-59岁期间,60-74岁则是绝经后乳腺癌防治的关键时期。
防癌没捷径:坚持运动合理膳食
每天多一些类似走路、爬楼、家务、逛街的日常身体活动,做一些肢体动作、广播操等伸展运动,参与一些跳舞、快走慢跑、游泳、球类等有氧运动,尽量少的坐办公室、看电视和电脑等静态活动。
而坚持运动的好处,不仅体现在防癌上,还体现在抗癌上。
市疾控中心针对本市乳腺癌患者的一项超过1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坚持每周至少2.5小时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的患者相对放弃锻炼的患者,诊断后3年内的死亡几率也会减少36%。
监测数据也表明,目前上海女性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男性,养成经常锻炼习惯的比例也低于男性。
女性的身体锻炼状况到了60岁以后相对就更缺乏。
郑莹分析认为,一方面女性在闲暇时间可能更爱逛街、购物、看电视,另一方面,不能否认的是女性承担家务劳动普遍较多,造成休闲时间减少,特别是老年女性为照顾家庭和照看孙辈而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时间,应当获得更多的关爱。
你胖不胖请看两大指标
1.体质指数(BMI)
●如何计算
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体重65kg身高1.70mBMI=65/1.70/1.70=22.5
●亚洲人群标准正常范围
低体重:BMI<18.5
正常:18.5<bmi<23.9
超重:24<bmi<27.9
●每半年监测体重1次
2.腰围肥胖指数
●男性≥90cm ●女性≥85cm
或腰/臀围比>0.90或腰/臀围比>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