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ppt)美学原理叶朗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叶朗丑的定义

美学原理叶朗丑的定义

美学原理叶朗丑的定义
叶朗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他对美学和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意见。

在他的著作《美学原理》中,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丑的定义。

根据叶朗的观点,丑不是完全缺乏美的事物,而是有一种另类的美。

他认为,丑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与美有着本质的差异,但同样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叶朗认为,丑具有戏剧性的特点,它通过突破美的标准和规则,打破人们对美的固有观念,引发争议和思考。

丑可以是外貌上的特征,也可以是行为或情绪上的表现,它经常与夸张、反常和怪异相联系。

然而,叶朗并没有给出丑的具体定义。

他认为,丑是一个主观的观念,因为每个人对丑的看法和感受可能不同。

它受到文化、时代和个人观念的影响。

因此,丑的定义是相对的,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

总之,叶朗对丑有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他认为丑是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思考和探索。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美学原理目录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四、美学的学科性质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六、怎样学习美学绪论提要第一编审美活动第一章美是什么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五、美在意象六、意向的分析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本章提要第二章美感的分析一、美感是体验(完整)叶朗美学原理二、审美态度三、美感与移情四、美感与快感五、美感与高峰体验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七、意识与无意识八、美感与宗教感九、美感的综合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本章提要第二编审美领域第四章自然美一、自然美的性质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三、自然美的发现四、自然美的意蕴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本章提要第五章社会美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二、人物美三、日常生活的美四、民俗风情的美五、节庆狂欢六、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本章提要第六章艺术美一、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二、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三、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四、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五、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六、什么是意境七、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本章提要第七章科学美一、大师的论述:科学美的存在及性质二、科学美的几个理论问题三、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四、达·芬奇的启示本章提要第八章技术美一、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二、功能美三、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四、“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精神时代的一种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编审美范畴第九章优美与崇高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三、崇高的文化内涵四、崇高的审美特征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本章提要第十章悲剧与喜剧一、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二、悲剧的本质三、悲剧的美感四、中国的悲剧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本章提要第十一章丑与荒诞一、丑在近代受到关注二、中国美学中的丑三、荒诞的文化内涵四、荒诞的审美特点五、荒诞感本章提要第十二章沉郁与飘逸一、沉郁的文化内涵二、沉郁的审美特征三、飘逸的文化内涵四、飘逸的审美特点本章提要第十三章空灵一、空灵的文化内涵二、空灵的静趣三、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本章提要第四编审美人生第十四章美育一、美育的人文内涵二、美育的功能三、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四、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五、美育在当今世界的紧迫性本章提要第十五章人生境界一、什么是人生境界二、人生境界的品位三、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四、追求审美的人生本章提要主要参考书目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宗白华:《美学散步》张世英:《哲学导论》凌继尧:《西方美学史》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学原理》叶朗思维导图分享

《美学原理》叶朗思维导图分享

美感的分析
一、美感是体验
美感不是认识
中国50年代美学大讨论,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西方哲学史
主客二分天人合一
美感是体验
现量说
审美体验审美直觉
二、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的定义
童心说闲心说
布洛的心理距离学说 三、美感与移情
立普斯“移情学说”朱光潜对于移情的分析
四、美感与快感
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与联系苏州园林的例子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及其八条特征
六、 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右脑的四个特征左脑的四个特征
七、意识与无意识
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概念
八、美感与宗教感
举例爱因斯坦所信仰的宗教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无功利性直觉性创造性超越性愉悦性。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ppt课件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ppt课件

ppt课件
7
五、考核方式
• 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或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 ,平时课堂讨论与发言、小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结业考试或考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70% 。
ppt课件
8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
(一)教材
尤西林主编:《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
月版。
(二)基本参考文献
ppt课件
27
第三章 形式美 3.本章推荐书目 [1][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 馆1984年版。 [2][德]艾克曼:《歌德谈话录》,洪天富译,译林出版 社2002年版。 [3]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
ppt课件
28
第四章 技术美
1.教学基本内容
ppt课件
31
第五章 社会美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人物美 一、社会交往中的美 二、人物美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与节庆狂欢 一、日常生活中的美 二、节庆狂欢中的美
ppt课件
32
第五章 社会美 2.教学基本要求
辨析社会美、实践、社会交往、日常生活、节庆狂 欢等关键词,了解社会交往与人物美、日常生活美与节 日欢庆美的美学界定,重点理解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 体的社会美与社会审美现象。
审美活动经验
ppt课件
21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三、审美心理距离 四、审美移情 五、完形心理 第五节 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差异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 二、审美经验的文化模式 三、审美经验的客观标准与个性差异
ppt课件

美学原理课件

美学原理课件

一、自然审美场与生活审 美场的发生与形成不同
一是主体与对象构成的现实关系
审美场
二是对象进入心理而形成的审美 心理场
自然审美以自然为注意对象,形成以自然物 意象为主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构成自然审美 场
生活审美以人的行为活动为注意对象,形成 以人物形象为主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构成生 活审美场
生活审美的视野要涉及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但中心是人物,自然只作为人物活动的相 关因素或条件出现
“假如希腊巴特农神庙不是大理石的,皇冠不是金的,星星不发 光,大海无声息,那还有什麽美呢?”
—桑塔耶纳
法国心理学家弗 雷在实验中发现,在 彩色灯的照射下,肌 肉的弹力会增加,血 液循环会加快,其增 加的程度以蓝色为最 小,并依次按绿色、 黄色、橘红色、红色 的排列顺序逐渐增大。
——弗雷《论知觉 》
處記回
別殘天春
——
處 憐 牛芳 希草 濟。
得 綠 羅 裙 ,
首 猶 重 道 ,
情 未 了 ,
語 已 多 ,
淚 臨 清 曉 ,
月 臉 邊 明 ,
淡 星 稀 少 ,
山 煙 欲 收 ,
生 查 子
3、对比联想
以两事物在性质和状貌 等方面的对比关系为基 础展开的联想。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五百字(节选)
朱门酒肉臭,
马克思“美的规律与人的尺度”
马克思时代
当代








恩格斯“美学观点和历史的观念”
——非常高的、即是最高的标准
当代美学高度

共 时 态
学 高 度
三、当代美学科学体系的设计
美学思维
美学研究起点

美学原理叶朗 ppt课件

美学原理叶朗  ppt课件
PPT课件
仁与人格(略讲)
57
修身就是修人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 以修身为本。”(《大学》)
在关系中树立观念: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 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 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
人格的目标:止于至善。
PPT课件
礼(1)(略讲)
58
礼就是秩序:“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 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28
PPT课件
二程的表叔 祖籍河南开封(大梁),生于陕西横渠,创办横渠书
院,世称横渠先生 “张载治学以《易》为本,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
法。”(《宋史·张载传》 )
29
PPT课件
一对卫道士
30
PPT课件
31
PPT课件
朱熹手书
32
PPT课件
岳麓书院教学斋
33
PPT课件
34
PPT课件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
7
PPT课件
只重“实用”不尚“思辨”的民族惯性将“公孙龙” 踢到了历史之外,也将中华民族本身长久地踢出了 8 “科学”的轨道
PPT课件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PT课件
10
PPT课件
汉代经学
11
PPT课件
魏晋玄学
12
PPT课件
魏晋风度:是真名士自风流
13
PPT课件
14
PPT课件
礼(2)(略讲)
59
礼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一作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尽其责),女有归(自己的家 庭)。货(资源)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讨厌有力不出力,但非为己)。是故 谋闭(一切阴谋)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叶朗的美学原理讲演录–【人人分享

叶朗的美学原理讲演录–【人人分享

叶朗的美学原理讲演录–【人人分享叶朗:美学原理讲演录第一讲什么是美学第一讲什么是美学今天我们讲一个开场白,就是这个绪论叫:什么是美学?美学这个学科,它的名称Astetik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不能说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美学,在鲍姆加通之前没有美学,事实上无论是东方和西方美学思想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个学科的名称和学科本身的历史是两个问题,应该加以区分。

很多学者,比如法国的大哲学家杜夫海纳,还有波兰的一位美学家塔塔尔卡维奇,他们都认为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这些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是柏拉图他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塔塔尔卡维奇说: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涉猎范围更广。

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的大师。

他在美学领域中的兴趣、论述和独创的思想,范围非常之广,在柏拉图那里,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列入到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里。

伦理学就是我们讲道德的。

柏拉图他把什么东西是美的和美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分开、区分开来,他又在美的现象后面寻找一个抽象的、不变的美的本质。

所以从柏拉图开始,在西方美学史上就形成了一个讨论美的本质的传统。

关于这个我们以后讲美的本质的时候会讲,我们就不讲了。

西方美学的历史和中国美学历史,我们这门课都不讲了。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一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轮廓我分三段来讲。

第一段就是近代,大家知道从一般的分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近代。

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他们三个人的共同的特点都是热心的学习和介绍西方的美学,主要是德国美学。

并且尝试把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结合起来,其中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深受康德、叔本华的影响,王国维的境界说,以及他的几本书,像《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这些著作对中国近现代美学以及中国近现代的整个学术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叶朗美学原理讲演录

叶朗美学原理讲演录

叶朗:美学原理讲演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先生有一个《美学原理》的系列讲座视频,其教材就是他的新著《美学原理》,在“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学术视频”可以找到,网址为?id=2222叶朗先生思想比较清晰,声音浑厚,讲课颇有效果。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实现“领进门”方面,叶朗先生的这个美学原理讲座系列显然是做到了,我以为他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美学老师,并且我以为这个讲座对于美学入门是相当合适的,加之“超星”这个讲座的每个视频都有“同步字幕”,我便决定慢慢把这个字幕整理出来,姑且名为《叶朗美学原理讲演录》,在晓芒学园里连载,作为学习美学的一个资源,与晓芒学园的网友分享。

这个《讲演录》的文字稿,估计有二三十万字。

由于这系列讲座有现成的“同步字幕”,可以复制下来,所以我的整理并没有花太多的心血,无非是对那些字幕分分段落,去掉几个偶然的口头字眼,有时改几个标点符号,等等细枝末节的工作,等于自己较为认真地看一遍罢了。

第一讲什么是美学第一讲什么是美学今天我们讲一个开场白,就是这个绪论叫:什么是美学?美学这个学科,它的名称Astetik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不能说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美学,在鲍姆加通之前没有美学,事实上无论是东方和西方美学思想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个学科的名称和学科本身的历史是两个问题,应该加以区分。

很多学者,比如法国的大哲学家杜夫海纳,还有波兰的一位美学家塔塔尔卡维奇,他们都认为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这些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是柏拉图他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塔塔尔卡维奇说: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涉猎范围更广。

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的大师。

他在美学领域中的兴趣、论述和独创的思想,范围非常之广,在柏拉图那里,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列入到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与政治(略讲)
乐与政通:“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 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 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礼记·乐记》)
先王重乐:“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 而民和。”(《荀子·乐论》)
礼、乐之关系(略讲)
异同相辅:“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 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 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 上下和矣。” (《礼记·乐记》)
课后思考
宋代理学
理学要旨
理学的核心是“理”,理之内核是孔孟儒 家思想,理学将“理”拔高为最高教条, 是谓“存天理,灭人欲”,宣扬“饿死事 小,失节事大”等儒家教条,并借助官方 权力使之成为人们思想上的绳索。
宋代理学主要代表
二程的表叔 祖籍河南开封(大梁),生于陕西横渠,创办横渠书
↓ 泰州学派王艮将儒学世俗化:“百姓日用即道”。
↓ 李贽则大胆质疑和声讨儒学。
阳明主要美学观点之一
《传习录》记载: ——友:“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
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
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近于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 知。
汉代经学
魏晋玄学
魏晋风度:是真名士自风流
佛教知识举隅
玄奘西去
鉴真东渡→
佛教与文学
苏轼《薄薄酒》: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 忧乐本来空。
明代悟空《万空歌》:天也空,地也空,人生 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 功?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 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权也空,名也 空,转眼荒郊土一封。
仁与人格(略讲)
修身就是修人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 以修身为本。”(《大学》)
在关系中树立观念: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 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 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
人格的目标:止于至善。
礼(1)(略讲)
礼就是秩序:“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 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礼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一作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尽其责),女有归(自己的家 庭)。货(资源)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讨厌有力不出力,但非为己)。是故 谋闭(一切阴谋)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礼也是保障秩序的制度:“道德仁义,非礼不 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纷争)辨讼, 非礼不决;君臣天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 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 礼不诚不壮。是以君子恭敬、撙节(谦抑)、 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
礼(2)(略讲)
院,世称横渠先生 “张载治学以《易》为本,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
法。”(《宋史·张载传》 )
一对卫道士
朱熹手书
岳麓书院教学斋
王阳明。
王阳明学说及其继承
宋代以来儒家影响最大的是朱熹,其次则是阳明。 主要著作《传习录》。 心学宗旨——致良知,即致个人内在的良知,不
同意朱熹将“致知”理解为“即物而穷其理”, 从而将主“外”的理学发展为主“内”的心学, 对个人意识的觉醒发挥了启蒙作用。
儒家论乐(略讲)
乐为表演艺术之总称:音乐、舞蹈。后甚至泛指艺 术。
乐与快乐:“夫乐者,乐(le)也,人情之所必不 免也。”(《荀子·乐论》)
乐与人心:“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 感于物也。”(《礼记·乐记》)
乐的本质及功能:和。“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 天地同节。”(《礼记·乐记》)
晚明风云人物与儒学“逆子” ——李贽(1527-1602)
儒学“逆子”李贽言论(《焚书》)
李贽“童心说”
清代文字狱一角
儒家
入世精神 政教情怀 浩然正气 阳刚型审美
孔子
道家
返朴归真 自由冲淡 超越精神 阴柔型审美
老子
佛家
静、淡、空 感伤情怀 直觉顿悟 阴柔型审美 (佛教音乐赏析)
内外互动:“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 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 (《礼记·乐 记》)
礼乐治世:“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 治天下者,礼乐是也。”(《礼记·乐记》)
孔子美学1(出自《论语》)
孔子美学2 (出自《论语》)
中国思想的支柱之一:儒家
美学(静远小舍)
素王——孔子
仁(略讲)
仁者“爱人”。 实现途径:孝——悌——信——爱。
——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皆出自《论语·学而》) 主动建构: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 仁至矣。” (《论语·述而》) 仁为礼乐之本。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 乐何?”(《论语·八佾》)
第三节
本节主要内容
1st
中国思想的 基本线索
2nd
从子学到朴 学
3rd 儒家之孔孟荀
4th 其发明
先秦子学3:名家公孙龙
思考:从逻辑学上讲,“白马 非马论”有什么合理处?其病
根又在哪里?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
只重“实用”不尚“思辨”的民族惯性将“公孙龙” 踢到了历史之外,也将中华民族本身长久地踢出了 “科学”的轨道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
也。”(《论语·述而》)
乐与人格(略讲)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 心,则易直子谅(“子谅”《韩诗外传》写作“慈良”,易直子谅指 平易爽直慈爱善良)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 心生,则乐(le),乐(le)则安,安则 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语,神 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礼 记·乐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