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修行:五步功法

气功修行:五步功法
气功修行:五步功法

五步功法

1、姿势:练习真气运行法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1)坐式:坐式有端坐和盘坐

端坐: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的距离与肩同宽,以能放下两拳(拳眼相对)为准,两手心向下,自然地放在大腿面上,两肩下垂,腰须直,勿用力,少腹内收,含胸拔背,悬顶,两眼平视,舌抵上腭,下颌略内收,体态以端正自然为标准。

盘坐:盘坐式有单盘、双盘、自然盘、金刚盘四种,常用的是单盘和自然盘。单盘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两手子午扣置于丹田;自然盘是将两腿相互交叉而盘坐,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

(2)卧式:右侧着床伸下足屈上足,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应用为坐功之辅助或病体衰弱不能坐者采用之。

(3)站式:两足并立,两手子午扣置于丹田,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一切要求同坐式。

(4)行式:行路或散步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鼻尖,神不外驰,依行路的速度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如能长期锻炼此法,对走长路很有帮助,可以久行不倦。

2、五步功成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1)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即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使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识作为,再呼时仍如前法,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这个方法也就是排除杂念的好方法。如果还是杂念纷扰,也可用“数息法”,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时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再从一到十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

(2)时间:要求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果能认真练习,十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反应:练功到三至五天,即赶到心窝部沉重,五至十天;每一呼气时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打好基础。(4)效应: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会感到头晕,腰背酸困。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是必然现象,只要坚持锻炼慢慢就会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1)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少腹(丹田)推进,不可躁之过急。

(2)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十天左右就可气沉丹田。

(3)反应:每次呼气都感到有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往往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的现象增多,这是真气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

(4)效应:由于真气已通过胃脘,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部逐步的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1)方法: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时间:每日三次,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这一步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用时间较长,四十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内形成气丘,随着功夫的增长,气丘也越来越大,小腹的力量感到充实。待有足够的力量,即向下游动,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有时活动发热,腰部发热等,以上感觉出现的迟早也可因人而异。

(4)效应: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期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疾患都有所好转。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胃肠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即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养,因此在这阶段,患慢性肝炎的肝功有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1)方法:意守丹田四十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意识随着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这个上行的快慢是基于丹田的力量如何,若实力尚不足,它就停下来不动,待丹田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升;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这是非常有害的,过去把这种情况喻为“拔苗助长”,因此必须任其自然,这时真气的活动情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就可以通过了。

(2)时间:每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右,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一刹那间就通过了,这样通过的力量都很猛,震动也很大;有的需经数小时或数天才能通过,大多数是在一周左右,极个别的通不过,另有原因。

(3)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功气”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这种活动现象是因人而异,有人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力很猛,一次通过督脉;有的行行往往,数日方可通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在督脉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向上拔的样子。如向后倾可以及时将身体调整一下,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时通督之前必有的现象。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常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前功尽弃,殊为可惜!在这一阶段中,必须坚持加功,不可疑虑放松,一旦督脉通过后自然轻松愉快。

(4)效应: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

古称“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具体地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精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由于神经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以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

有的人因经络不通,多年不愈的顽疾也可不药而愈。一般人表现是精神充沛,身体

轻捷,判若两人。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1)方法:原则上还是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以后,各个经络都相继开通,如头顶百会穴处出现有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头顶。可以灵活掌握,所谓“有欲观窍、无欲观妙”。也就是在练功不同阶段的思想处理方法。

(2)时间: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或更长一些,总的说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尚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余下丹田与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

(3)反应:在通督脉的前后数十天内,浑身常有似电流窜动,皮肤发痒发麻有似虫蚁爬行,眉心鼻骨紧张,环唇麻紧,身体有时温热有时凉爽,皮肤随呼吸而动,吸时向里收合向上浮起,胡呼时向外扩放向下沉降,有时轻浮飘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等等。这都是经络通畅,内呼吸旺盛,真气活动的表现。但是,这些表现也是因人而异。遇到这些触动情况,既不要追求,也不要惊恐,安心坐下去自然平复。坐到极静的时候,以上各种现象都消失了,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越加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非常爽快,在丹田则如水涵珠,在百会则月华涌现。

(4)效应: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是丹田与百会穴的互相吸引力量说明,实为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的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这种力量表现得越明显活泼,它对全身的生理机能的调节就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因而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增强,一般致病因素就大大减少或避免,源于的沉疴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3、

气功修行:五步功法

五步功法 1、姿势:练习真气运行法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1)坐式:坐式有端坐和盘坐 端坐: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的距离与肩同宽,以能放下两拳(拳眼相对)为准,两手心向下,自然地放在大腿面上,两肩下垂,腰须直,勿用力,少腹内收,含胸拔背,悬顶,两眼平视,舌抵上腭,下颌略内收,体态以端正自然为标准。 盘坐:盘坐式有单盘、双盘、自然盘、金刚盘四种,常用的是单盘和自然盘。单盘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两手子午扣置于丹田;自然盘是将两腿相互交叉而盘坐,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 (2)卧式:右侧着床伸下足屈上足,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应用为坐功之辅助或病体衰弱不能坐者采用之。 (3)站式:两足并立,两手子午扣置于丹田,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一切要求同坐式。 (4)行式:行路或散步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鼻尖,神不外驰,依行路的速度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如能长期锻炼此法,对走长路很有帮助,可以久行不倦。 2、五步功成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1)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即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使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识作为,再呼时仍如前法,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这个方法也就是排除杂念的好方法。如果还是杂念纷扰,也可用“数息法”,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时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再从一到十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 (2)时间:要求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果能认真练习,十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反应:练功到三至五天,即赶到心窝部沉重,五至十天;每一呼气时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打好基础。(4)效应: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会感到头晕,腰背酸困。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是必然现象,只要坚持锻炼慢慢就会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1)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少腹(丹田)推进,不可躁之过急。 (2)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十天左右就可气沉丹田。 (3)反应:每次呼气都感到有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往往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的现象增多,这是真气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 (4)效应:由于真气已通过胃脘,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部逐步的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操作功法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宗旨: 五大宏愿:一,祛病健身。 二,开发智力。 三,开发潜能。 四,明心见性。 五,普度众生。 三大信念: 一,坚信人与宇宙能够相通------ 人天合一。 二,坚信人在禅定状态中能够产生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 人定胜天。 三,坚信人能够调整自己身心,祛除一切疾病一一人能正己。六项德性:一,放下私心,天下为公。 二,放下贪心,心平气和。 三,放下怨恨,对人宽仁。 四,放下偏见,灵光显现。 五,放下邪念,立地成佛。 六,放下执着,道法自然。 四个要领: 一,正常反映,无所畏惧。 二,肯定效益,立竿见影。

三,反对迷信,相信自己。 四,顺其自然,持之以恒。 一个口号: 我不病,谁能病我。 一个状态: 太阳光照耀下的婴儿态。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功法: 预备式: 双脚平行,与肩等宽,松静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体侧。 默默地想一下中国气功九大技术宗旨: 五大宏愿。 三大信念。 六项德性。 四个要领。 一个口号。 一个状态。 在默想中渐渐进入一个状态,太阳光照耀下的婴儿状态。 面带微笑, 像个小弥勒一样快乐无邪,无忧无虑地面对世界。 双目可睁可闭,任其自然。

第一节四大金刚,松通中空 (1)顶天立地 接前式。 双掌心向上,在小腹前十指交叉相连,松静站立。观想头顶青天无限高,脚踏大地无限深。 长音默念一个“松”字。 用“松”字震动脑腔、胸腔、腹腔、五脏六腑,震动身体不舒服的部位,震动全身。 “松--,松--,松--”。(默念三遍) (2)光明正大 两手松开,掌心向下,双臂由体侧缓缓升起与肩平,成“大”字。 观想整个人是一个“大”字,脸成一个“大”字,心成一个“大” 字。自己在天地间宽大,高大,光明正大。 用手心(劳宫穴)、脚心(涌泉穴)、会阴感觉一下大地,用手背 (外劳宫穴)、脚背、头顶感觉一下天空。 长音默念一个“通”字,震动全身。 “通--,通--,通--”。(默念三遍) (3)大慈大悲 接前式。

空劲气功初级功法

空劲气功初级功法 黄仁忠 空劲气功源自少林寺达摩禅宗相传的劲功,相传至今有二十代左右。它是属于发放外气型的一种功法。由于佛门派别众多,流传年久,目前达摩功法失传,走样很多,功效减退。比如有些气功师发放外气不能持久,或损及了自己的身体等。为此,我们在继承的实践中发展了达摩功法,形成了空劲气功。 第一节空劲气功的特点 一、主要特点 了解空劲气功的特点,是为了了解它的性质、作用和原理,从而明确锻炼的自觉性,提高效果。“空劲气功”这个名词,被气功爱好者们理解为是一种“腾空用劲发放外气的功法”。这样解释未免简单了些,比较全面地说,空劲气功的功法和功理的特点概括为十六个字:外气收,气外放,毋需意守,循环如常。 (一)外气收 这是说让大自然中的氧气和能量与自身的宗气相互串联起来。 人体本身就象个过滤器。比如我们每天进食,通过脏进行过滤,把有营养的、体需要的加以吸收,把不需要的东西排泄出体外。同样,外气也会经过体。外气被纳入收后在体运行,把真气(也称正气)存于体,把浊气排出体外。外气收的真气与体的本身的宗气连接运行,就增强了本身的元气。气在运行过程中演变成人体多种成分的物质和能量,起到调整阴阳平衡、祛邪扶正、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抗老益寿的作用。 “外气收”不是指功法中某一套路或某一架势,它是空劲气功的理论组成部分,它贯串在空劲气功的全部功法中,是在长期锻炼中逐步形成的。 “外气收”也不是什么神秘和事,简单地举个例子:根据中医理论,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是由于关节受了风、寒、湿三气形成的,可见人的关节可以进气。其实人体体表经络上的穴位、九窍(头部七窍和前阴后阴)和关节都能进气。 (二)气外放 这是把外气收演变成人体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能量发射出体外,给自己反馈治疗或给他人治病。 发射出来的外气作用有:辅组和调整对方的机体,调动对方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体,促进、激发受到病变影响的机体。 气外放除了为他人治病外,还可以使不练气功者抗老益寿,但发功者要有一定的功力,要对准特定的部位进行调节和储气。 “外气收、气外放”是关联在一起的功法,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不是说哪个架势就可以把气大量地收进去;也没有哪个专门“气外放”的架势,学到了就可以把气大量地发放出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空劲气功功法的两个方面。它体现在练功的全过程中,一面外气收,同时气外放,收发气的能量,随着练功时间的增长而日益增长。这是一个气的循环,是人体环境和外环境的交流。 (三)毋需意守 这是指不用意念去守气、领气、导气,而是通过功法特别是手指扳动法调节自己体的气,使与外界大自然中的氧气和能量连接起来。 所谓“意守”就是用意念把气守住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比如丹田),或用意念把气从身体的某一部位引导到另一部位上去。

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要点口诀

健身氣功各套功法動作要點口訣 本人多年來堅持習練健身氣功,頗有心得,對各套健身氣功功法的動作要點、活動部位,鍛煉的效果有深切體會。本人通過對照教材和自身體會,收集整理健身氣功各套功法動作要點口訣,希望能對習練者有所幫助。 健身氣功·易筋經動作要點口訣 預備勢 並步站立身放松,下頦內收百會領, 目光內含身中正,呼吸自然調身型。 身心放松息調整,動作要與意隨行, 順其自然除雜念,三調合一練好功。 韋馱獻杵第一勢 左腳開立身中正,兩臂前擺掌合胸, 氣定神斂調氣機,心澄目潔貌亦恭。 兩肩為軸臂帶動,屈肘合掌腋下松, 深長細勻調呼吸,調理周身心神靜。 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肘抬起掌伸平,兩臂外展立掌撐, 掌根用力趾抓地,緩慢外撐意擴胸。 吸氣抬肘掌前伸,兩臂體側與肩平, 豎指坐腕成立掌,內勁用力兩邊撐。 韋馱獻杵第三勢 松腕平摩收至胸,虎口耳垂相對應, 兩掌上托展肩肘,重心前移要提踵。 兩掌上托至頭頂,力達四肢腳掌撐, 脊柱豎直下頦收,緊咬牙關勁不松。 摘星換鬥勢 握拳變掌身轉動,掌落髖旁腰間橫, 緩慢起身至頭頂,掌經額前去摘星。 以腰帶肩肩帶臂,直膝松腕身調正, 目視掌心意命門,調整呼吸稍微停。 倒拽九牛尾勢 屈膝撤步身轉動,前後擺臂腿成弓, 兩手依次握成拳,前拉後拽臂旋擰。 以腰帶肩旋雙臂,力貫雙膀緊後松, 左右互換做三遍,動作協調不僵硬。

出爪亮翅勢 收腳開立臂舉平,掌立雲門再擴胸,松肩前抻轉掌推,分指坐腕目要瞪。輕如推窗緩慢行,重如排山內勁增,海水還潮收雙臂,收推七次掌立胸。 九鬼拔馬刀勢 轉身掄臂繞頭頂,掌心掩耳頭轉動,一掌扶於玉枕處,一掌背貼脊柱中。緩慢展臂要擴胸,目視肘尖稍作停,合臂上推身扭轉,擰動脊柱後看踵。 三盤落地勢 轉身跨步臂抻平,屈蹲按掌力要重,口吐嗨音調氣息,翻掌起身緩慢行。上托如提千斤重,下按著力在勞宮,翻掌向下肩帶臂,轉掌向上手至胸。 青龍探爪勢 起身收步身調正,掌心向上臂端平,握固拳輪貼章門,伸臂屈肘龍爪形,轉身探爪力掌中,變掌下按意不停,劃弧轉掌握固起,動作協調一氣成。 臥虎撲食勢 腳尖內扣身轉動,拳至雲門變爪形,向前撲按肘稍屈,手隨軀幹做湧動。上體下俯爪下按,塌腰抬頭要挺胸,力達指尖體上撐,腰背抻拉成反弓。 打躬勢 起身轉體掩耳孔,指擊天鼓鳴七聲,由頸至尾體前屈,兩肘外展逐節動。緩慢起身尾至頸,牽拉脊柱身中正,屈伸連續做三次,加大幅度要適中。 掉尾勢 拔耳前伸指交叉,翻掌前抻收至胸,俯身塌腰抬頭看,雙手下按兩腳中。左右調整臀扭動,頭臀相向手固定,肩與髖合調脊柱,目視尾閭腰背動。 收勢 松手直立身中正,兩臂外旋成側平,

少林内养功功法的原理及分析、气功的古今探讨

少林内养功功法的原理及分析、气功的古今探讨--出自《xx身心疗法》 功法的原理及分析 1.自然xx呼吸法 曾有几位临床心理学家问我本疗法的自然丹田呼吸法与西方心理学流行的腹式呼吸是不是一样。本疗法的丹田呼吸与腹式呼吸不一样。虽然它们肉眼看去是相似。腹式呼吸注重用腹部而非肺部呼吸,把吸入的气送至腹式,使呼吸变得细长。本疗法的呼吸注重培养丹田的能量,及畅通鼻及丹田的呼吸。所以练习的时候,讲求呼气时意守丹田,出气时意守鼻子。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只注重把气吸进腹式(丹田)而没有关注呼吸意守鼻子,气是单方向的输入到丹田。而注重气入丹田,气出鼻子,气的运行变成双向的循环,气的运行便活了。 有人问及意守丹田的问题,她听说女士不可意守丹田,是对身体有害。本疗法的意守不停在一个地方──丹田,却是灵活的意守──丹田、鼻子、丹田、鼻子……这与一般静坐的意守丹田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前者是死守,后者是活守。练习本疗法的丹田呼吸,要旨在于“闭目观鼻,有心观丹田”,而西方的静坐只是主要将吸入的空气输到腹部,没有注重“丹田”,也没有注重“观”的意念。 另外,本疗法要求练习者将手轻放于丹田的位置。这一点也是一般静坐松弛法所没有要求的。而手放丹田处是一个要诀。因为手心通人心,手在那里,心便在那里。把手放在丹田处,即是将心放于丹田处。这样,比较容易把心境平静下来,也是练“心”的要诀。 2.自为xx呼吸法 自为丹田呼吸与自然丹田呼吸是相辅相成,可以看为文火与武火的分别。就如我们做食物,要以配合武火(猛火)及文火(微火)烹煮才能煮出美味的食物。 培养丹田的气机也同样需要武火(自为)及文火(自然)呼吸的配合。一般西方的松弛法或静坐,只有类似自然丹田呼吸的方法而没有自为丹田呼吸的

郭林气功初级功法

郭林气功初级功法 郭林气功初级功法 一、预备功 1、松静站立 两脚平站与肩同宽 两膝微弯 松腰松胯 自然收腹 含胸拔背 虚腋松腕 沉肩坠肘 舌抵上额 自然闭目 百会顶天 2、中丹田三呼吸 面带微笑、神志安祥,五官放松,五脏即松 三呼吸(呼吸导引)要做到,鼻吸口呼、出入无声、深、细、匀、长,一定在匀的基础上深细长。还要做到吸而不满、呼而不尽,吸与呼都要有余地。 肝病的患者可依据病情,“嘘”可出声以增加祛邪的力度。 吸气时身体要有感到升、浮、轻、起的意境,呼气时要有降、沉,重、落状态,这也叫龟息法。 3、中丹田三开合

双手在丹田,要沉肩、圆肘、松腕在丹田平开平合。“开”时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只手象是要把水分开,也象藕断丝连。开到略宽于肩。“合”时两手心相对指尖向前。象两手中间有一个很轻很薄的气球,既不能挤破,又不能脱手。在丹田平开平合,两手似接非接。 二、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 采用“中度风呼吸法”,走一步完成一个吸吸呼。此功可以大量吸氧,抑制癌细胞生长。 要领:脚跟吸吸脚掌呼,正面吸吸侧面呼;前腿弓,后腿松,重心在当中。一般男左女右。 练法:脚跟着地时用鼻子“吸吸”,脚掌着地时用鼻子“呼”,同时转腰转头45度—80度左右。出左脚,头腰向左转,出右脚,头腰向右转。手脚同时出,慢摆手,呼时到位。 口令:吸吸,呼—;吸吸,呼—。 要求:预备功完成后,行走20分钟左右,收功休息15分钟左右。 三.收功 收功:要元气归于丹田。顺序和预备功相反,先做三开合,再三呼吸,再松静站立。 一是要咽津,分三小口咽下意念送入丹田。 二是要按摩面、头、耳。 三是要多站。 ============================= 郭林气功初级功功法要领及口令词 -、预备功、收功(不行走的功)的站立方向: 1.东:肝、胆、眼; 2.南:心脏、小肠、脑、舌; 3.西:肺、大肠、鼻、皮肤; 5,北:肾、膀胱、耳、骨、生殖器官、内分泌; 5.西南:脾、肉瘤; 6,东北:胃、食道; 7.其他或不知何脏腑病者:春朝东;夏朝南;秋朝西;冬朝北。或都面向北。 二、预备功:作任何一套功之前都必须作预备功。目的是为内气的产生和运行创造一个全身经络通畅、气血流通的客观条件。

空劲气功初级功法

第一尊罗汉功法(螺旋功) 出处:摘自《中级功法》作者:黄仁忠 第一尊罗汉功法(螺旋功) 动作一:马步站桩五分钟后(图1),亦可在其它动作如双臂揽月、双臂抱球等复原成马步站桩后再接做第一尊罗 汉功法。 动作二:双脚脚后跟微向上抬起,以前足掌为轴心,随即左脚脚后跟向右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左右,右脚脚后跟向左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左右,便成左脚脚后跟在前,右脚脚后跟在后(图2),左脚跟部紧贴右脚脚踝骨后凹陷处(图3)。在转脚的同时,双手也一起移动(图4),左手边移动前臂(以大拇指为准,顺时针方向移动),边向右慢慢推进,直推至右手下方,同时翻掌成阳掌,掌心向上并离右手肘尖三寸许,手掌平面与带脉(图A)齐平,靠近肝区下方,离开身体二寸许,使掌心对准右手肘尖。在移动左手的同时,右手微向左边移动,即右小臂向左上方旋转移动(以食指为准)使右手掌心逐渐转向左侧,右小臂旋转上抬,使食指高与鼻尖下方相对为准(图5),食指离开面部三寸许。 此时,成第一尊罗汉桩法。此桩站立从十分钟逐步增加 至四十五分钟左右。

动作三:罗汉收势。双脚脚后跟微上抬,以前足掌为轴心(同图2),右脚脚后跟向后向右逆时针转动90度左右,左脚脚后跟向后向左顺时针转动90度左右。在转动双脚的同时,双手亦跟着一起移动,右手肘部向外向右移出,右前臂同时右移下按至右肋外三寸许,移动时,慢慢翻转掌心成阴掌,使掌心向下(同图4);左手向左拉开,同时转动前臂,逐步翻转掌心成阴掌,使掌心向下,左手臂直拉至左肋外三寸许。此时双掌亦转复完毕,已恢复成马步站桩(同图1),这时需检查一下,手腕等部位是否放松与走样,并进行调整,再马步站桩5分钟后收势。 二、功法要点

气功入门功法(直接,简单)

气功入门功法 (直接 ,简单 ) 以德为本 ,广施以德 .德心天下 ,修心为善 .第一步 ,练习德 心,德行,德性.要练一段时间最好 .第二步 .看过了好多的功法 是不是觉得太繁索了 ?那就以我练过的经验介绍你简单的功 法口决:眼观鼻,鼻观心,心无杂念,气聚丹田 ,意驭丹气 .圈绕丹 田百圈再游于全身 .从上至下从上到下者可以 .以丹田为中 心 有气了吧 ?尽量别睡着 (不是不让睡 ),睡觉练也行 .闭上 眼睛练 ...那好.继续坚持一段时间 .再看其它的文章 气功 不分国 域 ,不分门户 ..重在了解理解 .然后自己悟之精华学习 . 不要像猴子拨玉米似的学习 ..切记气功入门功法抱圆庄 两脚平开以肩同宽 ,双脚平衡,膝盖微微弯曲。 。全身放松, 精神尤其要放松。 就这样一直站着就可以了。 收功的时候双手搂在丹田,静养一段时间就可以。收功很重 rH 步 双手在两肋前抱成圆形, 指相对,掌心向内。眼睛轻轻闭

要,千万不要忽视。静养的时候要尽量放松自己,尤其是精 钟就可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体力慢慢延长。一定要量力而 行。因为每个人的体力都不一 样,所以具体练多长时间以及 延长练功时间的进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都需要每个人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把握。怎样把握呢?在练功完了休息一段 时间后不觉得很累,疲劳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这样的练功强 度就是合适的。练功的时间最好逐步延长到两个小时以上。 练习一段时间后,在练功的时候可能出现心情烦躁,不想练 功的感觉,还会感觉到口中干渴。这个时候就要停练两三天 了。过了两三天后再继续练习。这个功法虽然简单,但真正 练习起来也不容易的。主要的难点在于练习的时候会出现很 多现象,很多人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和对待这些现象而练功失 败。所以,如果有什么现象自己不能处理的可以及时问我。 切切!周天功的入门功法周天功的入门功法 从古至今,在佛教、道教、医家、儒家、武术、民间等 各派中,气功的操作方法之繁复不下千种。但其中有一种方 法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则是周天功。在历代有关气功文 献记载中,周天功也较为详尽,且有专著,并且周天功的思 思想,如胡耀贞的气功,李经梧的太极内功,李少波的真气 运行、因是子静坐法等功法。周天功的思想散在各种功法中, 可见其影响之深。 周天功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其来源于道教, 具有上千年的传承,经过历代练功家的整理而成熟。经过近 代疗养院的气功医疗实践证明,其有优秀的保健作用以及治 疗疾病的功效,在增加智慧和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较优秀 的效果。 周是环绕一周的意思;天,古人观察天体运行,是呈现 环形,如太阳的运行。 “天人合一”是中国较早的哲学思想, 因此古人认为人体是个小天地,在人体中也有某一因素不断 地周而复始地在周身运行, 叫做“气机”;功:是操作的意思, 指锻炼方法,也称功夫。总的意思是指“气机”呈一环形来运 行,循行于经络之中, 周而复始, 环流不已, 故“名周天功”。 此周天功入门功法是一套基础功法,但同时又是一种深 神上的放松是最重要的。练功的时间开始的时候大概 15 分 想散在其它各种功派中 在现今一些功法也吸收了周天功的

小周天功法(气功自我练习)

小周天功法 首先,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闔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坐时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双手相握置於腹下。 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紜,时灭时起,可採取随息法消除之。 呼吸要求由缓慢细柔逐渐达到深长,若有若无,一似龟息。呼气时,意识随气息经胸胃直达小腹,心窝略内陷(即心窝下降法)。这时,练功者有气息下沉的感觉,即气贯丹田。意识若不随之而下,即无此感觉,也即有了杂念。 所说随息、心窝下降、气贯丹田,全是意识暗示,现实的呼吸仍然是鼻吸鼻呼,仅在呼气时意识暗示气贯小腹,用此法沉气既可避免产生杂念,又可避免久练后出现胃满胸梗之弊,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练习三月,小腹必然产生热气,此时即可运气,使通小周天。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迴圈不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穀道(肛门)至尾閭,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復始,迴圈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

小周天所说丹田,为脐下一寸五分之气海穴。 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 小周天通达后,即可运用此法治病,但需事前弄清楚病区病灶与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关係,然后才能引气循经运行,气攻病所,取得预计的效果。例如,足少阳胆经所属病区病灶或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有疾病痛痒,即可引气循足少阳胆经运行。具体运行线路,用意识暗示丹田有热气下行,过小腹,绕阴器,过穀道,到尾閭,即向两侧旁开一寸五分沿足太阳膀胱经上行,抵后颈大椎穴会合,上达头顶百会穴,下颜面,向两肩的肩井穴去,然后入腋下三寸渊液穴,至乳前第二肋骨期门穴,斜向脐旁九寸章门穴,直下至环跳穴,再下经风市而至膝下外侧阳陵泉,达踝上三寸悬钟穴而抵终点足底涌泉穴止。 另一种小周天治病运气法,不经过小周天迂回老路,而是以意领气,抄直就捷,直达病所,医治疾病。此种方法若顺其势,可气到病除,若逆其势,则弄巧成拙,增加病情。 不论是静坐吐纳,周天运气或运气治病,都必须在收功前气沉小腹,然后微开双目,轻伸手足,缓慢移步;切勿匆促,然后按摩八会穴,辅助周天运气之不足。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八个聚会穴。这八个聚会穴是脏会章门穴、腑会中脘穴、气会膻中穴、血会隔俞穴、

气功入门

致气功初学者 来到这个论坛,已经半年有余。常常看到许多初学者来询问许多关于如何下手或入门的问题。但大多数来询问的初学者此后便很少能够看见了。我想可能是因为很多初学者是带着失望离开的。也许离开的原因,正是因为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因为论坛中谈上乘修炼的人很多,而指导初学的人却不多。记得论坛里的“飘飘拳”道友对我的评价:“古道清:对帮助弱者很感兴趣,常发一些对初学者很有帮助的帖……”,“受命”于他,我就在论坛里做一个初学者的铺路人吧。能让来论坛的初学功友都有所收获,我就满足了。呵呵。 对于造访论坛的初学者,对于你们的气功入手与入门,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习前先大致系统的了解一下气功的相关知识。 对气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入手练功,就不容易出现盲目摸索的状况。可以在今后的练功中,不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二、不要轻视理论知识上的培养。 “理未圆通,莫论修真。”这是古人常告诫练功者的一句警言。对于初学者,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对于各种功法,把功理搞清楚了,法自然也能悟开。就能明白自己练功的原理、目前的阶段,各种效应是因为什么原理。自己的练功思路明析,练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好练功的基本要领。 多数初学者,一来,就希望得到一个功法。在没有领会其要领的情况下

就急急的练功。结果因为用意过急或调身不当。出现了各种偏差。引起身体的不适,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以为自己练功走火入魔。从而对气功望而生畏。甚至完全丧失练功信心。“练功本无偏”,但对于初学者,未把握要练功要领,做出一些不规范的东西,就是出偏之源。因此,在练功之前,么先把握好练功要领是必不可少的。 四、踏踏实实练功,不要好高骛远。 气功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对于上乘修炼来说,更有令人可为之追求一生的精华之本。“世人好小术!”很多初学者是看中了气功修炼能开发各种神通(或说特异功能)而习练气功的。因此在练功时,一味的追求功能训练。殊不知,功能训练也是要看各人根器的。而且,“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为大道。”功只是一种能力或手段,不是练功者所追求的根本。而且,功能这个东西,越是无心追求的人,越容易出现。还有一些人,对于网上一些人大谈的神秘的,玄而又玄东西心驰神往。最终走向修炼歧途。其实呢,大道至简,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捷,越离不开基础。那些把一些东西吹得玄而又玄的人,反而是不懂上乘修炼的人。初学者应谨记。 五、有问题多向老师请教,写好练功日记。 走入气功这个门槛。迟早会遇上很多没有见到过的现象或功效。初学者因为知识有限,总是茫然无解。此时,就应该多请教一些修行过的老师。而在论坛上的指点者,也并不全都是“明白人”。这是论坛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初学者对各人的指导,也应有所取舍。如何鉴别对错,对初学者较难。但把握好不神秘,客观、实际。相信也不是太难。

小周天功法(气功自我练习)

xx功法 首先,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闔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坐时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 双手相握置xx腹下。 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紜,时灭时起,可採取随息法消除之。 呼吸要求由缓慢细柔逐渐达到深长,若有若无,一似龟息。呼气时,意识随气息经胸胃直达小腹,心窝略内陷(即心窝下降法)。这时,练功者有气息下沉的感觉,即气贯丹田。意识若不随之而下,即无此感觉,也即有了杂念。 所说随息、心窝下降、气贯丹田,全是意识暗示,现实的呼吸仍然是鼻吸鼻呼,仅在呼气时意识暗示气贯小腹,用此法沉气既可避免产生杂念,又可避免久练后出现胃满胸梗之弊,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练习三月,小腹必然产生热气,此时即可运气,使通小周天。 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迴圈不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穀道(肛门)至尾閭,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復始,迴圈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小周天所说丹田,为脐下一寸五分之气海穴。 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 小周天通达后,即可运用此法治病,但需事前弄清楚病区病灶与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关係,然后才能引气循经运行,气攻病所,取得预计的效果。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操作功法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宗旨: 五大宏愿: 一,祛病健身。 二,开发智力。 三,开发潜能。 四,明心见性。 五,普度众生。 三大信念: 一,坚信人与宇宙能够相通——人天合一。 二,坚信人在禅定状态中能够产生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人定胜天。 三,坚信人能够调整自己身心,祛除一切疾病——人能正己。 六项德性: 一,放下私心,天下为公。 二,放下贪心,心平气和。 三,放下怨恨,对人宽仁。 四,放下偏见,灵光显现。 五,放下邪念,立地成佛。 六,放下执着,道法自然。 四个要领: 一,正常反映,无所畏惧。 二,肯定效益,立竿见影。

三,反对迷信,相信自己。 四,顺其自然,持之以恒。 一个口号: 我不病,谁能病我。 一个状态: 太阳光照耀下的婴儿态。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功法: 预备式: 双脚平行,与肩等宽,松静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体侧。 默默地想一下中国气功九大技术宗旨: 五大宏愿。 三大信念。 六项德性。 四个要领。 一个口号。 一个状态。 在默想中渐渐进入一个状态,太阳光照耀下的婴儿状态。面带微笑,像个小弥勒一样快乐无邪,无忧无虑地面对世界。 双目可睁可闭,任其自然。

第一节四大金刚,松通中空 (1)顶天立地 接前式。 双掌心向上,在小腹前十指交叉相连,松静站立。 观想头顶青天无限高,脚踏大地无限深。 长音默念一个“松”字。 用“松”字震动脑腔、胸腔、腹腔、五脏六腑,震动身体不舒服的部位,震动全身。 “松--,松--,松--”。(默念三遍) (2)光明正大 两手松开,掌心向下,双臂由体侧缓缓升起与肩平,成“大”字。 观想整个人是一个“大”字,脸成一个“大”字,心成一个“大”字。自己在天地间宽大,高大,光明正大。 用手心(劳宫穴)、脚心(涌泉穴)、会阴感觉一下大地,用手背(外劳宫穴)、脚背、头顶感觉一下天空。 长音默念一个“通”字,震动全身。 “通--,通--,通--”。(默念三遍) (3)大慈大悲 接前式。

气功入门功法(直接,简单)

气功入门功法(直接,简单) 以德为本,广施以德.德心天下,修心为善.第一步,练习德心,德行,德性.要练一段时间最好.第二步.看过了好多的功法是不是觉得太繁索了?那就以我练过的经验介绍你简单的功法口决:眼观鼻,鼻观心,心无杂念,气聚丹田,意驭丹气.圈绕丹田百圈再游于全身.从上至下从上到下者可以.以丹田为中心......有气了吧?尽量别睡着(不是不让睡),睡觉练也行.闭上眼睛练...那好.继续坚持一段时间.再看其它的文章......气功不分国域,不分门户..重在了解理解.然后自己悟之精华学习....不要像猴子拨玉米似的学习..切记气功入门功法抱圆庄 两脚平开以肩同宽,双脚平衡,膝盖微微弯曲。 双手在两肋前抱成圆形,十指相对,掌心向内。眼睛轻轻闭上。全身放松,精神尤其要放松。就这样一直站着就可以了。收功的时候双手搂在丹田,静养一段时间就可以。收功很重要,千万不要忽视。静养的时候要尽量放松自己,尤其是精神上的放松是最重要的。练功的时间开始的时候大概15分钟就可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体力慢慢延长。一定要量力而行。因为每个人的体力都不一样,所以具体练多长时间以及延长练功时间的进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都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把握。怎样把握呢?在练功完了休息一段时间后不觉得很累,疲劳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这样的练功强

度就是合适的。练功的时间最好逐步延长到两个小时以上。练习一段时间后,在练功的时候可能出现心情烦躁,不想练功的感觉,还会感觉到口中干渴。这个时候就要停练两三天了。过了两三天后再继续练习。这个功法虽然简单,但真正练习起来也不容易的。主要的难点在于练习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现象,很多人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和对待这些现象而练功失败。所以,如果有什么现象自己不能处理的可以及时问我。切切!周天功的入门功法周天功的入门功法 从古至今,在佛教、道教、医家、儒家、武术、民间等各派中,气功的操作方法之繁复不下千种。但其中有一种方法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则是周天功。在历代有关气功文献记载中,周天功也较为详尽,且有专著,并且周天功的思想散在其它各种功派中。在现今一些功法也吸收了周天功的思想,如胡耀贞的气功,李经梧的太极内功,李少波的真气运行、因是子静坐法等功法。周天功的思想散在各种功法中,可见其影响之深。 周天功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其来源于道教,具有上千年的传承,经过历代练功家的整理而成熟。经过近代疗养院的气功医疗实践证明,其有优秀的保健作用以及治疗疾病的功效,在增加智慧和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较优秀的效果。 周是环绕一周的意思;天,古人观察天体运行,是呈现

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要点口诀

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 要点口诀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要点口诀 本人多年来坚持习练健身气功,颇有心得,对各套健身气功功法的动作要点、活动部位,锻炼的效果有深切体会。本人通过对照教材和自身体会,收集整理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要点口诀,希望能对习练者有所帮助。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点口诀 预备势 并步站立身放松,下颏内收百会领, 目光内含身中正,呼吸自然调身型。 身心放松息调整,动作要与意随行, 顺其自然除杂念,三调合一练好功。 韦驮献杵第一势 左脚开立身中正,两臂前摆掌合胸, 气定神敛调气机,心澄目洁貌亦恭。 两肩为轴臂带动,屈肘合掌腋下松, 深长细匀调呼吸,调理周身心神静。 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肘抬起掌伸平,两臂外展立掌撑, 掌根用力趾抓地,缓慢外撑意扩胸。 吸气抬肘掌前伸,两臂体侧与肩平, 竖指坐腕成立掌,内劲用力两边撑。

韦驮献杵第三势 松腕平摩收至胸,虎口耳垂相对应,两掌上托展肩肘,重心前移要提踵。两掌上托至头顶,力达四肢脚掌撑,脊柱竖直下颏收,紧咬牙关劲不松。 摘星换斗势 握拳变掌身转动,掌落髋旁腰间横,缓慢起身至头顶,掌经额前去摘星。以腰带肩肩带臂,直膝松腕身调正,目视掌心意命门,调整呼吸稍微停。 倒拽九牛尾势 屈膝撤步身转动,前後摆臂腿成弓,两手依次握成拳,前拉後拽臂旋拧。以腰带肩旋双臂,力贯双膀紧後松,左右互换做三遍,动作协调不僵硬。出爪亮翅势 收脚开立臂举平,掌立云门再扩胸,松肩前抻转掌推,分指坐腕目要瞪。轻如推窗缓慢行,重如排山内劲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