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 分类学概念和方法.ppt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概念和分类

实验动物概念和分类
运用兽医学原理,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 诊断、预防、治疗和控制。发现和保留与人 类相似的实验动物疾病,为人类类似疾病的 研究提供模型。制定实验动物健康标准,确 定实验动物疾病治疗原则。
第一节 实验动物概念
(七)比较医学
通过分析比较人类与实验动物之间基本生命 现象的异同,开发建立各种人类疾病的实验动物 模型,从病因、病机、病理的角度对各种人类疾 病进行类比研究。以实验动物为对象进行疾病诊 断、模拟手术、药效检定和安全性评价等实验研 究,从而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研发和筛 选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人们最初的认识是:凡是科学实验研究中使用 的动物,统称为实验动物。后来又提出:凡是为了 科学实验的需要而专门饲养、繁殖的动物,称为实 验动物。
第一节 实验动物概念
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动物学已成为一
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才对实验动物的定义有了进一步 明 确 。 因 此 , 从 我 国 《 实 验 动 物 国 家 标 准 GB149252010》中可以看出: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 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 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 科学实验的动物。这才对实验动物有个客观的描述。
第一节 实验动物概念
四、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基础性工具学科,是 以标准的实验动物本身为研究对象,动物实验 为研究手段,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遗传、育种、 质量控制、疾病防治、资源保存、动物福利、 开发应用、规范操作、信息数据收集等一门体 系完整的独立学科。它包括:
观赏
第一节 实验动物概念
三、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是以标准 的实验动物为对象的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 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 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以探讨或检验生命科学中 未知因素的专门活动。

现代动物分类学导论

现代动物分类学导论

《现代动物分类学导论》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无论大家是研究生、本 科生还是相关领域的工作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用的知识和启示。我强烈推 荐每一个热爱动物和生物学的人阅读这本书。
目录分析
《现代动物分类学导论》是一本全面介绍动物分类学的专业书籍,它的目录 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以下是对该书的目录进行的分析。
最后一章介绍了动物分类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包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 态学研究、医学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动物分类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 点。这一部分有助于读者了解动物分类学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动物分类学导论》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既适合作为动 物学专业学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适合作为从事动物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动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深入认识动 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历程,为进一步从事动物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句话强调了形态学和遗传学在动物分类学中的重要性。形态学可以提供关 于动物形态和结构的信息,而遗传学则可以提供关于动物基因组和分子结构的信 息。这些信息对于正确地分类动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分类学者越来越重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这句话指出了现代分类学者越来越重视分子生物学在分类学中的应用。通过 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获取关于动物基因组和分子结构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 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动物分类。
现代动物分类学导论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分类学
方法
动物
介绍

《动物的分类》 说课稿

《动物的分类》 说课稿

《动物的分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物的分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物的分类》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知识板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动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对动物进行分类。

通过学习动物的分类,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还能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为后续学习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进化等内容奠定基础。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动物分类的系统知识还比较欠缺。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动物分类的依据和常见的分类方法。

(2)学生能够列举常见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分类的依据和常见的分类方法。

(2)常见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1)理解动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动物进行分类。

(2)区分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传授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1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ppt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1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ppt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脊椎动物:鱼、青蛙、蟾蜍、蜥蜴、壁 虎、 鸟、猫、虎
无脊椎动物:蚯蚓、蜜蜂、蜘蛛
2.无脊椎动物 3.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 鱼类动物:鱼 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 爬行类动物:壁虎、蜥蜴 鸟类动物:鸟 哺乳类动物:猫、虎
4.
有脊椎动物
动物
无脊椎动物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
无脊椎骨
蜜蜂、蜘蛛、蚯蚓
体温恒定
体温不恒定
身体分部 身体不分部
猫、虎、鸟 蜥蜴、壁虎、青蛙、
蟾蜍、金鱼
胎生 繁殖
猫、虎 哺乳 动物
卵生 繁殖 肺呼


鸟类 动物
蜥蜴 壁虎 爬行 动物
幼体用 鳃,成 体用肺
青蛙 蟾蜍 两栖 动物
鳃呼 吸
金鱼
鱼类 动物
蜜蜂 蜘蛛
节肢 动物
蚯蚓
环节 动物
想一想
你在对上述动物进行分类时 ,考虑 了动物的哪些特征?(即分类依据)
假如酱油分为:桶装酱油、瓶装酱油、袋装酱油、 散装酱油。某人要买酱油,要到四个不同区域去 选择,不方便、不科学。
A 金丝猴 蝙蝠
B 海龟 鲫鱼 青蛙
C
A类生物的分类依据是: 胎生、哺乳 B类生物的分类依据是: 卵生
C类生物的分类依据是: 心脏四腔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动物
有脊椎骨
无脊椎骨
体温恒定
胎生 繁殖
卵生 繁殖
体温不恒定
肺呼 吸
幼体用 鳃,成 体用肺
身体分部 身体不分部
鳃呼 吸
猫( 、虎)
哺乳 动物

小学科学26《给动物分类》(教案)

小学科学26《给动物分类》(教案)

小学科学26《给动物分类》(教案)给动物分类科目:小学科学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

2. 学会根据外部特征对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

2. 动物的外部特征。

教学难点:1. 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能力培养。

2. 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大黑板和彩色粉笔。

2. 印有不同动物图片的卡片。

3. 学生绘制动物分类表格的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将这些动物分类呢?3.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示动物的外部特征是进行分类的主要方法。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老师以黑板为依托,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

2. 老师解释动物分类的标准主要有骨骼结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等。

3. 教师以鸟类和哺乳动物为例,详细解说其分类特征。

三、动手实践(20分钟)1. 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动物卡片。

2. 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动物卡片上的特征,将卡片分类。

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一个代表发言,叙述他们是如何分类的。

4. 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学生分类的结果,以便学生观察和讨论。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特别是学生们的分类结果。

2. 学生们观察黑板上的分类结果,并讨论是否存在差异。

3.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了不同动物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并让学生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五、板书记录(5分钟)1. 将学生分类的结果以表格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 教师让学生们观察并比较不同动物的分类特征,并讨论分类方法的合理性。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老师告诉学生,在学校附近进行一个小型的动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动物分类的过程。

2. 学生们可以带上自己的相机或者手机,拍摄一些动物的照片,并回到教室中进行讨论和分享。

(整理)普通动物学刘凌云

(整理)普通动物学刘凌云

动物学(Zoology)第一讲概述• 动物学定义• 动物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动物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一、动物学定义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研究的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态、发育、行为、遗传、进化以及驯养、保护、控制等与人类及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

它是生命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1.分类学又称系统学(Taxonomy or sysmatics)为了对动物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探索物种彼此间自然的关系和发展规律,需要对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

动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动物的种类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正确的分类系统的科学。

它是动物科学的基础。

目前动物界中已描述过的动物种数约在150万种以上,如包括亚种可能超过200万种。

2.种的概念及分类阶元• 种或物种(species)是分类系统所用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特征和一定的自然分部区的生物类群。

物种是繁殖单元,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即种间是生殖隔离的(生理学标准)。

• 问题不同肤色的人是不是同一物种? 马与驴能够交配并产生后代骡,马与驴是否为同一物种?• 亚种(subspecies)指种内个体在地理隔离后形成的不同群体,它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

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常以约75%的个体呈现不同为界限。

(如家蝇在我国有两个亚种,东方亚种眼距近、西方亚种眼距远,在我国中部有分布的重叠区,但除去中间类型外仍有75%有明显差别,故是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亚种。

•分类阶元(分类等级)为了将数量众多的物种结构化,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依据物种间的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亲疏,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

由大到小的分类分类阶元有七个主要等级。

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园林植物有关的重要目
一、直翅目 三、缨翅目 五、同翅目 七、膜翅目 九、双翅目
二、等翅目 四、半翅目 六、鞘翅目 八、鳞翅目
直翅目
直翅目Orthoptera 体中大型,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 达,前翅覆翅、后翅膜翅、臀区发达,或翅短小或无翅, 后足多跳跃足。植食性,少数肉食性。前板发达、跳跃足。
等翅目
• 等翅目Isoptera 体小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连珠状, 翅狭长、前后翅大小和形状相似,翅基部有脱落缝,或无 翅,跗5节。营社会性生活。地栖或木栖。多态、等翅、 翅脱落。
缨翅目
• 缨翅目Thysanoptera微小或小、细长而扁,锉吸 式口器,翅有、无或1对、狭长,翅缘有长缨毛, 跗12节,足端有泡,过渐变态。植食性或捕食 性。缨翅、泡足、锉吸式。
孟德尔定律发现后,遗传学的成果也引入了分类学的范畴。
这一时期,以探讨各分类单元的生物学问题,分析种内的 种群组成,新种形成与演化速度和趋向为主。
由于以生态、生物、形态等特征为主进行种下水平的分类, 被称为Υ分类学或丙级分类学。
4.新系统学确立阶段
1940年Huxley 的《New Systematics》与1942年Mayr的 《Systematics and Origin of Species》等著作的影响下形 成的,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分类方法和概念的继续提高, 所以称为“新系统学”。
布等。 • 细胞学特征: 组织生殖细胞结构、染色体组配特征等。 • 生物化学特征: 各类初级、次级代谢,蛋白质,核酸等。 • 遗传特征: 遗传特征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才开始起步。
第二 昆虫纲的分目
学者
分目数
Linnaeus
1758 7
Börner
1925 22

动物学绪论

动物学绪论

生物的生长,由小到大
4. 排 泄(Excretion)
生物体内每日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新陈代谢反应。新陈代谢所产生的 废物,例如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等,必须排出体 外,以免累积于体内而引起中毒。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排泄器官 来进行其排泄作用 废 物 经 排 泄 作 用 排 出 体 外
5. 运动(Movement)
第二节 学习动物学的目的、任 务和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方面
◎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
◎在医药卫生方面
◎在工业工程方面
◎在当代工业工程技术方面应用的仿生学 目的:要揭露和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规律,为控制有 害动物,利用、改造和发展有益动物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描述法:这是一种最 简便的直观研究方法。通过对动 物的仔细观察,准确描述,收集、 积累有关动物的第一手资料。 (二)比较法:这是动物学研究 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不同动物的 系统比较,发现它们的异同,找 出规律。 (三)实验法:这是在一定的控 制条件下,从事对动物生命活动 现象的观察。
呼吸作用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 生长(Growth)
生物经过营养作用,将养分化为本身的生命物质。随着岁月的增长 此物质的增加也造成了生物个体体积的增大、器官的复杂化及体型 的改变。这便是生物的生长现象,例如婴孩长大至成人,种子萌发 成植株等等。 一般上,生物生活到一定的期限,器官便会老化而 至终丧失掉各种生命的现象,称为死亡(death)。
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命世界(Vivicum),生命与非生命一 样,由同样的化学元素构成并共同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作为有机体的生命,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等生命现象。
生物(living thing)是指有生命现象的物质,例如人、狗、凤 仙花等等。 凡是生物,大致具备下列八项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