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 技术原理和临床意义
Picco技术简介

PICCO参数测定
心输出量(CO),心功能指数(CFI), 心脏前负荷(ITBV,GEDV),血管外肺 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PVPI)以及 全心射血分数(GEF),脉搏轮廓心输出 量(PCCO),心率(HR),每搏输出量 (SV),容量反应(PPV,SVV),动脉压 (AP),全身血管阻力(SVR),左心室 收缩力指数(dPmax)。
PICCO监测临床意义
为什么运用PICCO监测?PICCO在大动脉(通常是主动脉)内测
量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因而可测量全心相关参数,而不仅以右心代 表全心;更为重要的是其所测量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 腔内血容积(ITBV)能更充分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变化,避免了以往以 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阻塞压(PAOP)等压力代容积,不能 预测扩容反应的缺陷。
PICCO主要参数正常值范围
参数 正常范围 单位 CO 4.5-6.5 l/min ITBVI 850-1000 ml/ m2 GEDVI 680-800 ml/ m2 GEF 25-35 % ELWI 3.0-7.0 ml/kg PVPI 1.0-3.0 SVV ≤10 % PPV ≤10 % dPmx 1200-2000 mmHg/s SVRI 2000~2400 dyn/s/m-2/cm-5
结语
谢谢大家!
心血管状况如何? 前负荷如何? 扩容治疗会增加心输出量吗? 心脏收缩功能如何? 是否会发生或者已经出现肺水肿?
PICCO治疗决策
适应症及应用领域
PiCCO的校正
校正方法为从中心静脉注入一定量温度指示剂(冰盐水),经过上 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血管外肺水→肺静脉→左心房→ 左心室→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PiCCO导管接收端;计算机 将整个热稀释过程画出热稀释曲线,并自动对该曲线波形进行分析, 得出一基本参数,然后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 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为了保持脉波轮廓分析对病人 状况有更准确的监测,推荐病情稳定后每8 h用热稀释测定一次CO校 正,每次校正注3~5次冰盐水,但已有研究提示常温下盐水和冰盐水 这两种指示剂测量结果相差不大。当病情有变化时,例如休克病人复 苏期要每小时测定一次ITBV、依据过去的15 min CCO变化与病情变 化和(或)突然变化符合同一方向、对机械通气病人/通气没有变化 而SVV增加超过10%、当全身血管阻力变化超过20%,均需重新校正。 指示剂的量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胸腔内液体量以及测量提示进行选择, 一般为10~15 ml,4 s内匀速注入,注射完成之后要关闭装有注射液 的注射器的旋阀,等待测量结果出现之后方可触摸或移动患者导管。 校正首次测量之前需暂停中心静脉输液30 s以上
PICCO原理及应用

PICCO原理及应用PICCO(Pulse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即脉冲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心排量监测技术。
它基于原理简单、操作简便、无创伤等特点,在重症监护、手术室等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PICCO监测技术包括两个关键参数:脉搏轮延迟时间(PulseContour Cardiac Output,PCCI)和全血容量指示剂稀释法心排量(Transpulmonary Thermodilution Cardiac Output,COTD)。
PCCI通过收集动脉压力波的时间和形态信息,通过算法计算出心排量;COTD使用冷盐水稀释法来测量血液通过肺循环的时间,间接反映心排量。
这两种参数结合起来,能够全面地反映心功能状态和液体代谢情况。
PICCO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洛伦兹力”,即当电流通过导电体时,导体周围产生由电流引起的磁场。
心脏内血液也具有一定电导能力,当心脏收缩时,由于心脏内血液的运动,会产生一个微弱的电流,被称为洛伦兹力。
通过监测洛伦兹力的变化,可以得到心排量等参数。
1.重症监护:PICCO技术可以实时、无创地监测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包括心排量、心脏负荷、血流动力学变化等。
对于危重病患者,及时监测和调整心功能可以有效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术中监测: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能会发生剧烈变化,而持续监测心功能参数可以为医生提供关键的生理指导信息。
特别是对于高危手术患者,PICCO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和调整液体治疗的方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液体管理:PICCO技术可以提供全血容量指标,如血容量指数(Cardiac Index,CI)和全血容量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Index,GEDVI),用于评估患者的液体状态。
准确监测液体代谢情况可以避免缺液和过载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4. 血流动力学评估:PICCO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动脉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和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能够全面评估心脏的泵血功能、外周血管的阻力等。
PiCCO监测及临床应用

Picco监测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实时监测
通过改进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提高Picco监测的实时性,以便医 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便携化设计
优化Picco监测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使其更加轻便、易于携带,方 便在床边、手术室等不同场景下使用。
智能化分析
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对Picco监测数据进行自动 分析,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便捷的诊断依据。
热稀释法导管用于测量心输出量和其 他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测量导管内 液体的温度变化来计算血流量。
监护仪
监护仪是Picco监测技术的数据处理中 心,能够实时显示和记录血流动力学 数据。
Picco监测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Picco监测技术能够提供连续、动态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有助 于医生及时发现和解决血流动力学异常。此外,Picco监测技 术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适合在重症监护病房等复杂环境中 使用。
与机器人技术结合
将Picco监测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操 控和自动化监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
Picco监测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远程监护
利用Picco监测技术,实现对患者的远程血流动力学监护,为远程 医疗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远程诊断
通过Picco监测数据,远程专家可以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 评估和诊断,提供更为专业和及时的医疗服务。
Picco监测与其他医疗技术的结合
1 2 3
与影像技术结合
将Picco监测与超声、CT等影像技术相结合,实 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精准测量和可视化呈现,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与生物传感器结合
将Picco监测与生物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实现对 患者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医疗监护 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PiCCO技术工作原理及参数解读

PiCCO技术工作原理及参数解读PiCCO技术最早问世于1997年,至今已有25年历史。
PiCCO技术已经在超过60个国家开展,每年使用超过14万次。
在过去15年里,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00篇文献论证了PiCCO技术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PiCCO技术的工作原理有两部分:经肺热稀释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
经肺热稀释法经肺热稀释操作时,对于成人会在5秒内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射15ml低于8摄氏度的冰盐水,冰盐水随着血液,经过【中心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左心房】→【左心室】→【股动脉】,被PiCCO动脉导管监测到血液温度改变。
建议10分钟内进行3次打冰盐水操作,取平均值对脉搏轮廓分析法进行校准。
经肺热稀释法和肺漂浮动脉导管一样,都是通过Stewart-Hamilton公式得出的心输出量,临床研究显示,经肺热稀释法测得的心输出量和肺动脉漂浮导管有良好的一致性。
经肺热稀释法原理经肺热稀释法获得的参数有:•心输出量指数 CITD•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GEDI•心功能指数 CFI•全心射血分数 GEF•血管外肺水指数 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经肺热稀释法获得的参数是间断参数,在重新打冰盐水后会更新,因此建议每8小时,或当患者病情及治疗发生重大变化以后,打冰盐水进行新的校准。
经肺热稀释曲线经肺热稀释法和肺动脉热稀释漂浮导管对比文献。
临床研究显示,经肺热稀释法测得的心输出量准确性与肺动脉漂浮导管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脉搏轮廓分析法动脉脉搏压力收缩压的曲线下面积,即是每搏量SV,再乘以心率HR即可获得持续的心输出量PCCO。
动脉压力波形和曲线下面积不仅仅受到每搏量的影响,还受到每个患者个体不同血管顺应性的影响。
因此,脉搏轮廓分析法测得的心输出量与真实心输出量之间,还需要一个准确的校准因子。
经肺热稀释法即可为脉搏轮廓分析法提供这个校准因子。
脉搏轮廓分析法原理PiCCO的脉搏轮廓分析法和肺动脉热稀释漂浮导管对比文献。
picco监测及临床应用

PICCO监测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如 重症感染、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的 诊疗依据。
方便快捷
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简单,只需通过 中心静脉和动脉置管,即可进行连续 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无需反复穿刺,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picco监测技术局限性
置管风险
PICCO监测技术需要通过中心静 脉和动脉置管,存在一定的置管
手术操作指导
picco监测数据可以为手 术医生提供实时血流动力 学信息,指导手术操作, 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术后恢复评估
根据picco监测数据,医 生可以评估手术对病人血 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术后 恢复提供参考。
04
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 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Picco监测技术在ICU中应用广泛,可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改善 患者预后。
手术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05
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 挑战与对策
技术挑战与对策
技术复杂性
PICCO监测技术涉及多个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技术复杂性 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测量准确性
PICCO监测技术需要准确测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但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管压力波动、心律失常等,可 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性和易用性。
临床应用挑战与对策
1 2
适应症选择
PICCO监测技术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监测,但适应症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监测结果不准 确或过度治疗。
并发症风险
PICCO监测技术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血管损 伤、感染等,需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picco基本原理和参数解读

picco基本原理和参数解读在理解picco的基本原理和参数之前,首先需要了解picco的定义与作用。
picco,全称为PICCO(Pulse Induc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是一种基于动脉压力波形测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的监测技术。
它通过连续地监测动脉血压波形和脉搏血压波形,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循环容量状态,从而引导临床治疗和监测疾病进展。
picco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输出参数。
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全身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等;心输出参数包括血浆体积(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ITBV)、肺血容量(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GEDV)等。
picco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提供医生全面的心血管功能和循环容量状态信息。
在picco监测中,有几个关键参数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是心输出量(CO),它是指心脏每分钟向全身重要器官输送的血液量。
CO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4到8升,对于循环功能的评估至关重要。
其次是心脏指数(CI),它是CO与体表面积的比值,可以更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
全身血管阻力(SVR)也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全身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阻力,对判断循环功能和平衡状态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picco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循环容量状态,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对于心脏手术、危重患者、感染性休克等需要密切监测心血管功能的病情,picco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picco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及时地发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异常,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误区。
总结回顾起来,picco技术通过连续监测动脉血压波形和脉搏血压波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循环容量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PICCO讲课

picco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1 2 3
快速评估病情
Picco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 据,帮助医生快速评估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 案。
指导抗休克治疗
Picco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 助于指导医生进行抗休克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
评估治疗效果
Picco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 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picco临床应用
picco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监测血流动力学
Picco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血流 动力学变化,帮助医生及时发现
并处理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指导液体治疗
Picco可以精确测量血管外肺水 ,有助于指导医生进行合理的液 体治疗,避免肺水肿等并发症。
评估心功能
Picco通过连续监测心排出量和 外周血管阻力等指标,有助于评 估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脏代偿能力
picco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评估手术风险
Picco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 ,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指导术中液体治疗
Picco可以精确测量血管外肺水,有助于指导医生进行合理的术中 液体治疗,维持患者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评估术后恢复情况
Picco可以通过连续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术后恢复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02
Picco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
度等。
血管活性药物效应评估
03
Picco可用于评估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效果。
picco操作流程
数据记录与分析
实时记录并分析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和治疗效果。
PiCCO简介与应用

PICCO技术能够精确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医生提供实 时、准确的诊断依据。
指导治疗
通过PICCO技术监测的数据,医生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 者的生存率。
PICCO技术的前景展望
普及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PICCO技术的应用范围 将进一步扩大,成为临床常规监测手段。
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和安全存储技术 ,保障患者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03
降低成本和提高普及 度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推广应用,降低 PICCO技术的成本,提高其普及度。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 PICCO技术的支持和投入,推动其更 好地服务于医疗健康事业。
05
CATALOGUE
结论
PICCO技术的价值与意义
PICCO的特点与优势
准确性
PICCO通过直接测量动脉压力波形来计算心输出量,避免 了传统方法中的人为误差和操作复杂性,能够提供更准确 、可靠的血流动力学数据。
灵活性
PICCO监测可以与多种血管通路和监测技术相结合,适用 于不同年龄段和病情的患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实时性
PICCO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帮助医生及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
肌的收缩功能。
03
CATALOGUE
PICCO在临床的应用
PICCO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监测血流动力学
PICCO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心输出量、 心排血量、全身血管阻力等指标,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液体平衡
通过PICCO技术,医生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指导临 床补液,避免过量或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FI =
CI GEDVI
全心射血分数— GEF
GEF =
4 x SV GEDV
总的来说,CFI和GEF主要依赖于右心室和左心室的心肌收缩力,还受
右心室和左心室后负荷的影响。可以用来检测右心和左心室功能障碍 。
chongqing 2014
后负荷—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
参数
Afterload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心脏泵血需要克服的阻力,阻力越大心输出 量越小
50 2.3
55 2.7
58 3.1 750 16 16
停止补液 考虑药物治疗
治疗方案 ?
l/min/m2
A- 不进行治疗
B- 扩容 C- 正性肌力药物 D- 血管加压药
GEDVi PPV
%
ml/m2
650(n= 650-800) 700 24 19 9
继续扩容
EVLW
ml/kg
9(n < 10)
扩容
血管外肺水 — EVLW
EVLW
参数
血管外肺水 - EVLW
EVLW
EVLW –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 床边直接量化肺水肿
包括细胞内液,间质液以及 肺泡内液 (不受胸腔积液的影响)
PiCCO不仅可以对血管外肺水(EVLW)进行量化监测, 还可以分辨肺水肿类型。
chongqing 2014
SVRI – 全身血管阻力 反映后负荷最重要的参数
血管收缩: Flow (CO) (CO)= 压力 阻力 血管舒张: Flow (CO)
chongqing 2014
ScvO2 – 判断组织氧不足的指征
ScvO2 – 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 通过标准中心静脉导管放置 • SvO2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目前只能通过高创伤性的右 心导管获得 • ScvO2 和SvO2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 PVPI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判断肺水肿的种类
正常
参数
EVLW 血管外肺水
PBV 肺血容量
正常
PBV
正常
升高
正常
PBV
升高
升高
PBV
升高
正常
chongqing 2014
PVPI* =
EVLW* PBV
PBV
PVPI *=
EVLW*
PBV
PVPI* =
EVLW*
正常肺
t
动脉轮廓分析法得到的连续性参数: • 连续心输出量 PCCO • 动脉压 AP • 心率 HR • 每搏量 SV • 每搏量变异 SVV • 脉压变异 PPV • 系统血管阻力 SVR •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 dPmx
血液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护管理 同时对心脏和肺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chongqing 2014
chongqing 2014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 ITTV – PTV=CO *( MTtTDa- DStTDa)
MTtTDa:平均传输时间 DStTDa:指数下降时间 RAEDV RVEDV LAEDV LVEDV
参数
GEDV – 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GEDI – 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 心脏四个腔室内血液的总量 • 前负荷是充足CO的必要前提 • GEDI is indexed to ―理想体表面积”
chongqing 2014
动脉脉搏轮廓分析- 连续心输出量PCCO
参数Leabharlann P [mm Hg]t [s]
PCCO = cal • HR •
病人相关的校正因子 心率 (通过热稀释法得到)
Systole
P(t) dP ( + C(p) • ) dt SVR dt
压力曲线下面 动脉顺应性 压力曲线型状 积
PVPI 1-3 : 提示肺水肿形成的原因. SVV<=10%, PPV <=10% : 对于一个完全机械性通气且心率稳定的病 人,能帮助判断增加前负荷是否会引起心输出量的增加. dPmax 1200-2000mmHg/s : 反映心肌收缩力. SVRI 1700-2400dyn.s.cm-5.m2 : 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体循环中小动脉病变, 或因神经体液等因素所致的血管收缩与舒张状态,均可影响结果.
更多信息 – 微创
Central venous access (Standard CVC)
Only standard accesses necessary
Femoral arterial access (PiCCO Catheter) alternative: axillary arterial, brachial arterial
chongqing 2014
治疗指南-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2008:
» » 灌注压CVP / PCWP在评估扩容治疗 中已经被证实有局限性 ... 使用血流量或 者容量参数指导容量管理或许更有优势 … 这些技术已经能够在ICU内实现 …««
chongqing 2014
• 正常值范围:
O2 Delivery
• CO (Cardiac Output) • Hb (Haemoglobine) • SaO2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cvO2 SvO2
70-80% 65-75%
O2 Consumption
ScvO2 70-80 %
• Temperature (fever)↑ • Muscle work (tremor) ↑ • Stress ↑
每搏量变异 — SVV
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反映了每搏量随 通气周期变化的情况。
SVmax SVmin
参数
SVmean
SVV =
SVmax – SVmin
SVmean
对于没有心律失常的完全机械通气病人而言 SVV 反映了心脏对因机械通气导致的前负荷周期性变化的敏感性。 SVV 可用于预测扩容治疗对每搏量的提高程度。
氧供和氧耗
DO2I – 氧供 (Index) • 通过CI,血红蛋白,动脉血氧饱和度来计算 VO2I – 氧耗 (Index) • 通过CI,血红蛋白,动脉以及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来计算
Delivery
DO2I = CI x Hb x 1,34 x SaO2
SaO2 CO, Hb
正常值范围: DO2 VO2
主要参数正常值及临床应用
CI 3-5 L/min/m2 : CI低于2.50l/min/m2时可出现心衰,低于1.8l/min/m2并 伴有微循环障碍时为心源性休克; GEDI 680-800ml/ m2 : 小于低值为前负荷不足,大于高值为前负荷过重.
ELWI 3-7ml/kg : 是否会发生或已经出现肺水肿.
PiCCO技术原理和临床意义
德国 PULSION — Pulse Contour Cardiac Output
前茂企业
郗 强
什么是PiCCO ?
PiCCO是对病人主要血液动力学和 容量进行监护管理技术,同时对心脏和 肺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价。
chongqing 2014
热稀释导管示意图
chongqing 2013
早期使用PiCCO技术,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chongqing 2014
适应症和应用领域
ICU
手术室 文本
文本
能有效检测:
能有效检测:
• 休克 • 脓毒血症 • ARDS • 器官衰竭 • 严重烧伤 • 外伤/低血容量休克 • 肺损伤 • 胰腺炎 • 儿童
CVC 弹丸注射
肺
PiCCO 导管 如:股动脉
右心 RA
EVLW
左心 LA LV
RV
PBV EVLW
chongqing 2014
4
什么是血流动力学
心脏克服血管阻力将有养分的血液带给周身, 再将代谢过的血液收纳回心脏进行养分的交 换,之后再运往全身的周而复始的行为。
包括:心脏泵的动力:心肌收缩力 血液的容量:前负荷 心脏克服的血管阻力:后负荷 氧交换的场所:肺
前负荷–心腔内的血容量,心脏储备量
chongqing 2014
目前医学界判断心脏前负荷的标准
• Centrol venous pressure (CVP) • 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 但是 这是基于以下的假设 “ 压力 = 容量 ” 但这种假设並非完全正确
chongqing 2014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 — dPmx
dPmx = 动脉压力曲线上数值最大的dP/dt
参数
P [mm Hg]
t [s]
dPmx 反映了左心室压力增加的速度,是评估心肌收缩力的参数
chongqing 2014
心功能指数(CFI) 、全心射血分数(GEF)
心功能指数 — CFI
参数
经肺热稀释测量-心输出量CO
参数
中心静脉注射指示剂后,PiCCO动脉导管尖端的热敏电阻测量温度的变化 分析热稀释曲线后,通过改进的Stewart-Hamilton公式计算得到单次的心输 出量(CO )
Tb 注射
t
(Tb Ti ) Vi K COTDa Tb dt
Tb = 血液温度 Ti = 注射液温度 Vi = 注射液容积 ∫ ∆ Tb . dt = 热稀释曲线下面积 K = 校正系数,与体重、血温和注射液温度相关
ELWI = 19-23 ml/kg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