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背景介绍血气分析是通过检测动脉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浓度和酸碱平衡情况,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常用检测方法。
正常的血气分析结果对于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2.检测指标2.1 pHpH是血液酸碱平衡的指标,正常范围为7.35-7.45.高于或低于该范围可能提示酸碱失衡的存在,临床意义视具体情况而定。
2.2 二氧化碳分压(pCO2)正常pCO2范围为35-45 mmHg。
当pCO2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呼吸性酸中毒;当pCO2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呼吸性碱中毒。
2.3 氧分压(pO2)正常pO2范围为75-100 mmHg。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低氧血症,可能与呼吸功能障碍或循环障碍相关。
2.4 标准碳酸氢盐(HCO3-)正常HCO3-范围为22-28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代谢性碱中毒,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代谢性酸中毒。
2.5 氧饱和度(SaO2)正常SaO2范围为95%以上。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低氧血症,也可能与心血管功能障碍相关。
3.临床意义3.1 酸碱平衡紊乱的评估血气分析结果可帮助评估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呼吸性酸碱失衡可能需要辅助通气或控制通气参数。
3.2 呼吸功能评估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评估和监测。
3.3 出血和休克的评估血气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出血和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和氧供需平衡情况。
3.4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连续监测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附件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指维持血液中酸碱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的稳态调控过程。
5.2 呼吸性酸碱失衡呼吸性酸碱失衡是指由于呼吸功能障碍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5.3 代谢性酸碱失衡代谢性酸碱失衡是指由于代谢异常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如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近年来,血气分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测定动脉或静脉血液中各种气体和酸碱状态的指标,可以有效评估身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
正常的血气分析数值范围是进行临床判断和监测的重要基准,然而不同指标值的变化可能会提示不同的疾病状态或病理变化,因此了解血气分析正常值的范围和临床意义至关重要。
关于血气分析血气分析通常包括测定动脉血中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液的酸碱平衡状态,如血液pH、碳酸氢根离子浓度(HCO3-)、二氧化碳结合力(CO2结合力)等参数。
这些指标反映了呼吸功能、肺功能、代谢功能和酸碱平衡情况,对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正常值范围•PaO2:正常范围为 75-100 毫米汞柱•PaCO2:正常范围为 35-45 毫米汞柱•血液pH:正常范围为 7.35-7.45•HCO3-:正常范围为 22-26 毫摩尔/升•CO2结合力:正常范围为 22-30 毫摩尔/升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是根据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的生理变化而确定的,并且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下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
因此,在进行临床判断时,除了参考正常值范围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来综合分析。
临床意义1.PaO2:PaO2 反映了肺部对氧的弥散和通气功能,当 PaO2 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肺部疾病、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等情况。
2.PaCO2:PaCO2 反映了肺的排除二氧化碳能力和代谢情况,高PaCO2 可能提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或肺功能不全等情况。
3.血液pH:血液pH 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的重要指标,酸中毒或碱中毒状态常常伴随着血液pH 的改变,可能与肾功能、呼吸功能或代谢异常有关。
4.HCO3-:HCO3- 代表了体内碱性负荷的情况,与血液pH 和 PaCO2 共同维持酸碱平衡,异常值可能提示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等情况。
结语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的了解对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体液中的酸碱平衡和氧合功能。
它能够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血气分析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并给出相关的临床案例。
1. pH值:正常值:7.35-7.45pH值是衡量体液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体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平衡状态。
如果pH值过高,则可能代表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相反,如果pH值过低,则可能代表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的pH值为7.3,可能说明他正在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2.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35-45 mmHgPaCO2是用来评估人体呼吸功能的指标。
高PaCO2水平可能代表呼吸性酸中毒,这可能由于肺功能受损,导致二氧化碳无法有效地排除。
举例来说,一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PaCO2为60 mmHg,可能说明他正在出现呼吸性酸中毒。
3. HCO3-(重碳酸盐浓度):正常值:22-28 mmol/LHCO3-是衡量体液酸碱平衡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人体酸碱代谢的情况。
低HCO3-水平可能代表代谢性酸中毒,可能由于肾功能障碍或酸性物质产生过多。
举例来说,一个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HCO3-浓度为18 mmol/L,可能说明他正在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4. PaO2(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值:75-100 mmHgPaO2是衡量人体氧合能力的指标,它反映了氧输送到组织的情况。
低PaO2水平可能代表低氧血症,可能由于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或缺氧环境。
举例来说,一个肺炎患者的PaO2为60 mmHg,可能说明他正在出现低氧血症。
5.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值:95-100%SaO2是衡量血液中氧气饱和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氧输送到组织的情况。
低SaO2水平可能代表低氧血症,可能由于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或缺氧环境。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特选参考)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是对血液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的检验手段。
[项目名称]血液酸碱度[pH]这是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最直接的指标。
血液pH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CO3-/H2C03),正常人此缓冲系统比值为24/1.2(即20/1)。
碳酸氢盐与碳酸的比值是决定血液pH值的主要因素。
两者任何一方改变均能影响pH值。
而且互相间可进行代偿性增高或减低。
如二者同时按比例增高或减低,血液pH可维持不变。
因此,pH值改变不能鉴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
[参考范围]动脉血:7.35~7.45,均值7.40。
极限值为pH 6.8~7.8。
[H+]:35.5~44.7nmol/L。
极限值为15.8~158nmol/L。
静脉血:7.32—7.42,均值7.37[H+]:38.0~47.8nmol/L。
[临床意义]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动范围很小,当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超出机体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降低,均可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
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各种疾病都可能出现。
1)pH值正常:①正常人。
②存在轻度酸碱平衡紊乱,但机体可以自动调节到正常水平,临床上称为代偿型酸、碱中毒。
③存在强度相等的酸中毒和碱中毒,作用互相抵消,pH值表现正常。
2)pH值升高:提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碱中毒。
3)pH值降低:提示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酸中毒。
[项目名称]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气体所产生的压力。
这是判断呼吸性酸、碱中毒的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67~6.00kPa(35~45mmHg),极限值<1.33kPa(10mmHg)和>17.29kPa(130mmHg)。
血气分析报告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pH值([H+]酸碱度)【正常参考值】7.35—7.45 或(35~45mmol/L)【异常结果分析】>7.45为失代偿碱中毒<7.35为失代偿酸中毒二氧化碳分压(PaCO2)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正常参考值】4.65—6.0 kPa(35~45mmHg)【异常结果分析】Pa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 (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
Pa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SB)和标准碳酸氢盐(AB)SB指体温37℃时,PaCO2为 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
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
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
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22—27 mmol/L(SB或AB)【异常结果分析】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二氧化碳总量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秦诚贤
内容
血气分析的概念 血气分析的采集和注意事项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 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概念
血气分析(Blood gas analysis)系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 血中所存在的进行气体交换的氧和二氧化碳以及有 关酸碱平衡指标的参数而言。 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的指标是PH、PO2和PCO2,分 别由PH电极、CO2电极和O2电极完成,其它指标 多为派生或计算值。 考核肺功能多以动脉血为分析对象,了解组织代谢和 内呼吸功能则需配合静脉血或混合静脉血进行分析。
血气分析的采集
(1)洗手。 (2)检查血气针的包装有效期。 (3)携用物至患者处、核对、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方法。 (4)动脉血采血部位的选择: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采集标本均可 ①选择动脉原则: a.部位应该足够大、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 b.与大静脉和神经离得尽可能远 c.穿刺区皮肤不能有破溃、感染、硬结、皮肤病等 ②常见的采集动脉血的部位 a.桡动脉穿刺点位于掌横纹上方1~2cm的动脉搏动处 b.患者取平卧,双腿伸直稍外展,以腹股沟韧带下1.5~2.0cm动脉搏动最 明显处为穿刺点 c.取平卧,脚尖与床面呈60°角,箭头所指为足背动脉 (5)术者立于穿刺侧,戴手套或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消毒面积在两个关 节以上。 (6)在已消毒的范围内摸到欲穿刺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食指和中指固定 (7)采血之前,预设活塞至预期采血位置(1.6ml处),采血时,动脉血会 自然涌入注射器内,空气经活塞孔石排出。 (8)穿刺角度:桡动脉穿刺时针与皮肤成45°~60°,股动脉穿刺时为 60°~90° (9)一针刺入动脉,可在采血针透明乳头部位观察到回血,动脉压力使血 液自动进入动脉血气针。 (10)穿刺结束,立即无菌棉签压迫至少5分钟。 (11)将穿刺针插入橡皮塞以隔离空气。 (12)立即混匀 (颠倒混匀5次,滚动混匀至少5秒)。 (13)立即送检。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是一种评估患者血液中气体和酸碱平衡状态的检测方法。
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种气体的含量以及血液的酸碱度,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呼吸和代谢功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血气分析的正常值范围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血气分析的指标和正常值范围1. pH值:人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通过血液pH值的测定进行评估,正常值范围为7.35-7.45。
当pH值低于7.35时为酸性,高于7.45时为碱性。
2. 二氧化碳分压(PCO2):反映肺部排出CO2的能力,正常值为35-45毫米汞柱。
3. 氧分压(PO2):反映肺部供氧能力,正常值为75-100毫米汞柱。
4. 标准碳酸氢盐(HCO3-):反映生理性酸碱平衡,正常值为22-28毫摩尔/升。
5. 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比例,正常值为95-100%。
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1. 评估呼吸功能: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分析PCO2、PO2和pH值,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呼吸性酸碱失衡。
例如,呼吸性酸中毒时,PCO2升高,pH值降低;呼吸性碱中毒时,PCO2降低,pH值升高。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呼吸系统疾病。
2. 评估代谢功能:血气分析还可以评估患者的代谢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分析HCO3-和pH值,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代谢性酸碱失衡。
例如,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降低,pH值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升高,pH值升高。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代谢性疾病。
3. 监测治疗效果:血气分析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例如,在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治疗时,可以通过连续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如果治疗有效,PCO2和pH值可能会恢复到正常范围。
4. 指导临床决策:血气分析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血气分析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的参数有很多,以下将常用的血气分析基本参数、参考正常值范围和临床意义加以简要介绍:1、酸碱度pH及氢离子活度[H+]血液pH代表血液的酸碱度,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正常人动脉血的pH的参考值范围是~,平均。
pH大于为碱血症。
血pH的相对恒定取决于HCO3-/H2CO3缓冲系统,此系统的比值为20:1,HCO3-或H2CO3的改变可影响pH,如两者按比例同时变化则pH不变。
此值是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原发因素和代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pH 异常只能说明有酸血症或碱血症,单凭pH不能判断是呼吸性或代谢性的,pH正常不能排除酸碱平衡紊乱医学教育网整理。
2、二氧化碳总量(T-CO2)二氧化碳总量是指血浆中各种形式的CO2的总和,包括HCO3-(95%)、少量物理溶解的CO2及极少量的其他形式的存在的CO2。
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两个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代谢因素的影响。
正常人动脉全血中二氧化碳总量的参考值范围是24~32mmol/L,平均28mmol/L。
T-CO2=[HCO3-]+PCO2 ×/L。
3、碳酸氢盐HCO3-以结合形式存在的HCO3-是体内含量较大的碱性离子对酸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是体内碱储的主要成分,在H-H方程中代表酸碱平衡的代谢性因子。
其变化直接影响pH,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主要参考依据,根据需要有两种可供选用指标:AB指血中HCO3-的真实含量。
其变化易受呼吸因素(PCO2)影响。
所以,与SB结合起来更有意义。
SB标准状态下的浓度,所谓标准状态是指温度37℃,SaO2100%,的条件下测出的HCO3-浓度。
参考值范围:AB:22~27mmol/L;SB:22~27mmol/L;儿童:略低。
一般认为:AB=SB=正常,判断为正常酸碱平衡状态AB=SB正常,代碱未代偿;AB>SB,呼酸或代碱;AB<SB,呼碱或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代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
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
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
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
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
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缓冲碱
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阴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HPO4-,Hb和血浆蛋白。
正常值45~55mmol/L,平均50mmol/L。
HCO3-是BB的主要成分,几乎占一半(24/50),BB不受呼吸因素、CO2改变的影响,因CO2在改变BB中HCO3-的同时,伴有相应非HCO3-缓冲的变化,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稳定的情祝下,其增减主要取决于SB。
【正常参考值】
45 ~ 55 mmol/L
剩余碱与碱不足
BE是指血液在37℃PCO25.33kPa(40mmHg),Sa02100%条件下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量,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减少,需加酸者为正值,说明缓冲碱增加,固定酸减少;需加碱者为负值,说明缓冲碱减少,固定酸增加。
正常值为±2.3mmol/L,由于在测定时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干扰,因而BE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之一。
【正常参考值】
-2.3 ~ 2.3 mmol/L
剩余碱与碱不足
BE是指血液在37℃PCO25.33kPa(40mmHg),Sa02100%条件下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量,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减少,需加酸者为正值,说明缓冲碱增加,固定酸减少;需加碱者为负值,说明缓冲碱减少,固定酸增加。
正常值为±2.3mmol/L,由于在测定时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干扰,因而BE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之一。
【正常参考值】
-2.3 ~ 2.3 mmol/L
氧分压
PO2是指血液中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人为从9.97~13.3kPa,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氧分压与细胞对氧的利用有密切联系。
【正常参考值】
9.97 ~ 13.3 kPa(75~100mmHg)
【异常结果分析】
缺氧
PO2降低,<10.6kPa(80mmHg)为轻度缺氧;
<7.9kPa(60mmHg)为中度缺氧;
<5.3kPa(40mmHg)为重度缺氧。
<2.67kPa(2OmmHg)以下,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停止,生命难以维持。
氧含量
氧含量是指每升动脉血含氧的mmol数,正常参考值为7.6~10.3mmol/L。
包括物理溶解的02和Hb结合的02两部分,是判断缺氧程度和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参考值】
7.6 ~ 10.3 mmol/L
氧饱和度
SaO2是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即Sa02=HbO2/(HbO2+Hb)以百分率表示,其大小取决于PO2。
正常人动脉血SaO2为93%~98%,静脉血为60%~70%,SaO2和PO2可绘制氧解离曲线。
【正常参考值】
95 ~ 98 %
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血液SaO2与PO2的关系;呈"S"形曲线。
称为氧结合/解离曲线,当SaO2在50%时的P02称为P50,正常参考值约为3.60kPa(27mmHg)血液Sa02受Hb对02的亲和力的影响,有许多因素可使氧解离曲线的位置移位,可用P50表示.
【正常参考值】
3.19 ~ 3.72 kPa
【异常结果分析】
右移,P50>3.99kPa(29mmHg)时,Hb与02的亲和力降低,O2的释放容易,有利于组织摄取氧。
曲线左移时P50低,即<2.66kPa(20mmHg),表示Hb与02有高度的亲合力,即02的摄取力加强,但不利于组织摄氧
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是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浆后,与正常人肺泡气(PCO2=5.33kPa,PO2=13.3kPa)平衡后测得血浆中HCO3-所含CO2量,正常为22~31mmol/L(50~70vol/L),它主要是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2,反映体内的碱储备量,其意义与SB基本相当,在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时,它能较及时地反映体内碱储备量的增减变化。
【正常参考值】
22 ~ 31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