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青铜器艺术发展史

合集下载

青铜器(原始社会

青铜器(原始社会

青铜器(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铜是一种贵重金属,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为独立主贵族所垄断和享用,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称为“礼器”。

青铜器象征奴隶主的权威,并具有区分尊卑贵贱的功能。

奴隶社会(先秦时期)时期风格特点:种类不多,器型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朴素、借鉴陶器,取法玉器)初创期(夏代—商代前期)代表作品:二里头爵(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地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时期风格特点:铜质好,种类最多,庄严、力量厚重、强调体积感。

纹饰造型审美价值最高。

(以饕餮纹为主)1、司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阳武官村)美术赏析:呈现浑厚、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与中间朴素无纹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鼎盛期(商代—西周前期)地位: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为止出土最大的青铜器。

↓代表作品: 2、饕餮乳钉纹方鼎(河南郑州)产生典范的时期 3、四羊方尊(湖南宁乡)↓美术赏析:器四角以圆雕的形式各铸出一羊,犄角卷曲,神态安详,青铜艺术发胀的第一个高峰将动物形象与器型巧妙集合起来(商朝殷墟时期)4、龙虎尊(安徽阜阳)美术赏析:块范法浇铸,通体花纹,造型精美、精湛。

1、图案纹样以单独的适合纹样为主商朝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为主,而以回纹作地纹。

神秘、威严的宗教气氛 4、多采用三层花纹,即“三叠法”时期风格特点:西周重礼教,青铜器铭文逐渐增多,酒器减少,恐怖神秘色彩的兽面纹等减少,环带纹、窃曲纹增多,后期出现长篇铭文,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

1、毛公鼎(陕西扶风)发展时期(西周中期以后)代表作品: 2、大盂鼎美术赏析:由庄严、典雅之美。

1、凤纹、鸟纹、几何纹样多见(朴实、流畅)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2、造型纹饰更具曲线意味(精巧、理性、优美)背景:“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时期风格特点:华美绚目、流光溢彩、标新立异(求新、求美、求趣、求异、求变)印模法治铜先进方法出现河南淅川楚王子午墓铜禁(最早)失蜡法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盘(最精湛)1、莲鹤方壶(河南新郑)春秋中期以后——最大变革期(质的变化)美术赏析:形象生动,气宇轩昂,自由舒展,使庄重的铜壶添加了几分昂扬活泼的情调,具有时代变革意义。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享誉世界久已。

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

大体说,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后期开始萌芽,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春秋战国繁荣,秦汉则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至隋唐走向衰落,宋元明清仿古和作伪。

一、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的萌芽1.原始社会后期青铜文明的发生(1)出现铜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金属器物,这种金属器物最先是铜制品。

铜器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也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因此,冶铜术的发明,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2)发明冶铜术的物质基础①社会大分工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在人们的生活中越发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劳动效率的提高,人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产品,这就引起了社会大分工,首先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其次是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这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在考古发现中,大汶口文化和比之稍晚的龙山文化,都反映出了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占有情况。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生产工具的锋锐与坚硬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剩余产品的增多,给人们追求美的愿望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条件,这是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金属工具和小件装饰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使金属制造业与制陶、玉石、纺织一样,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因此,向青铜文明迈进的步伐更大了。

②冶炼铜矿石我国原始社会晚期,人们为了制作石制农具、工具和武器,在开采和选择石料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和认识了含有铜质的石头和自然铜,或铜锡混合的矿石。

为了能从矿石中冶炼出铜,人们把长期烧制陶器的生产经验用在冶铜上。

烧制陶器的温度一般在950℃-1050℃,而铜的熔点在1080℃,两者的温度相当接近,这就为冶炼铜矿石提供了重要的燃烧条件。

青铜器艺术鉴赏

青铜器艺术鉴赏

各时期代表性作品欣赏
妇好觚(商代) 觚:饮酒器
兽面纹鬲 商代中期
龙虎铜尊(商代) (尊:盛酒器)
龙纹扁足鼎 商
司母戊鼎(商后期) 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
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
高58.6厘米 重近34.5公 斤 上边长 52.4厘米
尊盘
尊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铜敦
青铜方尊 西周早期
青铜器的分期
青铜器的育成期:商代盘庚迁殷以前
青铜器的鼎盛期:殷墟期至西周昭王(商代后期-西周中
期 ),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青铜的的转变期: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
变抽象时期
青铜器的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
期,即又一次高潮
青铜器的衰退期:两汉时期青铜器在发明之初,是为人所用
凤鸟纹
凤鸟纹 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 图案,凤鸟纹的特 征比 较形象。最早的凤鸟纹 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如 良诸文化出土的玉器上 已有明确的凤鸟纹。 凤 与龙齐名,都是古代的 祥瑞动物,在“四灵” 中,龙和鱼源自爬行动 物,麒麟源自兽类,凤 凰则 源自鸟类。从古代 岩画、陶器、青铜器、 玉器等器 物上保存了大 量的凤凰史料和艺术造 型。在这些凤 凰身上, 有孔雀的影子,有鹰、 鸮的特征且与鸡、 雁、 鸭也有联系。
铜爵(夏代)
通高22.5厘米 1980年河南省偃师县 二里头出土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
商周時期的貴族飲酒有著十分嚴格的制度規定。《禮記• 禮器》記載:“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 卑者舉角。”貴族們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貴賤而有嚴 格的區別,只有身份最高貴的貴族才能使用銅爵。在當 時,用銅爵飲酒,並非專爲飲食,更是著重於“禮”。 正因爲貴族們使用不同等級的酒杯,後來出現了公、侯、 伯、子、男五等爵位。 也因爲爵是最高等的酒杯,王能夠賞賜一件青銅爵,對 於貴族來說是莫大的恩寵。歷史上就曾出現過因爲賞賜 青銅爵而致使君臣交惡的重大事件。 那是在2700多年前,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招 來殺身之禍,鄭國國君會同其他各路諸侯勤王救駕,保 護周平王遷都洛陽,立下了汗馬功勞。100年之後,周 惠王在位。鄭國國君厲公設宴招待周惠王,惠王將王后 使用的鞶鑒(一種有帶子的銅鏡)賞賜給鄭厲公。不久, 另一個諸侯國虢國的國君向惠王要賞賜時,惠王竟然賞 給虢公一件青銅爵。虢公得到賞賜的爵,自然顯得高貴; 鄭厲公沒有得到爵,自然顯得身份遠遠低於虢公。故此, 鄭厲公聞聽此訊勃然大怒,對惠王十分怨恨。後來,鄭 國乾脆不聽從周王的命令,還把周王派來的使者給扣壓 了。

先秦艺术发展历程

先秦艺术发展历程

先秦艺术发展历程先秦艺术是指起始于公元前11世纪,终于公元前221年的中国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艺术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与演变,涵盖了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多个领域。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先秦艺术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中国进入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青铜器上。

青铜器被视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因此在其制作上注重繁复的纹饰、精湛的工艺,充满了宗教、神秘与神圣之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封建主义发展,社会经济也相对繁荣,艺术也迎来了一次壮大的机遇。

绘画成为显赫的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壁画和丝绸绘画上。

壁画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鲜明绚丽的色彩表现出历史悠久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

丝绸绘画则以细腻、精致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和动植物形象,其中以楚襄王墓出土的“楚帛画”最为著名。

除了绘画,音乐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这一时期,乐府音乐盛行,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个重要时期。

乐府曲是唐代以前的一种民间曲调,以其优美、激昂的旋律和深沉、哀怨的词句,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同时,在战国时期,建筑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展。

墓葬建筑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一环,墓葬的规模和装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战国时期的墓葬多为“东周墓”和“楚墓”,以充分展示身份与地位为目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玉器。

随着战国时期的结束,先秦艺术在最后一个阶段迎来了齐国时期。

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相对较为平缓,但同样具有一定的特点。

齐国以青岛琅琊台为中心,发展出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以山水和花鸟画为主题。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线条简洁流畅、笔意摩擦为特点,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先秦艺术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青铜器、绘画、音乐和建筑等领域发展的变迁。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铜艺术

青铜艺术

第二章青铜艺术(3学时)(约公元前21世纪——476 年BC)[知识点提示]:(一)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二)青铜器装饰纹样;(三)青铜雕塑;(四)青铜铭文;(五)甲骨文。

[重、难点提示]:重点阐述我国奴隶制社会对造型艺术发展的影响,介绍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青铜时代与青铜艺术概况一、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夏代:约BC 21世纪—BC 16世纪先秦商代:BC 16世纪—BC 11世纪西周:约BC 11世纪—BC 771年周代春秋:约BC 770年—BC 476年东周战国:BC 475年—BC 221年二、青铜器在奴隶社会美术中的主导地位:先秦时代各类美术尚未充分展开,代表这一时代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地反映在青铜艺术上。

青铜艺术是继原始时代的彩陶、黑陶之后,出现在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三、青铜艺术的社会功能:1、青铜器和青铜艺术▲青铜艺术即是指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青铜器的各种造型及装饰纹样所形成的艺术特色。

●青铜器主要指商、周、春秋和战国时期铜、锡或铜、锡、铅合金铸造的器物。

●青铜艺术:从青铜的造型、纹样和铸造技术看,是雕塑、绘画、图案等工艺美术和书法艺术等的综合美术体。

●青铜礼器:又称“彝器”,西周奴隶主阶级用于祭祀、丧葬、朝聘、饮宴、征伐、婚冠的青铜器皿。

指青铜器中的鼎、簋(guǐ)、觚(gū)、豆、钟、镈(bó)等,反映了一套等级差别的礼制,即所谓“藏礼于器”。

●青铜器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

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文字体,商代近似甲骨文,西周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

春秋战国时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术字体,列国文字甚不一致。

至秦代始归于统一。

2.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①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yuè)、镞(zú)(箭头)、铲、凿等;②食器:鼎、鬲(lì)、簋(guǐ)(毁)、豆等;③酒器:爵、角、斝(jiǎ)、觚(gū)、觯(zhì)、尊、卣(yǒu)、盉(hé)、壶、觥(gōng)、罍(léi)、彝和造型作各种鸟兽形者等;④水器:盘、盂等,壶亦用于盛水;⑤乐器:钲(zhēng)、铙(náo)、钟、鼓等;⑥附饰:车饰、马饰、衣带饰等。

先秦青铜器纹饰的风格演变——以河南出土文物为例

先秦青铜器纹饰的风格演变——以河南出土文物为例

目前,虽然有学者对河南先秦墓葬出土的青铜器进行研究,但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规律性探讨。

笔者借用图像学和里格尔风格学的研究方法,将青铜器纹饰的风格演变从时间上划分为二里头文化时期、二里岗文化时期、殷墟时期、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五个阶段,分析不同时期青铜器纹饰的造型特征、构图布局、题材类型的转变过程,以揭示先秦青铜器纹饰的演变关系。

1 简率古拙的风格我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始于夏晚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此时期的青铜纹饰特征与原始陶器一脉相承,体现在简洁的构图布局以及稚拙粗糙的纹饰造型。

1.1 布局简单从已出土的青铜器看,此时期青铜器纹饰受较早时期陶器纹饰的影响,器身素面或以简单的几何线状纹居多,如弦纹、网格纹、乳钉纹等。

纹饰按水平方向并列于器物腹部,呈现简洁质朴的风格。

如夏乳钉纹爵,纹饰并不发达,五枚乳钉横排于腹部,并无其他纹饰。

1.2 造型稚拙此时期的青铜戈上已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尤其是青铜牌饰上出现的兽面纹(图1),单线勾勒,兽眼突出,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刻画被神化的饕餮形象,但在造型上却流露出原始气息。

对比新砦遗址陶器盖上刻画的龙纹(图2),发现两者皆具有梭形眼睛、弯月状的眉毛以及卷曲的须鬓,可见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牌饰与新砦遗址的龙纹陶器盖纹饰一脉相承。

但青铜纹饰具有某种真实的稚气,在神秘狞厉中荡漾出不可企及的原始天真的拙朴之美。

里格尔指出古代的先民对于艺术的表现是由内部精神生发出追求外在形式的艺术冲动,而原始先民的内部精神是由万物有灵的巫术观所主宰。

原始氏族对客观世界认知能力不足,他们坚信世间万物的背后隐藏着某种神秘且不可抗拒的力量。

面对危险时,先民们没有抵御的能力,只能寄希望于拥有神秘力量的神明。

因此,这一时期的饕餮纹样在先民眼中不仅象征着上古神力,更是部落和氏族的保护神。

2 简洁疏朗的风格二里岗文化继承并发展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文化,出土的青铜器以郑州商城为中心分布。

此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在风格上逐渐褪去原始质朴的气息,带有简洁明朗的风貌。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 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越来越少。秦 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 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1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制 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作。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 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千克 ,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 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 ”三个字而得名司母戊鼎。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 贡献,虽然从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 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 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 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 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 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 化。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 称“铜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乐器、工具和度 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 器物最为精美。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1. 司母戊大方鼎 2. 四羊方尊 3. 曾侯乙编钟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1 司母戊大方鼎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 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 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 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 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 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 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中国工艺美术史青铜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青铜器工艺

兽面纹 青铜方 鼎
乳钉纹 青铜爵
四羊方尊
(二)商晚期和西周早期
从盘庚迁殷肇始的商晚期,商代的青铜器逐渐臻于极盛,中
国的青铜艺术则进入了第一个高峰。
著名的是司母 戊大方鼎
1939年 安阳武官村出 土,是为祭奠 商王之母戊所 铸。
商晚期的青铜器中大型青铜器颇多,上面的司母戊鼎便是 其中的代表。此外酒器在当时也是异常发达,这与商代的嗜 酒之风不无关系。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了周。在西周早期的近百年中, 青铜器依然如商一般威严神秘,其造型和装饰很难同晚期商 代风格相区异。
二、材料和制作
所谓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在红
铜中添加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并提高其硬度。而在其中
添加适量的铅,会使其硬度降低,但能使得青铜获得优良的 韧性。 古代铸造青铜器至少要、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的
记载,正是说明了青铜器制造的几个条件。
人化
神化
礼化
人化
1、奴隶制建立不久,青铜器功能以实用为主,是人 化的。 2、奴隶制鼎盛时期,青铜器主要作为祭器,其功能 是神化和礼化。 3、奴隶制衰落和封建制的确立,青铜器又恢复了实 用品的功能。
青铜器的时代特征
夏朝:共同特点是器壁较薄,整个造型显得枯瘦,简陋,轮廓线条尖锐,青铜器
的造型多以陶器仿制而来。而且青铜器上尚无装饰性附件,也无纹饰,多为素面器。
商周青铜器凤鸟纹
青铜器夔龙纹
(三)几何形纹样
夏商西周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随处可见,在夏和商的早期,
乳钉、网格、联珠等几何纹施用最多。至商中期到西周早期, 它们基本以辅助纹样的形式出现。到西周后期,瓦纹、重环、
商代:几何体的造型大都显得粗重,注意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达到均衡,重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艺术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和铸造
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阶段,即出现了红铜或黄铜锻打而成的刀、锥、凿、铲等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

到夏、商、周时代,青铜冶炼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因此这一阶段有青铜时代之称。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春秋以后,除了模铸法之外,还逐渐发展了失蜡法、焊接法、冷锻法和热锻法等,并应用了金银错、蚌泡镶嵌、髹漆彩绘等新型装饰工艺。

青铜器的品种、用途和青铜器礼制
商代晚期已形成了较完备的青铜器种类: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发展
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期,也是青铜器时代初
期。

代表器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有戈,戚,爵,铃,
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饰牌。

该时期特点:青铜器种类不多,器型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
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

代表器物:郑州杜岭出土饕餮乳钉纹方鼎
该时期特点: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型丰富,流行的纹饰有:饕餮纹(或称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象纹、鹿纹、牛头纹、蝉纹、人面纹等。

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代表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龙虎纹尊,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虎耳四足大铜鬲瓦
该时期特点:气魄雄伟,种类丰富。

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
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纹饰加深了写实的程度,威严气势逐渐减弱,酒
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代表器物:陕西临潼零口乡出土的武王征商簋
西周中后期,奴隶制趋向停滞衰落,青铜器出现簠、盨、匜、钟、等新品种。

代表器物: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大克鼎及史墙盘
该时期特点: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形制与纹饰趋向简率,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多,流行环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可见。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青铜器不再为周皇室所垄断,各诸侯国的铸器增多,形成不同地区风格。

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和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虺(hui)纹与蟠螭纹;燕、赵、蔡等国兴起在青铜器上镶嵌红铜及错金银新工艺;吴越楚等国出现鸟篆铭文。

代表器物: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出土的蟠虺纹大铜禁及“王子午”列鼎;
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

该时期特点: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

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

战国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品为主;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

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纹饰的广泛流行,是各国新型的封建统治者推行奖励耕战政策在青铜艺术上的反映。

代表器物: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战国早期的狩猎纹壶;据传出自洛阳金村、今藏日本永青文库的错金银骑士刺虎纹铜镜;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小结: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

主纹主要为动物纹,是主体装饰;地纹多用回纹,作为衬托,以产生粗细虚实的艺术对比。

动物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变形奇特的想象动物纹,一般称为兽面纹,如饕餮纹,夔纹等。

一类是自然界现实的鸟兽类动物。

商代的装饰纹样,在构图上,采用左右对称的格式,增加了威严感。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周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兽面纹已居于次要地位,流行的是窃曲纹,环带
纹,重环纹等,窃曲纹是周代重要的装饰花纹。

周代青铜器装饰一般不采用地纹,打破了商代以直线为主的艺术特征,而采用直线和曲线结合的表现手法,构成S形。

周代不同于商代的单独适合纹样,则是组成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具有韵律感和节奏美。

富于质朴的艺术风格,周代青铜器的另一特点是有长的铭文,这和它作为纪念性的礼器有关。

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用以祭祀,而东周以后,由于王室衰落,“礼崩乐坏”,所以青铜器更多的用于生活,产生了许多生活器皿。

另外在装饰方面,也逐渐人性化,从想象的抽象艺术,到较为具象的生活场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明显的反映出地方性和清新感。

装饰手法来看,
有模印、线刻、镶嵌、金银错、鎏金、失蜡等多种。

此时期的装饰纹样,以蟠螭纹为主要纹饰,还出现了表现社会生活的新题材,如宴饮、舞乐、渔猎、攻战等。

器形舒展自然,体态轻盈,灵活轻快,设计简单巧妙,构思精巧;纹饰精美细致,层次丰富多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