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最新版】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选题: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消化道器官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感染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专业的护理来提供支持和照顾。
本文将探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患者的病情及病史对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仔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症状和治疗方案,并与医生、家属及其他护理人员进行及时沟通。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对他们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照料是非常关键的。
二、合理安排饮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饮食安排至关重要。
根据医嘱,合理控制食物的种类和分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酸性食物的摄入。
饮食应以易消化、高营养和少量多餐为原则,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并防止营养不良引发其他并发症。
三、协助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药物的辅助,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
在给予药物前,应核对药物的名称、规格和剂量,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给药。
四、定期观察和评估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病情的进展和疾病的变化。
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是否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五、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患者在患病期间常常会遇到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困扰。
护理人员应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通过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和药物使用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六、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卫生环境的保持对其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病区清洁整齐,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定期清洁患者的病床、床单、被褥等,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七、注意并发症和生活方式在护理疾病患者时,一定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如消化系统出血、穿孔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并报告医生。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能缓解,并且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检查
生命体征无异常。胃镜检查见菜花状肿块
突入胃腔,表面呈结节,有浅表糜烂、充
血、溃疡。有黑便。初步诊断为:胃癌。
病例导入
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该病人: 1、为什么诊断该病人是胃癌? 2、如何治疗? 3、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概
述
胃癌是起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人类 常见的恶性肿瘤,患病率仅次于肺癌。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半数以上发 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
数年
反复 发作
2、腹痛部位:GU多位于剑突下正中; DU多位于上腹偏右 3、腹痛规律: DU:疼痛-进餐-缓解 “餐后痛”、“午夜痛” GU:进餐-疼痛-缓解 4、其他:反酸、嗳气、呕吐、食欲减退等 发作时剑突下可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
5、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最常见
▲穿孔:腹膜刺激症状
DU > GU
实施护理
五、护理诊断及措施
(一)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 与癌细胞浸润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化疗致白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3、预感性悲哀 4、潜在并发症 与病人知道疾病预后有关 出血、梗阻、穿孔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物和丰富维生素食品
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使用非甾体消炎药
3.前列腺素减少
防御因 素下降 患 GU
4.血液循环障碍
5.遗传/气候/吸烟/辛辣食物/精神 1.胃酸分泌过多/胃蛋白酶活性增加 2.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胃液素增加)
侵袭因 素增强 患DU
溃疡发病决定于防御因素和侵袭因素失平衡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技术

消化系统疾病症状与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腹痛、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方法: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标准: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注意事项:避免误诊、漏诊,及时进行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护
03
理原则
饮食护理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 暴饮暴食
皮肤防晒:避 免阳光直射, 使用防晒霜
皮肤护理产品: 选择适合自己皮 肤类型的护理产 品
皮肤检查:定期 检查皮肤,及时 发现问题并处理
灌肠护理
目的:清洁肠道,缓解便秘, 促进排便
方法:使用灌肠器将液体注入 肠道
注意事项:保持灌肠器的清洁, 避免感染
效果: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便 秘,促进排便
排便护理
添加 标题
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 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添加 标题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
添加 标题
药物护理: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 副作用和禁忌
THANK YOU
汇报人:XX
药物储存:注意 药物的储存条件, 避免药物变质
病情监测与记录
01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疼痛、恶 心、呕吐等症状
0 2 记录患者饮食、睡眠、排便等情况
03
定期进行体 记录患 者用药情况,包 括药物名称、 剂量、时间等
05
记录患者心理状况,包括情绪、焦 虑、抑郁等
饮食调整指导
饮食原则:清淡、 易消化、营养均衡
食物选择:选择富含 蛋白质、维生素、矿
物质的食物
避免食物: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饮食规律:定时定 量,避免暴饮暴食
饮水量:保证充足的 水分摄入,促进新陈
内科护理学第4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4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首先,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了解消化道的结构,包括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结和作用。
此外,护士还需要掌握消化道的功能,包括食物咀嚼、消化、吸收和排泄的过程。
其次,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胆囊疾病、胰腺炎、肝病等。
针对这些疾病,护士需要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例如,对于胃溃疡病人,护士需要给予规律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及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对于胆囊疾病病人,护士需要提供健康的饮食建议,避免高脂肪和油腻的食物,并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
疾病和营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护士需要了解消化系统疾病对营养的影响,以便为病人提供适当的食物和饮食指导。
例如,对于胃溃疡病人,护士需要制定低酸性的饮食方案,包括避免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以及限制咖啡因的摄入。
对于胆囊疾病病人,护士需要鼓励病人采取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饮食,以促进胆汁的排泄。
在护理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护士们特别关注。
首先,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于有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和胆囊疾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护士需要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进食时间、充足的饮水和适当的休息。
此外,护士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帮助病人应对消化系统疾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总之,内科护理学第4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容十分重要,涵盖了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常见疾病的护理、疾病与营养的关系以及护理注意事项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护士可以为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和支持,提高病人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的病人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劳累,以防止疾病复发。
腹痛剧烈时,注意安全防护。
3.饮食护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病人应禁食、禁水。
其他病人应根据病情,遵医嘱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禁烟、限酒。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生命体征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黑粪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5.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的调整。
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并及时送检。
6.准确落实各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检查前常规禁食,
肠道检查前按要求行肠道准备,以保证检查效果,并做好检查洽疗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护理中的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要点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消化功能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胃肠道炎症、溃疡、肠梗阻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护士和医护人员进行细致入微的护理。
本文将介绍在护理中应注意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各个方面。
1. 病情观察和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疼痛程度、食欲、排便习惯等。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饮食护理在处理消化系统疾病时,饮食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医嘱,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所摄入的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
在饮食中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推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以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3. 规律的喂食和限制摄入量为了减轻患者的消化负担,护理人员应制定规律的喂食计划,将食物分成几个小份,每次食用。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控制食物摄入量。
对于一些需要限制摄入的病例,如胃溃疡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限制食物的种类和用量。
4. 辅助饮食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有些人可能无法通过正常进食摄取足够的营养。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并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辅助饮食,如高能量、高蛋白液体饮食或鼻饲。
5. 规律的排便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规律的排便对于维持消化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排便情况,如频率、质量和已排除的量。
如果患者有排便困难,可以给予轻柔的腹部按摩或使用轻柔的缓泻药物。
6.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会面临口腔问题,如口腔溃疡、干燥等。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如定期刷牙、使用口腔清洁剂等。
这有助于预防感染和促进患者的舒适感。
7. 心理护理消化系统疾病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如忧虑、抑郁等。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建议患者参加心理疏导活动,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以减轻病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总结:护理中的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要点涵盖了病情观察和评估、饮食护理、规律的喂食和限制摄入量、辅助饮食、规律的排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心理护理等方面。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 食管分为颈、胸、腹三部,食管有三处较为狭窄:一处在食管上端,有环咽肌围绕食管的入口;另一处在主动脉弓水平,有主动脉和左支气管横跨食管;最后一处在食管下端,即食管穿过膈的裂孔处。
2. 鹅口疮患儿涂制霉菌素;疱疹性口炎可涂碘苷或喷洒西瓜霜、冰硼散等;控制或预防感染用金霉素鱼肝油。
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不可涂擦。
3. 胃溃疡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
(1)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DU)比胃溃疡(GU)易发生,可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2) 溃疡疼痛持久,节律消失,便潜血持续阳性,经内科治疗无效者,考虑癌变。
(3) 急性穿孔最常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腹部剧痛和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4) 幽门梗阻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频繁呕吐宿食,大量呕吐后疼痛可暂缓解; 严重频繁呕吐可致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空腹时胃内有振水音、抽出胃液量>200ml,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表现。
4. 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精神不振、全身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严重者出现肠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心率增快、心音低钝,重者出现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5. 几种常见肠炎的大便特点:(1)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含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2)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黏液。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
(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由黄色水样便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
(5)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典型大便为暗绿色似海水样,含黏液和伪膜,少数为血便。
(6) 真菌性肠炎:大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
6. 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体征。
压痛点常位于麦氏点。
7. 可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在病人站立或者腹内压增加时产生,在平卧、休息或者用手推送疝块时容易回纳腹腔者。
难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不能或者不能完全回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一般给予易消化、少刺激、营养丰富、少渣饮食。
3.一般患者应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危重患者或行特殊治疗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期间,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室息。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呕血、黑便、黄疸、吞咽困难等症状;重点评估呕血和黑粪的量及性状,皮肤的色泽、温度、弹性和静脉充盈等情况;肝硬化患者应观察有无肝掌和蜘蛛痣。
5.保证抢救器械、药品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
6.正确执行医嘱,及时采集各项检查标本。
7.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工作。
8.转外科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转科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性食物从进食至胃排空需要4-6小时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三、大肠的解剖生理
阑尾起于盲肠根部,外形成蚯蚓状,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 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成为麦氏点。阑尾动脉是肠 系膜上动脉所属会昌动脉的分支,属无侧枝的终末动脉,当 血晕障碍时易致阑尾坏死 肛管直肠环由肛管括约肌、直肠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 的深部和部分肛提肌组成,具有括约肛管的功能,手术切断 后引起肛门失禁。
慢性胃炎护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目前认为慢性胃炎约90%由幽 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 2.自身免疫反应 3.理化因素影响 4.其他 有人认为慢性胃炎与年龄有关
(二)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有消化不 良的表现,多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反酸、上腹部饱 胀、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少数病人有呕血 与黑便。
消化性溃疡护理
三、辅助检查
(一)纤维胃镜检查 纤维胃镜下可见消化性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整,边 缘整齐,深浅不一。 (二)胃肠钡餐检查 胃溃疡多发生在胃窦、胃小弯和幽门前区,可见到溃疡凹陷 部被钡剂充盈而呈现龛影;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球部,不 易发生龛影,可见球部变形、激惹、压痛等间接征象。 (三)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阳性提示溃疡活动。 (四)胃液分泌功能测定 胃溃疡病人的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十二指肠溃疡则 多增高,尤以空腹和夜间更明显。 (五)幽门螺杆菌检查 多有幽门螺杆菌阳性。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四、胆道系统: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导管、胆囊及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括约肌),胆道系统具有分泌、储存、浓缩和输送胆汁 的功能。
五、胰腺的解剖:
胰管是胰腺的输出管道,主胰管直径约2-3毫米,近端多与 胆总管汇合成壶部,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PART.02
慢性胃炎护理
慢性胃炎护理
PART.03
消化性溃疡护理
消化性溃疡护理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DU)较胃溃疡(GU)为多 见。十二指肠溃疡(DU)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 年居多,胃溃疡(GU)的发病年龄较迟,平均晚10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病人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普通 人群; (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 NSAID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又一常见病因,NSAID是通过破 坏黏膜屏障使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受损,导致消化性溃疡的 发生。 (三)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所 致。
慢性胃炎护理
(三)辅助检查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四)治疗原则
1.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尤其有活动性者应给 予灭菌治疗。常应用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替硝唑等和(或)枸橼酸铋钾(胶体铋剂)二联或三联 治疗。 2.根据病因给予相应处理,有胆汁反流者,可用考来烯胺 或氢氧化铝凝胶吸附。 3.对有烟酒嗜好病人,应劝其戒除。 4.有恶性贫血病人,可注射维生素B12加以纠正。
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黏膜 慢性炎症。
是胃部疾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 于首位,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慢性胃炎的 进展中,如炎性细胞浸润仅在胃小凹和黏膜固有层的表 层,腺体没有损害,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如果病变累 及腺体,腺体发生萎缩、消失,胃黏膜变薄,称其为慢 性萎缩性胃炎。当胃腺细胞发生肠腺化生或假性幽门腺 化生、增生,增生的上皮和肠化的上皮异常发育,形成 不典型增生,到达中度以上被认为癌前病变。
消化性溃疡护理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上腹痛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 (2)全身症状可表现为失眠、多汗等。 2.体征 缓解期多无明显体征,发作时可有上腹部局限性压 痛点。 3.并发症 (1)出血 发生率为10%~15%,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 发症,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较为多见。 (2)穿孔 溃疡病灶向深部发展穿透浆膜层引起穿孔,发生 率为2%~7%。 (3)幽门梗阻 发生率约为2%~4%,大多由十二指肠溃疡 或幽门溃疡引起,分功能性梗阻和器质性梗阻。 (4)癌变:十二指肠溃疡极少发生癌变。胃溃疡发生癌变的 几率在1%以下,临床上对年龄在45岁以上的病人。
消化系统疾病
护理培训
目录
CO NTENTS
1
解剖生理
2 慢性胃炎护理
3 消化性溃疡护理
PART.01
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一、食管的解剖生理概要
食管长约25厘米,有三处较为狭窄,一处在食管上端,有 环咽肌围绕食管的入口,另一处在主动脉弓水平,有主动脉 和左支气管横跨食管,最后一处在食管下端,即食管穿过隔 炎护理
(五)护理措施
1.休息 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中,应卧床休 息;慢性胃炎恢复期,病人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 累,注意劳逸结合。 2.疼痛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局部热敷、按摩、针灸或给止 痛药物等缓解上腹部的疼痛;同时使其精神放松,消除 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增强病人对疾病的 耐受性。 3.饮食护理 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病人一般 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如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 米汤等以中和胃酸,有利于黏膜的修复。
消化性溃疡护理
四、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休息 轻症者适当休息,可参加轻微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溃疡有活动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病人应卧床休 息1~2周。 2.饮食护理 宜选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促进胃黏膜修 复和提高抵抗力 急性活动期应少食多餐,每天5~6餐,以牛奶、稀饭、面条 等偏碱性食物为宜。少食多餐可中和胃酸,减少胃的饥饿性 蠕动,同时可避免过饱所引起的胃窦部扩张增加促胃液素的 分泌。忌食辛辣、过冷、油炸、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3. 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抗酸药应在餐后1小时及睡前服用,避 免与牛奶同服,抗胆碱药及胃动力药如吗丁啉、西沙必利应 在餐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