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2002(二)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考试

,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物理化学》试卷B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考试形式:闭卷;1.6分,共16分)1)今有AX、BX和CY三种离子化合物,离子半径分别为:r X =0.181nm,rY=0.130nm,rA=0.095nm,rB=0.169nm,rC=0.034nm。
这三种化合物的阳离子配位数大小顺序排列是():(A)BX>AX>CY (B)AX>CY>BX(C)BX>CY>AX (D)CY>BX>AX2)下列硅酸盐矿物。
属于链状结构的是():(A)镁橄榄石Mg2[SiO4] (B)顽火辉石Mg2[Si2O6](C)绿柱石Be3Al2[Si6O18] (D)叶腊石Al2[Si4O10](OH)23)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形成的完全互溶固溶体。
欲测定斜长石的性):(A)单一物质(B)混合物质(C)钠长石和钙长石两者的加和性(D)钠长石或钙长石单一物质4)在Al2O3中掺加0.5%(mol)的NiO和0.02%(mol)的Cr2O3所制备的金黄色人经分析认为是形成了置换型固溶体,此人造黄玉的化学式可写成():(A)Al1.996Ni0.005Cr0.0002O2.9975(B)Al1.996Ni0.005Cr0.0002O3(C)Al1.9948Ni0.005Cr0.0002O3(D)Al1.9948Ni0.005Cr0.0002O2.99755)尖晶石(MgAl2O4)型晶体中,O2-作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Mg2+填入():(A)四面体空隙的半数(B)四面体空隙的八分之一(C)八面体空隙的半数(D)八面体空隙的八分之一(6)若有一个变价金属氧化物MO,在还原气氛下形成阴离子缺位型非计量化合物,金属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M:O=1.1:1,则其化学式为():(A)M1.1O (B)MO0.89(C)MO0.91(D)MO1.1(7)能单独形成玻璃的氧化物,其单键强度为():(A)小于250KJ/mol (B)250~335KJ/mol(C)大于335KJ/mol (D)大于350KJ/mol(8)对于一般的玻璃网络中间体,其阳离子电负性值范围为():(A)大于2.1 (B)1.8~2.1(C)1.5~1.8 (D)0.7~1.7(9)在氧离子立方密堆中,若一半八面体空隙均填充一种阳离子,则该阳离子的价态为():(A)+1价(B)+2价(C)+3价(D)+4价(10)某晶面与各轴的截距分别是2a、3b和6c,则其晶面指数为():(A)(236)(B)(123)(C)(632)(D)(321)二、回答下列问题(共24分)1、电冰箱能致冷。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习题二及答案

入一电介质板,如图所示, 则 [ C ]
(A) C1 极板上电荷增加,C2 极板上电荷减少. (B) C1 极板上电荷减少,C2 极板上电荷增加.
C1
C2
(C) C1 极板上电荷增加,C2 极板上电荷不变.
(D) C1 极板上电荷减少,C2 极板上电荷不变.
二、填空题
1.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电源,若使二极板间距离增加,则二极板间场强不变,电容 减小. (填增大或 减小或不变)
AB E0/3 E0 E0/3
用力为 F.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2Fd / C ,极板上的电荷为 2FdC .
6.圆形平行板电容器,从 q = 0 开始充电,试画出充电过程中,极板间某点 P 处
电场强度的方向和磁场强度的方向.
i
H
× P
E
i P
2
三、计算题
1.若将 27 个具有相同半径并带相同电荷的球状小水滴聚集成一个球状的大水滴,此大水滴的电势将为小水滴
4.A、B 为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平行薄平板,两板间和左右两侧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 r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已
知两板间的场强大小为
E0,两板外的场强均为
1 3
E0
,方向如图.则
A、B
两板所带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A =______, 2 0 r E0 / 3
B =______. 4 0 r E0 / 3
5.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 C,两极板间距离为 d.充电后,两极板间相互作
2.真空中均匀带电的球面和球体,如果两者的半径和总电荷都相等,则带电球面的电场 能量 W1 与带电球体的电场能量 W2 相比,W1 < W2 (填<、=、>).
Q r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2002年852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1.在绝热的条件下,将0.4mol某理想气体从200kPa 压缩到1000kPa 时,温度从300K上升到900K,求该过程的W、△H、△S、△U、△G,判断过程的性质并指出判据,已知:该理想气体在300K和200kPa时的摩尔熵为S m=205J∙K-1∙mol-1,定压摩尔热容为C p,m=3.5R (12 分)2.298K时,反应N2O4(g)=2NO2(g)的平衡常数Kϴ=0.155,标准摩尔焓为57.24kJ∙mol-1(假定温度对反应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共10 分)求(1) 373K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ϴ。
(2) 298K,总压为pϴ时N2O4的离解度。
(3) 298K,总压为pϴ,离解前N2O4和N2(惰性气体)物质的量为1:1时N2O4的离解度。
3.水的蒸汽压与温度之间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lg(p/Pa) =-A/T+B若已知水在77℃时的饱和蒸汽压为41.847kPa,求:(1) 常数A,B 的值以及水的摩尔蒸发焓;(2) 在多大外压下水的沸点可以改变为101℃;(共8 分)4.(NH4)2SO4-H2O 所组成的二组分系统,在-19.1℃时有一个低共熔点,此时冰、(NH4)2SO4和浓度为38.4%(质量分数,下同)的(NH4)2SO4水溶液平衡共存。
在108.9℃时(NH4)2SO4饱和溶液(浓度为51.8%)沸腾。
(1) 试绘出相图示意图。
(2) 分析各组分存在的相平衡。
(3) 含30%的(NH4)2SO4水溶液冷却能否得到纯固体(NH4)2SO4?若不能,如何得到纯固体(NH4)2SO4?(4) 1kg 含51.8%的(NH4)2SO4水溶液在何温度下能得到最多的纯固体(NH4)2SO4,计算出最多能得到的(NH4)2SO4的量。
(共12 分)5. 25℃时,电池Zn(s)|ZnCl2(b=0.555mol∙kg-1)|AgCl(s)|Ag(s)的电动势E=1.015V,(∂E/∂T)p=-4.02×10-4V∙K-1。
(完整版)物理化学2试卷及答案

《物理化学2》模拟试题一 判断题(正确的记“ √ ”,错误的记“ × ”)1.电池的负极,在电池工作时,按电化学的规定应该是阳极。
( )2.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由0.02mol•L -1增加为0.20mol•L -1,则摩尔电导率也随之增加。
( )3. 电解时,实际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不同是由于极化作用造成超电势,使阴极负移,阳极正移。
( )4.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到达的平衡的时间,但对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无影响,不影响平衡常数。
( )5.表面活性物质的HLB 值越大,表示其亲水性越强、亲油性越弱。
( )6.表面张力随着溶质的加入而增大者,Г为正值,是正吸附,表面活性物质就属于这种情况。
( )7.水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水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的内径成正比。
( ) 8.同温度下,小水珠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水平液面的饱和蒸汽压。
( ) 9. 胶体的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渗现象表明胶体系统中分散介质带电。
( )10.大大过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
( )二 单项选择题1. 混合电解质溶液0.01mol·kg -1KCl 和0.02mol·kg -1NaCl 的离子强度是( )A 、0.02mol·kg -1B 、0.03mol·kg -1C 、0.04mol·kg -1D 、0.05mol·kg -1 2. 强电解质CaCl 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A 、B αα=± B 、3B αα=±C 、2/1B αα=±D 、3/1B αα=±3. 在应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通常必须用到( )A 、标准氢电极B 、标准电池C 、甘汞电极D 、活度为1的溶液 4. 某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消耗7/8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1/2所需时间的3倍,则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A 、-1B 、0C 、1D 、25. 水在某毛细管内上升高度为h ,若将此管垂直地向水深处插下,露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2,或将毛细管在h/2高度处折弯,则( )A 、水会不断冒B 、水不流出,管内液面凸起C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为原先的2倍D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6. 人工降雨是将AgI 微细晶粒喷洒在积雨云层中,目的是为降雨提供( ) A 、晶核 B 、湿度 C 、温度 D 、都不是7. 微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 、微小晶体的表面张力未变 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小 D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8. 下列关于乳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C 、O/W 型乳状液不能转型为W/O 型乳状液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O/W 型乳状液 9.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 )A 、观察丁铎尔效应B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C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D 、 测定ζ电10.过量的AgNO 3溶液与KI 溶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三 填空题1. 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有 、 、 和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各大高校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必备突击必取

,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物理化学》(48、56、64学时)试卷(B)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3.考试形式:闭卷;选择题.(每题2分,10题共20分)1. 已知反应CO(g)+1/2O2(g) →CO2(g) 的焓变为△H,下列说法中何者是不正确?A. △H是CO2(g) 的生成焓B. △H是CO(g)的燃烧焓C. △H是负值D. △H与反应△U的数值不等2. 室温下,10 p O-的理想气体绝热节流膨胀至5p O-的过程有:(1) W < 0 ;(2) T1> T2;(3) Q = 0 ;(4) △S > 0A. (3)、(4)B. (2)、(3)C. (1)、(3)D. (1)、(2)3. 反应N2(g) + 3H2(g) = 2NH3(g) 可视为理想气体间反应,在反应达平衡后,若维持系A. K pθ不变,平衡时N2和H2的量将增加,而NH3的量减少B. K pθ不变,且N2,H2,NH3的量均不变C. K pθ不变,平衡时N2和H2的量将减少,而NH3的量增加D. K pθ 增加,平衡时N2和H2的量将减少,NH3的量增加4. 298K时A和B两种气体在某一溶剂中溶解的享利系数分别为k A和k B,且知k A>k B,A和B压力相同时,在该溶剂中所溶解的量是( )A. A的量大于B的量B. A的量小于B的量C. A的量等于B的量 C. A的量与B的量无法比较5. NH4HS(s) 和任意量的NH3(g) 及H2S(g) 达平衡时有( )A. C = 2,P = 2,F = 2;B. C = 1,P = 2,F = 1;C. C = 2,P = 3,F = 2;D. C = 3,P = 2,F = 3;6. 下列纯物质两相平衡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沸点将随压力增加而升高B. 熔点将随压力增加而升高C.蒸气压将随温度升高而加大D. 升华温度将随压力增大而升高7. 同一温度、压力下,一定量某纯物质的熵值______________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考试期末试卷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物理化学》试卷A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3.考试形式:闭卷;4. 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一.下列各小题中提供的4个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这个正确的答案选出来,将代表这个答案的字母(A或B或C或D)填入相应的空位中,或在相应的答案上标出记号(打勾、画圈等)。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电解质材料应该是。
(A) 电子导体;(B) 离子导体;(C)混合导体;(D)绝缘体2.右边的图可能表示的是。
(A)强电解质的导电率随浓度的变化(B)弱电解质的导电率随浓度的变化(C)强电解质的摩尔导电率随浓度的变化(D)弱电解质的摩尔导电率随浓度的变化第一大题第2小题的图3.实验表明,光气的合成反应CO(g) + Cl(g) == COCl2(g)的反应速率方程为r==k[CO][Cl2]3/2, 该反应的级数为。
(A) 1级;(B)5/2级;(C) 3/2级;(D) 无法确定。
4.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作用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如用于污水处理、过滤、洗涤等等。
在这些应用中,高分子化合物的用量。
(A)越少越好;(B)越多越好;(C)有一最佳用量;(D)多少都可以。
5.下面哪种性质属于化学吸附的性质?(A) 无选择性;(B) 需要活化能;(C) 不稳定,易解析;(D) 吸附速率较快,不受温度影响6.胶体分散系统中,分散相粒子(胶体离子)的大小范围是。
(A) r<1nm;(B) 1nm<r<100nm;(C) 100nm<r<1000nm;(D) r>1000nm。
7.在正、反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作。
(A)对峙反应;(B)平行反应;(C)连续反应;(D)链反应。
8.已知25℃时,一些电解质的无限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Λm∞(NaAc) = 91.0×10-4 S·m2·mol-1,Λm∞ (HCl)=426.2×10-4S·m2·mol-1,Λm∞ (NaCl)=126.5×10-4 S·m2·mol-1,请问25℃时Λm∞ (HAc)是多少?。
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3. 已知反应: 4Na (g) + O2 = 2 Na2O(s)
r Gm / (J·mol-1 ) = -1276222 + 890.6T/K-32.34( T/K)ln( T/K)
(a)
而反应: 4Cr(s) + 3 O2(g) 在 298K 时
= 2Cr2O3(s)
(b)
=2256.85 kJ·mol -1 r H m
2. 已知 H2O(l) 和 H2O(g) 的 S m (298K) 分别为 69.940 和 188.83 J·K-1·mol -1 ; f H m (298K)分别为
285.838 kJ·mol -1
和 241.825 kJ·mol -1 ; 假设相变过程的热效应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 547.77 J·mol -1 ·K-1 r Sm
rCp, m = 56 假设rCp, m 与温度无关。 (1) (2)
J·mol -1·K-1
写出反应(b)的 r Gm 与温度 T 的关系式;
证明在 p、温度低于 1063K 时 Cr2O3(s) 能被 Na(g)还原,即发生如下反应: 2Cr2O3 + 12Na(g) = 4 Cr(s) + 6 Na2O(s) (12 分) (c)
H = nCp,m(T2-T1) = [1×(12.471+8.3145)×(109.25-273.15)] J =-3407 J T V 10V 109.25 S nCV ,m ln 2 nR ln 2 [1 12.471ln 1 8.315ln 1 ]J K1 7.72J K1 T1 V1 273.15 V1 A U TS U T2 S S1 (T2 T1 ) [ 2043.9 109.25 7.72 13 (109.25 273.15)]J 756.6J G H TS H T2 S S1 (T2 T1 ) 2120J 注意: TS=T2S2-T1 S1 = T2(S1 + S)-T1 S1 ≠T1S + S1T
华南理工物理化学试卷

物理化学试卷80-1校名:华南理工大学系名:专业:得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 对一化学反应,若知其△C p,m=∑v B C p,m, B>0,则( )A. △H随温度升高而减少B.△H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H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H随温度的变华没有规律2.对于纯物质的标准态的规定,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 )A. 气体的标准态就是温度为T压力为100kPa下具有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
B. 纯凝聚物质的标准态就是温度为T及100kPa下的纯态。
C. 气体的标准态就是温度为T及压力为100kPa时的纯态。
D. 溶液中组分的标准态,若采用规定A,则指纯组分。
3. 下列的过程可应用公式△H = Q p进行计算的是( )A. 不做非体积功,始末压力相同但中间压力有变化的过程B. 不做非体积功,一直保持体积不变的过程C. 273.15K,101.325kPa下液态水结成冰的过程D. 恒容下加热实际气体4. 对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有( )A. △H = 0B. △S = 0C. △G = 0D. △U = 05. 下列各式中哪个是化学势?( )A. (∂H/∂n B)T,p,n BB. (∂A/∂n B)T,p,n BC. (∂G/∂n B)T,p,n BD. (∂U/∂n B)T,p,n B6. 298K时A和B两种气体在某一溶剂中溶解的享利系数分别为k A和k B,且知k A>k B,则当A和B压力相同时,在该溶剂中所溶解的量是( )A. A的量大于B的量B. A的量小于B的量C. A的量等于B的量 C. A的量与B的量无法比较7. NH4HS(s) 和任意量的NH3(g) 及H2S(g) 达平衡时有( )A. C = 2,P = 2,F = 2;B. C = 1,P = 2,F = 1;C. C = 2,P = 3,F = 2;D. C = 3,P = 2,F = 3;8. 下列纯物两相平衡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沸点将随压力增加而升高B.熔点将随压力增加而升高C.蒸气压将随温度升高而加大D.升华温度将随压力增大而升高9.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 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分解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理工大学
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物理化学(含物理化学实验)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环境工程
1. 在绝热的条件下,将0.4mol某理想气体从200kPa压缩到1000kPa时,温度从300K 上升到900K,求该过程的W、△H、△S、△U、△G,判断过程的性质并指出判据,已知:该理想气体在300K和200kPa时的摩尔熵为S m=205J·K-1·mol-1,定压摩尔热容为C p,m=3.5R(12分)
解:分析过程:(p1=200kPa,V1,T1=300K) →(p2=1000kPa,, V2, T2=900K)
绝热Q=0
理想气体△U = nC V,m△T = n(C p,m-R)△T
△H = nC p,m△T
故W =△U -Q
过程熵
△S = nC p,m ln(T2/ T1)+nR ln(p1/ p2)
△G =△(H-TS) =△H-(T2S2-T1S1) =△H-(T2△S-S1△T)
过程绝热,所以只能用△S判断过程的方向。
注意:本题非恒外压,功一般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式计算W =△U -Q。
2. 298K时,反应N2O4(g)=2NO2(g) 的平衡常数Kθ=0.155,标准摩尔焓为57.24kJ·mol-1(假定温度对反应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共10分)
求(1) 373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