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
25米往返跑教案

水平二《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强,以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教授,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贯穿全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而且体现出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全面地达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指导思想,采用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从难到易并结合游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1、通过往返跑练习,让学生学到快速奔跑的技能,在折返过程中体会重心下移和转体迅速起动的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通过游戏和比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体验体育在生活中的乐趣。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活泼勇敢、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和社会竞争意识。
四、组织与教法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如教师讲解示范、分层教学、比赛教学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巩固直线跑的动作技能。
在往返跑的练习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从重心减低——转体迅速起动练习——短距离往返跑练习,充分让学生掌握25米往返跑的动作技术要点。
五、教学流程教学常规→集中注意力练习→准备活动练习→基础练习→强化练习一:游戏推瓶接力→强化练习二→游戏推、扶瓶接力→放松、小结六、教案教具:每人一个矿泉水瓶,装半瓶水教学内容:25米往返跑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往返跑,发展学生跑的能力,85%左右的学生能做出快速转弯时合理减速、降重心、转身加速的技术动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变速跑中的从重心减低——转体迅速起动练习难点:往返跑中的快速转弯教学内容一、准备阶段教师活动:1、整队,带学生入场。
二年级体育教案-25米往返跑 全国通用

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
第1课时总序第19个教学设计
预设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教学与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往返跑的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
1、热身:跑和徒手操
2、教授折返跑
3、25米往返跑接力比赛
4、放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往返跑的转身以及重心的转移。
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预案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调整与反馈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1.体育委员整队
2.保持立正姿势一分钟
3.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热身:
⑴螺旋跑
⑵徒手操
A肩部运动
B腰部运动
C膝关节运动
D手腕踝关节运动
一、折返跑
动作要领:距离端线一步距离的时候,转身用用有力的那只脚去触碰端线,同时重心往起点
教学预案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调整与反馈
结束部分:方向移动触线后迅速起动往起点方向跑。
组织:
四列横队5米的距离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
要求:动作一定要准确,特别是转身和重心的
转移。
二、25米往返跑接力比赛。
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排头
听教师口令开始跑,脚触碰到前面的端线后直
线返回拍第二人的手游戏继续。
先完成的队获胜。
⑴教师讲解具体方法并示范。
⑵强调折返动作
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比赛。
⑷观察练习情况,进行赛后小结。
1.集合
2.打气筒放松小游戏
3.放松
4.教师小结
5.师生告别,宣布下课
教学反思:。
25米X 2往返跑

1.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起点跑到“要求线”返回队尾(要求注意自己的跑法,同时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
2.找“往返-转身-跑”动作连贯的。展示自己的跑法。
3.评价。
4.让学生模仿练习。
5.老师巡回指导。
6.老师规范点明往返的动作方法。
7.学生练习,体验往返跑。
8.为体验转身练习,利用绕过标志物追逐练习的方法练习。
9.评价小结。
四、结束部分 5′
1.集合队伍、清点人数、小结。
2.安排学生送器材。
3.宣布下课。
课
后
反
思
五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
课题
25米X 2往返跑
课时
总4课时
第3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往返跑的动作要领。
2.通过25米往返跑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和协调等素质,促进学生肌肉,骨骼和韧带的发展。
3.在练习活动中积极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主动,大胆尝试,并增强协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后蹬充分、有力,转体迅速。
难点: 体会跑--转体--的过程。Biblioteka 教具准备哨子 秒表 标志桶6个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开始部分 2′
1.集合队伍、清点人数、师生互问好。
2.宣布本节课内容及要求。
3.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3′
1.集体走与跑各两圈。
2.做一套徒手操。
3.活动各关节。
三、基本部分 25′
25米往返跑动作要领:采用站立式起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在前脚上,站在起跑线后,起点距标志桶25米,向标志桶跑去 ,跑到后绕标志桶返回终点。
二年级体育说课稿《25米往返跑 》

二年级体育说课稿《25米往返跑》一. 教材分析《25米往返跑》是小学二年级体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25米往返跑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速度、力量、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25米往返跑的动作要领、比赛规则以及训练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团队意识逐渐增强。
但在体育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25米往返跑的动作要领和技巧还不够了解,动作不够规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动作的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25米往返跑的动作要领,提高跑步速度和协调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练习、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体育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25米往返跑的动作要领,跑步速度和协调性的提高。
2.教学难点:跑步姿势的准确性,呼吸与跑步节奏的协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分组练习、比赛、游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标志物、计时器等辅助教学设备,确保教学效果的准确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课堂常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基本部分:a.讲解25米往返跑的动作要领,示范动作,让学生初步感知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
b.分组练习,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比赛,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竞技水平。
d.游戏环节:设计一些与25米往返跑相关的游戏,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结束部分:课堂小结,放松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括25米往返跑的动作要领、比赛规则等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团队协作等。
小学体育与健康25米2分钟往返跑(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与健康25米2分钟往返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体育与健康25米2分钟往返跑引言: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其中,往返跑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基础项目之一。
通过设计一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往返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跑步速度和耐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兴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往返跑的速度和耐力水平。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往返跑的速度和耐力训练。
2. 方法:(1)讲授法:通过口头讲解介绍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示范法:老师进行示范,展示正确的往返跑动作和速度。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往返跑训练,通过反复实践提升速度和耐力。
(4)比赛法:组织往返跑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教学步骤:1. 热身准备(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身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运动等,为往返跑做好准备。
(2)教师向学生讲解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2. 训练技巧与速度提升(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适量。
(2)每组学生轮流进行往返跑训练,其他组员在旁观察和记录时间。
(3)老师鼓励学生注意跑动姿势、呼吸节奏和加速度的控制。
(4)训练中,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训练时间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3. 团队协作与比赛(40分钟):(1)学生进行组内合作,相互讨论优化跑步技巧和提升速度的方法。
(2)组织全班或全年级进行往返跑比赛,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
(3)比赛过程中,老师关注学生的发挥,给予肯定和指导,同时记录学生的成绩。
4. 冷静放松与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放松性的拉伸活动,缓解肌肉紧张。
(2)学生自我评价:每位学生回顾自己在往返跑中的表现,并总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体育三年级下册

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5米往返跑的基本技巧,如起步、加速、转弯、拉伸等动作;2.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水平,增强学生体质;3.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二、教学内容•步伐、起步和加速技能的运用;•突破、回转和反复的练习;•奔跑与拉伸的配合;•比赛规则和注意事项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如何正确使用步伐、起步和加速技能;2.在竞赛中的突破、回转和反复技术运用;3.与奔跑配合的拉伸运动。
难点1.判断起步和加速的方法;2.有效突破和回转技术的掌握;3.体力训练的合理配合。
四、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 通过给学生做示范,使他们能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动作;•组合教学法:将动作板块进行拆分组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每个动作的含义及组合方法;•自由运动教学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合动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及创造力。
五、教学流程第一节课:技能练习1. 讲解基本动作教师讲解25米往返跑的基本动作并给予示范。
如起步、加速、突破、转弯和拉伸等动作。
2. 技能练习让学生放慢速度,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个练习教师所教授的动作。
对于不足之处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二节课:动作组合1. 动作组合的讲解教师要求学生将所有动作组合起来,掌握动作之间的转换和流畅度。
并给予示范和讲解。
2. 动作组合的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动作组合,不断提高动作的速度。
3. 合理休息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体力和意志力。
第三节课:比赛和总结1. 比赛和注意事项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并讲解比赛中的注意事项。
2. 总结在比赛之后进行总结,让每个学生发言并讲解自己的体会和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作业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反思学习成果,并能扩展知识应用到其他方面。
六、教学贴士•课前要先对课程计划进行规范,并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赞美和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及进步;•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小学体育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

小学体育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体育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接力跑的规则和要求。
2.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接力跑技巧和策略。
3. 学生能够在接力跑中展现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正确的接力跑技巧。
2.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25米跑道。
2. 跑道标志。
3. 计时器。
4.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接力跑的概念,并解释接力跑的规则和要求。
2. 教师展示接力跑的示范视频,让学生对接力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技术训练: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包括起跑姿势、加速跑、交接棒等。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起跑姿势和加速跑的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3. 教师向学生演示交接棒的正确方式,并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策略指导: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接力跑的策略,包括选手的分工、速度控制和交接棒的时机等。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策略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队友的表现制定合理的策略。
实践演练: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在25米跑道上进行接力跑比赛,教师负责计时。
3. 比赛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比赛过程,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接力跑的要点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接力跑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参与,增加竞争和合作的机会。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接力跑比赛,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技巧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技术训练和实践演练中的表现,评估其是否掌握了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2.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改进计划,评估学生对自己在接力跑中的不足之处是否有认识和改进的意识。
教学延伸:1. 在接力跑的基础上,引入其他接力项目,如4x100米接力、混合接力等,拓展学生的技能和挑战。
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5篇模版]
![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1672f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b.png)
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5篇模版]第一篇: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25米往返接力跑”。
接下来我会从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过程,5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25米往返接力跑》是出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第三章田径的一节。
这是一节技能课,是水平三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25米往返接力跑”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往返接力跑”的基本知识,掌握“往返接力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验跑的乐趣。
根据水平三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往返接力跑”的基础知识,学习跑的折线反应及跑的手臂摆动技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分析他人动作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修正动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往返接力跑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目标的设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方法以及手臂摆动位置的技术。
教学难点:往返跑时身体控制及手臂摆动的控制。
二说学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往返接力跑”的教学中来,并掌握“往返接力跑”的简单技术;但学生的自控力不足,需要积极引导。
应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重点培养学生快速跑能力和折线跑的反应能力。
三说教法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为体现教学中“兴趣性”“游戏性”“着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利用游戏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运动原理,在热身和分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集体主义观念。
四说学法科学的学法是学生获取真知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一《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张建添
一、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于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的阶段,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易激发,对游戏也情有独钟,但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弱。
针对这些情况,选择竞争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游戏进行活动,使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达到“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探”的教学意图,充分享受体育游戏的快乐。
一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强,而且接触过往返跑的基本方法,如果再进行单一的技能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贯穿全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而且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心理、生理和认知规律等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简到繁并结合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往返跑练习,让学生学到快速奔跑的技能,在折返过程中体会转体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
2、通过游戏和比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本课的体育教学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情趣。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活泼勇敢、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教材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下肢力量、协调性及灵敏性,选择《往返跑》作为主教材,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
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水平一的重点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
五、组织与教法
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示范法、游戏练习法等,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通过游戏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直线跑的技能,并在往返跑的练习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从转体练习——短距离往返跑——25米往返跑,让学生掌握25米往返跑的技术要点。
六、教学流程
导入→游戏:春播秋收→往返跑→游戏:长江黄河→放松小结
七、单元设计
往返跑
上课班级:水平一(一年级)执教: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张建添
教学目标1、体验在折返过程中体会转体动作,提高身体协
调性。
2、激发并保持运动兴趣,乐于参与本课的体育教
学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情趣。
3、培养活泼勇敢优良品质,培养竞争意识。
场
地
器
材
篮球场1个
毽球4个
录音机一台
教学内容往返跑
重点转体后迅速蹬地快速跑
难点空中转体
教学
步骤
导入→热身活动→游戏:春播秋收→往返跑→游戏:长江黄河→放松小结
顺序时
间
达成目标
学习
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负
荷
一1’培养良好的组织纪
律性,集中注意力,
进入课堂。
导入
以生动童趣的
语言,导入本次
课。
学生展开想象
进入情境,对
本次课充满期
望。
▲
小
二5’积极参与热身活动
的练习,充分活动身
体各关节。
儿童
舞蹈
教师组织学生
散开,播放
Head shoulders
knees音乐。
学生四列横队
成体操队形散
开,并跟随音
乐节奏进行做
动作。
小
三6’积极参与游戏练习,
乐于与同伴合作,充
分活动各关节。
春播
秋收
讲解游戏方法
与规则,并组
织学生游戏
明确游戏方法
和规则,主动
参与游戏
中
顺序时
间
达成目标
学习
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负
荷
四14’在折返过程中体会
转体动作,提高身体
协调性。
往返跑
1、教师讲解示
范动作要领。
2、教师巡回指
导,及时纠正动
作,激励学生。
1、进行5M*2
的练习;
2、进行5M*4
的练习;
3、进行10M*2
的练习;
4、体验往返跑
中的转体动
作。
中
五10’与同伴一起安全进
行游戏,培养反应和
协调能力。
长江
黄河
教师讲解并示
范游戏方法和
规则,并组织学
生进行安全游
戏。
遵守游戏规
则,奔跑中注
意安全。
中
六3’放松身心,调节情
绪。
放松
舞蹈
教师播放If
you’re happy
音乐,并引入学
生一起做动作
跟随英文歌曲
的音乐节奏,
做放松动作。
▲
小
七1’肯定本次课自己的
表现,找出存在的问
题。
小结
对本次课简单
小结
回忆本课的练
习情况,和教
师愉快的交流
小
运
动负荷预计效
果
预
计
目标达成度:85 %;
练习密度预计:50 %;
教学反思
本次课运动技能目标很好地落实到位,发展了学生的变速变向、制动、快速判断反应和身体协调能力。
同时在其它的目标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整节课中,学生能培养和学习到的能力不只是单独身体技能方面,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懂得探索性地去学习。
学生从一个游戏中的问题开始,大家一起学习,自己思考,合作共同去尝试,再去实践、验证。
学生都是很自觉地去完成。
经过大家的努力、分析、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往往像这样的结果就是老师们所要教给学生的一些动作技能与要求,而这一个过程不是从老师的角度教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的学习而得出的结果,他们更容易,更喜欢接受这样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脉搏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051015202530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