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 大纲(选修课30课时)

合集下载

膳食与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理论)2010

膳食与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理论)2010

《膳食与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理论)教学大纲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通过介绍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中国饮食文化,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营养科学知识及人们合理营养需要,达到不断提高营养水平,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三、课程基本要求(1)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过程和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2)掌握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及其功能,了解营养素缺乏的危害;(3)了解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和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4)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营养与健康及营养与美容的关系;(5)掌握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膳食与营养的基本概念;(2)了解中国饮食文化;(3)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主要内容:膳食与营养,中国饮食文化,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及教学内容,营养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

重点:本章无重点。

难点:本章无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

第二章食物在体内的过程(3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理解营养素的体内转运及代谢过程。

(3)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系统生理。

教学主要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生理,营养素的体内运输及代谢。

重点: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难点:营养素的体内转运及代谢过程,消化系统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

第三章能量(3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能量的有关概念。

(2)理解来源及能值,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

(3)了解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能量代谢失衡,能量的参考摄入量(DRIs)及食物来源。

教学主要内容:(1)能量的来源及能值(2)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3)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4)能量代谢失衡(5)能量的参考摄入量(DRIs)及食物来源重点: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

难点: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

中国饮食文化 大纲(选修课30课时)

中国饮食文化 大纲(选修课30课时)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是依据高职院校各专业提高学生素质素养教育目标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我院理工科各系、文科除旅游酒店类各专业学生。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国饮食文化》是一门任选课。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概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食常识,。

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课程的背景知识(一)前导课程及主要知识:中学语文、历史等基础知识。

(二)后续课程及主要知识:艺术欣赏等课程及其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设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自制的课件,也采用现成的VCD等音像材料,通过对各种饮食文化形态的文字介绍、形象展示,使同学们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考核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课程教学总学时30学时。

1.5个学分。

全部为课堂讲授。

二、主要教学过程与学时分配:三、考核考核采用论文形式。

第四部分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一、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广义的饮食文化为中心组织教学,涉及烹调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以及习俗、医学、旅游等的结合。

通过课程学习,重在使同学们树立大文化观念,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掌握相应的的饮食文化理论知识,对未来生活与人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饮食文化的含义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征第四节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色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的形成第三章中国烹调文化第一节中国烹调文化的起源第二节中国烹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中国烹调文化的特色第四章中国茶文化第一节茶史溯源第二节茶文化的发展第三节中国茶叶的种类第五章中国酒文化第一节饮酒溯源第二节中国酒的分类第三节中华名酒第六章年国饮食支化礼仪与习俗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礼仪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习俗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与医学第一节饮食养生文化第二节中医食疗第三节现代饮食健康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九章当代饮食消费文化第一节饮食消费文化概述第二节饮食消费行为第三节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饮食消费文化第十章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发展第一节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第二节西方饮食文化发展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发展趋势第五部分教学参考资料1.《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赵荣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中国饮食文化史》,马健鹰,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中国饮食文化》,乔淑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4.《烹饪学概论》,马健鹰,薛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5.《中国饮食文化》谢定源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inese Dietary Culture 课程代码:0504322 学分:2 学时:32 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考试方式: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旅游专业重要的学科结构内容。

目前,国内商业、旅游、农业、食品、师范、职业技术高等院校,甚至一些综合大学的相关专业,都开设了中国饮食文化课。

旅游、餐饮专业的本科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知识的系统足够了解,是学科理论方法的必要掌握,是学生知识积累、方法训练的必备,大有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性质与民众和社会饮食生活有密切关系,富于实践性适宜于田野方法,可以参阅资料较多。

有较充分发挥读、写、议教学方法的空间。

(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上讨论、田野调查与社会实践、读写译(三)教学安排每周2学时,16教学周,共32学时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认识饮食文化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滞后的历史原因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

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一、饮食文化二、饮食文化研究内容三、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滞后的历史原因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念与研究内容一、“文化”的定义二、“饮食文化”的定义三、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一、历史上滞后的饮食文化研究二、近代至20世纪中叶的国内饮食文化研究三、海外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热潮四、方兴未艾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趋势第一章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2学时)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的具体内容,认识饮食文化基础理论的意义,了解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一、食医合一二、饮食养生三、本味主张四、孔孟食道五、五大特性第一节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一、食医合一二、饮食养生三、本味主张四、孔孟食道第二节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一、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二、进食选择的丰富性三、肴馔制作的灵活性四、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五、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3学时)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认识中国饮食文化众多区位性类型历史存在的概况,理解其成因;了解菜品文化地域特征表述的方法及其认识根据。

《饮食文化》课程教学--.7.16

《饮食文化》课程教学--.7.16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9034P1 英文名称:C hinese Food Culture学分/学时:32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生开课学院:文理教学部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为全校学生开设的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一门课程。

通过系统介绍中国的饮食历史、饮食特征和饮食观念,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目标1:了解中国饮食的主要特征。

目标2:了解中国饮食的核心理念。

目标3:树立合理、健康的饮食观念。

目标4:了解食俗、食礼、食器等饮食文化的具体形态。

目标5:了解茶、酒等文化形态的精神内涵和功能。

二、课程内容(一)绪论:饮食与文化(3课时)1.1文化与饮食1.2人类与饮食1.3中国饮食与世界(二)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3课时)1.1中国饮食的发展1.2中国饮食的基本特征1.3中国饮食的核心观念(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3课时)1.1中国饮食的区域特征1.2四大菜系的特色(四)药食同源与养生思想(4课时)1.1养生思想1.2药膳1.3健康饮食与养生(五)本味主张与五味调和(4课时)1.1本味与五味1.2调和与中庸(六)食俗与节庆(3课时)1.1 节日、节气食俗1.2人生礼庆食俗民族、宗教食俗(七)食器与礼仪(3课时)1.1 食器艺术1.2 饮食礼仪与等级观念(八)中国茶文化(4课时)1.1茶的种类与历史1.2茶文化的物质形态与核心精神(九)中国酒文化(2课时)1.1酿酒技术与酒的品种1.2酒与中国艺术三、课程教材(一)课程教材《中华饮食文化》,都大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5(二)参考教材:1、《中国饮食文化》,谢定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饮食与文化》,庞毅,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

3、《饮食与中国文化》,王仁湘,青岛出版社,2012年。

4、《饮食与文化》,高成鸢,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教学对象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是涉外文秘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作为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饮食文化,这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知识,它可作为其他专业课程强有力的补充,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学生能力培养要求1、基础知识要求: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掌握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各章节内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在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与内容整体性的意义与作用。

2、素质要求:对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和把握,能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3、实践操作要求:对饮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具备学生对与饮食文化相关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结合实际,比较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

通过比较,认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从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在了解并掌握四大原则与五大特征的基础上,阐述区域间饮食文化的通融性。

教学重点:1、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研究体系2、掌握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及五大特征教学难点: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及五大特征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一、饮食文化的定义二、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一、中国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二、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第二章中国菜概述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饮食文化区域理论的形成与意义,同时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区位历史概况有所认识,了解菜品文化表述方法的理论意义。

教学重点:八大菜系教学难点:八大菜系第一节中国菜系的形成与发展一、饮食文化区域二、中国菜系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八大菜系二、川菜三、苏菜四、粤菜五、徽菜六、湘菜七、闽菜八、浙菜九、其它菜系介绍第三章中国茶文化教学目的:认识茶文化的研究内容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了解茶的形成与发展,掌握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资料

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资料

第一章饮食文化1. 中国饮食文化的艺术倾向表现在选料精良、刀工细巧、火候独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情调优雅方面。

2. 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命名、佳境三个方面。

3.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饮食文化的历史研究、饮食文化的文化学研究、饮食的营养学研究、饮食文化的前景研究。

4. 中国饮食文化区的形成因素有地理环境因素、气候物产因素、政治经济因素、饮食科技因素及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因素。

5.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

6. 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俗称黄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菽(俗称大豆)。

7. 春秋时期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要求。

8. 元朝,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

9.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中的名茶有哪些?第二章菜系1.查阅资料,了解关于鲁菜的形成、流派、风味特点及代表菜等知识。

2. 粤菜系由广府菜、潮州菜(亦称“潮汕菜”)、客家菜(亦称“东江菜”)组成,以广府菜作为代表。

3. 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

4. 闽菜的特色菜包括佛跳墙、鸡汤氽海蚌、荔枝肉等。

5. 浙菜的代表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雪菜大汤黄鱼、西湖莼菜汤、油焖春笋、梅菜扣肉、三片敲虾、冰糖甲鱼等数百种。

6. 南京菜以善制鸭馔著称。

7. 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指的是徽州菜。

第三章饮食习俗1. 粽子,东汉已经出现,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 重阳节以吃糕驰名,现各地仍有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食蟹等饮食风俗。

3. 冬至节,节日饮食有鲜明的冬令特点。

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一些地区在冬节还喜欢吃羊肉、狗肉,认为是冬补食品。

4. 寿诞食俗,因地域而异。

常见的有寿面、寿桃、寿糕、寿饼等。

5. 中国传统节日食俗的文化特征:多元复合;多元复合首先体现在参加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涉及到社会各层面。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课程结构
第一章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第二节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第三节中国饮食的蓬勃发展时期第四节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第五节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第二章中国饮食科学与人物
第一节中国饮食科学思想:中国饮食科学思想的形成、内容与具体表现形式、发展;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中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内容与运用;合理性与不足;现状与改革
第三节中国饮食人物:中国饮食创造者;中国饮食文化名人与美食家
第三章中国饮食的民俗与礼仪
第一节中国的日常食俗第二节中国的节日食俗第三节中国的人生礼俗第四节中国的社交礼俗
第四章中国肴馔文化
第一节中国肴馔的制作技艺:用料、刀工、调味、植树的技艺及特点
第二节中国肴馔的美化:美食与美器的配合;美食与美名的配合;美食与美境的配合
第三节中国肴馔的历史构成:民间菜,宫廷菜,官府菜;寺观菜;民族菜;市肆菜
第四节中国肴馔的风味流派:四川风味菜、山东风味菜、江苏风味菜;广东风味菜、北京风味菜、上海风味菜
第五章中国筵宴文化第一节中国筵宴的历史与名品:筵宴的起源与发展,种类与名品;第二节中国筵宴的艺术与技术:筵宴的相关环节与主要特征,艺术风格及
实现方法
第六章中国茶文化第一节中国茶的历史与名品:茶的起源、发展、种类与名品;第二节中国饮茶艺术:饮茶方法、茶具、茶馆风情
第七章中国酒文化第一节中国酒的历史与名品:酒的起源、发展、种类与艺术;第二节中国饮酒艺术:饮酒方法、酒具、酒中情趣。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从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消费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和学生一起了解了饮食文化发展的总体历程,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饮食风味特色和民俗风情;着重探讨了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对相关知识作了较全面地介绍。

使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能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领学生进入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之门,并起到怡神冶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1章饮食文化绪论(1-4周)本章教学目的:本章是饮食与文化的导言,它概述饮食与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食材的抉择、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饮食与文化的概况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灿烂的饮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食材的抉择;食材的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

本章重点、难点:食材的加工法演变;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

本章参考文献:《饮食文化》,林胜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吴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1日第2版。

《中外饮食文化》,何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1日。

《华夏饮食文化》,王学泰,商务印书馆,2013年2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1日第2版。

本章思考题:1、“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为什么说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3、世界主要宗教饮食禁忌有哪些?4、请简述中国烹饪技法——炒的分类和特征。

导语:中国饮食文化——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第一节食材的抉择主要内容简介:1、资源物产影响食材抉择2、民族偏好影响食材抉择3、饮食禁忌影响食材抉择4、节庆时令影响食材抉择第二节食材的获取与烹饪主要内容简介:1、如何获取食物2、如何烹饪食物第三节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主要内容简介:1、主食神圣化现象2、食物命名法则3、盛食与摆盘第四节食器与食法主要内容简介:1、食器与文化圈层2、进食法则与习俗第二章中国饮食风味源流与发展(第5周)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历史源流,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发展趋势,识记主要风味菜系的名称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依据高职院校各专业提高学生素质素养教育目标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我院理工科各系、文科除旅游酒店类各专业学生。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门任选课。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概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食常识,。

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课程的背景知识
(一)前导课程及主要知识:
中学语文、历史等基础知识。

(二)后续课程及主要知识:
艺术欣赏等课程及其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设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自制的课件,也采用现成的VCD等音像材料,通过对各种饮食文化形态的文字介绍、形象展示,使同学们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考核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课程教学总学时30学时。

1.5个学分。

全部为课堂讲授。

二、主要教学过程与学时分配:
三、考核
考核采用论文形式。

第四部分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广义的饮食文化为中心组织教学,涉及烹调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以及习俗、医学、旅游等的结合。

通过课程学习,重在使同学们树立大文化观念,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掌握相应的的饮食文化理论知识,对未来生活与人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饮食文化的含义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
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征
第四节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色
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的形成
第三章中国烹调文化
第一节中国烹调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中国烹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中国烹调文化的特色
第四章中国茶文化
第一节茶史溯源
第二节茶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茶叶的种类
第五章中国酒文化
第一节饮酒溯源
第二节中国酒的分类
第三节中华名酒
第六章年国饮食支化礼仪与习俗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礼仪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习俗
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与医学
第一节饮食养生文化
第二节中医食疗
第三节现代饮食健康
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九章当代饮食消费文化
第一节饮食消费文化概述
第二节饮食消费行为
第三节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饮食消费文化
第十章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发展第一节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第二节西方饮食文化发展
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发展趋势
第五部分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赵荣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中国饮食文化史》,马健鹰,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中国饮食文化》,乔淑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4.《烹饪学概论》,马健鹰,薛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5.《中国饮食文化》谢定源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