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月话端午》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五月初五话端午活动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五月初五话端午活动二教案

第五单元:五月初五话端午活动二:巧手做龙舟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P54- P5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比较,了解龙舟特点,对制作龙舟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组内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龙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讨论中,采纳他人的合理建议,并能够在倾听他人交流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重点: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比较,了解龙舟的特点,对制作龙舟产生兴趣。

活动难点:小组之内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龙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表格和小组设计方案表格。

民族团结: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引发探究1、师: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同学们,想一想,到了那一天我们都要做些什么?生:吃粽子、生:去江边用江水洗脸、(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为了明目)生:上山采艾篙、生:系五彩线带香包(师插话系五彩线带香包是为了驱魔袪毒保佑身体安康)2、而在南方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赛龙舟比赛,那场面空前的热闹,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想)好,那我们就来看一场赛龙舟比赛。

(观看赛龙舟比赛)。

师:谁能说说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看来同学们都对龙舟很感兴趣,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力精图志,顽强向上的精神,这节课就用我们自己的巧手做一艘龙舟,也来进行一场模拟龙舟比赛,好不好?(板书课题)二、问题呈现,尝试探究1、师:为什么龙舟可以在水中快速的穿行呢?生:我看到了划龙舟的人很多。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我看到了划龙舟的人心很齐,动作一致。

生:我觉得是和龙舟有关。

师:看来你不但能认真的观察,还能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老师真为你高兴。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并整理了关于龙舟的资料,相信你们对龙舟已经有所了解了,老师也收集了几张龙舟的图片,大家比一比,说说龙舟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像条龙,分船头、船身、船尾)师:其实龙舟就是船,它与普通的船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生答。

端午节综合实践教学案例(3篇)

端午节综合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五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端午节文化,我校决定开展端午节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习俗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习俗活动等;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2.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3. 端午节的习俗活动;4. 端午节的相关诗词、故事;5. 端午节的手工制作:香囊、龙舟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师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2. 教师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3. 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二)实施阶段1. 端午节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或老师给学生讲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习俗活动等;2. 端午节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 端午节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故事,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4. 端午节手工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香囊、龙舟模型等,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5. 端午节龙舟比赛:组织学生进行龙舟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精神;6. 端午节文艺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文艺表演,展示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三)总结阶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2.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文化,撰写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月话端午》教学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月话端午》教学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月话端午》教学案例一、主题提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

这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但近几年随着洋节的深入,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重视,很多优秀的传统逐渐消失,如此下去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也会逐渐湮灭殆尽。

几年前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结束,留给中国人的更多的是反思,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虽说关于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但更多的事倾向于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不论哪一种传说,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向善、崇善的美好品德。

20XX年端午节即将到来,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了解多少?对端午节到底知道多少?恰好本学期综合实践的主题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所以结合端午节我决定开展此次以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以及端午特色食品粽子。

2.在活动中学会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3.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探究,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5.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

6.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准备第一阶段:多媒体课件,调查问卷,活动方案设计表等。

第二阶段:调查问卷,访谈记录,书籍、网络等。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包粽子的原料等。

第四阶段:各小组展示用的课件、手抄报、演讲稿等。

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一)导入:1、课前播放《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考考你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字吗?(课件出示篆书端午节)生:端午节师:真不错,这样的字你都认得出来,看来你很聪明,知识也相当丰富,但是到底对不对呢?看完下边这个视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认识这三个字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文化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文化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文化教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文化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文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文化教案篇1活动目的:1、让学生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各种传说。

2、通过活动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活动准备:粽子(学生自备)、橡皮绳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活动对象:全体学生活动过程:(一)活动序幕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男: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

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

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赵员卉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男:谢谢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篇)

端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较为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源于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同时也是民间驱邪避疫、祈求健康的节日。

端午节期间,各地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本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 认识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粽子。

2. 能力目标:- 学会包粽子的基本技能。

-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活动内容(一)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 糯米、红枣、豆沙、粽叶、线绳等包粽子材料。

- 艾草、香囊制作材料。

-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成节日氛围,挂上艾草、香囊等装饰。

- 准备好赛龙舟的场地和器材。

(二)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端午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知识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

- 引导学生讨论端午节的相关话题,如粽子、赛龙舟等。

3. 实践环节- 包粽子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

- 教师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练习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 比较各组的包粽子成果,评选出最佳粽子奖。

- 制作香囊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款具有特色的香囊。

- 教师讲解香囊的制作方法,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 各组展示自己的香囊,分享制作心得。

4. 总结环节-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 教师总结活动,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

(三)活动延伸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并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或香囊。

2. 家长拍摄学生参与活动的照片或视频,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活动过程: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

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

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活动结束!综合实践活动端午节教案2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端午节教学设计(3篇)

综合实践端午节教学设计(3篇)

课程名称:综合实践课程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 学习包粽子的技巧,体验传统手工艺。

- 了解屈原的故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 通过查阅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2. 屈原的故事3. 包粽子的技巧4. 端午节的相关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二、新课讲授1. 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 教师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等。

-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系五色线等。

2. 屈原的故事- 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屈原的精神?3. 包粽子的技巧- 教师演示包粽子的过程,讲解包粽子的技巧。

- 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比赛,评选出最佳粽子。

2. 学生分享包粽子的感受,交流包粽子的技巧。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包粽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分享一下包粽子的技巧?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1. 端午节的相关诗词- 教师展示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如《端午即事》、《端午日》等。

-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 端午节的手工制作- 教师展示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制作,如制作香囊、剪纸等。

端午节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端午节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2)掌握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技艺;(3)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2. 端午节的习俗3. 端午节的美食——粽子4. 端午节的体育活动——赛龙舟5.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习俗?2. 知识讲解(1)端午节起源和传说: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2)端午节习俗:介绍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佩戴香囊等习俗;(3)端午节美食——粽子:讲解粽子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粽子的种类和口感;(4)端午节体育活动——赛龙舟:介绍赛龙舟的起源、规则和技巧;(5)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端午节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 实践活动(1)包粽子:教师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掌握包粽子的技巧;(2)赛龙舟: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赛龙舟比赛,让学生体验传统体育活动的乐趣;(3)挂艾草、佩戴香囊:学生分组制作香囊,将艾草挂在教室或家中,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端午节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2)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3)教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强调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精神;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包粽子、赛龙舟等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总结与反思:评价学生对端午节知识掌握程度和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月话端午》教学
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月话端午》教学案例
一、主题提出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

这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但近几年随着洋节的深入,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重视,很多优秀的传统逐渐消失,如此下去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也会逐渐湮灭殆尽。

几年前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结束,留给中国人的更多的是反思,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虽说关于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但更多的事倾向于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不论哪一种传说,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向善、崇善的美好品德。

2010年端午节即将到来,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了解多少?对端午节到底知道多少?恰好本学期综合实践的主题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所以结合端午节我决定开展此次以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以及端午特色食品粽子。

2.在活动中学会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3.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探究,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5.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

6.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准备
第一阶段:多媒体课件,调查问卷,活动方案设计表等。

第二阶段:调查问卷,访谈记录,书籍、网络等。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包粽子的原料等。

第四阶段:各小组展示用的课件、手抄报、演讲稿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考考你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字吗?(课件出示篆书端午节)
生:端午节
师:真不错,这样的字你都认得出来,看来你很聪明,知识也相当丰富,但是到底对不对呢?看完下边这个视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认识这三个字了。

2、播放《舟行碧波上》引出端午节。

(二)确定主题:
1、师:看完这段视频,相信你们已经猜出了刚才那三个字。

这三个字就是“端午节”。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研究端午节。

课件出示课题《端午有约》。

说到端午节,你们知道关于端午节的哪些知识?请小组讨论完成调查问卷1(附一)。

2、小组交流,完成调查问卷一
3、小组代表汇报
师根据学生汇报。

课件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仅仅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同学们汇报的这些,你们还想知道关于端午节的哪些知识?
4、学生小组派代表交流。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汇报了本小组想研究的内容,这些可以作为我们本次活动研究的子课题。

通过汇报同学们想要研究的内容包括: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关端午节的诗词;端午节的别称;国外的端午节;端午节的食品——粽子的研究与制作等。

(课件展示)
(三)制定方案
1、师:既然我们有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就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进行研究。

要研究就必须有详细可行的计划方案,下面就请小组确定一个研究的子课题,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生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3、计划制定完了请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研究计划,其他小组认真听,取长补短,借鉴别人优秀的地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计划。

(四)延伸
今年的6月16日,就是端午节了,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端午节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过好这个传统的节日,让我们今年过一个原汁原味的端午节。

第二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选择的主题,进行探究。

有的小组到图书室借阅书籍,摘录相关知识;有的小组利用学校微机室上网搜索相关内容,下载相关文件,并学习制作汇报用的幻灯片;有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走访村中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了解端午节的历史,以及过去的节日习俗等;有的小组到商店、超市等商业场所调查端午特色食品——粽子的种类、销量、制作过程等并采购制作粽子的原料,学习亲手制作粽子。

第三阶段
总结整理阶段,各小组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调查的收获,进行整理,并完善自己汇报时所需要的材料。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包粽子。

孩子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

虽然做出的粽子都属于四不像,但通过学包粽子,增强了学生们团结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四阶段:
汇报阶段。

师:同学们,通过三个星期的研究,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非常丰富,下面就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借鉴一下。

小组1:我们从网上查找了关于端午节的许多资料。

有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外国人吃粽子的习俗。

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有四种说法,
一种是关于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种是伍子胥,一种是孝女曹娥……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演示优盘中的资料,资料是在信息技术老师刘老师的帮助下经过整理的,并重新进行编辑的。

小组2:我们通过上网搜集也发现不光我们中国人过端午节,东亚以及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又都过端午节并吃粽子,我们重点研究了国外的端午节。

(学生展示优盘中的资料)
小组3:我们在图书室中找到了一部分书籍,其中介绍了各地端午节的习俗,以及各种风俗的意义。

一般有吃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源于纪念屈原;佩香蘘、在门上悬挂艾叶,目的是为了驱虫、避邪;喝雄黄酒,是为了去湿。

小组4:我们到超市,那里的粽子琳琅满目。

我们了解了今年上市的粽子有几十个品种。

这些粽子大的有一千克重,小的只有五十克。

有包装简单的,也有包装精美的。

最受欢迎的有鹏程、三全凌等品牌。

我们还知道不能购买用返青粽叶包的粽子。

小组5:我们对粽子进行了深入研究,知道了包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如果要粽子美味、营养价值高,可以添加虾米、大枣、花生、豆类等。

不过粽子不能多吃,否则会消化不良。

小组6: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所以我们搜集了一些屈原所写的诗歌,并找到了关于端午节古诗,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屈原的故事。

生有感情朗诵: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评价与反思
1、完成评价表
活动评价表
2、进行奖项的评比:
根据同学们作品的质量以及表现,评出最佳研究成果奖(小组);最受欢迎成果奖(小组);最佳表现奖(个人)。

3、反思
本次活动历时四周,一个月的时间。

学生充分进行了研究,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通过研究学生了解了关于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对于传统
文化的了解又更加深入了一层,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决心都有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本次主题活动,我认为学生的能力普遍提高:
比如: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可能是对这个主体感兴趣的的原因,学生所拥有的资料出乎我意料的多,有网上下载的、有收看电视的记录、有摘抄的笔记等,可以看出学生找到了多渠道获取信息的途径,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探究的主动性。

但是第一手资料较为凌乱,于是在第三阶段总结整理时,我问学生怎样让你的资料条理清晰?在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下有很大改观。

例如将原本杂乱无章的一堆图文,整理后制作成了精美的幻灯片,电子小报。

交流与合作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要交流,在小组内要交流,外出也要与人交流。

在交流中培养了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中培养了合作的能力。

操作、实践能力。

由于平时就很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一年多的综合实践,学生对电脑的操作非常娴熟,也初步认识了幻灯片的制作,能用手抄报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本次活动中尝试包粽子就是动手能力的表现。

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更好地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协调作用。

还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

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整体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