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合集下载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总结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2.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例如冲沟、沙丘等3.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如盆地、沙漠等4.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巅) 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等等。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3.什么是顺构造地貌?什么是逆构造地貌?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4.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a切割b过渡c掩埋地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b年间法c其他方法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a.幼年期b.壮年期c.老年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a. 幼年期地貌特点:时间上: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b.壮年期地貌特点:“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c.老年期地貌特点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1)第四纪是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冰川活动,第四纪堆积物广泛覆盖地表,人类出现。

2)地貌分类:构造、剥蚀地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湖泊、沼泽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冻土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

3)山地:》5000极高山;3500—5000高山;1000---3500中山;500---1000低山。

4)河谷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少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主要地貌单元有河床(岩褴、壶穴、深槽、心滩与沙洲)、河漫滩、牛轭湖、阶地(按阶地成因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

5)水系地貌:树枝状、格状、平行状、放射状、环状、向心状、扇状、倒钩状、辫状、羽状。

6)岩溶地貌:溶沟、石芽、峰林、峰丛、孤峰、岩溶平原、溶蚀漏斗、溶蚀洼地、干谷和盲谷、溶洞、地下河、岩溶泉。

7)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浅蚀地貌。

8)海岸地貌:海蚀崖、海岸阶地、9)风成地貌:风蚀地貌(石窝、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垄槽、风蚀洼地、风蚀谷和风城)、风积地貌(沙丘、沙垄)、荒漠地貌(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10)冻土地貌:石海、石河、石冰川、石环、石圈、石带、冻胀丘、冰核丘、冻土阶地、热岩溶。

11)火山和熔岩地貌。

12)第四纪分期:第四纪是指约243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

中国的第四纪地层具有如下特征:1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厚度、沉积类型、和旋回性受新构造运动制约2第四纪地层的特点受气候控制有所谓的东蓝(海洋)、西白(冰川)、南红(红土)、东北黑(沼泽土)3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复杂多样。

中国第四纪沉积物有海相、陆相、海陆过度相、构造成因、火山成因、人工堆积。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中型地貌:河谷及河谷之间的分水岭、山间盆地等。由
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
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由外力地
质20作20/4/用12 造成。
13
三、第四纪地貌
(2)地貌的形态分类
2020/4/12
14
三、第四纪地貌
(3)地貌的成因分类
内力地貌: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外力地貌:风化地貌、重力地貌、水成地貌、冰川地 貌、冻土地貌、风成地貌、岩溶地貌和黄土地貌等。
作为建筑地基时,要注意尖灭 和透镜体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及 泉水出露形成的沼泽
2020/4/12
6
4.冲积物
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根据形成条件和环境分为:河床冲 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河口三角洲冲积物。
1.碎屑物质磨圆度和分选性都较好
2.具有清楚的层理构造,
3.具有良好的韵律性,表现在剖面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沉积物 交替、重复出现
可作为良好的建筑场地
2020/4/12
11
8.风积物
干旱地区,地面无植被保护,岩石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扬,在风 力减弱时发生沉积形成风积物。最常见的是风成砂及风成黄土 。 1.风成砂,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具有层理和大型交错层理 2.风成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均匀互层理,孔隙大,具有湿陷性
2020/4/12
作为建筑地基时,要注意不均 匀沉降和土坡稳定性问题
2020/4/12
3
2.坡积物
雨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洗刷而向下搬运,或由于本 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平缓的斜坡或坡角处,成为坡积物。
1.坡积物的成分与高处的岩石性质往往有关 2.坡积物一般不具层理,有时局部可有层理 3.碎屑物因搬运距离可以具有磨圆性和分选性 4.坡积物厚度因坡形变化较大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
(1)近岸沉积物:分布于从海岸到海底受波浪作用显著的 水下岸坡部分,有砾石、砂、淤泥、泥炭和生物贝壳
(2)大陆架沉积物:分布在大陆架范围内,有粗粒沉积、 砂质沉积和淤泥质沉积
(3)深海沉积物:以浮游性动植物钙质或硅质沉积为主
中国第四纪地层的一般特征
1.岩相——沉积类型的复杂性
中国的第四系主要是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只限于滨海地带及 河口沉积,或者遭受第四纪海侵的地方。如华北平原第四系 河湖相沉积中,时夹薄层海相沉积。
第四纪是地史发展的最新阶段,也是生物界 发展的最新阶段,现代海陆分布及地貌起伏 形势已经形成,但新构造运动仍很强烈,气 候变化和气候波动仍很频繁,周期性地出现 过冰川活动,堆积了引人注目的大面积黄土, 特别是出现了有智能的人类,成为占有和改 造地球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的历 史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崭新的时代
(2)形态测量特征:包括高度、坡度和地形的切割程度。
二.地貌的分级
星体地貌:地球整体来研究 巨型地貌:地球上的大陆与大海 大型地貌:与大地构造单元一致,是地壳长期发展
的结果,如山脉,平原,海底山脉、平原等。
中型地貌:大型地貌中次一级地貌,如河谷,山间盆地等,
是外力地质作用塑造而成的。
小型地貌:即一些地貌基本形态和较小的地貌形态组合。主
2.地貌的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
地貌的基本形态:较小的地貌形态,如冲沟、沙丘、冲积锥等
地貌的形态组合:若干地貌的基本形态组合体。可以是同一年代
同一类型的也可是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
3.地貌的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特征
(1)地貌的形态特征:地貌的基本形态具有一定的简单的几何形态 但对于地貌形态组合特征应考虑其总体的起伏特征、地形类别和空间分布等。
水成地貌:(分布最广泛与土木工程建筑关 系最密切,讲解重点)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 地貌学基本概念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 地貌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名词:地貌,地貌的基本形态和组合形态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地貌的形态分为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如阶地、冲积扇等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河谷、洪积扇群等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和测量指标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测量指标①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②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一般的划分等级为:陡坡:坡角>50°中等坡:坡角25~50°缓坡:坡角<25°在堆积地貌上,不同的坡度可反映不同的成因类型。

例如:崩塌堆积物、坡积物、冲积物形成的堆积地貌坡度依次递减。

在基岩组成的斜坡上,地貌的坡度反映了不同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的强弱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一般来讲时代较新的褶皱,往往形成顺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一致的,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时代较老的褶皱,往往形成逆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相反的,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内营力--发生于地壳内部、深部,即内部的物质运动水平运动本世纪板块运动学说,喜山板块由于南美板块的推进,始新世以来,0.33~0.27cm/y,造成喜山的上升地壳升降主要是新构造运动对塑造现代地貌起了主导作用,地壳升降主要形成中小型地貌岩浆上升形成火山地形,溢出的熔岩填平地形,形成熔岩高原或平原外营力作用有2个过程削高——产生剥蚀地貌补低——造成堆积地貌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

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任何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a. 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c. 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a.古生物法主要利用地貌堆积物中所含的古生物(Q)化石或其组合,直接确定地貌的年代此法适用于堆积地貌,因侵蚀地貌常无堆积物b.年间法确定的地貌在某一年间或阶段形成,确定的时间越短越好,长了则无意义主要是利用寻找地貌上最老的堆积物和剥蚀地形切割的最年轻的堆积物,其区间即为地貌形成年龄.其他方法同位素:C14法历史考古法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美国地貌学W.M.Davis提出侵蚀旋回学说,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a.幼年期幼年期地貌特点时间上: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壮年期地貌特点“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c.老年期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名词解释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名词解释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名词解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侵蚀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削高以及河流中下游地区侵蚀作用等都能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填低及河流下游区堆积作用等都能形成堆积地貌。

极性期:地质历史时期,地磁极性呈现一系列不等频正、反交替变化,极性时间保持在1Ma左右者,称极性期。

残积:基岩遭受风化(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后,残留原地的产物(残积物、土壤与风化壳),一般未经搬运。

剖面至下而上分为基岩带、弱风化带、中至强风化带。

地球轨道偏心率:指地球轨道椭道椭圆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夹角,也称黄赤大距。

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23°26′。

岁差:在天文学中岁差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

顺构造地形: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逆构造地形: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如褶皱山、断块山等。

丹霞地貌: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地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另一坡与岩层倾向一致,坡缓而长,称为后坡或单斜脊,它构成山地主体。

组成后坡的岩层,也是硬岩层。

由不对称的两坡组成的单面山只有从单斜崖一侧看上去才像山形,故名单面山。

猪背山:当单斜层的倾角较大,形成两坡对称的山体时,称为猪背山(脊),它多发生在已被破坏的背斜陡翼上。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含油层,已作出有效的成绩。
竹叶状灰岩
4、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地下水的补给、循环和排泄密
切受到地貌条件、沉积物的性质和
地质构造的控制。
浅层地下水的赋存于河床相的
砂砾层中,除了与地貌条件有关外,
主要取决第四纪堆积物的性质及其
济南豹突泉
成因类型。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分和岩相资料,能够提供找寻和评价地
下水、工程建筑原料和工程地基的依据。
二、地貌的成因
戴维斯三要素说
地质结构 (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 发育阶段 (时间和阶段) “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
2、地貌形态组合
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 称为地貌形态组合。
一、地貌形态
3、地貌形态特征
地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按地形的形态特征 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的学科,叫做形态描述学 (Morphography)。
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 (巅)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 等等。
1928年建立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
研究意义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四纪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与地 球环境变化和预测研究。
水利水电、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农 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 建筑、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 都需要进行地貌与第四纪 地质勘察工作。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绪论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
风化及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第四纪气候与海面变化
岩溶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纪生物界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纪地层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结果。特点是微弱起伏的地形面与岩层面一 致,堆积物厚度不大。
2.剥蚀平原: 地壳上升微弱、地表高差不大
的条件下,经外力的长期剥夷平成形成。特 点是地形面与岩层面不一致,堆积物很多薄 (但洼地不同)。
3.堆积平原: 地壳缓慢而稳定下来的条件下,
经各种外力作用的堆积填平成形成。特点是
地形开阔,起伏不大,堆积物厚度较大。
1) 平顶山 2) 单面山 3) 褶皱山 4) 断块山 5) 褶皱断块山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8
4.2.2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4.2.2.2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 1)锥状火山 2)盾状火山
锥状火山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夏威夷盾状火山
9
4.2.2.3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角峰
峰林
4.2.2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河流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湖积平原、风积平原和冰碛平原
14
不同地貌的工程地质问题
: 1. 山地 以基岩为主,常有褶皱、断层和节理,地下水埋藏 较深,各种地质灾害现象常会出现.
2. 平原: 以土层为主,土层结构复杂,地下水埋藏浅,地基承
载力低.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15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本章知识点
【知识点】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和成因;第四纪分期、 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重点】各类地貌及堆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 【难点】地貌及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分析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1
•地貌: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壳表面形成各
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地形: 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外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4.1 地貌形态及地貌单元
1.地貌形态类型是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我国陆地地貌习惯上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 型。
地貌成因类型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没有统一的成因方 案,因为地形因素的复杂性。)
4.1.1 地貌形态
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伏。
4.2.2.1 构造变动形成的山地
1.平顶山 2.单斜山 3.褶皱山 4.断块山 5.褶皱断块山
1.平顶山
平顶山是指顶部平坦而侧面通常是陡峭悬崖的隆起土地,由平层岩石经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而成,是干燥地区的独特地形
平顶山分布于美国西南部、西班牙、萨丁尼亚岛、非洲北部和南部、阿 拉伯、印度、澳洲等地,而全世界最大的平顶山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 西部的大平顶山(Grand Mesa)。
古高原
重力作用
高平原 中法兰西平原、巴西中部 平原
低平原 华北平原、杭嘉沪平原 洼 地 吐鲁番低地、死海低地
外力堆积、洪泛、 河岸侵蚀、海蚀和 海积。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62)
山地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 (>5m00)0 5000~3500 3500~1000
1000~500 <500
切割深度 (m) >1000 1000~500 >1000 1000~500 <500 1000~500 <500
2.单斜山
单斜山是由单斜岩层构成的沿岩层走向延伸的一种山地。
3.褶皱山
褶皱山(folded mountain)是地表岩层受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 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 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4.断块山
断块山(fault block mountain;faultmountain;block mountain)又称 断层山,因地壳断裂上升而形成,是受断层控制的岩块,呈整体抬升或 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断块山地的山麓地带发育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地垒式断块山示意图
5.褶皱断块山
是典型的褶皱断块山
长700千米,褶皱断块山
4.2.2.2 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
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常见的有锥状火山和盾状火山。
基拉韦厄火山是盾状火山
4.2.2.3 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4.2.3 垭口与山坡
4.2.3.1 垭口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4.2.3.2 山坡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地貌的基本要素
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形态要素
③ ③
① ①
① ①


① 地形面
② 地形线





③ 地形点
平原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m) >600
600~200
200~0 海平面以下
名 称 例子
地质作用特征
高 原 云贵高原、伊朗高原、蒙 剥蚀、侵蚀、谷地
4.2.3.1 垭口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1 . 构造型垭口 (1)断层破碎带型垭口 (2)背斜张裂带型垭口 (3)背斜软弱层型垭口 2 .剥蚀型垭口 3 .剥蚀堆积型垭口
4.2.3.2 山坡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按照山坡的纵向轮廓分类 (1)直线坡型 (2)凸形坡 (3)凹形坡 (4)阶梯形坡
山脚是山坡与周围平地的交界处。由于坡面剥蚀与坡脚堆积,使得山脚 迪莫啊一般并不明显,在哪里通常有一个起着缓坡作用的过渡带,它主 要由一些坡积裙,冲击裙,洪积扇及岩堆,滑坡堆积体等流水堆积地貌 和重力堆积地貌而成。
4.2.2 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的性质
根据地貌成因,山地地貌可划分以下类型。 4.2.2.1 构造变动形成的山地 4.2.2.2 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 4.2.2.3 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名称 极高山 高山 中高山 高中山 中山 低中山 中低山 低山 丘陵
地质作用特征
冰雪作用
冰雪作用 重力作用
雪冻风化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 小
风化作用
4.1.2 地貌单元
地貌单元是指地貌成因 ——形态分类的单元
4.2 山地地貌
4.2.1 山地地貌形态因素
山地地貌剧有山顶,山坡,山脚等明显的要素。
山顶是山地地貌的最高部分,形态主要有尖顶,圆顶,平顶三类。山顶 呈长条状延伸时成山顶。山脊标高较低的鞍部,级项链的香山之间较低 的山腰部分称为垭口。
山坡是山地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地地区,山坡分布的地面最广。 山坡的形状有直线型,凹形,凸形以及复合型等各种类型,这取决于新 构造运动,岩性,岩体结构及坡面剥蚀和堆积的演化过程等因素。
4.3.2 剥蚀平原
剥蚀平原(plain of denudation):是指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由 多种外力剥蚀作用所形成的平地。是一种非构造平原。这类平原根据外 力剥蚀作用的成因,可分为海蚀平原、河流侵蚀平原、准平原、风蚀平 原、冰蚀平原、溶蚀平原等。在上述这些平原地区,地壳上升幅度不大, 上升速度也很微弱。这类平原的范围较一般的平原为小。
图参见P117
按山坡的纵向坡度分类
4.3 平原地貌
4.1.3 构造平原 4.3.2 剥蚀平原 4.3.3 堆积平原
4.1.3 构造平原
构造平原 (tectonic plain):主要由地质构造作用造成的平原。一般指 海成平原,海成平原是由于地壳上升或海水面下降,水下原始倾斜面出 露水面形成的,平原表面还保留着很多海底特征。海成平原的地面坡度 与岩层原始倾斜一致,地势极为低平,海拔一般几米到几十米,表面几 乎没有被河川切割,如里海沿岸的平原。我国海成平原的面积很小,在 平原中不占重要地位。海成平原常与冲积平原交错分布,构成复杂的混 合类型,例如台湾西部平原。
4.3.3 堆积平原
地壳长期的大面积下沉,地面不断地接受各种不同成因的堆积物的补偿, 形成平缓的广阔平原,叫堆积平原。
4.3.3.1 河流冲积平原 4.3.3.2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4.3.3.3 湖积平原
4.3.3.1 河流冲积平原
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 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 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 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著名的冲积平原有亚马逊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