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仪检测原理及应用资料
生化分析原理及应用

实验室常用条形码类型有CODE 39、CODE 128、2 of 5 Standard、Interleaved2of 5等。要自编样品条形码需要条 形码输入器,条形码阅读系统与条形码要匹配。已有全自动试 管分配暨条形码粘贴准备系统。
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原理
生化分析仪(Chemistry Analyzer)是临床检验中经常使用的 重要分析仪器之一它通过对血液或者其他体液的分析来测定各种生化 指标:如转氨酶、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肌肝、葡萄 糖、无机磷、淀粉酶、钙等。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 以帮助诊断疾病,对器官功能做出评价,鉴别并发因子,以及决定今 后治疗的基准等。
②样品探引(Probe)与加样臂相联,直接吸取样品。探针均设有 液面感应器,防止探针损伤和减少携带污染。有的设有阻塞检测报 警系统当探针样品中的血凝块等物质阻塞时.仪器会自动报警冲洗 探针,并跳过当前样品,对下一样品加样。有的还有智能化防撞装 置遇到阻碍探针立即停止运动并报警。即使如此,它仍是非正规操 作时的易损件。为了保护探针,除预先需要根据样品容器的高低、 最低液面高度等进行设置外、,样品容器的规格、放置以及液面高 度等设定条件不得随意改变。在某些仪器上,采样器和加液器组合 在一起,加样品和加试剂或稀释液一个探针一次完成。
自动生化分析仪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典型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基本结构
1.样品(Sample)系统 样品包括校准品、质控品和病人样品。系统一般由样品装载、
日立生化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日立生化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日立生化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是基于生物化学分析原理,主要包括光度法、电化学法和荧光法等。
光度法: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光的吸收或透射来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日立生化分析仪使用具有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样品溶液,然后通过检测样品溶液中光的吸收或透射来进行定量分析。
电化学法: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电流或电势变化来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日立生化分析仪使用电极对样品进行测量,根据电流或电势变化来进行定量分析。
荧光法:通过测量样品中荧光物质的发射光强度来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日立生化分析仪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并测量其发射光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
除了以上的主要检测原理外,日立生化分析仪还可以应用其他检测原理,如生物传感器原理、酶促发光原理等,用于特定的分析需求。
总体来说,日立生化分析仪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技术手段,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特定信号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生化分析仪的原理和应用

生化分析仪的原理和应用一. 生化分析仪的原理生化分析仪是一种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分析仪器,通过测量和分析生物样本中的化学成分来获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信息。
生化分析仪基于一系列的原理和技术来进行样本的分析和测试。
1. 光谱分析原理生化分析仪的光谱分析原理是其中一项主要原理。
它利用吸收、发射、散射等光的特性来分析样本中的化学成分。
在生化分析仪中,常常采用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等不同波长的光源,根据不同化学成分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
2. 电化学分析原理电化学分析原理是另一项常用于生化分析仪的原理。
它通过测量电化学响应来分析和检测样本中的化学成分。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法、电流法和阻抗法等。
电化学分析原理在药物代谢、血液检测、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 酶标仪原理酶标仪是生化分析仪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原理是利用酶作用来测量和分析样本中的化学物质。
酶标仪通常会添加特定酶到样本中,酶与目标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常见的酶标仪原理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联免疫检测(EIA)等。
二. 生化分析仪的应用生化分析仪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临床监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生化分析仪的应用场景。
1. 临床化验生化分析仪在临床化验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分析和测量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例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糖水平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患者病情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2. 药物研发生化分析仪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分析和评估新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例如药物的吸收速度、分布情况和代谢途径等。
通过生化分析仪的测试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新药的关键信息,从而进行药物优化和剂量调整,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3. 食品安全检测生化分析仪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也有着广泛应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原理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原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种用于临床医学和科研领域的仪器设备,其原理是利用化学方法对生物样本中的各种生化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该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中的蛋白质、酶、代谢产物等指标,为医生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主要包括样本处理、样本分析和数据处理三个部分。
首先,样本处理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第一步,它包括样本的采集、预处理和分装。
在样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保证样本的纯净度和完整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预处理过程则包括离心、稀释等步骤,用于提取样本中的生化成分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分析的形式。
最后,样本被分装到分析模块中,准备进行后续的分析。
其次,样本分析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多种生化分析方法,如酶促反应、光度法、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样本中的蛋白质、酶、代谢产物等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
通过自动取样、混匀、反应、检测等步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实现对多种生化指标的同时测定,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数据处理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最后一步,它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结果输出。
在样本分析过程中,仪器会自动记录分析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计算、比对、校正等处理后,最终形成报告,提供给医生或研究人员进行参考和分析。
总的来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样本处理、样本分析和数据处理三个步骤,实现了对生物样本中各种生化成分的快速、准确分析。
其原理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多种化学、光学、电化学等技术手段,以及精密的仪器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为人们的健康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化仪检测原理及应用.

3质控统计方法:
• a L-J质控图(最常用) -----L-J质控曲线,全称Levey-Jennings。1924年,美国休哈特 (W.A.Shewhart)首先提出质控图。20世纪50年代,Levey和Jennings把质控图引入 到临床检验中。(质控方法是建立在单个质控品双份测定值的均值和极差的基础上) Henry和Segalove对L-J质控图(X-R)进行了修改,以20份质控品的试验结果,计算 均值和标准差,定出质控限,每天或每批随患者标本测定质控品一次,将所得的质控 结果标在质控图上。这各质控图一般称为单值质控图,也就目前大家所熟悉的L-J质控 图。
湿化学常见的比色分析反应类型:
• 直接测量:具有特征性的吸收峰,不经过任何反应直接在指定波长测 量; • 单一反应:待测反应本身有特征性吸收峰的底物或产物量的变化;如 ALB测定原理:白蛋白+BCG-----白蛋白-溴甲酚绿复合物 • 溴甲酚绿复合物在波长为570nm处吸光度最强,固此法ALB主波长应 设定在570nm; • 偶联反应:底物或产物无特征性吸收峰,需经过其他反应生成有特征 性的吸收峰测量的化合物,这种反应称为指示反应。如ALT测定原理: • L-丙氨酸+α—酸戊二酸 丙酮酸+L-谷氨酸 • 丙酮酸+NADH+H+ 乳酸+ NAD • NADH在340nm处吸光度最强,其吸光度与NADH的浓度成正比,固 ALT此法检测主波长应设定在340nm处。
• DXC800照片
3.干化学反射分析技术原理及优点:
• 与普通生化仪比较,干化学被测物质的化 学反应是在干燥的基质中进行,入射光通 过基质被吸收后,检测反射光的减弱程度 来反映被测物质浓度的大小。 • 普通生化仪反应载体是水溶液,入射光被 有色反应产物吸收后减弱,通过吸光度的 大小来反映被测物质浓度的大小。 • 干化学均用一次性消耗品,无交叉污染和 携带污染。缺点是:成本比较高。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种用于临床医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它能够对血液、尿液等生化样本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分析,为医生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那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
首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基于光学检测技术。
当样本进入分析仪内部后,首先会经过光学系统的检测。
光学系统通过特定的波长和光谱来测量样本中的各种生化成分,比如葡萄糖、蛋白质、酶等。
通过光学检测,分析仪可以获取样本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含量,从而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还基于化学反应原理。
在光学检测之后,样本会进入化学反应模块。
在这个模块中,样本会与特定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气体或光谱变化。
通过检测这些变化,分析仪可以进一步确定样本中各种生化成分的含量和浓度。
化学反应原理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现生化分析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此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还涉及到液体分离和样本处理技术。
在样本进入分析仪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样本处理操作,比如离心、分离、稀释等。
这些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样本中的干扰物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液体分离技术则可以将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为后续的光学检测和化学反应提供清晰的样本基础。
总的来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是基于光学检测、化学反应和样本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这些技术的协同作用,分析仪可以实现对生化样本的全面、快速、准确的分析,为临床医学实验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这些原理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不仅可以用于临床医学实验室,还可以应用于科研、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
生化检测技术原理

生化检测技术原理自1957年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诞生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检测技术,但其原理核心都是光谱技术中的吸收光谱法,目前主流的生化分析仪应用的便是基于吸收光谱法的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究竟有多神秘,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面纱。
科学发现的过程往往与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据说就来源于牛顿被苹果砸到脑袋,生化检测原理的发现过程虽没有类似的轶事,但也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描绘:将溶液比作一杯水,待测物质比作滴入水中的墨水,水的颜色越深,间接说明墨的浓度越高,也就是可以根据颜色深浅判断出待测物质的浓度的高低。
这里提到的颜色是指人对光的视觉效应,人肉眼所见到的光波长范围在400nm到700nm,不同波长的光表现不同颜色。
例如波长400nm附近的光呈现紫色,波长逐渐升高,光的颜色从最冷色的紫色变为最暖色红色。
如果待检物质本身是无色的,那么就需要引入生化反应,将无色的待测物质转有色的生成物质。
知道了颜色深浅与物质浓度存在关系,但不知道两者的转换关系,还是无法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科学家自十八世纪便开始研究两者的关系:1729年的布格和1760年的朗伯分别阐述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和其厚度之间的关系;1852年的比尔进一步提出光的吸收程度和吸光物质浓度有类似的关系,结合起来就得到了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
朗伯-比尔定律指出在吸光物质处于一定浓度范围内,且入射光线为单色光的情况下,吸光物质的浓度越高,摩尔吸光系数越高,容器的厚度越大,出射光线的强度越低。
在衡量光穿过溶液时的吸收程度时,我们常用透光度T来描述,即:T=I/I0*100,其中I为出射光强度,I0为入射光强度。
为了方便计算,通过对透光度T的转换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吸光度A,吸光度A与透光度T呈负对数关系,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因此,朗伯-比尔定律以数学公式可表示为:A=εLc,其中为A为吸光度,ε为物质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径,c为物质浓度。
生化仪检测原理及应用

湿化学常见的比色分析反应类型:
• 直接测量:具有特征性的吸收峰,不经过任何反应直接在指定波长测 量; • 单一反应:待测反应本身有特征性吸收峰的底物或产物量的变化;如 ALB测定原理:白蛋白+BCG-----白蛋白-溴甲酚绿复合物 • 溴甲酚绿复合物在波长为570nm处吸光度最强,固此法ALB主波长应 设定在570nm; • 偶联反应:底物或产物无特征性吸收峰,需经过其他反应生成有特征 性的吸收峰测量的化合物,这种反应称为指示反应。如ALT测定原理: • L-丙氨酸+α—酸戊二酸 丙酮酸+L-谷氨酸 • 丙酮酸+NADH+H+ 乳酸+ NAD • NADH在340nm处吸光度最强,其吸光度与NADH的浓度成正比,固 ALT此法检测主波长应设定在340nm处。
5:反渗透纯水系统:
• 原水为自来水,首先经过机械过滤器,去除混在 水中的铁锈、砂、红虫、胶体等大颗粒杂质;首 级过滤后的水进入活性碳滤器,活性炭对水中的 余氯、有机物及异味有极高的去除效果;然后经 过软水处理器去除水中造成结垢的钙、镁等离子, 变成软水。经过处理后出来的水,再经过5μm保 安过滤器,防止预处理滤料微粒及5μm以上的杂 质进入反渗透系统,再经高压泵增压1.0MPa或 1.5MPa,在此压力下,反渗透析出纯水,然后送 到纯水箱。
化学发光技术基本原理:
• 1: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ECL):是一种 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 光反应。包括了两个过程,发光底物二价 的三联吡啶钌及反应参与物三丙胺在电极 表面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氧化的三丙胺失 去一个H成为强还原剂,将氧化型的三价钌 还原成激发态的二价钌,随即释放光子恢 复为基态的发光底物。 (发光标记物-三联 吡啶钌) • 代表仪器品牌----德国罗氏Cobas E6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质控 质控的基础就是 正态分布图。
• 几个概念: • 准确度:一个检测结果与可接受的参考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ISO3534-1:1993) • 正确度:很大一个系列检测结果的均值与可接受的参考值之间的一致 程度。(ISO3534-1:1993)。与系统误差有关,常用偏倚(bias)表示不 正确度。 •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ISO3534-1: 1993)。与随机误差有关,常用SD或CV表示不精密度。
分析仪参数设定及相关资料:
7600基本设置
双波长:有两个不同的波长即测量波长(主波长)和参比波长(次波 长)。由检测器测出的吸收度是这两个波长下吸收度的差值△A。△A与 被测定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个方法称双波长法。双波长差吸光度法具 有可以克服样本混浊(溶血、脂血、黄疸)、共存组分吸收谱线叠加的 干扰,以及减少比色杯的光学不均一等优点。 空白(blank)校正:在分光光度法中,常利用空白溶液来调节仪器的吸光度 零点,或用来抵消某些测定的干扰因素。
化学发光技术基本原理:
• 1: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ECL):是一种 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 光反应。包括了两个过程,发光底物二价 的三联吡啶钌及反应参与物三丙胺在电极 表面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氧化的三丙胺失 去一个H成为强还原剂,将氧化型的三价钌 还原成激发态的二价钌,随即释放光子恢 复为基态的发光底物。 (发光标记物-三联 吡啶钌) • 代表仪器品牌----德国罗氏Cobas E601
一点终点法:当待测物与试剂反应到达平衡,测定其吸光度, 计算待测物浓度,该法在标本正常情况下较稳定,若空白对 照较大时(如有干扰吸光度物质)影响检测真实值。
2、两点终点法:在被测物反应或指示反应未开始时,选择第一个吸光度 点,在反应到达平衡后选择第二个吸光度点,两点吸光度点之差用于计 算结果。 此法能有效减少标本溶血、脂血、黄疸造成的干扰。
4:生化仪恒温装置---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温度控制系统保 持温度的恒定,以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可以对25℃、30℃、 和37℃三种温度气干式浴恒温:在比色杯与加热器之间 隔有空气。 • 优点:方便,速度快,不需要特殊的保护。 • 缺点:稳定性和均匀性稍差。 • ----代表仪器贝克曼DXC800
靶值与SD的设定:
• • • • • • • • • • •
• •
1 平均数和标准差 质控品的均值和标准差应建立在实验室常规使用方法对质控品重复测定的基础上。 2 定值质控品 若使用定值质控品,使用说明书上的原有标定值只能作参考。必须由实验室作重 测定来确定实际的均值和标准差。 3 新批号质控品均值的建立 新批号质控品的每个项目都应和现用的质控品作平行检测,最好是在不同天内至 少作 20 瓶的检测。若无法从 20 天内得到 20 个数值,至少在 5 天内,每天作不少于 4 次重复检测来获得。 4 新批号质控品标准差的建立 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操作稳定,有大量质控数据,则由此确定的标准差评估值应可 用于新批号。但对标准差评估值应定期重新评估。若无较好的资料,则应重新作评估。 最好是在 20 天得到至少 20 个数据。在以后能有较长的稳定操作的数据时,计算的评 估值更好,用其替代前者。 5 累积值 由每个月质控数据对标准差的估计(对均值亦有一定影响)常因检测数的固有困难, 造成月与月之间的变异较大(例如:由20 个检测数估计标准差,它和标准差真值间的 差异可达30%;由 100个检测数估计标准,估计值和真值的差异还要大于10%)。较 好的估计是将较短时间周期内的质控数据累积起来,例如,累积 6 个月连续每月质控 数据成为 6 个月累积值。要注意的是作为每个月周期的均值没有持续下降或上升的改 变。
5:反渗透纯水系统:
• 原水为自来水,首先经过机械过滤器,去除混在 水中的铁锈、砂、红虫、胶体等大颗粒杂质;首 级过滤后的水进入活性碳滤器,活性炭对水中的 余氯、有机物及异味有极高的去除效果;然后经 过软水处理器去除水中造成结垢的钙、镁等离子, 变成软水。经过处理后出来的水,再经过5μm保 安过滤器,防止预处理滤料微粒及5μm以上的杂 质进入反渗透系统,再经高压泵增压1.0MPa或 1.5MPa,在此压力下,反渗透析出纯水,然后送 到纯水箱。
• 1.级别 •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 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 水。 • 2.一级水 •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 试验。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 理后,再经o.2p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 3.二级水 •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用水。 •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3、连续监测法:在零级反应期连续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或产物量 的变化,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出酶活力浓度。此法主要用于酶 活性及其代谢物的测定,较终点法准确。
4、两点固定时间法:指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取尚在反应中的两点间的 差值来计算结果,此两点既不是起始点也不是反应终点。 此法应选用酶反应的线性期进行测定,同时还应确定该法能测定酶活性 的最高限度,对于超过此限的样品,应采用缩短反应时间或减少样品用 量的办进行测定。
常见几种报警:
临床生化检验的校准与质控
• 常用的有Linear单点校准:需要设置一个标准品(浓度必须大于0), 以原点和标准品的连线为校准曲线(横坐标为浓度C,纵坐标为吸光 度A)。单点校准必须设置空白校准0点。 • Logistic-Log 4P: 标准品的数量至少为4个,其中第1个标准品的浓度 为0,标准品的浓度必须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适用于随着浓度的增 加需吸光度偏移的实验项目的标准曲线。 • Spline:此校准方式要求提供2~6个标准品,其中第1个标准品的浓度 必须为0,标准品的浓度必须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 计算方法: • K因数法(1点线性法)-----由空白液的标准(C1)通过公式计算得出 的K因数制成的曲线。K因数法测定C1(空白试剂)的吸光度时,先 输入K值,再计算浓度值。 • 公式:CX=K(AX-B)+C1
5.2水质常引起的问题:
• Frequent Calibrations 频繁的校正 • High CV% 高CV • Fluctuation in quality results over the day/week/month 积累和波动现象 • Interfered assays 直接干扰分析
2: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IA )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 免疫分析方法。常用于标记的化学发光物质有吖 啶酯类化合物——acridin ium ester (A E) , 是有 效的发光标记底物 , 其通过起动发光试剂 (NaOH2H2O 2 ) 作用而发光, 强烈的直接发光在 一秒钟内完成, 为快速的闪烁发光。吖啶酯作为标 记物用于免疫分析, 其化学反应简单、快速、无须 催化剂; 检测小分子抗原采用竞争法, 大分子抗原 则采用夹心法 , 非特异性结合少, 本底低; 与大分 子的结合不会减小所产生的光量, 从而增加灵敏度。 • 代表仪器品牌----美国贝克曼DXC800
②两点线性法----由空白液和含有一定浓度标准液的标准2 的两点吸光度 绘制的曲线(Y=aX+b,通过水来计算得到b,通过标准品来得到a.)。此法适 用于所有的分析方法:1点法、2点速率法和速率法。常用项目:TP、 ALB、TC、TG等
多点线性(非线性)----要提供至少4个标准品,第一个为活性为0,然后 用二次函数或指数来描绘校准的曲线与公式。 X=K/[1+A(Cx+C1)]+S1ABS X:样本吸光度或吸光度的变化量;Cx:样本浓度;C1:标准液1浓度; 常用项目:APOB、APOA、PA等。
生化仪检测原理及应用
银联立
生化分析技术基本原理:
1:反射分析技术原理:仪器内部光源发出一束光透过透明支持层, 在试剂层光被有色化合物部分吸收后,在扩散层提供的反射面被反射, 反射光经滤光装置后回到光度检测器被读数。光密度由此被转化为电 压读数,并计算成分析物浓度。 2.散射免疫比浊法技术原理:是指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通 过溶液使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发生偏转, 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和抗原抗体复合物颗粒大小和多少密 切相关。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3. 透射免疫比浊法的技术原理:是测定一定体积的溶液通过的光线 量,当光线通过时,由于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对光线的 反射和吸收,引起透射光的减少,测定的光通量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 量成反比。
• • • • •
4.三级水 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5.贮存 各级用水在贮存期间,其沾污成分的主要 来源是容器可溶成分的溶解、空气中二氧 化碳和其他杂质。因此,一级水不可贮存, 使用前准备.二级水、三级水可适量准备, 分别贮存在预先经同级水清洗过的容器中。 • 各级用水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沾污。
水浴式循环加热式:在比色杯周 围充盈有水,加热器控制水的温 度。 优点:温度准确,可达±0.1℃。 缺点:需要特殊的防腐剂才能保 证水质的洁净。 ------代表仪器罗氏Modul P800
• 恒温液循环间接加热:在比色杯周围流动 着一种特殊的恒温液(具有无味、无污染、 不变质、不蒸发等特点的能够传导热量的 一种介质),在比色杯与恒温液又有一个 几毫米的空气夹缝,恒温液通过加热夹缝 的空气达到恒温。 • 优点:均匀性、稳定性优于干式,又有升 温迅速,不需要特殊保养的优点。
3质控统计方法:
• a L-J质控图(最常用) -----L-J质控曲线,全称Levey-Jennings。1924年,美国休哈特 (W.A.Shewhart)首先提出质控图。20世纪50年代,Levey和Jennings把质控图引入 到临床检验中。(质控方法是建立在单个质控品双份测定值的均值和极差的基础上) Henry和Segalove对L-J质控图(X-R)进行了修改,以20份质控品的试验结果,计算 均值和标准差,定出质控限,每天或每批随患者标本测定质控品一次,将所得的质控 结果标在质控图上。这各质控图一般称为单值质控图,也就目前大家所熟悉的L-J质控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