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
米豆腐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32作为我国传统风味小吃,米豆腐是经浸泡磨浆、煮成米糊、冷却成型、切丁加水煮制而成的大米类点心,主要流传于黔、川、湘、滇等地,口感细腻爽滑,米香浓郁,因其外形与豆腐相似而得名。
米豆腐风味独特,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
米豆腐属于碱性食品,碱性最强的米豆腐制品pH可高达12,食用后不仅可以减少血液中的酸性物质,如乳酸、尿酸等,还可以防止其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对软化血管起到一定的功效。
米豆腐不仅美味可口,食用方式也多种多样,蒸、煮、炸、炒等烹饪方式均可选择。
米豆腐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食用方式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目前米豆腐的制作大多停留在传统工艺阶段,主要以家庭式小作坊为主,尚未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
如何通过米豆腐工业化和标准化,加工生产出美味、安全、健康、方便的米豆腐制品,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对米豆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料筛选及优化配方,比如加工工艺、品质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但在米豆腐加工生产技术层面还缺乏科学客观的质量评价指标。
本文在参阅米豆腐相关资料以及总结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对米豆腐制品工艺优化及安全性评价等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推动米豆腐制品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米豆腐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一、米豆腐工艺优化传统的米豆腐制作主要以大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蔬菜汁等其他辅料,加入适量食用碱为凝固剂,经过特制工艺制成。
米豆腐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原料筛选、加碱、浸泡、磨浆、熬煮、揉团、蒸制、成品八部分。
米豆腐产品的色泽、质地、口感及外观品质的呈现,主要通过水分、淀粉、蛋白质、直链淀粉和灰分等含量决定,同时也影响米豆腐产品的粘附性和咀嚼性。
米豆腐现行标准在凝固剂的选择上有所差异。
湖南省地方标准《小吃湘菜第26部分米豆腐》规定,使用的凝固剂为氧化钙;贵州省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贵州米豆腐》规定,凝固剂包括氢氧化钙和氧化钙;贵州团体标准《铜仁米豆腐(灰碱粑)》规定,凝固剂包括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氧化钙;贵州有的地区还加入适量草木灰或桐子壳灰等作为凝固剂,称为米豆腐个个或灰碱粑。
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2020修正)

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2020修正)【发文字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0第13号【发布部门】贵州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9.25【实施日期】2020.09.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2017年1月5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及其安全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省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的公布,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一)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二)建立健全行政监管、生产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三)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四)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配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的食品安全负责,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议事协调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或者信息员等队伍,重点协助做好辖区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
食品安全标准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本标准是在国家尚无该产品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情况下,为保证产品质量,指导企业生产,根据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现就标准编制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编写格式依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而制定。
二、产品配方如下:(详细列出,包括主料、配料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及用量)
三、产品生产工艺:详细列出
四、本标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企业标准内所有指标,包括理化、微生物指标)、限量及制订依据:
五、修订指标的说明(若无修订指标,可删掉此项):
六、企业标准比较情况说明:详细说明企业标准制定过程中与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及国外标准比较情况。
七、参考的国内外相关标准或有关资料(详细列出引用的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不用列出)。
如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制定的企业标准,须附所采用标准原文及译文各一份。
如: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
单位名称
编制日期。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粉米皮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ICS备案号: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DB 52/ XXXXX—XXXX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粉(米皮)安全生产技术规范Local food safety standard—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Guizhou rice nodlesprocessing(征求意见稿)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原辅料要求 (1)5 基本要求 (2)6 工艺流程 (3)7 加工技术 (3)8 产品标准 (4)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粉(米皮)安全生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米粉(米皮)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料要求、基本要求、工艺流程及加工技术、产品标准、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内,符合本标准3.1定义的贵州米粉(米皮)的生产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354 大米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2015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贵州米粉(米皮)以大米、水为主要原料,加或不加其他食品辅料,经粉碎磨浆、混匀后于容器中不发酵(或于密闭容器中发酵),熟化成型,干燥(或不干燥)加工而成的具有贵州特色的米粉(米皮)制品。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项目背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场地、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散装或者简易包装的食品生产加工场所。
目前,贵州省食品生产加工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仍大量地存在,其生产设施和设备简陋,并广泛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呈现“多、小、散、乱、差”的特点,甚至有些小作坊无证照生产经营,将会对食品质量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但根据我省的发展现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仍将是经济发展、部分人员就业、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重要手段,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从而决定了我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
为进一步加强对贵州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督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B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同时提出“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生产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因此,结合各省食品小作坊自身特点,随后国内的四川、上海、云南、江苏等省份相继发布了《贵州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制定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卫生规范》。
2017年6日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具体承担并组织实施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卫生规范》的制定工作。
参与单位: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三)标准起草主要工作过程2018年10月,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及相关技术人员,成立标准编制组,制定2018年11月~2019年1月,组织标准编制组成员,查阅食品小作坊相关标准、规范及文献,提出经费预算、食品抽检方案。
2019年2月~2019年10月,组织标准编制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编制研究,搭建了标准的框架,并完善各框架的内容,形成了标准讨论稿。
贵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docx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一)立项背景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贵州米豆腐是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省内大多数是以小作坊模式进行生产制作,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也鲜见有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因此在日常监管和抽样检验工作中涉及米豆腐此类食品时常常没有标准可依,制约了米豆腐的生产经营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类地方特色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亟需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地方标准。
为完善贵州地方特色食品米豆腐的生产要求,经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批准立项而开展《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该项地方标准的制定,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加工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我贵州米豆腐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依据,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二)任务来源根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 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办函〔2015〕94 号)要求,经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成立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编制小组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二、标准编制过程本标准由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由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铜仁市碧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组成标准编制小组。
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许锡娟、罗艳、安莎、李雪、孙海达、申鹰、李雨鑫、汪国龙、付志会、黄坤宁、谭波、周红、黄烈斌。
本标准的编制历时两年。
2015 年 6 月~ 8 月编制小组首先制定了编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人员分工,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及主要技术内容等,并对标准起草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5 年 8 月~ 12 月编制小组前往贵阳、铜仁等地的米豆腐生产作坊及流通经营市场等进行摸底调查。
贵州米豆腐的做法

贵州米豆腐的做法关于《贵州米豆腐的做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生活起居中,因为地区的不一样会造成大家饮食结构上的不一样,例如老外都喜爱吃西餐、切片面包。
我国八大菜系,有徽菜、四川菜、粤菜馆这些。
我国也有许多不一样地方文化的特色小吃,例如贵州省的米豆腐,米豆腐营养丰富多彩,口味润化。
米豆腐的做法也不是很繁杂,我们在家里都能够自身试着做一下。
米豆腐的做法许多,不一样的作法味儿也不尽相同,下边大伙儿就一起来看一下怎么制作出美味可口的米豆腐吧。
贵州省米豆腐做法一:原材料:米豆腐一盒、肉沫、辣椒干段少量、姜粒、大葱白、生抽、豆瓣电影。
作法:1、锅中下少量油,烧至七完善,下姜粒和肉沫,用炒勺把肉沫铲散,并煎至冒油,倒一炒勺生抽给肉沫着色,炒成香气后铲出肉沫备用。
2、锅中油炸后的油,放少量辣椒干段,一咖啡勺豆瓣电影进行爆香后,倒进切割成大指母尺寸的米豆腐煸炒,待郫县豆瓣酱都匀称的裹在米豆腐之后,撒进切割成段儿的小米椒煸炒,再倒进肉沫再次煸炒后倒半炒勺生抽,最终撒进切割成圈里的大葱白,煸炒至大葱白变松,煨几滴水闷一下就可出锅了。
小技巧:煨水的情况下用开水,由于要是少量因此炒糖色迅速,時间很短。
假如平常味儿吃得明细的人,能够减掉最后一次的放生抽,吃得重的人,能够在熄火后,撒四分之一现磨咖啡汤勺盐。
贵州省米豆腐做法二:原材料:糯米粉、水、石灰浆。
将糯米粉和水在锅中混和,置放30分钟让米糊充足消化吸收水份. 随后用大火烧到半生不熟,慢慢倒进石灰浆,将火收小并再次拌和,待粘米粉变稠,用筷子挑动成块状流下来,如果是做绿豆凉粉,这个时候就可以停了,可做米凉虾或米凉粉却需要再次文火加温并拌和10-20分钟,待锅中婴儿米糊匀称的凸起热气泡色调也从纯白色发暗乃至一些浅黄,才可以视作熟.全部全过程要留意持续拌和,以防米糊黏锅,我电动打蛋器搅的。
把搅合好的面糊倒进有六mm圆洞的漏勺,漏勺放置一个盛凉水的大中型器皿上边,一边倒一边用一个勺子在漏勺里边搅合.这时候,漏下来的米糊的样子就很像一个个鲜虾。
食物安全地点标准贵州米粉米皮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

食物平安地址标准贵州米粉(米皮)平安生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米粉(米皮)在我省的消费量专门大,深受消费者喜爱。
以其为基础,还衍生出众多区域特色食物,诸如:花溪牛肉粉、水城羊肉粉、虾子羊肉粉、遵义刘二妈米皮。
早在2021年我院年主持修订了“贵州米粉(米皮)”产品的地址标准(DB52/ 449—2021),对贵州米粉(米皮)产品的感官、理化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有了明确要求。
截至2016年我省共有获证的贵州米粉(米皮)生产加工企业约55家目前还在增加,而仅在贵阳、遵义等地域,米粉(米皮)的小作坊、加工点就达数百家之多。
这是因为贵州米粉(米皮)的生产加工相对简便、技术门坎不高。
同时,我院在查验进程中也发觉,米粉(米皮)产品常显现微生物等几项指标不合格的现象,这说明相关生产企业、小作坊、加工点的生产加工条件、技术等还存在问题、人员卫生治理不到位、贮存条件不知足等等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专门好的保障。
因此,为了标准引导米粉(米皮)生产行为,指导企业或小作坊生产出平安的米粉米皮,2021年由我院提出、并取得省卫计委批准同时2016年取得国家批准立项通知,制定《贵州米粉(米皮)平安生产技术标准》的地址标准,以对米粉(米皮)生产企业、小作坊、加工点的生产加工进行指导,有效保障米粉(米皮)产品质量,使治理部门在工作中有据可依,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吃上安心米粉、米皮从而保护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平安。
二、要紧工作内容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6年2月开始,由遵义市产品质量查验检测院主持、并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
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张昆娴、刘桂兰、任道援、王奥、张祖文,马昌洪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工作组成员搜集了国内相关标准GB14881《食物平安卫生标准食物生产通用卫生标准》及周边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址标准DB45/319-2007《鲜湿米粉质量平安要求》,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形;于2016年4月、2016年5月,分5次到相关生产企业、小作坊、加工点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形成了标准文本初稿;同时已取得了省院教师的指导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立项背景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贵州米豆腐是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省内大多数是以小作坊模式进行生产制作,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也鲜见有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因此在日常监管和抽样检验工作中涉及米豆腐此类食品时常常没有标准可依,制约了米豆腐的生产经营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类地方特色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亟需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地方标准。
为完善贵州地方特色食品米豆腐的生产要求,经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批准立项而开展《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该项地方标准的制定,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加工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我贵州米豆腐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依据,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二)任务来源
根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办函〔2015〕94号)要求,经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成立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编制小组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由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由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铜仁市碧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组成标准编制小组。
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许锡娟、罗艳、安莎、李雪、孙海达、申鹰、李雨鑫、汪国龙、付志会、黄坤宁、谭波、周红、黄烈斌。
本标准的编制历时两年。
2015年6月~8月编制小组首先制定了编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人员分工,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及主要技术内容等,并对标准起草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5年8月~12月编制小组前往贵阳、铜仁等地的米豆腐生产作坊及流通经营市场等进行摸底调查。
2016年1月~12月编制小组查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对比分析实际样品检测数据,结合米豆腐生产消费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了《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讨论稿)。
2017年1月~7月,编制组召开专题会广泛征求了同行和专家的意见,对本标准的不完全确定、不完善的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2017年8月提交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标准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2、标准中涉及的重要指标均根据谷类制品及大米制品相关的《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执行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要求,同时参照现行地方标准《DB52/T 449-2013 贵州米粉(米皮)》,结合实际样品检测数据并充分考虑米豆腐该类产品的食品安全特征而制定。
(二)确定制标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为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DB52/T 449-2013 贵州米粉(米皮)等及《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的有关规定,并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特性和实测结果而制定。
四、主要技术指标的说明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米豆腐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料要求、技术要求与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贵州省内符合3.1定义生产的米豆腐。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米豆腐
以大米为原料,经磨浆、煮浆、凝固、成型等工序生产制成的食品。
3 要求
要求包括:原辅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其他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剂、净含量、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9项内容。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是参考DB52/T 449-2013《贵州米粉(米皮)》中米粉的感官
要求,综合贵州米豆腐产品特点,从色泽、状态、气味和滋味方面作了规定。
3.2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其他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剂
以上技术要求是结合贵州米豆腐产品特点,主要参考了《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的要求、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针对以上技术要求作出如下说明:
各技术要求制定说明见表1。
3.3净含量
本标准参考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对贵州米豆腐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作了相应规定,防止企业产品包装计量短缺的情况发生。
3.4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4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保质期
本标准规定了预包装产品标签内容应符合GB 7718、GB 28050的规定。
标准还明确了包装、运输和贮存应注意的事项和要求,防止贵州米豆腐在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中变质或存在污染等情况的发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规定了贵州米豆腐产品在不同贮存条件下的保质期。
五、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
调性
本标准的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原则》中的原则要求进行编写,编写原则是充分注重完整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协调统一性;有利于促进加工和消费,保护消费者利益。
标准注意与国家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它相关标准相协调。
本标准格式、技术要求以及所涉及的卫生等重要项目均符合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与相关强制性标准的充分协调性一致。
六、专利及涉及知识产权
本标准内容不涉及专利相关的知识产权。
七、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
本标准在标准的起草过程充分征求生产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和建议,通过共同讨论、协商,达成一致。
没有重大分歧意见。
八、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地方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建议作为强制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发布后,相关单位应及时积极组织做好执行标准的各项工作,标准实施后应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检验、销售、监督管理。
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无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一、推广应用的预期效果
通过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的制定、发布实施、推广应用,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加工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我贵州米豆腐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依据,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贵州米豆腐》编制组
2017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