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怆(chuàng)呕心沥血(lì)比翼双飞(yì)B. 振聋发聩(kuì)潜移默化(qián)赴汤蹈火(fù)C. 振臂高呼(zhèn)雕梁画栋(diāo)惊心动魄(pò)D. 潜龙勿用(qián)破釜沉舟(fǔ)翻箱倒柜(dǎo)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欣欣向荣碧波荡漾B. 振聋发聩潜移默化赴汤蹈火C. 雕梁画栋惊心动魄翻箱倒柜D. 振臂高呼欣欣向荣碧波荡漾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B. 这位作家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现实主义大师”。

C. 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艺,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D. 由于缺乏经验,他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失误,导致任务延期完成。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B. “这是什么意思?”老师问,“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C. 我最欣赏的是他的乐观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积极面对。

D.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建议你也去看看。

5.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桥,架在天空中。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C. 那座山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壮观无比。

D.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乏味,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我曾问过自己,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会做什么?我会去哪里?我会怎样度过这宝贵的时光?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我陷入沉思。

九年级语文模拟中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模拟中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欣慰拮据落落大方B. 贪婪炫耀遒劲有力C. 雕琢精彩绝伦眉清目秀D. 混乱纷至沓来呼啸而过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只小鸟展翅高飞,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B. 这位老师授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C. 小明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选为优秀班干部。

D. 这个问题很难,我已经绞尽脑汁,还是无法解决。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参加这次活动。

B. 这个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 这个工厂因为设备老化,已经停产一段时间了。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朵花儿在阳光下绽放,犹如一位美丽的少女。

B. 那只小鸟展翅高飞,仿佛一条飞舞的彩带。

C. 这个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D. 那只小狗瞪大了眼睛,仿佛在注视着远方。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天气真好,可以去公园散步。

B. 他喜欢看电影、听音乐、看书。

C. 他喜欢看电影、听音乐、看书,还有旅行。

D. 他喜欢看电影、听音乐、看书和旅行。

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夏日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小溪潺潺,传来阵阵鸟鸣。

小明独自坐在溪边,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这时,一位老者走了过来,微笑着问道:“小朋友,你喜欢这里的景色吗?”小明抬头看了看老者,点点头说:“喜欢,这里的景色很美。

”老者接着说:“其实,这里的景色就像我们的生活。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小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明白了老者的话,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问题1.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 chóu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用炽.热的情怀学好党史。

①chóu ②炽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②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

③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

A.承担铸就反之B.承担铸造反而C.承载铸就反之D.承载铸造反而3.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排序正确的是()(2分)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____________世界、国家和个人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①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②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③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④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5.填空(5分)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B. 箴言(zhēn)C. 倔强(jué)D. 蹒跚(p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D. 同学们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触摸天空。

D.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让人难以捉摸。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的文章写得天花乱坠,让人目不暇接。

D. 他的话言之凿凿,让人信服。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意思最准确的是:A.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坚持不懈。

B.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锲而不舍。

C.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百折不挠。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持之以恒。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6.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省略]1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12. 第二段中提到的“他”指的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分)13. 第三段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并分析其作用。

(4分)14. 文章最后一段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请简述。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届应(yìng)该B. 强(qiáng)迫强(qiǎng)迫症C. 模(mó)式模(mú)样D. 角(jiǎo)色角(jué)斗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B. 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C. 他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真是老当益壮。

B.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孤芳自赏。

C.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真是井井有条。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信心满满,真是百折不挠。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

5. 根据题目要求,下面的句子应该填入的词语是:“在这次比赛中,______ 他的表现非常出色。

”A. 尽管B. 因此C. 但是D. 然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

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作以婉约、细腻著称。

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短文略)1. 短文中提到的“他”是指谁?(5分)2. 短文中“他”为什么会感到困惑?(5分)3. 短文中“他”是如何克服困惑的?(10分)4. 短文的主旨是什么?(10分)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2分)A、亵渎(xi)、刹那(sh)、强聒不舍(guō)、大动干戈(gān)B、载誉(zǎi)、繁衍(yǎn)、公正不阿 (ā )、气冲斗牛(dǒu)C、教诲(huǐ)、即使(j)、一抔黄土(pǒu)、自惭形秽(hu)D、卑劣(li)、自诩(xǔ)、心宽体胖(pn)、挑拨离间(jin)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2分)A、殒落、断章取义、心无旁鹜、无与伦比B、谀辞、重蹈覆辙、面面相觑、怒不可遏C、赋与、涕泗交流、媚上欺下、正襟威坐、D、布署、恪尽职守、不二法门、略胜一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编导很有水平。

B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C金碧辉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

D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4、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的①、②、③、④处,有两处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只许调整语序,不得增减字数)(2分)历史常给人以警示。

假如当初商纣王能①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②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③一命呜呼,病入膏肓呢?反过来说,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实行变法的建议,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如当初唐太宗听不进魏征的逆耳忠言,又何来“贞观之治”呢?由此可见,④善纳人言者,昌;不善纳人言者,亡。

处(填序号)调整为:处(填序号)调整为:5、猜猜“我”是谁?(4分)(1)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

(家用电器)( )(2)由此登堂入室,任君平步青云。

(店铺)( )(3)修筑窄轨铁路,经受了风寒、饥饿等艰苦考验,完成了不朽名著,成为坚强的化身。

( )(4)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A 卷〔共100 分〕第一卷〔选择题共18分〕一、根底学问〔9 分,每题3分〕1.下面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早春的风还很凌厉,刮在她的脸蛋〔xiá〕上生疼,她不由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

B.晶莹剔〔tì〕透的水晶挂在她的脖子上,衬得她俨然舞会上最秀丽的天鹅。

C.放牛娃第一次坐船,在船上呆呆地拿着竹篙〔gāo〕,不知道该怎么用。

D.壮汉表演的火中取栗〔sù〕,赢得了围观群众阵阵的叫好声。

2.以下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村民们因地治宜,把往年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果园。

B.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超群的魔法师,卓跃的雕刻家!C.嫁一个好男人是每一个女人的终生大事。

D.用笔写字与电脑输入的交锋,往深里说也算是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冲突。

3.以下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期望他们不再像我……然而我有不情愿他们由于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展转:同“辗转”,形容生活担忧定,处处奔波。

〕B.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制造一个秀丽的黄昏。

”〔云翳:指丰富多样的经受、体验。

〕C.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只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D.风里带来些翻的泥土气息……都在微微潮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 题〔共9 分,每题3 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臵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中考语文模拟考卷(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卷(附参考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憎恶(zēng)洗濯(zhuó)气氛(fēn)B. 拘泥(nì)感慨(kǎi)拘束(shù)酝酿(niàng)C. 沉溺(nì)挑剔(tī)摇曳(yè)涣散(hūn)D. 呕吐(ǒu)愚钝(dùn)惬意(qiè)氛围(fē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震摄陡峭狭隘气概B. 脸颊陡峭烦燥摩平C. 眷顾咄咄逼人情不自禁折服D. 蓬勃惊惶惦记踌躇不前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酷爱围棋,一下课就拉同学们对弈,结果同学们怨声载道。

C.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色彩斑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D.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他处变不惊,迅速指挥村民撤离,确保了大家的安全。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的认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B.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群爱好摄影的青年,追求梦想的故事。

C.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各级部门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B.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D. 《海燕》是散文诗,作者是苏联诗人普希金。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

()2. 《故乡》一文中,“我”与中年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3. 《艾青诗选》中,诗人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

()4.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因偷了丁举人的书而被打折了腿。

()5. 《背影》一文中,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翻越了月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3分)A、一种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一次彻底的调查,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主观的推断)、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

(勃兰兑斯《人生》)B、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C、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清晨时鸣叫),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冰心《谈生命》)D、一丈青大娘早就腻歪(厌恶、厌烦)了老秀才,先断了每天一壶酒,又撤了一天三顿净水净面。

(刘绍棠《蒲柳人家》)3、下面这段话里有一个病句,请用横线划出,然后改过来。

(3分)极度恐怖的人们从大街小巷向北涌去,渴望着渡江避难。

惊惶失措的市民,裤腰带上捆着金条的店老板,衣衫褴褛的苦力,还有被丈夫抛弃的不停地诅咒着的国民党军官太太们,女人们的脸上擦着乌黑乌黑的锅底灰,打扮得越丑陋越不被人注意越好。

改正:4、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

(3分)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6、默写填空。

(4分)① ,,。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②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③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也有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 ,”。

④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 ,”两句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7、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A、这是作者在巴蜀时寄给妻子的诗,诗的语言十分简明、精炼,但蕴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深厚,语意十分含蓄。

B、“共剪西窗烛”,是诗人想象中的与亲人团聚时的情景。

C、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意在强调诗人期盼在巴山夜雨之时与亲人相会。

D、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

二、阅读理解(65分)(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着,畏我也;客之美我着,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加点的词(2分)私()间()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翻译:11、简析文中邹忌的两次“窥镜”。

(3分)12、文中表现邹忌思考之冷静的语句是:(2分)13、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

(3分)14、邹忌劝说齐威王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3分)(二)神奇的人造鼻子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

能判断病人感染的病菌种类。

在柏林心脏中心,一个由德国罗斯多克系统技术公司研制的人造鼻子日夜值班,监视病人的病情。

这台样机从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搜寻迹象,通过呼吸带出来的新陈代谢产物了解人体内细菌或者是病毒的痕迹,判断他是否感染上了可致命的病菌。

依靠测到的电流变化值,护理人员可以很快得知患者感染了哪种病菌。

而此前,利用传统的化验手段需要大约两天的时间才可以辨别出病菌种类。

目前开发的人造鼻子根据工作原理不同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采集样本的测量仪器上装有一个特殊的金属表面,如果这种金属表面探测到的样本不同,流经测量仪器的电流也不同,经过电脑对比后,就能最终做出判断。

另一种人造鼻子采用的不是金属表面,而是石英晶体的工作原理。

这种探测器的表面涂有一层薄薄的凝胶状物质,气味分子流经涂层时,会潜入这一凝胶层,使得晶体的震动频率略微减慢,科学家们就可以对这一震动变化加以分析利用。

能闻出糊味以防火灾。

德国波恩大学土地技术研究所开发的人造鼻子就是利用后一种原理。

据领导这一科研小组的伯克尔教授介绍,这个系统不是一个现成的系统,并不是随便把一种未知的气味放到它面前,系统就能判断出来。

实际应用之前,使用者必须先教会系统辨别那些具体的气味。

伯克尔的人造鼻子目前正在几个地方试用,其中之一是一家给纸张镀膜、烘干的工厂。

人造鼻子可凭借生产过程中释放出的气味来监测是否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糊味,由此可以预防火灾。

伯克尔认为,这种嗅觉探测器的市场完全存在,许多企业都会对它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能嗅出地雷散发的气味。

发生战争时,双方为了防御,一般都埋下大量地雷,而战后清理这些地雷却十分棘手。

统计资料表明,每拆除500颗地雷就可能有一名爆破专业人员牺牲。

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约翰•考尔教授说:“我们可以用训练警犬的方法训练我们的装置,并使其在布雷区嗅出地雷散发出的气味”。

约翰•考尔表示,研制成功的人造鼻子,已经能够辨别30种不同的化学气味了,这些气味的区别仅仅为一个碳原子之差。

一旦完善后,这种传感器便可投放到布雷区,它们在那里可以嗅出地雷表面的炸药散发出的极其微弱的气味。

这种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的嗅探器可以由机器人或者自动车在一定距离之外控制,从而避免给价格昂贵的计算机设备或操纵它的人员造成任何危险。

15、本文介绍了人造鼻子的哪几种作用?(3分)16、用人造鼻子判断病人感染的病菌种类的原理是什么?(3分)17 在判断病人感染的病菌种类上,人造鼻子与传统的化验手段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3分)18. 举例说明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分)19 中划线句“统计资料表明,每拆除500颗地雷就可能有一名爆破专业人员牺牲。

”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三)读书与做人人生是这样丰富,人生是这样辉煌。

作为一个普通人,仅有自己的一点经历是不够的,要想充实大脑,就要靠读书了。

读书,谁都知道是好事儿,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

我喜欢小说。

小时候常读中国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也爱读外国小说,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些书对我理解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知识。

现在的知识多极了,从计算机一直到航天科学,包括种地都属于知识的范围。

记得30年代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有一位教文学的叶教授,他就是什么书都读,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宇宙。

我很诧异。

叶教授说,一个搞文学的人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读书一方面要读的广,读的博,另一方面要敢于探险,人家没有看过的书我也要读,还要读得深。

中国有种老的说法叫“读书破万卷”。

这本书你不仅读过了,而且从中还能悟出许多道理。

所以,有些书必须细读,并不是要读成什么专家,而是要从中悟道理,找到动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帮助,这可说是读书的要义。

人的灵魂本身不喜欢浅薄、庸俗、无聊,它永远在追求最高尚的东西。

鲁迅先生的小说,让你懂得当时旧的社会的残酷、黑暗、卑鄙,给你一种动力,鼓舞你向上,像阳光照进来一样,世界亮了起来。

碰到了好书,就会得到一种力量。

然而,好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这需要用心去发现。

巴金读书就读得有用,巴金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佩服的老师,我跟他认识了半个世纪以上。

巴金从头到底一直都说真话,就是由卢梭的书引起的。

《忏悔录》大家都读过,对有的人影响不大,巴金却得到了大益处,影响了他的一辈子,这好比达到了一种境界。

我已经83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恼的是,读书没有读专,读过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

而对年轻的中学生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就开始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

要读书,读好书。

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

“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要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却不容易。

20 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1 横线的句子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22 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3分)23 “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3分)24、“读书破万卷”的作者是谁?它的下句是什么?(2分)2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写的人”的理解。

(3分)(四)智慧的美丽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

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

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

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

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

主持人也很感动。

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为了家人。

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

因为要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6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

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问他为什么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

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