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品种
福建省十大特产

福建省十大特产(一)安溪铁观音铁观音,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
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
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
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
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属于半发酵茶类。
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会。
(二)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三)永春老醋永春老醋,福建省永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早在北宋初年。
永春民间即开始酿造老醋,其酿造技术独特。
北宋初期,当时永春民间的富有人家把老醋、久熟地、久六味视为居家'三宝'。
永春老醋以优质糯米、红曲、芝麻等原料,用独特配方、精工发酵、陈酿多年而成。
它具有色泽棕黑、酸中带甘、醇香爽口、久藏不腐等特点。
既是质地优良的调味品,又兼有治病妙用,可防治腮腺炎、胆道蛔虫、感冒等疾病。
2009年8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春老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四)古田银耳古田银耳,福建省古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古田银耳淡黄无暇、亮泽通透,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营养价值很高。
白茶分类与品种

白茶分类与品种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
它可以分为四个品种:正山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和贡眉。
下面将对每个品种进行详细介绍。
一、正山白茶正山白茶,又称福鼎白茶,产于福建福鼎市,是白茶中最为著名的品种之一。
正山白茶的特点是叶型完整,叶色翠绿,白毫显露,叶底嫩绿。
它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摘、晒、杀菁、晒青、修整、干燥"的传统工艺,不经过揉捻和发酵,保持了茶叶的原始特点。
正山白茶有清香高扬、回甘甜爽的口感,是一款适合长时间品味的茶。
二、白毫银针白毫银针是白茶中最优质的品种之一,产于福建福鼎和江西景德镇等地。
它的特点是芽尖肥大,覆盖着细嫩的白毫,外形如银针般细长。
白毫银针采用一芽一叶的嫩芽制作,经过采摘、晒青、烘焙等工艺,茶叶色泽黄绿,香气清高。
白毫银针的口感鲜爽,汤色澄明,富有甘甜的滋味,是很多茶友钟爱的白茶品种。
三、寿眉寿眉是白茶中的一种经典品种,产于福建福鼎。
它以一芽一叶为原料制作,外形细长,色泽乌绿。
寿眉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茶汤呈黄绿色,香气芬芳。
寿眉的口感醇厚,有一定的喉韵,回甘悠长。
寿眉茶性温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茶友饮用。
四、贡眉贡眉是白茶中的一种珍贵品种,产于福建南平市武夷山。
贡眉茶叶外形扁平,色泽乌绿,叶面有明显的红点。
贡眉茶采用一芽一叶的嫩芽制作,经过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茶汤呈红褐色,香气醇厚。
贡眉的口感饱满,有一定的陈香味,茶汤入口回甘悠长。
由于贡眉的产量稀少,因此价格较高,被誉为白茶中的“珍品”。
白茶是一种独特的茶类,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口感。
正山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和贡眉是其中的代表品种。
每一种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茶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品饮。
无论是追求清香高扬的正山白茶,还是赏析白茶中最优质的白毫银针,抑或是品味醇厚陈香的寿眉和贡眉,都能在白茶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喜爱的茶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更多的茶友对白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武夷岩茶常见36种茶树品种

武夷岩茶常见36种茶树品种今天说说- 武夷岩茶,品种系列 -正式开始▼-01-大红袍大红袍: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中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按概念分:1、母树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天心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窠。
(三株六棵)2、纯种大红袍: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
(指奇丹、北斗)3、拼配大红袍:使用两个以上的品种,制茶师傅根据茶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形质不一的产品)再根据不同的占比进行拼配,提高茶叶品质、稳定茶叶品质、扩大货源的方法。
4、大红袍:也可作为武夷岩茶的一个统称。
-02-水仙水仙为国家级茶树良种,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
水仙原产于建阳市水吉县大湖桃子岗的祝仙洞,相在清代道光年间引入武夷山。
茶树性状稳定,品质特征稳定优异。
主要特征:条索肥壮,叶片较厚,带有兰香,有明显的“宽、扁、黄”的特征,足火的水仙可见叶脉突出俗称“露白骨”。
l 树龄小于三十年的称为:水仙,树龄大于三十年的称为:高枞水仙,树龄大于六十年的称之为:老枞水仙。
l “枞味”是指来自茶树自身枝干木质部的木本香,附着物的气息与周围生态气息的综合。
l 老枞水仙的主要三个特征为:木质味、青苔味、粽叶香。
-03-肉桂肉桂为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灌木类,中叶种,晚生种,原产于马枕峰-04-铁罗汉铁罗汉:始于宋代,以故事传说命名,它的品种香,极有特色,是中药当归的味道——一种浓烈的,微有苦意的,药香。
-05-水金龟水金龟,是四大名丛里,香气最娇艳的一种。
它的品种香,是梅花香。
如果用梅花的品种来比拟,水金龟是白梅的香气,幽,寒,孤傲;梅占是蜡梅的香气,清长,劲道;而向天梅的香气,是粉梅,娇丽、柔媚婉转。
-06-白鸡冠白鸡冠,是四大名丛里最有特色的一款。
它是道茶。
道家修道专用的练气茶。
便是因为如此,白鸡冠方能名列四大名丛之一。
白鸡冠的品种香,是药香。
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分析

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分析
红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茶类之一,它的风味和品质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茶树品种是影响红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适制性和品质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和茶叶品质。
1.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著名的红茶品种。
它的适制性强,适合采用茎叶比较高的采摘标准。
其制茶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经历杀青、揉捻、发酵等步骤。
正山小种红茶发酵程度适中,茶汤色泽黄红明亮,带有典型的桂花香气和甜味。
正山小种红茶既可饮用,也可用于制作茶叶糕点等。
2. 金骏眉
金骏眉是中国安徽省六安市出产的名贵红茶品种。
它的适制性强,采摘标准要求叶片鲜嫩,色泽新鲜。
金骏眉制茶工艺比较简单,主要经历杀青、揉捻、发酵等步骤。
金骏眉红茶发酵程度较轻,茶汤呈现黄红色泽,带有清香和果香。
它的口感清爽,具有回甘和甜味,茶香也比较持久。
3. 祁门红茶
4. 英式早餐茶
5. 十大名茶之一:祁红
总的来说,以上5种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和品质都很出色,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品种饮用。
当然,除了品种,制茶工艺、产地、储存等也是影响红茶品质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在选择红茶时应全面考虑。
中国茶叶主产省份之福建省级名茶简介

中国茶叶主产省份之福建省级名茶简介NO.1福建省1.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
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
安溪唐代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NO.1福建省1.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
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
安溪唐代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为“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地。
铁观音树种别名红心观音或红样观音,其它如红英观音、白心尾观音、白样观音及薄叶观音均非纯种。
纯种铁观音茶树的特征为:树冠披展,枝条斜生,叶形椭圆;叶尖下垂略歪,叶缘齿疏而钝,略向背面翻卷;叶肉肥厚,叶面呈波浪隆起,有明显肋骨形;叶色浓绿油光,嫩梢肥壮,略带紫红。
“红芽歪尾桃”为纯种铁观音茶树特征之一。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
一年分四季采制。
谷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45%-50%;夏至至小暑为夏茶,占25%-30%;立秋至处暑为暑茶,占15%-20%;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占10-15%。
其中以春茶最好。
秋茶次之,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
夏茶暑茶品质较茶。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
砂绿色,红点明显。
具有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绿带白霜四大特点。
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有“绿底红镶边”之称。
滋味醇厚甘鲜,香锐而浓,“七泡有余香”,俗称“观音韵”。
铁观音的品饮,沿袭传统的“功夫茶”方式,陶制小壶冲泡,小杯品饮。
异香扑鼻,回甘隽永,极之享受。
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即以铁观音树种制成的乌龙茶。
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指以铁观音特点制法制成的乌龙茶,至于树种是否铁观音,是不相干的了。
2.武夷岩(优者有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龟等)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统称武夷岩茶,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现状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业是福建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福建省的茶产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福建省的茶叶种植面积广泛。
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茶园遍布全省各地。
福建省的主要茶叶品种包括龙井茶、铁观音、武夷岩茶等,种植面积庞大。
其次,福建省茶叶生产水平较高。
福建省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丰富的茶文化。
茶农们传承了世代种植和制作茶叶的技艺,生产出的茶叶品质优良,颇受消费者青睐。
第三,福建省茶叶加工技术先进。
福建省拥有一批专业的茶叶加工企业,采用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同时,福建省茶叶加工企业还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工艺的茶叶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第四,福建省茶叶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相对独立但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茶园基地、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叶销售市场形成了完善的茶叶产业链,为茶叶产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保障。
最后,福建省的茶叶出口量也较大。
福建省产的茶叶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福建省的茶叶以其独特的品种和优质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广泛赞誉,为福建茶叶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尽管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茶园的土地资源已经有限,茶叶产量受到一定制约;茶叶的加工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创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等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福建省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升福建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强茶叶产业的规范化管理,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等。
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福建省茶产业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福建十大名茶

福建十大名茶福建自古出名茶,福建人爱茶如命。
无论是串门走亲戚,还是商业会谈,众人围坐茶盘旁,一切话题都从小小一杯清澈温情的香茗开始。
不论贫贱富贵,不论老少妇孺,对于福建人而言,茶是一种最没有隔阂的心灵交流。
福建省是个多茶类产区,茶叶历史、茶文化已有1000多年,还是乌龙茶、青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乌龙茶之乡、白茶之乡;另外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白毫银针、工夫红茶扬名中外,所以福建茶叶在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里小编收集整理了福建较为有代表性的十大茶:1.安溪铁观音—茶王,福建南乌龙茶代表铁观音属闽南乌龙茶,是福建南乌龙茶的代表,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原产福建安溪县。
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2.武夷大红袍—茶中状元,福建北乌龙茶代表武夷大红袍,是北乌龙茶的代表,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
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6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3.桐木正山小种—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正山小种,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小叶种红茶,是世界红茶鼻祖,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
《中国茶经》介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之意,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
4.桐木金骏眉—红茶中的贵族金骏眉属正山小种工艺的分支,产于武夷桐木村,采用正山小种传统与创新制作工艺,以纯芽尖制成,2005年由福建武夷山正山茶业首创研发。
各地著名白茶介绍词及特点

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各地著名白茶的介绍词及特点:福建白茶:白毫银针:福建白茶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以其细长的银色芽叶而闻名。
茶叶呈现银色,汤色清亮,口感鲜爽清甜,带有花香和果香的气息。
白牡丹:又称白牡丹大白茶,是福建白茶中的经典品种。
茶叶形态较为丰满,汤色橙黄,滋味醇厚,带有花香和蜜香,回甘持久。
江西白茶:柴窑白茶:江西白茶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得名于采用柴火烘焙的特殊工艺。
茶叶外观呈深绿色,汤色橙黄,口感醇厚,带有独特的柴烧香气和果香。
寿眉:又称寿眉白茶,是江西白茶的代表品种之一。
茶叶呈现紧细卷曲的形态,汤色金黄,口感鲜爽,具有淡淡的花香和草香。
云南白茶:景迈白茶:云南白茶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产自景迈古茶山。
茶叶形态独特,呈现扁平的叶片,茶汤呈黄色,口感柔和,带有淡淡的花香和糯米香。
银针白牡丹:云南白茶中的高级品种,结合了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制作工艺。
茶叶呈现银白色,汤色金黄,口感清爽醇厚,带有花香和果香。
广西白茶:白陶茶:广西白茶的代表品种之一,得名于独特的陶瓷制作工艺。
茶叶形态扁平,茶汤呈黄色,口感柔和,带有花香和蜜香。
银针白茶:广西产的银针白茶质量优良,具有细嫩的银白芽叶。
茶叶形态直挺,汤色橙黄,口感清爽,带有柑橘香气和花香。
以上是一些各地著名白茶的介绍词及特点,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茶文化体验。
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也会受到种植地、气候条件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品尝不同的白茶品种,可以进一步了解并欣赏白茶的多样性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大省,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叶品质优良,种类繁多,六大茶叶类别除黑茶、黄茶外,乌龙茶、白茶、红茶、绿茶都囊括在内。
乌龙茶集中在泉州和武夷山地区,漳州的八仙茶和南平的建瓯龙须茶也属乌龙茶系,而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岩茶是最出名的乌龙茶种类。
红茶主要包括南平的正山小种、政和功夫及宁德的坦洋功夫和白琳功夫红茶。
白茶主要集中在宁德市,种类有白牡丹、雪芽、白毫银针等。
绿茶类最出名的属福州的茉莉花茶,也包括龙岩的斜背绿茶。
福建乌龙茶其中乌龙茶是福建茶叶的主打产品,福建乌龙茶有南北之分——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闽南乌龙茶包括安溪铁观音、黄金贵、本山、大叶乌龙、毛蟹;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等闽南地区乌龙茶,其中安溪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代表,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素有“茶王”之称。
由于安溪气候温暖,雨量充足且多山,所以茶树生长茂盛,品种繁多,冠盖全国,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铁观音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
制茶品质以春秋茶最佳。
品质优良的铁观音具有独特的品味,香甜浓郁,有特殊的“观音韵”,冲泡7次仍有余香,有“美如观音重于铁”的说法。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品目繁多,主要有大红袍、肉桂、不知春、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等。
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
“大红袍”产于武夷山九龙窠。
相传康熙皇帝巡视江南之际,因患水土不服,卧床不起,诸多良医献策配方,都不能治好,后来有人献上一包武夷山的茶叶,请康熙皇帝饮用,不料,康熙一喝病就好了。
当康熙得知这种功效神奇的茶,当即脱下红色御袍,派人送往武夷山,披挂在茶树上,以示谢意,“大红袍”因此而得名。
香高味醇、形色独特的武夷岩茶,具有特殊的“岩韵”。
它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茶,更是中外游人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福建红茶福建红茶代表是南平的正山小种和闽红工夫红茶。
正山小种,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
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
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
现在产地仍以桐木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
产区四周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
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
由于生长在武夷高山气候里,滋味甘醇,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保健功效也是闻名遐迩的。
正山小种早在17世纪初就远销欧洲,并大受欢迎,曾经被当时的英格兰皇家选为皇家红茶,并因此成为文明天下的“下午茶”。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举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
均系福建特产。
政和工夫政和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东省品种特色的条型茶。
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
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
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君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
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一。
产地以政和县为主。
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
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
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
政和县内山岭重叠,雨量充沛,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旧地,土层肥沃,茶树生长繁茂。
政和工夫选用政和大白茶和小叶种两个树种。
以大白茶树鲜叶制成之大茶,毫多味浓,为闽北工夫之上品。
以小叶种制成之小茶,香气高似祈红。
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
坦洋工夫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炒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
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
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
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
”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
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
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
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色鲜亮,条形秀丽。
白琳工夫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
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
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
19世纪50年代。
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茶,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
20世纪初,福鼎“合茂智”茶号,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为“桔红”,意为桔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白琳工夫茶系小叶种红茶,当地种植的小叶群体种具有茸毛多、萌芽早、产量高的特点,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
福建白茶全国闻名,目前产区主要在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县。
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阳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白茶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和工艺不同,生产出的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大白、白牡丹、贡眉、寿眉五种。
其中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白毫银针,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
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
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
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坡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
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
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福建绿茶福建绿茶覆盖范围主要集中在宁德、福州、泉州和龙岩地区,品种包括石亭绿、七境堂绿茶、天山绿茶、云峰毛峰、大仙峰毫茶、云峰螺毫、顶峰毫、金绒凤眼、斜背茶、梅兰春、雪山毛尖、莲峰大毫、莲花银丝、莲心茶、雪峰白毛猴、鼓山白云、福云曲毫、福宁元宵绿等石亭绿亦称“石亭茶”。
产于福建南安丰州九日山与莲花峰一带的炒青绿茶。
最初为僧人所栽制。
莲花峰有晋代太元丙子年(376年)的“莲花茶襟”石刻,为福建最早有关茶的石刻,产茶有1600余年的历史,因莲花峰的石亭(亦名石老亭)而得名。
鲜叶原料为一芽二叶。
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
紧结重实,银灰带绿,汤水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称为“三绿”。
味醇爽,香浓郁,随采制季节不同而产生类似兰花、绿豆与杏仁气味的不同香气,称“三香”。
外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
七境堂绿茶产于福建罗源西部七个自然村的条形炒青绿茶。
每村称为一“境”,每个境包括一些小村落,七个境共建有泰山庙称“七境堂”,故名。
采摘一芽一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烘干制成。
条索油绿稍灰,香高味醇,具有自然花香。
主销国内各城市。
天山绿茶产于福建宁德西乡中天山一带的烘青绿茶。
《宁德县志》:天山绿茶在宋代为团饼茶,元明产制茶饼供礼品和祭祀之用。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产“芽茶”列为贡品。
明清以后制炒青绿茶为主。
后为适应花茶生产需要改制烘青绿茶。
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杀青、揉捻、烘干而制成。
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著称,为窨制花茶的优良原料。
大部分集中宁德窨制花茶后运销海外。
云峰毛峰亦称“云峰清明”。
产于福建永安的烘青绿茶。
1978年研制。
选用惊蛰至清明间芽多毫福云品系品种茶树与早芽高香黄旦品种茶树,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经摊晾、高温快速杀青、轻压保毫揉捻、薄摊烘干制成。
按采制时期拼配为一至三级。
条索紧直、色泽翠绿、富含白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鲜醇,叶底嫩黄。
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大仙峰毫茶主产于福建大田屏山乡大仙峰山区的条形烘青绿茶。
采摘细嫩芽叶,经晾青、杀青、散热、整形、初烘、摊凉、复火制成。
条索细紧,银毫披露,香高味鲜醇。
主销福州等城市。
云峰螺毫产于福建永安云峰茶场的半烘炒绿茶。
因外形卷曲,毫锋显露而得名。
采制工艺仿“洞庭碧螺春”,以清明前福云系、福鼎大毫等早芽、毫显的良种茶树分批、及时嫩采,分级摊晾拣剔后,经高温杀青、清风、揉捻、整形提毫、文火烘干制成。
分极品、优质、一级。
芽叶肥嫩、均匀,外形紧结卷曲,茸毛密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甘醇,叶底匀亮,完整。
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顶峰毫产于福州恩顶茶场的炒青绿茶。
研制于1990年。
鲜叶原料采自无性福云七号、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良种茶树。
3月中旬采一芽一叶初展,经萎凋、摊晾、高温杀青、做形、低温慢烘制成。
肥壮挺直,毫锋显露,香高,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亮。
主销江、浙、皖、沪、以及京津一带。
金绒凤眼主产福建福鼎的扁芽形炒青绿茶。
采摘芽头肥壮的芽叶,经萎凋、杀青、摊凉、翻炒定形、烘干制成。
分特级、一级和二级。
自然开展似瓜子,密披茸毛,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
主销福州、北京、东北及香港地区。
斜背茶产于福建龙岩江山乡斜背、背洋、梅溪等地海拔1000米以上高地的条形炒青绿茶。
茶树多为大叶型有性群体。
经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捞(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足火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