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符合题意“多则型材料的审题立意”进阶练习A组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作文备考之多则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24届高三作文备考之多则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何为多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者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同时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立意。

因此,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然后将其导入我们熟悉的视野。

即运用已掌握的单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分析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二、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步骤1、弄清每则材料的内涵。

命题者往往提供2~3则材料,如果是事件或现象类材料,首先要弄清其主旨或意图;如果是论断或名言类材料,则要提炼出思想观点。

2、辨析材料间关系。

命题者提供的这些材料往往不是同一层面的,材料内涵丰富。

辨析材料间的关系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只有关系清楚了,审题立意的方法才能确定下来。

3、确定立意。

性质相同的材料容易找到共同点;性质相对的材料容易从互补叠加角度立意;性质相异的既可以从共同点角度立意,也可以从相异点角度多向立意。

总结起来就是要根据材料本身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立意。

探究案多则材料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自然会有着比较明显的相同点、不同点或者关联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立意的关键所在。

主要是(1)、同中求异,(2)、异中求同、互补法。

(一)异中求同异中求同,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相同性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用求同法,找出共同点,它即是中心观点,即异中求同。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求同法”要求“异中求同”,形式是:①多则材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练习(审题指导+参考立意+考场佳作+写作借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练习(审题指导+参考立意+考场佳作+写作借鉴)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近两年,新中式、新国风类服饰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西安钟楼前、洛阳古寺旁,随处可见身着中华传统汉服的年轻人。

一袭华裳,倾诉千年故事,意韵悠远。

上述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次作文材料聚焦于近年来年轻人对于新中式、新国风类服饰的热爱,特别是中华传统汉服在西安钟楼、洛阳古寺等地的流行现象。

首先,这一流行现象揭示欢迎关注语文考霸公众号:yuwenkaoba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珍视。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下,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风险。

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喜爱传统文化。

他们通过穿着汉服等传统服饰,不仅是在追求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更是在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是年轻人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其次,年轻人通过服饰这一载体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愿。

服饰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年轻人选择穿着汉服等传统服饰,不仅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更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这一流行现象还反映了年轻人对于文化多元性的追求和包容。

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性已成为一种趋势。

年轻人通过穿着不同风格的服饰,展现了自己对于不同文化的接纳和尊重。

他们不仅热爱传统文化,也关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通过服饰等方式来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种对于文化多元性的追求和包容,体现了年轻人的开放心态和全球视野。

最后,这一流行现象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然而,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一、(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的“材料二”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存在、历经变化而不被解构,在于它有一种“通过自身的变化而把外部性转化为可以借力的力量”。

材料中所说的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4届安徽滁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新鲜的生命力,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丰富的文化现象。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12日发布了2023年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这些网络热词是否也曾悄悄走入你的生活,并引发你的思考?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结合其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现象,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4届贵州贵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三思,思过去,思现在,思未来。

有人认为,思过去才知道自己的得失,思现在才知道自己的责任,思未来才知道自己的决心。

也有人对“人生三思”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2024届广西壮族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例如信念、理想和爱,等等。

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

2024高考材料类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优秀范文

2024高考材料类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优秀范文

2024高考材料类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优秀范文模拟作文题1.2022年篮球世界杯上中国女篮夺得亚军,追平了历史最好成绩。

赛场上,“无畏金兰”成了这一代中国女篮的代名词。

它和“女排精神”、女足“铿锵玫瑰”一起成为三大球的精神符号。

这些代名词的诞生并不仅仅止于胜利的喜悦,更多蕴含着这些项目从业者多年来从不缺乏的走出低谷、重回巅峰的勇气。

——《羊城晚报》2.辗转沉浮,中国女篮始终没有放弃;卧薪尝胆,中国女篮终于找回最好的自己。

出色的表现,源自团队的力量,源自拼搏的精神,源自自信的态度。

走下领奖台,迎接中国女篮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人民网3.女篮姑娘用出色的成绩向世界证明了自己,展现出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风采,这是中国女篮送给祖国最好的献礼。

这次比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最好的模样!——澎湃新闻我们可以在体育运动中汲取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却从来不限于体育运动。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试题所给的三则材料,都是关于中国女篮在世界杯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时评。

其中,第一则材料的关键词在于“走出低谷、重回巅峰”。

中国女篮、女足、女排之所以能巾帼不让须眉,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就在于她们明知即使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地拼搏。

借此,评论员也提醒了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胜利,还应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看到她们能取胜的原因。

而原因到底为何?其实在第二则材料中已给出了答案。

首先,源自每一个队员赛前日复一日的艰苦积累、赛场上的奋力拼搏,乐观迎赛的自信态度;其次,更源自整个中国女篮团队的通力合作。

当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时,那叫勇敢;当一个团队挺身而出时,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一种精神时,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材料二阐述了前两者的勇敢和担当。

(完整word版)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docx

(完整word版)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docx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材料】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 ,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

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

可立意为: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二、抓关键词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超实用)(一)-2024年高考语文最新模考作文写作全指导(全国通用)

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超实用)(一)-2024年高考语文最新模考作文写作全指导(全国通用)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 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 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 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启示。
——训练1:边际递减效应
提升审题能力 建构思辨佳作
训练1:
• 有一个边际递减效应原理,说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 入要素连续的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之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 下降,通俗的说就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但 现实却鼓励人们不断向前拓展,努力深耕,以便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
优秀段落:
méng chōng
“昨夜江边春水深,艨艟巨舰一毛轻”,这是朱熹描写自己经过思 索后猛然贯通学问,将往日晦涩的知识运用自如的突破。欲达到“向来 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境界,不能顶住在一个领域不断地、 越来越艰难的深耕则终生不能至。王阳明龙场悟道,并非一蹴而就,屠 呦呦济世良方,经历半百年华。
优秀段落:
因此,一个人不断深耕想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一定意味着成功,也可 以是自我突破,这是一种进步,甚至高于成功,因为这是一种不可磨灭的 精神财富,“亚洲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中取得了9秒83的成绩,刷 新了亚洲人百米赛跑的记录,在后续采访中他提到自己接下来的目标是跑 进9秒,突破自我。众所周知,一个跑步运动员想要取得0.01秒的进步都十 分不易,而且越往后越难,但苏炳添却坚定梦想,即使失败了也毫不后悔, 这是一种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只为突破自我。
•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最新模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共30题)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最新模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共30题)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2024届高三九省适应性考试作文题.河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I提到自然带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A.让“交错带”变为“成长圈”B.危中见机,“交错”寻路C.风起“交错带”,浪成微澜间D.青春有为,擘画蓝图E.远离中心区,回归“交错带”【答案】DE2.【2024届高三九省适应性考试作文题.江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报考大学时选专业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决策。

你想选择哪个专业?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一项是()A.择文学之业,成文明栋梁B.从象牙塔,到逐梦苍穹C.准确定位,理性择业D.选定数学,强基有我E.在太空写诗【答案】C3.【2024届高三九省适应性考试作文题.广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

一些人认为接受礼物的一方可能并不需要这个礼物,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这样对方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列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A.送桃送李送春风B.礼物姓礼不姓物C.刹住送礼的歪风D.用心送礼,衣袖留香E.以心交往,情谊长存【答案】CE4.【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含解释)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含解释)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含解释)材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

有些人选择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有些人则选择去跑步或打球。

而还有一些人则选择了瑜伽这种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他们认为,瑜伽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心态,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但也有人认为,瑜伽只是一种花架子,没有实际效果。

立意提示:1、瑜伽的好处和适合人群(着眼于瑜伽的好处)2、瑜伽是否真的有效(着眼于瑜伽的实际效果)3、瑜伽与其他运动方式的比较(着眼于瑜伽与其他运动方式的优劣)参考标题:1、瑜伽:健康的新选择(着眼于瑜伽的好处)2、瑜伽:真的有效吗?(着眼于瑜伽的实际效果)3、瑜伽与其他运动方式的比较(着眼于瑜伽与其他运动方式的优劣)4、选择瑜伽,你需要知道的事情(着眼于瑜伽的好处和适合人群)5、瑜伽:身体与心灵的完美结合(着眼于瑜伽的好处)6、瑜伽:一种不同于传统运动的选择(着眼于瑜伽的好处和适合人群)1.XXX是一位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力学家。

在他75岁的时候,他正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突然有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

XXX平静地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证明这几条定理,不能留下不完整的定理。

”但是罗马士兵已经砍下了他的头,XXX大喊:“我还没有完成——”然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2.瑞典化学家XXX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

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

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但他却高兴地大喊:“我成功了!”3.XXX在实验室里长期研究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

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XXX后来患上了恶性贫血而死。

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于治疗癌症,医治了许多病人,但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这三位科学家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

他们在所从事的科研事业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即使面对困难和危险也不退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则型材料的审题立意
进阶练习A组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其后题目。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1)上面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若根据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你会如何立意?
2.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③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1)这三则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2)如果根据这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你认为能否把“教育应注意方法”作为文章的立意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