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言文《小儿不畏虎》原文译文

合集下载

七下文言文全解课外阅读短文译文

七下文言文全解课外阅读短文译文

文言文全解课外阅读短文译文一、小儿不畏虎原文: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译文: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二、狼子野心 [清]纪昀原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

竟然(就)忘了它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三、三人越谷原文: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小儿不畏虎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儿不畏虎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儿不畏虎原文|翻译及赏析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老虎从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泰然自若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

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可是对于不害怕老虎的威风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注释
1、浣衣:洗衣服。

2、自若:神情不紧张。

3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4 、意虎之食人意:估计。

5 、虎熟视久之熟: 仔细。

6 、至以首抵触首: 头。

7 、虎亦寻卒去卒: 最终。

寻:副词,随即,不久。

去:离开
8 、仓皇:匆忙而慌张。

9 、惧:害怕。

10 、被:施加,给......加上。

11 、意:估计,推断。

12、置:安放。

14、驰:向往。

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15、避:躲避
16、痴:此指无知识。

17、昼日:白天
重点句子
①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了!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

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
置二小儿沙上。

《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儿不畏虎
忠、万、云、安多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虎熟视久之熟:
虎亦卒去卒: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3.文中妇人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来到有不同反应?
4.读了这个故事,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的怎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1.仔细终于
2.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3.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4.言之有理即可。

如:当困难来临时,无所畏惧是成功的前提。

我以前最害怕跑步,但中考体育考试要考查跑步,我没有沉浸在畏惧之中,而是勤奋地练习,结果考了好成绩。

参考译文:
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在沙滩上自在嬉戏。

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吗?。

苏轼《小儿不畏虎》原文及译文解读

苏轼《小儿不畏虎》原文及译文解读

苏轼《小儿不畏虎》原文及译文赏析解读苏轼《小儿不畏虎》原文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虎熟视久之熟:(2)虎亦卒去卒: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3.文中妇人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来到有不同反应?(3分)4.读了这个故事,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的怎样的启发。

(2分)参考答案:1.(1)仔细(2)终于(2分,每小题1分)2.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2分)3.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1.5分)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1.5分)4.言之有理即可。

如:当困难来临时,无所畏惧是成功的前提。

我以前最害怕跑步,但中考体育考试要考查跑步,我没有沉浸在畏惧之中,而是勤奋地练习,结果考了好成绩。

(3分)句子翻译①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译文: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了!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译文: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附注释:1、浣衣:洗衣服。

2、自若:神情不紧张。

3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4 、意虎之食人意:估计。

5 、虎熟视久之熟:仔细。

6 、至以首抵触首:头。

7 、虎亦寻卒去卒:最终。

寻:副词,随即,不久。

去:离开8 、仓皇:匆忙而慌张。

9 、惧:害怕。

10 、被:施加,给......加上。

11 、意:估计,推断。

12、置:安放。

14、驰:向往。

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小儿不畏虎翻译

小儿不畏虎翻译

小儿不畏虎
【作者】苏轼【朝代】宋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小儿不畏虎文言文启发

小儿不畏虎文言文启发

小儿不畏虎文言文启发
小儿不畏虎
【作者】苏轼【朝代】宋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启发:
小孩子不畏虎故事告诉我们:是因为还不知道老虎的厉害。

老虎也并不是不吃小孩子,只是见小孩子不怕它,它自己先畏惧和犹豫起来。

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

”很多时候,一个人懂得越多,想得过于周全,反而唯唯诺诺,因为害怕而丧失勇气。

相反,若能坦然处之,往往能够化险为夷。

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磨炼,我们更需要小孩子那种看似莽撞的精神劲头,迎难而上。

望而生畏,难免自伤锐气;无所畏惧,反而有望成功。

小儿不畏虎文言文断句

小儿不畏虎文言文断句

小儿不畏虎文言文断句
《小儿不畏虎》的文言文断句如下: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思是: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

小儿不畏虎译文及注释

小儿不畏虎译文及注释

小儿不畏虎译文及注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儿不畏虎译文及注释原文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①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文言文《小儿不畏虎》原文译文
《小儿不畏虎》
宋代: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注释】
浣衣:洗衣服。

自若:神情不紧张。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意虎之食人意:估计。

虎熟视久之熟:仔细。

至以首抵触首:头。

虎亦寻卒去卒:最终。

寻:副词,随即,不久。

去:离开仓皇:匆忙而慌张。

惧:害怕。

被:施加,给......加上。

意:估计,推断。

置:安放。

驰:向往。

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避:躲避
痴:此指无知识。

昼日:白天
【道理】
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

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有时候知道的东西多了,成熟了,反而唯唯诺诺,害怕很多事情,没有勇气了,其实是赞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的.
3、小儿因“痴”不畏虎,“虎亦寻卒去”。

这样的稀奇事引起作者思考。

他获得的结论是:“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从这一启示说开去,对所有的艰难困苦,挫折磨练,不也应该如此认识吗?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扩展阅读:苏轼文章就成就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

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

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

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

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

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


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而深刻,富有启发性。

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

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习气遂逐渐减弱,例如元祐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

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

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

由于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记承天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辞赋继承了欧
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

《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

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苏轼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

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的一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