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试讲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苇叶纷下,芜杆迁黄。
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
离人频顾,羁客成伤。
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
.。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1、关于本文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已宿构矣。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乡愁的真挚情感;(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滕王阁序》全文2. 教学重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解释;(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3)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解决生僻字词问题;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友情、乡愁的主题;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滕王阁序》;3. 调查身边同学对《滕王阁序》的了解程度,整理成调查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4. 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身边同学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2. 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5篇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5篇《滕王阁序》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2、了解文体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学习新课,导入《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
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
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
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
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帷暂暂驻。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3、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
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
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滕王阁序3篇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滕王阁序高二语文教案设计:滕王阁序精选3篇(一)教案设计:《滕王阁序》教学目标:1. 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知识,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点;2.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旨和思想内涵;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2. 掌握《滕王阁序》中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整体把握《滕王阁序》的内容和结构;2. 分析《滕王阁序》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本《滕王阁序》篇章;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滕王阁的图片和简介,向学生介绍滕王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引导学生谈谈对滕王阁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1. 学习文中涉及的典故和人物,包括唐玄宗、滕王阁、杨贵妃等。
2. 了解《滕王阁序》是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并介绍骈文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Step 3 整体理解(15分钟)1. 分段解读《滕王阁序》,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滕王阁序》的结构特点,如开篇铺垫、承转合一、回旋自联等。
Step 4 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分析《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如增强表现力、丰富形象、渲染气氛等。
Step 5 主旨鉴赏(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包括才华横溢、世事沧桑、政治抱负等。
2. 分组讨论,提炼《滕王阁序》的核心观点和价值取向。
Step 6 深化思考(10分钟)1.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意见交流和互动。
2. 提出一些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文人精神、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等的关系。
Step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多读名篇名句,培养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扩展活动:1. 探讨《滕王阁序》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写一篇有关滕王阁的文章。
《滕王阁序》教案 4篇

《滕王阁序》教案4【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的实词、典故和文化常识,学写简单的对联。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品悟,理解景与情、“事”与情之间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涵咏语句,体会并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蕴含的真挚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勃失意而“自强不息”的情感,传承中华精神。
【教学重点】品析写景句和典故,理解王勃蕴含在其中的情志。
【教学难点】通过赏读品味语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真挚情志。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米兰﹒昆德拉:“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设计意图】抒情、激疑导入,为接下来梳理文章内容和品读情志作铺垫,也为整节课设置了一个主问题。
二、随文解词,由“题”入“事”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1段:洪府叙写洪州的地理和参加宴会的人员。
第2、3段:秋日登滕王阁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
第4、5段:饯描写宴饮场面和触发的复杂情感。
第6、7段:别序叙写遭际、行程,写序和诗留别。
小结:简明的语言概括《滕王阁序》的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重点字词、典故、文化常识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也为课下文言知识积累作点拨;提升学生根据标题,快速概括、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景”明“情”、缘“事”明“志”)打基础。
三、品读鉴赏,缘“景”明“情”1、读一读: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的语句。
感官:视觉、听觉(心理、想象)色彩:清、紫、翠、丹……空间分布:上下、远近2、重点品读:品读、解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寒、清、烟光、暮、紫——优美、清寒、易逝品读、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优美动人,浑然天成——喜悦而含有伤感3、知人论世王勃的遭际:得意和失意——“兴尽悲来”小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品读王勃写景的精妙,感知骈文的句式和诵读特点,通过解析和鉴赏,体悟景中之情,提升理清情景关系的思维能力;引入王勃身世,验证文章的情感,巩固“文史结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解读情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事”明“志”)作铺垫。
滕王阁序教案最新5篇

滕王阁序教案最新5篇《滕王阁序》的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
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
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关于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

《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滕王阁序》教案篇一1、熟悉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感情。
2、欣赏《滕王阁序》的景色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学习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
2、实词和虚词的学习。
1、事、景、情交融的写法。
2、课文背诵。
2课时一、导语设计: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积淀着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到处都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名楼不少,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些明楼因其精美的建筑和名人的游历题诗而著名。
二、文体常识:1、“序”: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赠序,即临别赠言。
2.“骈文”: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语句方面以骈偶和“四六”句为主;语音方面平仄相对;用词方面以用典和藻饰为主。
三、作者: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招为王府侍读,后因一篇《檄英王鸡》触怒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又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因受牵连被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2. 能够分析并欣赏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3. 能够解读并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情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滕王阁序》的内容和意境;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 学会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提高历史和文化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激发对古代文学的热爱;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增强民族自豪感;3. 通过对《滕王阁序》的学习,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以赞美滕王阁的美景和表达自己的抱负为主题。
全文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2.2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2. 分析并欣赏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3. 解读并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情况。
2.3 教学难点1. 理解《滕王阁序》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2. 欣赏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3. 将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入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文学的学习,提醒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2. 提问学生对唐代的了解,引发学生对唐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3.2 朗读与解析1. 引导学生朗读《滕王阁序》,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2. 分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和意境;3. 讲解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3 讨论与欣赏1.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和评价,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1. 背诵《滕王阁序》;2. 写一篇关于《滕王阁序》的读后感,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评价;3. 选择另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一篇短文介绍作品的内容、意境和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滕王阁序》,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板书
二、初读感知
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预习过课文,很多同学都反映这篇课文的音韵节奏比较难把握,那么现在呢,老师播放课文的录音,大家仔细听,感知在录音中名家是如何把握节奏的。
好,现在录音听完了,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咱们这篇文章的句式有何特点?
好,你来说,恩,刚才这位同学说文章的句式大多都是四字句和六字句,还有一些杂言,其实这就涉及到了本文的文体,本文是骈文,骈文呢,讲究排比和对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多以四六字句为主,所以骈文也叫做四六文。
那么骈文朗读时应该怎样把握节奏呢,刚刚大家听名家范读应该有一些感触,我们来看看示例: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比如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四种:“三三式”--“孟学士/之词宗”;“四二式”--“钟鸣鼎食/之家”;“二四式”--“谁悲/失路之人”;“一五式”--“临/帝子之长洲”。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襟三江/而带五湖”;“二一四式--“龙光/射/牛斗之墟””;“四三式”--“都督阎公/之雅望”;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示例诵读课文,老师抛砖引玉,先读第一段,再请六位
同学度后面的段落。
教师读
好,同学们的节奏把握的都非常准确,断句非常恰当,音韵和谐。
那么接下来怎么就进入到文本之中,看看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
三、研习“二难”
1.在文章的第四段有这么一句话,“四美具,二难并”,这里的“四美”,“二难”各指的是什么?四美具---二难并(板书)
好,你来回答。
恩,刚才这位同学说“四美”指的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板书),“二难”指的是“贤主”和“嘉宾”(板书)。
2.那么咱们首先来看第一段,在第一段中作者有没有提到“贤主”,你认为是谁?
好,你来回答。
恩,刚才这位同学说啊,首段和问下注释,可以看出,在这里,“贤主”指的是“都督阎公”。
3.那阎公宴请,都来了哪些嘉宾?那句话展现了出席宴请的嘉宾?
好,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更出现了宇文新州、孟学士及王将军的名字,可见,出席宴会的人物都是身份尊贵、才华出众之人。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通过诵读初步掌握了骈文的问题特点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下节课咱们将重点学习并文章的二三段,体会作者穷且益坚、积极用世的思想感情,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板书:良辰美景----四美具----赏心乐事
贤主----二难并----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