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1460_5-2018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与评价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合集下载

烟草加工过程害虫防治技术规范

烟草加工过程害虫防治技术规范

烟草加工过程害虫防治技术规范篇一: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篇二:《烟叶、烟丝、卷烟成品及相关环境虫情防治管理规定》草稿Q/HLY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 HLY. J05.29—2013替代Q/HLY.J05.29-2011烟叶、烟丝、卷烟成品及相关环境虫情防治管理规定2013 -10 -09发布 2013 - 10 - 14实施目次前言 ...................................................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3 职责 ................................................... (1)4 标准要求 ................................................... .. (1)5 防治办法 ................................................... .. (2)6 消毒杀虫程序 ................................................... . (3)7 杀虫用药及相关要求 ................................................... . (3)8 安全与环境要求 ................................................... .. (3)9 考核 ................................................... (4)10 附录 ................................................... .. (4)附录A(规范性附录)虫情监测巡检记录表 (5)JL(J05.29)-01 ................................................... (5)附录B(规范性附录)烟叶杀虫验收记录表 (6)JL(J05.29)-02 ................................................... (6)附录C(规范性附录)虫情监测反馈表 (7)JL(J05.29)-03 ................................................... (7)前言本标准代替Q/HLY. J05.29—2011 《烟叶、烟丝、卷烟成品及相关环境虫情防治管理规定》,与代替标准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修改了杀虫用药及相关要求部分,主要是结构格式按GB/T1.1-2009进行了规范。

实验用小型猪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实验用小型猪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实验用小型猪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小型猪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规则、检测方法、结果判定、判定结论及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普通级和SPF级实验用小型猪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922.1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GB/T 18448.1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GB/T 18448.2 实验动物弓形虫检测方法GB/T 18448.6 实验动物蠕虫检测方法GB/T 18448.10 实验动物肠道鞭毛虫和纤毛虫检测方法GB/T 18644 猪囊尾蚴病诊断技术GB/T 18647 动物球虫病诊断技术SN/T 1574 猪旋毛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规程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NY/T 1949 隐孢子虫卵囊检测技术改良抗酸染色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实验用小型猪 experimental minipig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小型猪。

3.2普通级小型猪 conventional(CV) minipig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畜共患病和猪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用小型猪。

3.3无特定病原体级小型猪 special pathogen free(SPF)minipig除普通级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所规定的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用小型猪。

4 寄生虫学等级分类实验用小型猪依据寄生虫控制要求,分为普通级(CV )和无特定病原体级(SPF )。

普通级猪应不携带表1中所列的前4种寄生虫;无特定病原体级猪应不携带表1中所列的所有寄生虫。

DB11_T1461_5-2018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第5部分_实验用长爪沙鼠

DB11_T1461_5-2018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第5部分_实验用长爪沙鼠

ICS 65.020.30B 44备案号:60724-2018北 京DB11市地方标 准D B 11/T 1461.5—2018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Laboratory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 controlPart 5: Experimental Mongolian gerbil2018-09-29发布2019-01 -01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1461.5—2018目次前言 (I)i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 (1)4遗传分类及命名 (1)5实验用长爪沙鼠的繁育方法 (2)6实验用长爪沙鼠封闭群的遗传质量监测 (2)附录A(规范性附录)封闭群实验用长爪沙鼠微卫星D N A标记遗传检测方法 (4)IDB11/T 1461.5—2018刖言D B11/T1461《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拟分为以下部分:一一第1部分:实验用猪;一一第2部分:实验用牛;一一第3部分:实验用羊;一一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一一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本部分为DB11/T1461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振文、杜小燕、李长龙、岳秉飞、贺争鸣、萨晓婴、巩薇、郭红刚IIDB11/T 1461.5—2018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实验用长爪沙鼠的繁育和繁殖种群的遗传监测。

本部分适用于实验用长爪沙鼠的繁育和遗传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21年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总结

2021年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总结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总结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监测方法:寄生虫GB/T18448细菌GB/T14926我国实验的质量保障体系1实验动物许可证2种子种源基地3质量监测4社会化生产供应感染的危害:感染的危害威胁人类健康影响动物生产影响实验结果污染实验材料寄生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实验动物标准1环境设施2动物质量3动物遗传4营养和饲料,笼具检测频率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清洁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

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

实验动物主要疫病及人兽共患传染病1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表现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为吸入型感染和接触型感染特点对脂溶剂敏感;PH0以下,60℃,1h可使其全部杀死;紫外线照射30分钟灭活病毒预防与控制防止野鼠进入设施;实验大、小鼠群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加强实验室管理,防止饲料、垫料等被野鼠污染。

饲养人员和实验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定期体检。

2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

感染后目前还无法治疗。

为砂粒病毒科、砂粒病毒属特点乙醚和去污剂敏感;不耐热,56℃20min即可灭活;紫外线也可将其灭活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人感染后可引起流感样症状或脑膜炎。

小鼠带毒后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带毒者。

小鼠感染LCMV依年龄、感染途径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可表现为脑型、内脏型和迟发型三种类型发现小鼠已被感染,应将小鼠全部淘汰,房舍彻底消毒后,重新引种,建立新种群3狂犬病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化脓性脑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特点酸、碱、石炭酸、新洁尔灭、甲醛、升汞等消毒液敏感。

能被日光、紫外线、超声波、1%~2%肥皂水、70%乙醇、0.01%碘液、丙酮、乙醚等灭活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

狂暴型分3期,即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国标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国标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国标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的科学性,对实验动物中的寄生虫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国家标准对实验动物的寄生虫学等级和监测方法进行了规定,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国家标准对实验动物的寄生虫学等级进行了分级,分为3个等级:0级、1级和2级。

0级实验动物是指从出生起就未感染任何寄生虫,或者是经过严格检测后证实没有任何寄生虫的实验动物。

1级实验动物是指在生产、饲养、运输和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寄生虫感染,如果出现了寄生虫感染,也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其他适当措施控制其传播和复发,使得寄生虫感染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2级实验动物是指已经发生严重寄生虫感染,或者无法控制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动物。

这类实验动物不能用于细胞或组织培养、病毒或遗传材料制备、免疫学实验和药物代谢等与寄生虫有关的研究。

1. 外观检查法外观检查法是最直观、简便、经济的监测方法。

实验动物的皮肤、尾部、肛门、鼻孔和口腔等处常被常见寄生虫感染,通过肉眼观察这些部位是否有寄生虫,能初步判断实验动物的寄生虫感染情况。

2. 镜检法镜检法是利用显微镜检查实验动物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卵、幼虫、成虫等留下的痕迹,是一种常用监测寄生虫的方法。

通过此方法的监测数据可及时判定实验动物中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和疫情。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和免疫胶体金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实验动物血清样本或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感染寄生虫的实验动物,对于发现患病实验动物和繁殖寄生虫传染的实验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原位杂交和DNA测序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在传统方法中存在的寄生虫或病原体,还能够检测到一些常规方法检测不到的微生物。

但使用这些方法需要相应的设备和专业技术支持,因此使用受限。

三、结语综上所述,实验动物的寄生虫学等级和监测方法是确保实验动物健康和实验科学性的关键。

试验动物猪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中国试验动物信息网

试验动物猪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中国试验动物信息网

ICS11.220B 41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2057.9—2017 实验动物猪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2017-12-29发布2018-01-29实施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3/T 2057.9—2017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实验动物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哈尔滨元亨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牡丹江医学院、东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娥、贾洪林、高彩霞、宋莹、宋新刚、邬立权、孙东波、何春波、高利。

IDB23/T 2057.9—2017 实验动物猪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1 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实验动物猪(以下简称实验猪)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等级分类、寄生虫学控制指标、检测程序、检测方法、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判定结论等。

本部分适用于实验猪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922.1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GB 14922.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GB/T 18448.1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GB/T 18448.2 实验动物弓形虫检测方法GB/T 18448.5 实验动物艾美耳球虫检测方法GB/T 18448.6 实验动物蠕虫检测方法GB/T 18448.10 实验动物肠道鞭毛虫和纤毛虫检测方法GB/T 18644 猪囊尾蚴病诊断技术GB/T 18647 动物球虫病诊断技术GB 22914 SPF猪病原的控制与监测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NY/T 573 弓形虫病诊断技术NY/T 1949 隐孢子虫卵囊检测技术改良抗酸染色法SN/T 1574 猪旋毛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 1492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实验用羊驼 寄生虫和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实验用羊驼 寄生虫和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实验用羊驼寄生虫和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羊驼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方法、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判定结论、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羊驼寄生虫和微生物等级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922.1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GB/T 14922.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GB/T 14926.46 实验动物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GB/T 14926.8 动物实验支原体检测方法GB/T 18089 蓝舌病病毒分离、鉴定及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技术GB/T 18448.1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GB/T 18448.2 实验动物弓形虫检测方法GB/T 18448.6 实验动物蠕虫检测方法GB/T 18448.10 实验动物肠道鞭毛虫和纤毛虫检测方法GB/T 18641 伪狂犬病诊断技术GB/T 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7 动物球虫病诊断技术GB/T 18653 胎儿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GB/T 18935 口蹄疫诊断技术GB/T 23239 伊氏锥虫病诊断技术GB/T 27637 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PCR 检测方法GB/T 27982 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NY/T 561 动物炭疽诊断技术NY/T 1466 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NY/T 1949 隐孢子虫卵囊检测技术改良抗酸染色法SN/T 3499 新孢子虫病检疫技术规范SN/T 1087 Q 热检疫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实验用羊驼 experimental alpaca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羊驼。

检查rao虫的主要方法

检查rao虫的主要方法

检查rao虫的主要方法检查rao虫的主要方法包括外观观察、实验室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下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外观观察:外观观察是最直观的方法之一,通常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rao虫的形态特征,如体长、体色、体壳形状等。

通过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rao虫的存在,并对不同性别、发育阶段进行分类鉴定。

2. 实验室鉴定:实验室鉴定是通过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培养和观察来确认rao虫的方法。

常用的实验室鉴定方法有:- 石蜡切片法:将样本固定在石蜡切片上,经过染色,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的细胞结构和特征。

- 螺旋藻胃分析法:将采集的水样中的rao虫进行分离,然后将其注入到螺旋藻胃中,通过观察螺旋藻胃内的消化内容物,判断是否存在rao虫。

- 多态理论分析法:通过对rao虫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生活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种类和性别。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利用DNA或RNA序列进行rao虫检测的方法。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有:- PCR(聚合酶链反应):通过反应体系中的DNA引物与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利用特定的引物和酶进行rao虫的检测和鉴定。

-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通过PCR扩增特定DNA段,利用DNA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来鉴定不同的rao虫种类。

- DNA测序:通过将rao虫的DNA提取、纯化,然后进行测序,再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来确定rao虫的种类和亲缘关系。

综上所述,检查rao虫的主要方法包括外观观察、实验室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为rao虫的解析和鉴定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开展相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65.020.30
B 44
备案号:60722-2018北 京
DB11市地方标 准
D B 11/T 1460.5—2018
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与评价
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Laboratory animal Parasit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Part 5: Experimental Mongolian gerbil
2018-09-29发布2019-01 -01 实施
目次
前言 (I)
i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寄生虫学等级分类 (2)
6检测要求 (2)
7检测程序 (2)
8检测方法 (3)
9检测规则 (3)
10结果判定 (4)
11结论与报告 (4)
刖言
DB11/T1460《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与评价》拟分为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实验用猪;
一一第2部分:实验用牛;
一一第3部分:实验用羊;
一一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一一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本部分为DB11/T146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长龙、付瑞、贺争鸣、岳秉飞、萨晓婴、王吉、巩薇、杜小燕、陈振文。

DB11/T 1460.5—2018
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与评价
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实验用长爪沙鼠的寄生虫学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方法、检测规则、 结果判定和检测结论等。

本部分适用于实验用长爪沙鼠的寄生虫学检测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48.1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实验动物弓形虫检测方法
实验动物兔脑原虫检测方法
实验动物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
实验动物蠕虫检测方法
实验动物肠道鞭毛虫和纤毛虫检测方法
GB/T 18448.2 GB/T 18448.3 GB/T 18448.4 GB/T 18448.6 GB/T 18448.10NY/T 541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实验用长爪沙鼠 exper i mental Mongolian gerbi l
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 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长爪沙鼠。

普通级实验用长爪沙鼠conventional (CV ) experimental Mongolian gerbi l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用长爪沙鼠。

3.
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用长爪沙鼠 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 experimental Mongolian gerbil 除普通级实验用长爪沙鼠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 病原的实验用长爪沙鼠。

3.4
无菌级实验用长爪沙鼠 germ free (GF ) experimental Mongolian gerbil
利用现有的生物学技术,体内外无可检出一切其他种类生命体的实验用长爪沙鼠。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F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mmuno Fluorescence Assay)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PCR: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5寄生虫学等级分类
根据对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的程度,实验用长爪沙鼠分为普通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三 个等级。

6检测要求
6.1临床观察
动物外观检查无异常。

6.2寄生虫检测项目
各等级实验用长爪沙鼠的寄生虫检测项目见表1。

DB11/T 1460.5—2018
表1各等级实验用长爪沙鼠寄生虫学检测指标
动物等级寄生虫检测项目检测要求普通级
体外寄生虫Ectroparasites•
弓形虫 Toxoplasma•
无特定病原体级纤毛虫Ciliares•鞭毛虫 Flagellates•鼠三毛滴虫 Tritrichomonasmuris•全部蠕虫All Helminths•卡氏肺孢子虫 Pneumocystis carinii (PCAR)〇兔脑原虫 Encephalitozooncuniculi (ECUN)〇
无菌级用现有的生物学技术,无任何可查到的寄生虫•注1:•必须检测项目:在进行实验用长爪沙鼠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注2:〇必要时检测项目:申请生产许可证、引进种源和疑有疾病流行时必须增加检测的项目
7检测程序
DB11/T 1460.5—2018检测程序见图1。

图1检测程序
8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见表2。

表2各等级实验用长爪沙鼠寄生虫学检测方法
寄生虫检测项目检测方法
体外寄生虫GB/T 18448.1
弓形虫GB/T 18448.2
兔脑原虫GB/T 18448.3
卡氏肺孢子虫GB/T 18448.4
蠕虫GB/T 18448.6
鞭毛虫和纤毛虫GB/T 18448. 10
9检测规则
9.1检测频率
普通级实验用长爪沙鼠和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用长爪沙鼠: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
DB11/T 1460.5—2018
无菌级实验用长爪沙鼠:每年检测1次。

每2~4周检查1次动物的环境标本。

9.2采样
9.2. 1方式
应选择8周龄以上实验用长爪沙鼠检测,随机取样。

按寄生虫、真菌、病毒、细菌要求联合取样。

9.2.2方法
采样方法按照NY/T541进行。

9.2.3数量
根据实验用长爪沙鼠群体规模,采样数量见表3。

表3实验用长爪沙鼠不同繁殖群体采样数量
单位为只群体大小采样数量
少于100应不少于5
100〜500应不少于10
大于500应不少于15
9.3送检要求
实验用长爪沙鼠和送检单一同送达实验室,送检单应写明检品名称、品系、等级、数量及检测项目 等内容。

10结果判定
10.1抗体检查
血清经E L I S A或I F A检测,血清抗体阴性判为合格。

10.2病原体检查
未检出虫体、虫卵,判为合格。

10.3病原体核酸P C R检查
经核酸PCR检测,未检出目的核酸判为合格。

11结论与报告
11.1结论
在任何实验用长爪沙鼠、任何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则判为不符合该等级标准。

DB11/T 1460.5—2018 11.2报告
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检测结论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