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2节《阳关三叠(合唱)》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阳关三叠(合唱)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阳关三叠(合唱)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朱桂芳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

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依依不舍的真挚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从听觉入手,让学生欣赏由古琴演奏的乐曲,营造古韵氛围,带学生进入离别的思绪之中.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通过听唱观思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获得情感体验的热情,最后以自然柔和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通过对这首古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友人之间的美好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目的是打开时空的隧道,让他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达到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感受古曲韵律,理解三叠含义。

学习掌握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感受演唱《阳关三叠》。

2、体验运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达友情的情感。

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尝试体验合唱版《阳关三叠》带来不同的演唱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初步掌握其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一)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中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感悟和珍惜。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方案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阳光三叠》
科目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1学生是兴平市西城中学七年级学生
2学生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对音乐兴趣浓厚
3学生唱歌时没有感情色彩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音乐情景,教会学生珍惜友情
2学唱歌曲,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阳光三叠》是一首友人送别是演唱的一首抒情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背景及旋律特点
2教师范唱歌曲,教会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
1 学生掌握歌曲的背景,歌词大意,旋律特点
2 学会正确发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用心体会,充满感情,唱出歌曲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学唱歌曲,了解中华五千年的乐文化2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阳光三叠》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教学活动2
1.
1)
2)
教学活动3
1.
教学活动4
1.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2节《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小提琴协奏曲)》优质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2节《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小提琴协奏曲)》优质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2节《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小提琴协奏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
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 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 聆听音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展开联想,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

2学情分析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比较浓厚。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段欣赏全曲并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1、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掌握2、音乐表达的感情领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课前音乐:
《梁祝》主题歌——《化蝶》
2【讲授】二、导入课题:
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

3【讲授】三、音乐知识:。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课程名称:《阳关三叠》课时:1课时使用教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音乐鉴赏》模块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1.欣赏《阳关三叠》,了解琴歌等古代音乐知识。

2.演唱《阳关三叠》,体会其音乐情绪与音乐特点。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欣赏《阳关三叠》,以音乐为主线,体现我国古典音乐的人文精神(体现学科综合);2、对经典的古典音乐风格特点有所了解,体验其风格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走近民族古典音乐,弘扬民族音乐精神;3、体会民族音乐文化,使很多具有很高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优秀音乐作品实现其文化传承价值。

4、人生可能要面临多次的离别场面,在情感上除了留恋、伤感、关怀,还要从心理角度去鼓励友人勇敢地去面对,在精神上振作起来,在不理想的环境中做出成绩。

教学目标分析:1、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作品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关注,调动学生情绪,使他们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润物无声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体会友情的纯洁美好,离别的伤感,强调《阳关三叠》音乐价值与人文价值。

从心理角度,鼓励友人、同学“好男儿志在四方”,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和知识储备量相对较大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引出《阳关三叠》在教师提示下说出该作品创作背景,与老师交流讨论。

(2)教师引领学生赏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整体结构、乐句结构、旋律的行进、节奏的变化运用等方面,体会《阳关三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古人把酒话别、折柳相赠、依依惜别的场面与形象。

(3)从歌词中体味朋友之间的心理情感的变化,把酒话别-叮嘱-关怀-惜别。

(4)通过欣赏《阳关三叠》与《扬州慢》,了解掌握与古代艺术歌曲有关的音乐知识。

演唱,进一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风格,认识其反映的历史现象、艺术价值、人文价值。

3、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以前的知识储备及课前查阅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

花城版高一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一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2节情感之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分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并根据图片划分段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主动搜集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向同学介绍【教学内容】1、欣赏三首不同情感的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2、了解音乐小知识合唱、交响诗套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4、学唱阳关三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悟音乐与情感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学唱曲谱.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案:1歌曲背景: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

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吉普赛之歌》中的第四曲。

本曲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合唱曲等形式。

除了大量的器乐作品之外,德沃夏克还创作了不少歌曲,其中歌曲集《吉普赛之歌》被认为是他歌曲创作的顶峰。

所有的歌词均取自波希米亚抒情诗人阿多尔夫•海杜克(1835-1923)的诗篇,本曲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在行板速度上轻轻流动的旋律,带有摇篮曲的摆动感,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温和亲切,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

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后面的乐句则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

最后乐曲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终曲,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2阳关三叠背景:古代琴歌。

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即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因诗中有“阳关”(今甘肃敦煌南、玉门关南)、“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

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和欣赏古曲《阳关三叠》,了解三叠的含义2、初步了解古代诗和歌的关系3、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诗词和歌曲的关系(课前:播放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创设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观看古琴演奏视频,注意观察:1、在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场景?(沙漠、积雪、落日、遗址)2、音乐给你带来的情绪感受是怎样的?(哀婉、缠绵、含蓄)漫漫黄沙,幽幽琴声,在古琴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伤感和惆怅。

今天,我们要欣赏我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点题)二、新课学习1、《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琴歌,琴曲。

在唐朝时是流行最广、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首离别曲。

歌曲以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

对于这一首诗相信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

(展示诗句)A、请大家朗读。

B、简析诗句: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

渭城:在长安(今西安)渭水北岸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简析诗句的含义。

这首诗表现了古人对朋友的离别的依依之情。

古人把朗读诗句称为吟诗,给诗句加上了节奏和韵律。

今天,我们也学一下古人,唱一唱这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C、学唱四句诗句。

分句学唱,完整演唱。

同学们对于这一首送别诗的情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

要表现诗意,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用怎样的情绪来表现呢?(学生回答)我们听一听用古琴是怎么来表现这四句诗句的,请大家模仿古琴的演奏来唱词。

(听古琴片段)再请大家用离别的惆怅来表现歌曲。

D、简析旋律和诗句的关系E、用音乐的感觉朗诵诗句分句简析2、《阳关三叠》A、欣赏男声独唱《阳关三叠》因为《送元二使安西》中出现了“渭城”和“阳关”这两个地名,所以给它谱上曲谱成为歌曲后也称为《渭城曲》或《阳关曲》。

那么,它为什么又被称为《阳关三叠》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男声独唱《阳关三叠》,并请大家思考:1、四句诗句的旋律出现了几次?(三次)2、歌曲中最有激情的是哪几句?请哼唱。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1节生命之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出《猎人送葬》主题音乐并分析其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教学内容】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摇篮曲交响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案: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

在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多悦耳动听的摇篮曲。

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突破了原来只用于催眠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

摇篮曲有它的自身特点,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曲调抒情、优美、静谧;旋律比较平稳,音域适中,不用过高过低的音,起伏不大;节拍形式多为2/4、4/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

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

2、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

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

歌曲《阳关三叠》公开课教案

歌曲《阳关三叠》公开课教案

重点
定 教学 1、“遄行,遄行”八度大跳的演唱和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位
难点 2、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具 教学课件、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1、课前播放影视主题曲《沧海 1、认真观看《沧海 这 个 片 段 中 有 较 以大家
一声笑》弹唱的片段
两 段
力 度 中 强






教 学 反 思
受? ●这首歌曲在合唱版中反复出 现了几次?每次出现的旋律有 无变化? ●合唱版的《阳关三叠》的音 乐结构是什么?曲名中的“叠” 代表什么呢?
同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 认真自评、互评, 理 解 歌 曲 所 表 达 总结本
会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这节 说说对友谊的认识 的 对 友 人 那 种 无 课的知
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视 比旋律特点
合 唱旋律。
作 (2)初步视唱歌谱。
学 (3)根据学生情况解决难点。
唱 (4)练唱歌词。
2、学唱旋律 B 乐段。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 重难点突破:八度
(1)讲解旋律中的间奏。
实践活动与老师合 大 跳 采用 单 独聆
(2)初步视唱歌谱分析旋律特 作学唱 B 乐段歌曲。 听、模仿、视唱曲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 通 过 旋 律 线 条 的 重难点
(1)讲解旋律特点。
实践活动与老师合 走 向 和 对 比 来 分 突破唱
导言:同学们看一看,这首歌 作学唱 A 乐段歌曲。 析歌曲情绪
会歌曲
的旋律有一个特点,就是和加
了括号的“间奏”相融为一体, 学生轻声跟唱,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2节《阳关三叠(合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2、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体验音乐的内涵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景音乐《送别》。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首先给大家分成三组,各组选出代表,我提出的问题经各组讨论后,由代表回答,其他同学或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问题。

最后我们将选出这节课的冠军。

同学们,谁知道课前听的这首歌曲的曲名是?
生:《送别》
师:来,咱们一起唱几句,感受音乐的情绪,老师指挥师生一起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同学们唱的很好。

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它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情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那古代人在送友离别时,是怎样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同时留心两个问题:出示课件:1、这首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意境?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为了更好的感受歌曲的意境,请同学们看画面。

(课件出示)欣赏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