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教育艺术

合集下载

艺术教育与艺术心理学研究

艺术教育与艺术心理学研究

艺术教育与艺术心理学研究第一章:艺术教育的背景和概念艺术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鉴赏能力、理解和解析艺术作品的能力而设置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课程。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它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在审美、人文、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的设置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结合,让学生在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领域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

近年来,艺术教育在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传统的考试教育相比,艺术教育对学生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可以让学生在自由自在地表达和发挥自己的同时积累多元的知识和技能。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注重艺术教育的设置,不断探索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真正意义。

因此,艺术教育研究也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第二章:艺术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意义艺术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人类创造、欣赏和理解艺术的过程。

在艺术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人的心理过程的分析来探究艺术对人的影响,发现艺术活动产生的文化和心理上的贡献。

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教育、医疗、管理等,对于教育机构也有着重要贡献。

研究者认为,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第三章:艺术与认知心理学的结合研究艺术与认知心理学的结合研究探讨了艺术作品对人类认知的影响。

这种研究方法将艺术作品视为提示人们思考的工具,通过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解释,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思考的过程。

例如,学生在参加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断创造和剖析艺术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从中寻找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加深对自己的自我认知。

因此,艺术与认知心理学的结合研究意义重大。

第四章:艺术教育的意义与影响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更是一种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心理学应用于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心理学应用于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心理学应用于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科目,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可以为美术教育提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这种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首先,心理学可以帮助美术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创作。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情绪状态以及创造力水平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通过心理测试和观察,教育者可以了解到某些学生更适合进行自由创作,而另一些学生则更适合进行规范化的绘画训练。

这样,美术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心理学可以为美术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美术教育者可以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设计出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根据心理学的认知理论,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美术教育者还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情绪调节理论,帮助学生处理艺术创作中的情绪困扰,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另外,心理学还可以为美术教育提供评价和反馈的依据。

美术作品的评价和反馈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创作的动力。

心理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作品。

例如,通过心理学的评价方法,教育者可以评估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最后,心理学的应用也需要美术教育者进行思考和反思。

美术教育者应该关注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心理学与艺术艺术作品对心理的启示

心理学与艺术艺术作品对心理的启示

心理学与艺术艺术作品对心理的启示心理学与艺术:艺术作品对心理的启示艺术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索自身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引发和激发人们的情感、思考与创造力。

心理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体现,更是观众心理的映照。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艺术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并探讨艺术作品对心理的启示。

一、情感表达与共鸣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形式,能够引发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

比如,一幅画作、一首音乐或一部电影都可以用独特的方式诠释人类的情感体验,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与作品产生情感共振。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其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并在情感的共鸣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启示。

二、意象与隐喻的解读艺术作品通过意象和隐喻的运用,能够唤起观众对自身经历和感受的回忆和思考。

比如,一幅描绘大自然的画作,可以唤起观众对大自然的美好回忆和情感体验;一首唯美的诗歌,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自己的情感感受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的意象和隐喻可以引导观众主动去思考和解读,从而获得不同的心理启示。

三、审美与心理偏好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观众的心理偏好密切相关。

每个人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喜好往往受到自身情感、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证明,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观众心理的和谐程度息息相关。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观众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审美倾向和心理偏好,进而获得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启示。

四、创造力与心理发展艺术作品不仅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对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参与艺术创作,个体可以更加主动地表达内心情感、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

艺术作品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自由表达和创造的空间,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五、心理疗愈与情绪调节艺术作品在心理疗愈和情绪调节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证明,欣赏美好的艺术作品可以缓解压力、减轻情绪困扰,并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

音乐、绘画、舞蹈等形式的艺术作品被广泛应用于心理疗愈和情绪调节的过程中,帮助人们减轻痛苦、恢复内心平衡与健康。

高中心理学素养培养的艺术教育

高中心理学素养培养的艺术教育

高中心理学素养培养的艺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非常重要。

心理学素养与艺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提升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心理学素养培养的艺术教育,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艺术教育的定义和目标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对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培养,促进学生审美情感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高中心理学素养的概念高中心理学素养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

高中心理学素养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三、艺术教育对高中心理学素养的重要性1. 提升情商: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从而提升情商和社交能力。

2. 培养创新能力: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 增强审美能力: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4. 发展个性特长:艺术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进行发展和展示,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通过艺术教育培养高中心理学素养的途径1. 艺术课程设置:学校可以设置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心理学素养。

2. 艺术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美术展览、音乐会、舞蹈演出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心理教育课程:在心理学课程中,可以融入艺术教育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心理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艺术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艺术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艺术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在当今教育领域中,艺术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与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艺术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并从认知、情感和社会三个方面具体阐述这两者的关联。

一、艺术教育与认知心理学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声乐、舞蹈、戏剧等形式的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利用这些艺术表达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表达各种信息。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艺术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艺术教育与情感心理学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积极影响。

通过参与艺术表演、鉴赏和创作等活动,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绪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此外,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和引发的媒介,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交流的能力,培养情感智能。

三、艺术教育与社会心理学艺术教育对社会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关联。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个体,还需要与他人合作,通过合作实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演出。

这种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

此外,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和影响,艺术教育还可以在社会层面上促进文化交流和了解。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既可以通过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本身对学生的情感和社会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认知、情感和社会角度综合考虑,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艺术教育的效果,并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研究

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研究
艺术治疗: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帮助个体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治疗方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帮助个体表达情感,释放内心压力 心理治疗效果:提高个体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心理治疗案例:通过艺术治疗,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可以帮助艺术教 育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 理需求和学习动机
心理学是艺术教育的基 础,艺术教育是心理学高
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相互 促进,共同发展,共同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理解 艺术作品的形式、
跨学科合作: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 育质量
创新教育模式: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的结合,可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
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的研究方向
艺术教育对儿 童心理发展的
影响
艺术教育对老 年人心理保健
的作用
艺术教育对青 少年心理健康
的影响
艺术教育对特 殊人群的心理
干预
艺术教育对成 人心理压力的
缓解
艺术教育对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心
理适应性研究
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添加 标题
挑战:如何将心理学与艺术教育更好地结合,提高教育效果
添加 标题
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理学与艺术教育可以更好地结合,提高教育效果
添加 标题
挑战:如何解决心理学与艺术教育中的问题,如学生兴趣、学习动机等
01
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趋势
0 2 心 理 学 在 艺术教育中 的应用
03
艺术教育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心理学分析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心理学分析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心理学分析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心理学分析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每一位学生都如同一幅待揭示的画作,教育者们是艺术心理学的雕刻师和调色师,他们努力塑造和启发学生独特的艺术精神和创造力。

这种过程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引导和理解。

首先,艺术教育通过作品的创作和欣赏,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世界。

每一次创作,都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次显现。

画笔在画布上流动,如同学生内心情感的流露。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感,更是情感的表达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绪,从而理解自己和他人。

其次,艺术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感知,更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解构。

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和创作个人的作品,学生们激发了对美的独特感知和追求。

而想象力则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艺术的实践,学生们不断拓展自己的想象力,探索未知的领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

再者,艺术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

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投射和反映。

通过艺术的创作,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而艺术作品则成为了学生情感的一种载体,通过作品,他们能够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世界进行深刻的对话和交流。

最后,艺术教育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

艺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通过艺术的学习,学生们培养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追求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艺术的成长之路是永无止境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挑战和发现,学生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的引导和启发。

通过艺术心理学的分析,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艺术教育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塑造未来艺术家和文化领袖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心理学与艺术分析艺术与心理经验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与艺术分析艺术与心理经验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与艺术分析艺术与心理经验之间的关系艺术是人类情感和思维的表达方式之一,而心理学则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研究与分析。

艺术与心理学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揭示艺术对于心理经验的影响,并分析心理学对于艺术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性。

一、艺术作品与情感表达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通常会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视觉元素,或者通过节奏、音调、音符等声音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类的内心体验,是人对于外界刺激产生的感受和反应。

艺术作品通过对情感的表达,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共鸣,产生共鸣后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幅表现忧伤的画作时,艺术家用深沉的色彩和模糊的线条来表达内心的哀伤,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这种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与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沉浸感。

二、艺术作品与认知体验除了情感表达,艺术作品还能够通过对认知体验的塑造来影响观者的心理。

认知是人们对于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程,艺术家通过创作作品,尤其是具有独特形式和创意的作品,能够引发观者的想象和思考。

心理学研究发现,创意艺术作品有助于激发观者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促使人们对事物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一幅具有抽象形式的绘画作品中,艺术家通过简化和变形的手法,挑战了观者的认知模式,激发出观者对于形式的重新理解和想象。

观者在面对这样的作品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思考的欲望,试图理解和解读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和信息。

这种思考和理解的过程,既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也是观者与作品进行心理互动的过程。

三、心理学对艺术创作的启发艺术创作是一个对心理活动要求较高的过程,艺术家需要通过创意、观察和表达等能力来创作出有意义、有内涵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与教育艺术
一、人际关系的原理探析 二、教育艺术的必要条件 三、教育艺术的基本原则 四、教育艺术的原理探析 五、给教师的几条建议 六、艺术人生语录
一、人际关系的原理探析
(一)接纳与排斥例解
1.生病打针 2.人与动物相处 3.人种学研究 4.公共汽车效应 5.寝室成员7+1
四、教育艺术的原理探析
(一)理念最重要
(二)心态是关键
世界上很多坏事,其实都是好人干的。有些爱, 会让人感到窒息。所以,“爱”有时也会造成伤害。 有一种爱叫放手。 境由心生
(三)理解很要紧(懂点心理学:只有了解,才能理解)
1.气质类型: 2.性格类型 胆质汁、多血汁、粘液汁、抑郁汁
(四)技巧少不了
(二)人际距离分析
1.有形的空间距离
(1)亲密区(0—0.5米) (2)个人区(0.5—1.25米) (3)一般社交区(1.25—3.5米) (4)公共场合区(3.5—7.5米)
2.无形的心理距离
(1)不可量化 (2)可伸缩性 (3)渐变性和突变性 (4)相对性 (5)性别、年龄差异
3.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宁愿做方向正确的乌龟,不做方向错误的兔子。 对一个人最大的恭维就是你埋头做事时有人在旁 边欣赏。 女人的恨就是在爱里加了毒药。
嫉妒就是对他人的价值伴随憎恶的羡慕。
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 女人。——往往都经不住这么一试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 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 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 你不能完全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 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生命的空隙》
心育是途径
繁体字“亲”的右边有“见”,“爱”的 中间有“心”。后经简化,“亲爱”二字 变成现在的“亲”不见,“爱”无心。 人才,就是不被社会和自己毁掉的学生; 良师,就是不把学生毁掉的老师。
——易中天称中国教育“毁人不倦”
五、给教师的几条建议
1.明确你自己的职业特点 糊口型 竞争型 求道型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年轻时当花瓶,中年时当醋瓶,老年时 当药瓶。千万别做这样的“三瓶女人”。
生活中要达观,不要像林黛玉; 艺术上要敏感,像林黛玉那样敏感。
短期,姿色最重要;长期,智慧最重要; 终身,德行最重要。 ——女性应该把握的真理
让自己进步的10个习惯
1.永远不说不可能; 2.凡事第一反应是找方法,不是找借口; 3.养成记录的习惯,不太依赖脑袋; 4.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自信的微笑; 5.每天自我反省; 6.用心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话,做个倾听高手; 7.节俭,定期存钱; 8.恪守诚信,说到做到; 9.时刻微笑待人处事; 10.开会坐前排。
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 人见人打。 ——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 重要
不仅领子白,脸色更苍白。 ——熬夜加班 的白领很无奈 30岁之前要用劳力赚钱;30-40岁要用经验 赚钱;40-50岁要用专业赚钱;50-60岁要用 人脉赚钱;60岁以上要用钱赚钱。 ——一位金融大亨的赚钱理念
(1)空间距离 (2)交往频率 (3)仪表风度 (4)心理品质 (5)特点相似
(6)特点互补
(三)人之需要的把握
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自我实现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不同人群的需要(最大需要)
少年为生计,青年为身计,壮年为家计, 老年为老计,暮年为死计。 ——洪迈《容斋随笔》
(1)儿童: (2)青年: (3)中年: (4)老年:
爱的需要 发展需要 成就需要 尊重需要
3.幸福指数(幸福感)
幸福:一是指美好的生活; 二是指人们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心里满足感)。
自己不曾拥有,却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这才叫乐观。
让现代都市人头疼的9件事
1.有工作,没生活。2.有爱人,没爱情。 3.有微博,没粉丝。4.有住所,没住房。 5.有存折,没存款。6.有名片,没名气。 7.有加班,没加薪。8.有职业,没事业。 9.有娱乐,没快乐。
什么是幸福
幸福=当下快乐+未来价值。既不能只顾及 行乐,也不能为了未来目标而对自己过于 严苛。 ——杨澜
二、教育艺术的必要条件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 1.社会的感受与评价
公检法,国地税,中小学,黑社会。
2.学生的感受与评价
老爸最凶,常打得我鼻青脸肿; 老妈最凶,常骂得我头昏脑痛; 老师最凶,常留我到七八点钟。
14.将惩罚进行到底 15.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16.不要高估了自己的作用 17.每天一片“金嗓子” 18.承认衰老 19.不要奢求额外的回报 20.做快乐的教师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 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有快乐的教师,才会有快乐的孩子。
六、艺术人生语录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仅三个中国汉字即可涵盖人生要领: 尖——能大能小;斌——能文能武;卡——能上能下。 当生活失控,事业就发达; 当没有个人生活,就该升职了。 放弃了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是无能; 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悔。
讲课思路
不是立足于技能技巧层面:导课艺术、问课艺术、结课 艺术、备课艺术、说课艺术、评课艺术、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组织艺术、教学风格艺术、驾驭教材艺术…… 试图从心理学层面对教育艺术进行探源,从外围入手, 由远及近。 涉及:人际距离、人际吸引、对人需要的把握、对沟通 的把握、教师的理念与心态……懂得教育艺术的心理成 因。 “教育艺术”,除了教育别人的含义外,还包括自我教 育及自我心理保健。一起参禅悟道,感悟艺术人生。
叶圣陶: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 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陶行知: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于 教学生学。 叶圣陶:课文只是例子罢了。 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备用。 深入浅出是高明;深入深出是可忍; 浅入浅出是庸俗;浅入深出最可恶。 ——冰心
提高课堂教学魅力的十句口号
什么是幸福


1.拍照片喜欢露牙齿; 2.旅游纪念品摆放在桌子上; 3.很享受地读书; 4.爱品茶或红酒; 5.再忙也要运动; 6.爱收拾自己的小空间; 7.有两个交心的朋友; 8.心里甜蜜地想着一个人; 9.早晨起床后感觉一身轻松; 10.走在路上忽然发笑。
——网友总结的幸福十大表现
你的心小了,事情就大了; 你的心大了,事情就小了。 健忘是一种病态,善忘是一种境界。 如果没法忘记他,就不要忘记好了。 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 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 的地方去。 你犯错误时,等别人都来了再骂你的是敌人, 等别人都走了再骂你的是朋友。 生命在于运动,资金在于流动,朋友在于走动。
(二)学会观察,读懂学生
1.课堂
2.课外活动、班队活动 3.劳动 4.言语 5.面部表情、姿态和习惯动作
他(她)看了我一眼。
(三)学会沟通,感化学生
1.沟通本义 2.沟通障碍 3.缘分说 人和时间的对与错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一生幸福; 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一场心伤; 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一段荒唐; 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一声叹息。
1.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2.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 4.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5.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 6.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 多地还给学生 7.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学习 能力乃至于生存权利还给学生 8.书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9.对老师充满希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 10.让掌声、笑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 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 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
谢谢!

(二)无为而教,教育无痕(侧重于教育艺术)
1.几个小故事
于永正: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 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者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 2.润物细无声 3.让你吮手指头
4.皮格马利翁效应(暗含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未来的眼光是期待的眼光。 老师给学生一株花苗,他会给你一座美丽的花园; 老师给学生一粒种子,他会给你一个金色的秋天; 老师给学生一片阳光,他会给你一个灿烂的春天。 5.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跳一跳摘桃子(中国俗语)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 80%-90%。 ——威廉 · 詹姆斯[美]
一个人若在你的面前装模作样,就表示他 已经很喜欢你了;一个人若在你面前装聋作哑, 那表示他已经很讨厌你了。
4.倒苦水的方式 5.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6.谈话的三种境界 7.人际沟通要诀 永远没有否定,眼里没有蔑视, 肢体没有威胁,表情没有冷漠。 8.花未全开月未圆
三、教育艺术的基本原则
(一)教是为了不教(侧重于教学艺术)
什么是幸福
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 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 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 时候有人来爱你。
——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的台词
什么是幸福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即使你 觉得快活,并非全因澡洗得干净,花开得 好,或者食物符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为 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 体的感觉,以此来欣赏,来审定。 ——钱钟书
心理学与教育艺术
台州学院 陈于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高级考评员 E-mail:Chyq@
学于办公室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