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学案-新版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学案

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1.认识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氨基酸[学生用书P70]1.结构氨基酸的官能团为—NH 2(氨基)和—COOH(羧基)。
2.常见的氨基酸俗名结构简式系统命名甘氨酸H2NCH2COOH 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1,5戊二酸苯丙氨酸α氨基苯丙酸(1)物理性质固态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熔点较高,不易挥发,难溶于有机溶剂。
常见的氨基酸均为无色结晶,熔点在200 ℃以上。
(2)化学性质①两性在氨基酸分子中,—COOH是酸性基团,—NH2是碱性基团,在酸性条件下主要以阳离子形态存在;在碱性条件下主要以阴离子形态存在,其反应关系为②成肽反应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一个分子的—COOH和另一个分子的—NH2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
例如:③显色反应氨基酸溶于水,加入0.1%的茚三酮溶液,水浴加热,溶液变为紫色(检验氨基酸的存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氨基酸分子中的—COOH能电离出H+显酸性,—NH2能结合H+显碱性。
( )(2)成肽反应的规律为—COOH脱羟基,—NH2脱氢。
( )(3)肽键可表示为。
( )(4)氨基酸的氢原子数为奇数,烃的氢原子数为偶数。
( )答案:(1)√(2)√(3)√(4)√2.氨基酸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酯化反应B.与碱的中和反应C.成肽反应D.水解反应答案:D3.一种二肽的结构简式为,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是( )解析:选D。
利用二肽水解可得对应氨基酸。
1.氨基酸的两性氨基酸分子中含有酸性官能团—COOH和碱性官能团—NH2。
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能结合H+,能与酸反应;而羧基能电离出H+,能与碱反应。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学案-新版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课前预习情景导入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德国化学家维勒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他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出了尿素,使人们彻底摈弃了“生命力论”。
此后许多化学家又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出了醋酸、苹果酸、甲烷、乙炔等有机物,这就使人们开始了对有机物组成的研究。
2.在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中,有许多来源于天然有机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等等。
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学会了合成、分离、提纯有机物,而有机物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因此,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势在必行。
知识预览一、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1.有机物都含有_________元素,绝大多数含有_________元素,多数有机物易溶于_________较小的溶剂,熔、沸点_________,容易_________,受热易_________,发生反应时速率通常_________,副反应_________。
2.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由_________于1831年提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_________在高温下氧化有机物,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分别采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剂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吸收前后的_________变化获得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确定有机物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
用_________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N、Cl、Br、S等元素;用_________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现在人们常借助_________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
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11.838年,李比希提出了_________的定义,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历程中,________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在研究有机化合物时仍首先研究其所具有的基团,如羟基(—OH)、醛基(_______)、羧基(_______)、氨基(_______)、烃基(_______)等。
高中生物《蛋白质和核酸》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生物教案

蛋白质和核酸(1) 氨基:氨气分子(NH3)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的部分。
氨基的电子式:(2) α—氨基酸(向学生介绍α、β位):羧酸分子里的α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
(3) α—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
[板书] 2、氨基酸的结构:α—氨基酸通式既含有氨基(—NH2)又含有羧基(—COOH)。
[板书] 3、几种常见的氨基酸:[展示] 名称俗称结构简式氨基乙酸甘氨酸α—氨基丙酸丙氨酸α—氨基苯丙酸苯丙氨酸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板书]4、氨基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天然的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在200-300℃熔化时分解.它们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除少数外一般都能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乙醚。
(2)化学性质:①氨基酸的两性与酸反应:与碱反应:[指出]结论:氨基酸具有两性。
[思考]在所学过的物质中有哪些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学生回答]Al、Al2O3、Al(OH)3、(NH4)2CO3、NH4HCO3、NaHCO3等。
[板书] ②成肽反应:二个氨基酸分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通过一分子的氨基与另一分子的羧基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称为成肽反应。
二肽氨基酸氨基酸二肽[类比]酯化反应,加深对这两类物质相关性质的认识。
[板书] 肽键[思考]将甘氨酸和丙氨酸放在同一容器内发生成肽反应,有几种二肽生成?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答案]四种[板书] 多肽多种氨基酸分子按不同的排列顺序以肽键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千百万种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的多肽链。
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并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多肽,称为蛋白质。
【过渡】学习了氨基酸的有关性质,而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下面我们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二、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板书]1.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含氮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提问]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氨基酸。
(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教学案苏教版选修

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目标导航] 1.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二肽、多肽的概念。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一、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1.氨基酸的结构(1)蛋白质是构成生命基础的物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
迄今人类在自然界已发现数百种,但是从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最常见的大约有20种,并且绝大多数是α氨基酸。
除甘氨酸外,氨基酸都是手性分子。
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
(2)结构α氨基酸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其官能团为氨基(—NH2)和羧基(—COOH)。
2.氨基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固态氨基酸主要以内盐的形式存在,熔点较高(填“高”或“低”),不易(填“易”或“不易”)挥发,难溶于有机溶剂,常见的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在200℃以上。
(2)化学性质①两性氨基酸分子中含有酸性官能团—COOH和碱性官能团—NH2,因此具有两性,可与碱、酸反应生成盐。
a.与盐酸的反应:―→。
b.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NaOH―→。
c.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相互作用,使氨基酸成为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性离子(称为内盐)。
随着水溶液pH不同,氨基酸分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也不同,可以发生不同的解离。
通常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
②成肽反应 两个氨基酸分子,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通过一分子的—NH 2和另一分子的—COOH 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
例如:―→。
氨基酸――→脱水二肽或多肽――→脱水蛋白质。
③显色反应氨基酸和茚三酮共热时,能产生紫色化合物,是检测和定量测定氨基酸的重要反应。
议一议1.如何分离提纯氨基酸?答案 当溶液中的氨基酸主要以两性离子的形态存在时,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可以结晶析出。
不同的氨基酸出现这种情况的pH 各不相同,利用这一差异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pH 分离氨基酸。
2.多肽分子的名称与其所含肽键个数有什么关系?与形成它的氨基酸分子个数又有什么关系?答案 二肽是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分子中有一个肽键;三肽是由三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两分子水形成的,有两个肽键;n 肽是由n 个氨基酸分子脱去(n -1)个水分子形成的,其中含有(n -1)个肽键。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教案-5.2 氨基酸 蛋白质 核酸-苏教版

教学设计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蛋白质的性质(见课件ppt)
[板书]1.盐析
总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轻金属盐,能够降低蛋白质的溶解性,使蛋白质变为沉淀而析出。
析出的蛋白质仍然有原来的活性,加水后仍能溶解,所以说盐析是个可逆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应用:分离,提纯蛋白质。
2.蛋白质的变性
总结:在加热,紫外线照射或加入有机化合物,酸,碱,重金属盐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聚沉,该过程是不可逆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是不可逆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应用:杀菌消毒等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学生结合实验分析、思
接下来进行实验3和实验4,注意实验安全。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3.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进行实验。
讨论交流。
总结: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
法之一,反应的实质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
环的蛋白质使它变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
[设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检
验蛋白质呢?
4. 灼烧:灼烧羽毛
现象:燃烧时燃烧不快,火焰小,离火即熄
灭,燃烧有蛋白质臭味,用手指可碾成粉末。
[思考、讨论]
1、误服重金属怎么解毒?
2、为什么医院用高温,照紫外线,喷洒苯
酚和酒精溶液消毒?
3、为什么用甲醛保存动物标本?
4、为什么衣服有汗渍时,不能用热水洗?
小组同学讨论,得出结。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氨基酸》【创新学案】

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第一课时氨基酸[学习目标]1、知道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的健康关系[课前准备]1、天然氨基酸在结构组成上有什么特点?2、从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最常见的约有20种,α氨基酸的通式可表示成R -CH(NH2)COOH,当R≠H时,α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
构成天然蛋白质的α-氨基酸都是__型。
人体不能合成的α氨基酸有___种,称为____氨基酸。
3、写出下列氨基酸的结构简式:甘氨酸________丙氨酸_______苯丙氨酸______谷氨酸_________4、理解硝基化合物与氨基酸当碳原子数相同时是否为同分异构体?[课堂教学]1、氨基酸的物理性质:固态氨基酸熔点____,不易挥发,___溶于有机溶剂,常见的氨基酸均为____结晶,熔点在_____以上。
2、氨基酸的两性:氨基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有哪些,分别表现出什么性质,为什么?如何理解氨基表现出的碱性?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羧基相互作用,使氨基酸成为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性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以阳离子形态存在,在碱性条件下主要以阴离子形态存在。
写出氨基酸[R-CH(NH2)COOH]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的转化关系试与两性的Al(OH)3的电离比较:写出甘氨酸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氨基酸的检验:氨基酸与茚三酮溶液混合水浴加热呈_____色。
4、氨基酸的提纯:氨基酸在以两性离子存在时溶解度最小,且不同的氨基酸对应的PH各不相同,可控制溶液的PH分离氨基酸。
5、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氨基酸通过缩聚可得到蛋白质,蛋白质水解得到多肽,最终得到氨基酸。
什么是肽键?什么是氨基酸殘基?三肽有几个肽健?几个氨基酸殘基?[知识应用]1、两个丙氨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二肽,写出该二肽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2、甘氨酸和丙氨酸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链状二肽,可形成几种二肽__,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评课稿

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评课稿一、引言《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是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中的重要章节。
本文将对该单元进行评课,结合内容的组织方式、教材的编排、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内容分析1. 知识点和概念的介绍《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首先对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清晰的定义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重要概念的初步理解。
2. 结构特点和性质解析教材接着深入分析了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详细讲解了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规则,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核酸的结构特点。
这些内容在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的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生物大分子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展示该单元还重点展示了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并加深了对生物大分子与生命活动间关系的理解。
三、教材优点分析1. 知识层次清晰教材在组织知识点时,从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生可以在逐步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
2. 结构严谨教材结构严谨,每个概念都有明确的讲解和解读。
模块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较强,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3. 突出实际应用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知识的理论方面,还能够看到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四、教材不足分析1. 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教材的编排较为传统,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缺少探究性学习、实际操作和讨论等活动,未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或实例不够充分教材的案例和实例较为有限,无法全面覆盖各种不同情况下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应用。
这可能限制了学生对知识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3. 缺少拓展性内容教材在扩展内容方面较为欠缺,未能提供足够的拓展性内容供学生深度研究和学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5.2 氨基酸 蛋白质 核酸-教案设计

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性质;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初步掌握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检验方法;了解蛋白质的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探究,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
2. 难点:蛋白质的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过程】预习:查找以下资料(任选一个题目):蛋白质的发现、组成和发展史;人体中的蛋白质;餐桌上的蛋白质;鸡蛋的各种吃法。
上课实录: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交流你所知道的关于蛋白质的知识。
学生甲:存在:动物的肌肉、毛皮、血液、乳汁以及在人体新陈代谢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血红蛋白、细菌、病毒、抗体中——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学生乙:蛋白质结构非常复杂,人体从食物中获取的蛋白质,在体内先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生成的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数目和顺序彼此组合,构成人体组织所需要的蛋白质。
师:通过以上同学的交流我们对蛋白质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蛋白质的组成和发现元素组成:除C、H、O外,还含有N、P等元素化学组成:结构非常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
师:刚才同学特别提到我们国家于1965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今天的我们肩负着明天建设祖国赶超世界的重任,所以必须有扎实的基础作为后盾。
现在我们继续交流食物中的蛋白质。
生:我们四个同学合作录了一段DV,请大家多提意见。
1.动物蛋白质(这是在市场上拍摄到的,以下文字是解说内容)在动物蛋白中,蛋类、牛奶的蛋白质是所有蛋白质食物中品质最好的,其原因是容易消化,氨基酸齐全,也不易引起痛风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课前预习情景导入1.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是α-氨基酸。
鸡蛋白溶液、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的Na2SO4溶液时会有沉淀析出,再继续加入蒸馏水后,沉淀又溶解,又构成蛋白质溶液。
但加入甲醛或加热时,也能析出沉淀,再继续加入蒸馏水后,沉淀不能继续溶解。
这些都是蛋白质的特性。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在人类的生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天然的最有效的生物催化剂。
在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以及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有关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2.核酸有两种类型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基因全部由核酸组成,基因控制着生物从诞生到死亡的全部代谢过程,基因指导着蛋白质、酶、激素及一切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分解,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复制,同时自身也处于不断地代谢中。
基因的代谢实际上就是核酸的代谢,核酸的代谢决定了整个生命过程的兴衰。
人类基因组拥有大约32亿对碱基,不同人的基因组中碱基对序列的99.9%都是一样的,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序列有所不同。
知识预览一、氨基酸1.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它是由多种不同的________构成的,而核酸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因此,研究这些基本的生命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迄今人类在自然界已发现数百种________,但是从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最常见的大约有________,并且绝大多数是________,除甘氨酸外,α-氨基酸都是________,构成天然蛋白质的α-氨基酸都是________。
3.由于氨基酸的系统命名通常比较烦琐,实际使用较多的是其俗名。
在表示多肽和蛋白质结构时,普便使用的是氨基酸的缩写,通常情况下,氨基酸的英文缩写取其英文名称前三个字母,中文缩写则将其俗名中的“氨酸”省略。
如甘氨酸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中文缩写为“甘”;亮氨酸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中文缩写为________。
4.蛋白质是由________通过________等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类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一定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是细胞和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是实现各种生物学功能的载体,有些蛋白质负责输送________ (色蛋白),有些在新陈代谢中起________作用(激素或酶),有些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抗体),有些与遗传相关(核蛋白)。
5.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________,能够破坏蛋白质溶解的________而降低________,使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析出。
盐析作用析出的蛋白质仍然具有原来的活性,加水后能________,因此盐析也可以用来________。
6.变性: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也会生成沉淀,但与盐析不同的是,析出的沉淀________在水中重新溶解,蛋白质________原来的活性。
用________、________等照射蛋白质,或者给蛋白质________都能使蛋白质变性。
7.在生命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是在_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________的生物分子,绝大多数的酶是________,酶催化反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在人的消化液中,蛋白酶只能催化________水解,脂肪酶只能催化________水解。
8.核酸存在于一切生物体中,最早从细胞核中提取得到。
核酸包括________ (RNA)和________ (DNA)两大类,它们对遗传信息的________、蛋白质的________起着决定性作用。
生物体内,核酸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于细胞中,核蛋白水解后能得到核酸,核酸是核蛋白的________。
核酸可以进一步水解,得到________,核苷酸则由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组成。
核糖中的戊糖可以为________或________,对应的核酸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核酸水解得到的碱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种,RNA只能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尿嘧啶,DNA只能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一、氨基酸及其性质1.定义及命名(1)定义:氨基酸可看作是羧酸分子的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NH2)取代后的生成物。
因此其分子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含有—NH2和—COOH两种官能团。
(2)命名:以羧酸为母体,氨基为取代基,碳原子的编号通常把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次近的碳原子称为β碳原子,以此类推。
如α-氨基酸的分子结构表示为,β-氨基酸的分子结构表示为……注:①如未说明,一般指α-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②氨基酸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
2.常见的氨基酸甘氨酸(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苯丙氨酸(α-氨基-β-苯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3.氨基酸的物理性质天然的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在200~300 ℃熔化分解。
它们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除少数氨基酸外,一般都能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酸、乙醚。
4.α氨基酸的化学性质(1)两性:碱性:氨基酸分子中的—NH2决定其有碱性,能与酸反应酸性:氨基酸分子中的—COOH决定其有酸性,能与碱反应。
随着水溶液的pH不同,氨基酸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也不同,在酸性条件下,氨基酸主要以阳离子形态存在;在碱性条件下,氨基酸主要以阴离子形态存在。
(2)酯化反应甘氨酸乙酯(3)形成内盐(4)成肽反应氨基酸分子间羧基和氨基可以脱去水分子,经缩合而成的产物叫肽。
两分子的氨基酸之间脱去1分子H2O生成二肽;三分子氨基酸脱去2分子H2O生成三肽。
多分子氨基酸脱水生成多肽和蛋白质。
如:知识总结:(1)“”称作肽键,又叫酰胺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肽键中的C—N键断裂:(2)生成肽键的脱水方式:。
多分子氨基酸脱水生成多肽或蛋白质的反应叫缩聚反应。
5.如何提纯分离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它是两性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相互作用,使氨基酸成为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性离子(,称为内盐)。
当溶液中的氨基酸主要以两性离子的形态存在时,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可以结晶析出。
不同的氨基酸出现这种情况的pH各不相同,利用这一差异,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pH分离氨基酸。
在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也存在氨基和羧基,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分离它们。
二、蛋白质的结构和酶的性质1.蛋白质: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等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类具有特定结构和一定生物学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1)蛋白质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他的物质还有淀粉和纤维素。
(2)天然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形成的,所以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全部是α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
(3)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以上的多肽一般认为是蛋白质,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氨基、羧基。
蛋白质包含5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2.蛋白质的性质(1)有些蛋白质能溶于水,由于蛋白质分子直径较大——达到胶体微粒的大小,故蛋白质溶于水形成胶体,因此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2)两性:因结构中含有—NH2和—COOH,故有两性。
(3)水解: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4)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如饱和硫酸铵溶液、硫酸钠溶液等),能够破坏蛋白质溶液的胶体结构而降低蛋白质的溶解性,使蛋白质转变为沉淀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
①盐析所用盐必须是轻金属盐或铵盐的浓溶液,少量盐的溶液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②盐析过程是可逆的,即盐析作用析出的蛋白质仍然具有原来的性质及活性,加水后仍能溶解,蛋白质溶液蛋白质白色沉淀。
③盐析可用来分离、提纯蛋白质。
(5)变性: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甲醛、酒精等物质也会生成沉淀,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而凝结,失去蛋白质的生理活性,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
①变性使用的盐是重金属盐(Cu2+,Pb2+,Hg2+等)。
②变性过程是不可逆的,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
③变性原理可以用于消毒,但也可以引起中毒,应用如下,医疗上高温灭菌;福尔马林能防腐,用于浸制标本;酒精用于消毒,用蛋清或牛奶解重金属盐中毒等。
④紫外线、X射线照射或加热都能使蛋白质变性。
(6)颜色反应:①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制得双缩脲试剂,蛋白质遇该试剂时会呈现紫玫瑰色。
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均能发生该反应。
②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会产生黄色固态物质。
知识总结:①天然的蛋白质都含有苯环。
②常用颜色反应来检验蛋白质。
(7)灼烧实验:蛋白质中除了C、H、O元素外,还有N、S等元素,因此被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3.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可能包含一条或多条肽链,不同肽链中所含的氨基酸数量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各不相同,多肽链本身以及多肽链之间还存在空间结构问题,科学家们将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分为四级进行研究。
(1)1953年,英国科学家桑格测定出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并因此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氨基酸在蛋白质肽链中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生物活性首先取决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每种蛋白质都有唯一而确切的氨基酸序列。
(2)1948年,美国科学家鲍林和科里共同研究发现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他们提出了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1952年,他们又提出了蛋白质的β-折叠结构。
蛋白质分子中肽链并非直链状,而是按一定规律卷曲或折叠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这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亚氨基(—NH—)上的氢原子与羰基()上的氧原子之间形成的氢键而实现的。
无论是α螺旋结构还是β折叠结构,空间形状都有一定的规律。
(3)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肽链还按照一定的结构进一步形成更复杂的三级结构。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正是通过这种结构使其表面的空穴恰好容纳一个血红素分子。
(4)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按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聚集体结构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其中,血红蛋白由四个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链构成,其中两个是α 链,另两个是β 链,其四级结构近似椭球形状。
4.酶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几乎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生物体内存在着上千种具有不同功能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