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对鱼类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水产常用水质指标

水产常用水质指标

水产常用水质指标水质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水产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1.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水生物的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

一般来说,鱼类需要的溶解氧含量为5-7毫克/升,虾类需要的溶解氧含量为3-5毫克/升。

如果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水体富氧不足,影响水生物的生长和免疫力,甚至引发鱼虾群体的死亡。

2. 温度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不同的水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物合理控制水温。

一般来说,鱼类生长适宜的水温为20-30摄氏度,虾类适宜的水温为25-30摄氏度。

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生物的食欲、生长和免疫力。

3.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水产养殖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水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9.0,虾类适宜的pH值范围为7.5-8.5。

如果水体的pH值偏离适宜范围,会导致水生物的呼吸和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影响其生长和免疫力。

4. 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溶解的氨和游离态氨的总和,是衡量水体有机负荷的重要指标。

氨氮的含量过高会对水生物造成毒害作用,影响其生长和免疫力。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氨氮含量为0.02-0.05毫克/升,虾类适宜的氨氮含量为0.05-0.1毫克/升。

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饲料投喂量和水质处理,以减少氨氮的积累。

5.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水体中氮的氧化产物,也是水产养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体中亚硝酸盐中毒和硝酸盐中毒,对水生物造成危害。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0.2毫克/升,硝酸盐含量为0-10毫克/升,虾类适宜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0.5毫克/升,硝酸盐含量为0-20毫克/升。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水域生态系统是指由水体、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境条件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鱼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体类型、水质状况和底质特征等方面探讨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一、水体类型对鱼类的影响水体类型是指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湖泊、江河、海洋等不同类型的水体。

不同类型的水体具有不同的环境特征,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湖泊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体,水流缓慢。

在这样的环境下,湖泊可以提供稳定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许多鱼类选择在湖泊中生活和繁衍,如蓝鳍太阳鱼和鲤鱼等。

湖泊的生境条件对鱼类的适应和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江河是一种流动性比较强的水体。

江河中水流湍急,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这些环境条件对一些喜欢洄游的鱼类非常有利,比如鲑鱼和扬子鳄鱼等。

江河的水体特征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条件。

最后,海洋是一种广阔的水域,淡咸水交汇于此。

海洋具有更高的盐度和更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

海洋中的鱼类种类繁多,有些鱼类喜欢游弋在大洋中,如鲨鱼和旗鱼,而有些鱼类则喜欢靠近海岸线,如沙丁鱼和鲈鱼。

海洋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为不同类型的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水质状况对鱼类的影响水质状况是指水体中溶解氧、温度、营养盐和污染物等因素的含量和浓度。

水质状况的好坏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鱼类的呼吸功能。

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时,鱼类会出现窒息和死亡现象。

相反,溶解氧含量足够高的水体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水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

水温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对鱼类的生理机能和代谢率产生影响。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不同。

一些淡水鱼类,如鲫鱼和鳠鱼,更喜欢温暖的水域,而一些河流中的鱼类,如鲑鱼和鲈鱼,则更喜欢较冷的水温。

最后,水质状况还与营养盐和污染物的含量有关。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水质问题、饲料问题、疾病问题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解决方法,帮助养殖者更好地解决养殖过程中的困扰。

一、水质问题水质是影响水生动物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水体浑浊、氨氮超标、溶解氧不足等。

其中,溶解氧不足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会导致鱼类缺氧、活力低下,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鱼类死亡。

解决方法:1. 定期检测水质: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定期使用专业水质测试仪器对水质进行检测,特别是氨氮和溶解氧的含量。

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2. 增氧设备:设置增氧设备,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可以通过增加通气设备、增加曝气面积等方式来增加溶解氧的供应。

3. 疏通水体:及时清理鱼缸或池塘中的废弃物和污物,以保持水质清澈。

定期更换部分水体,控制水质的稳定性。

二、饲料问题饲料是鱼类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搭配和喂养方法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常见的饲料问题包括饲料过多或过少、饲料搭配不合理等。

解决方法:1.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搭配,并注意每种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生物可利用率。

可以咨询专业饲料厂家或养殖专家的建议。

2. 规律喂养:制定固定的喂养时间和喂养量,保持良好的喂食规律。

避免过度喂食和频繁喂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和水体污染。

3. 观察鱼类反应:通过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粪便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饲料搭配或喂养量。

三、疾病问题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常见的鱼类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养殖效益,还可能导致大面积的鱼类死亡。

解决方法:1.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体污染,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定期更换部分水体,控制水质的稳定性。

2. 强化养殖环境管理:保持养殖场的卫生和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等,减少病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是指针导渔业生产活动的水体质量要求和限制。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渔业水质标准,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 水体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

较低的溶解氧含量可能导致鱼类窒息和死亡。

通常要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毫克/升。

2. pH值:pH值反映了水体的酸碱度。

渔业活动通常对中性或
稍偏碱性的水体更适应,一般要求水体的pH值在6.5-8.5之间。

3. 水体温度:水体温度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渔业活动通常要求水体的温度适宜,一般要求水体温度不高于30
摄氏度。

4. 水体浊度:浊度反映了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高浊度会影响鱼类的视野和摄食能力。

渔业活动通常要求水体浊度不超过一定的水质标准。

5. 水体有害物质含量: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些物质会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渔业活动通常要求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过一定的安全水平。

6. 水体营养盐含量:某些营养盐的过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鱼类死亡。

渔业活动通常要求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控制在一定的水质标准内。

这些指标是根据渔业生产活动对水体质量的要求和鱼类生态习性等因素而制定的,旨在保障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

溶氧量与摄食量耗氧量与耗氧率及窒息点

溶氧量与摄食量耗氧量与耗氧率及窒息点
运动增加耗氧量:在静止状态下,水温17^20℃时,一般淡水鱼的耗氧范围为65~210mg/kg.h;强迫活动的鱼,在20℃时,耗氧范围为766~888 mg/kg.h。强迫尼罗罗非鱼以30厘米/秒的速度游动,在26℃时耗氧为300mg/kg.h;而以60厘米/秒的速度游动,耗氧增至458 mg/kg.h。
溶氧量与摄食量耗氧量与耗氧率及窒息点
溶氧量与摄食量:
溶氧量5mg/L以上,鱼类摄食正常;
溶氧量降为4mg/L,鱼类摄食量下降13%;
溶氧量降为2mg/L,鱼摄食量下降54%,生长停滞,开始出现浮头现象;
溶氧量降为1mg/L,鱼虾类基本不吃食,而且浮游出水面,形成浮头现象;
溶氧量降为0.5mg/L,,鱼虾类在几小时就会全部窒息死亡。
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
对虾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
亲虾耗氧量7.41—22.38ml/尾h,平均值为16.28 ml/尾h。
幼虾耗氧量1.05—3.20 ml/尾h,平均值为1.98 ml/尾h。
幼虾的耗氧量只是亲虾耗氧量的12.2%。
亲虾耗氧率0.111—0.302ml/g.h,平均值为0.236 ml/g.h。
乌鳢、胡子鲶:具辅助呼吸器官,耐低氧力强,耐运能力也大大提高。
罗非鱼:罗非鱼耗氧量为0.3g/kg.h,排氨量为0.57g/kg.d,即0.024g/kg.h。
根据硝化反应式,每硝化1 g氨氮需耗氧4.57g,则硝化反应需氧0.109/kg.h。
鱼的耗氧率:鱼的耗氧率,随鱼的品种、大小、活动情况、温度、营养状况和其他因素的不同而异。
亲虾平均体重66.8克,耗氧量13.73ml/尾h,耗氧平均值为0.205 ml/g.h。
亲虾窒息点1.81ml/L
耗氧量24.42ml/尾h,减少到17.70ml/尾h,耗氧率由0.330ml/g.h。降低到0.239ml/g.h。说明溶氧偏低,呼吸强度受到抑制,也就影响了新陈代谢,对生、发育、繁殖不利、

养殖水体8项重要检测指标

养殖水体8项重要检测指标

养殖水体8项重要检测指标养殖水体是指用于养殖业的水体,包括养殖池塘、养殖池和养殖蓄水库等。

为了确保养殖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需要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测。

以下是养殖水体中的八项重要检测指标:1.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体中氧气溶解的量的指标,是衡量水体中的生物氧需求的重要参数。

溶解氧的含量过低会导致养殖水体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缺氧,甚至死亡。

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通常应保持在5-8 mg/L的范围内。

2.氨氮(NH3-N):氨氮是养殖水体中的主要氮源,是鱼类代谢产生的一种有毒物质。

氨氮的含量过高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力产生负面影响。

合理控制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浓度是保持水体健康的关键。

3.亚硝酸盐氮(NO2-N):亚硝酸盐氮是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而来的产物。

亚硝酸盐氮的含量过高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鱼类中毒。

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浓度应保持在0.02 mg/L以下。

4.硝酸盐氮(NO3-N):硝酸盐氮是养殖水体中的硝化终产物。

虽然硝酸盐氮对鱼类的影响较小,但过高的硝酸盐氮浓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生长。

养殖水体中的硝酸盐氮浓度应保持在20 mg/L以下。

6.总磷(TP):总磷是水体中所有形态磷的总和,包括溶解态磷和悬浮态磷。

过高的总磷浓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生长,影响养殖水体的健康和水质。

合理控制总磷的含量是防止藻类爆发和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7.悬浮物(TSS):悬浮物是养殖水体中的可悬浮颗粒物质。

过高的悬浮物浓度会影响光线透过水体的能力,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殖动物的觅食。

合理控制悬浮物的含量是保证养殖水体透明度和生态环境的关键。

8.水温:水温是养殖水体中的温度参数,鱼类和其他养殖生物对水温的适应范围有限。

水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力。

合理控制水温是保持养殖水体稳定和水生生物健康的重要措施。

除了以上八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外,养殖水体的监测还包括pH值、浑浊度、水体透明度、电导率、化学需氧量(COD)等参数。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模型与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模型与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模型与水质关系1. 引言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其中鱼类的生长模型及其与水质的关系对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鱼类生长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常见的鱼类生长模型2.1 Logistic生长模型Logistic生长模型是最常见的鱼类生长模型之一。

该模型认为鱼类的生长速度在初期较快,在达到一定体重后逐渐趋于稳定。

这种模型适合描述鱼类的自然生长趋势,但并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

2.2 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则考虑了鱼类生长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影响。

该模型认为鱼类的生长速度取决于其当前体重与其生长潜力之间的差异。

当鱼类的当前体重接近其生长潜力时,其生长速度将减缓。

2.3 Gompertz生长模型Gompertz生长模型则更加细致地描述了鱼类的生长过程。

该模型基于生物体组织相关的生长限制因素,考虑了鱼类个体的生长速度对体重的相对差异以及随着时间增长的生长率不断下降的情况。

3. 鱼类生长模型与水质的关系3.1 溶解氧与鱼类生长溶解氧是水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对鱼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低溶解氧浓度会限制鱼类的氧摄取,从而影响其新陈代谢和生长。

因此,合理控制水体溶解氧浓度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3.2 温度与鱼类生长水温是另一个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的新陈代谢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不同种类的鱼类,其对水温的适应能力也各不相同。

因此,合理调控水温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3.3 pH值与鱼类生长水体的酸碱度(pH值)对鱼类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影响鱼类体内的代谢平衡和生长潜力。

因此,保持适宜的pH值对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

3.4 养殖密度与鱼类生长在水产养殖中,养殖密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体中氨氮和硝氮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介绍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介绍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介绍1.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氧气溶解于水中的量。

水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物呼吸和生长至关重要。

在水产养殖中,DO的含量应在5-9mg/L 之间,不低于4mg/L,否则会影响鱼类呼吸和生长。

2.温度水温是水产动物的重要生活环境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

不同的水生动物对水温的要求也不同,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也不同。

3.pH值pH值是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反映了水体的酸碱程度。

不同的水生生物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但一般要求在6.5-8.5之间。

4.总硬度和碱度总硬度是指水中包括钙、镁、铁等离子的总量,而碱度是指水中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离子的总量。

水产养殖中,适当的总硬度和碱度有助于维持水质稳定,提供养分供水生物吸收利用。

5.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最重要的无机氮化合物之一,主要来自于水生生物的代谢和分解。

氨氮的浓度过高会对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6.亚硝酸盐和硝酸盐7.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包括悬浮固体、浮游生物等。

过高的悬浮物含量会降低水的透明度,减少光照对水生生物的照射。

8.非离子氮化合物非离子氮化合物主要包括氨基酸、胆汁酸以及其他有机氮化合物。

在水产养殖中,过高的非离子氮含量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等问题。

9.溶解有机物(BOD5和COD)溶解有机物包括水中的各类有机物质,如腐殖质、蛋白质、糖类等。

溶解有机物的浓度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过度生长,进而影响水产动植物的生长。

10.钾、钙、镁等微量元素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对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适量添加这些元素可以改善水质,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氧对鱼类的影响
柏身春(郴州学员)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是指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氧,即水中的O2,用DO表示。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溶解氧的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

溶解氧随着温度、气压、盐分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温度越高,溶解的盐分越大,水中的溶解氧越低;气压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高。

溶解氧除了被通常水中硫化物、亚硝酸根、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外,也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水中有机物质被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所以说溶解氧是水体的资本,是水体自净能力的表示。

天然水中溶解氧近于饱和值(9ppm),藻类繁殖旺盛时,溶解氧含量下降。

水体受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污染可使溶解氧降低,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水体溶解氧对水中生物如鱼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溶解氧低于4mg/L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健康的饮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于6mg/L。

当溶解氧(DO)消耗速率大于氧气向水体中溶入的速率时,溶解氧的含量可趋近于0,此时厌氧菌得以繁
殖,使水体恶化,所以溶解氧大小能够反映出水体受到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
,因此,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测量,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鱼水体溶氧要求标准
经水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总结,一般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8 毫克/升,最低也要保持3 毫克/升,低于此值就会发生鱼虾泛塘死亡养鱼水体溶氧量要求标准。

在养殖中,水质轻度缺氧虽不致鱼虾死亡,但也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以草鱼为例,草鱼在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水中溶氧量5 毫克/升以上或饱和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2 毫克/升,0.4 毫克/升为致死点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草鱼在溶氧量为2.72 毫克/升的情况下比在5.56 毫克/升的情况下,其生长速度降低98%,饲料系数提高4 倍其它鱼虾也大致一样.
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水中溶解氧量的多寡对鱼类摄食、饵料利用率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

溶氧量5mg/L以上时,鱼类摄食正常;当溶氧量降为4 mg/L时,鱼类摄食量下降13%;当溶氧量下降到2 mg/L时,其摄食量下降54%,有些鱼已难以生存;下降到1 mg/L以下时,鱼类停止吃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发生鱼病和死亡这就是经常浮头的池塘饲料系数
升高的原因之所在。

池中溶氧量充足还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生活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

但并不是水中溶氧量越高越好。

当池水中溶氧量饱和度达150%以上,溶氧量达14.4 mg/L 以上时,易引起鱼类气泡病。

因此,适宜的溶氧量,对于养殖鱼类生存、生长、饲料利用率等非常重要。

引起养殖水质中溶氧不足的原因
气温高。

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 毫克/升降至6.93 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氧降低此外,鱼类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养殖密废过大。

养鱼户一味追求高产量,亩放养超出正常放养量,鱼类和水中生物活动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当然也加大。

有机物的分解。

大量的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的生猪、鸭、鸡、白鸽等禽畜牲口的排泄物)的分解作用,造成细菌活动大,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造成缺氧。

养殖池塘水中和池塘淤泥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会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如何提高溶氧量
生物增氧,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通过自身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既然藻类可以产生氧气,那么我们就要增加水体当中藻类的数量。

物理增氧(增氧机、外源水的添加)通过开启增氧机把水打成小水花,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空气更好的与水结合,增加水体的载氧量。

或是直接将空气输送到池底,增加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让其溶解更多。

化学增氧,通过向水体抛洒增氧粉(过碳酸钠等)、双氧水、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短时间内提高水体的溶氧。

此外减少养殖水体周围遮阴的物质,增大光合作用的接触面积,增强风力的作用。

拓展阅读:
NO1.什么是饵料系数?
饵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即饵料用量与养殖鱼类增重量的比值。

饵料系数是—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养殖生产全过程。

饵料系数能反映饵料质量和测算饵料用量。

饵料效率或称饵料转化率,也是表示饵料的营养效果。

营养价值高,饵料系数低,饵料效率就高。

计算式为:饵料系数=总投饵量/鱼总增重量
饵料效率(%)=鱼总增重量/总投饵量X100%
NO2.增氧机及使用
增氧机是目前在集约化养殖情况下最有效的增加水体中溶氧的方法之一,是目前最常见的增氧方式。

使用增氧机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向水中补充氧气,特别是向底层补充氧气;二是排除池塘有毒气体;三是促使池塘物质循环。

开动增氧机要完成三项任务:其一是为溶氧较低的水体增加氧气,二是将有丰富溶氧的表层水送入底层,三是将水搅动,
使有毒气体逸出。

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增氧机。

目前所使用的增氧机,常见的有叶轮式、水车式和喷淋式等。

不同的机型在用途上也略有不同,就增氧效果而言,以叶轮式较好。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