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47例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脑炎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03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
章节副标题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可减轻炎症反应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等可治疗病毒感染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等可抑制免疫系统
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可改善情绪障碍
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卡马西平等可 控制癫痫发作
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可促进功能恢复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原理:通过调节免 疫系统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 制剂、免疫调节剂、免疫细 胞治疗等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等用于抑制免疫反 应
免疫调节剂:如利妥昔单抗、 阿那白滞素等用于调节免疫 系统
免疫细胞治疗:如CR-T细胞 治疗、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等 用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自身免疫性脑炎 中国专家共识解
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自身免疫性脑炎概述
03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
04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预防
05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康复
06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护理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自身免疫性脑炎概述
章节副标题
定义和分类
自身免疫性脑炎: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 大脑引起的疾病
诊断:自身 免疫性脑炎
治疗:使用 免疫抑制剂 和激素治疗
结果:症状 缓解病情稳
定
建议:定期 复查注意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
压力
总结:自身 免疫性脑炎 需要早期诊 断和治疗以 避免病情恶 化和复发。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一:患者 女性35岁头痛、 头晕、记忆力 减退诊断为自 身免疫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分析与文献复习

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分析与文献复习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中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脑炎、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脑炎的临床资料,比较儿童和成人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分析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及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最后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对象阳性抗体检测结果的不同依次归为抗NMDAR脑炎组(以下简称N组)、抗LGI1脑炎组(以下简称L组)、抗GABABR脑炎组(以下简称G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N组患者中年龄≤14岁患者归为N-儿童组,年龄>14岁患者归为N-成人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抗NMDAR脑炎患者特点。
N组患者中入住ICU者归为重症N组,未入住ICU者归为非重症N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人口学特点:入组的124例AE患者中,N组占49.2%(61/124),L 组占41.9%(52/124),G组占8.9%(11/124)。
N组、L组、G组男女比分别为0.56:1(22:39)、2.47:1(37:15)、4.5:1(9:2)。
年龄10月-78岁。
N组中儿童36.1%(22/61),男女比为0.57:1(8:14);成人63.9%(39/61),男女比为0.56:1(14:25)。
2.临床特点:①前驱症状:N组、L组、G组以发热为前驱症状的分别为11例、3例、1例,以头痛为前驱症状的分别为13例、1例、1例。
N-成人组、N-儿童组以发热[10.3%(4/39)、31.8%(7/22),χ2=3.086,P=0.079]、头痛[25.6%(10/39)、13.6%(3/22),χ2=0.599,P=0.439]为前驱症状无统计学差异。
脑梗塞后癫痫发作47例分析

类… 本 组 4 例 中单 纯 部分 发 作 1 I, 7 6例 , 杂部 分 发 作 7例 , 复 全 1例持 续状 态 经抢 救无 效死 亡 , 和老年 人 整 体 能力 反 应 差 , 这 合 身性 发作 l 4例 , 强直 阵挛 9例 , 续状 态 1例 。分早 期发 作 ( 持 卒 并心 肺损 害 等并 发症 多有 直 接关 系。 中起病 至 2 内 ) 周 和迟 发性 发 作 ( 中 2周 后 )2。本 组早 期 发 卒 l J 作 2 1例 。包 括癫痫 为首 发症 状 6例 , 迟发 性 发作 2 5例 , 在 1 多
( 稿 日期 收 20 0 2—0 5—1 ) 6
・
临床 实 践 ・
脑 梗 塞 后 癫 痫 发 作 4 7 例 分 析
刘 保 善 刘凤 玲 山 西 省 大 同 市 第 二 医 院 刘 保 华 山西 省 大 同 市 市级 机 关 门诊 部
摘 要 脑 梗 基后 癫痈 4 7例 , 为老 年人 , 均 平均 年龄 7 3岁。全
参考 资料
18 1月 年 以内发作 。病 人人 院后 给予 脑 梗 塞 常 规 治疗 外 , 均应 用 抗 癫 1 中 华 医 学 会 第 一 届 全 国 癫 痫 学 术 会 议 ( 9 5年 1 ) 癫 痫 发 作 分 18 1( )26 痫 药 物治疗 。多 数病 人随 脑梗 塞 症状 的好 转 而发 作 终 止 。1例 类 法 中 华神 经 精 神 科 杂 志 ,9 6,9 4 : 5
维普资讯
山西 医学教 育 20 年第 3 02 期 垦 ! 箜
提 高 了教学 质量
当然 , 们 的做 法 只 是 初 步 尝 试 , 着 现 代 科 学 的 飞跃 发 我 随
医学 护 理 知 识 的 不 断 更 新 , 技 术 、 仪 器 不 断 引 进 , 些 新 新 有 毕业 考试 采取 既考 理 论又 考 操 作 的 考 试方 法 , 仅 端正 了 展 , 不 实 习 学 生 的实 习 态 度 , 且 对 低 年 级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也 起 了 很 大 问题 还 需要 进一 步探 讨 。例 如 , 作 项 目可 以适 当增 加 , 作 而 操 操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的临床分析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的临床分析研究背景:自身免疫性脑炎(AE)是免疫系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成分产生异常免疫反应而引起的一类疾病,癫痫发作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AE相关癫痫在发作类型、发作形式及治疗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病因引起的癫痫,目前临床上关于儿童AE相关癫痫的研究较少。
研究目的: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神经科近5年收住院的伴癫痫发作的A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儿童AE相关癫痫的临床特征,探讨儿童AE相关癫痫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为小儿神经科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研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神经科于2014年01月01日至2018年08月31日期间收治的伴有癫痫发作的AE患儿41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一般情况、癫痫出现时间、发作表现、抗癫痫药物(AEDs)应用情况、免疫治疗情况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1.共纳入41例患儿,其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0.78:1(发病年龄年龄6月-13岁8个月,中位年龄7岁9个月)。
46.3%(19/41)的患儿以癫痫发作起病,31.7%(13/41)的患儿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9.7%(4/41)的患儿以认知功能障碍起病,12.2%(5/41)患儿以发热、头痛、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起病。
78.1%(32/41)的患儿为急性期发作,19.5%(8/41)的患儿为亚急性期发作,2.4%(1/41)的患儿为慢性期发作。
73.2%(30/41)的患儿出现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19.5%(8/41)的患儿出现复杂部分性发作,7.3%(3/41)出现全面性发作。
全面发作的表现形式均为强直-阵挛发作。
4.9%(2/41)的患儿出现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SE)。
2.脑脊液(CSF):在抗体阳性组患儿中,CSF白细胞数为15.61±10.82X 106/L,抗体阴性组中为22.32±11.28×106/L,抗体阳性组中蛋白含量为0.41±0.28g/L,抗体阴性组中为0.32±0.19g/L。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抗NMDA受体脑炎1例及文献学习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抗NMDA受体脑炎1例及文献学习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免疫介导性脑炎,其特点是在大脑和大脑半球中发生炎症。
这种疾病通常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抗NMDA受体脑炎的症状种类繁多,包括癫痫发作、精神状态改变、运动问题、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
目前对抗NMDA受体脑炎的认识还比较有限,而临床上病例的研究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
本文将结合一例临床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促进对抗NMDA受体脑炎的认识和诊治。
1. 临床病例患者,女,32岁,无基础疾病史。
患者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发作时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每次发作持续1-2分钟,频繁发作,每天发作2-3次,夜间频次明显增多。
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出现间歇性意识丧失、言语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
在意识清醒时,患者没有自知力,对家人的呵护和安慰也不能很好地回应。
体格检查:神志模糊,言语障碍,专注力差。
肢体运动无明显异常,生理反射正常。
入院后行脑电图检查提示脑电波幅度减低,频谱失调,可见多发性尖慢波和棘慢波,考虑脑部器质性病变。
头颅MRI示双侧颞顶叶和额叶轻度异常信号,医学治疗团队考虑抗NMDA 受体脑炎可能性较大,建议行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轻度升高,葡萄糖正常,细胞分类无特殊异常,抗体检测示NMDA受体抗体阳性。
患者最终被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并予以免疫抑制疗法,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连续多次抗体检测呈阴性,病情稳定,出院后继续定期随访。
2. 文献学习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化,本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癫痫样发作,这与抗NMDA受体脑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并不吻合。
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非固定不变的,其症状会随病情进展不断变化。
对于癫痫发作患者,尤其是对于一些难治性癫痫患者,我们应该提高对抗NMDA受体脑炎的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自身免疫脑炎病例分享

2015-4-8 我院第一次MR
2015-4-8 第二次V-EEG
• 2015-4-10 发现患者从药眠转为昏迷,且四肢瘫痪。并因 肺部感染加重出现低氧血症伴高热,行气管插管,有创通 气,改予静脉泵入丙戊酸钠、利多卡因仍不能控制。 • 2014-4-14改予丙戊酸那针+苯巴比妥粉针静脉泵入。 • 2014-4-21患者中昏迷,脑干反015-4-26至2015-6-1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住 院50天。 • PET-CT:右侧顶叶、双侧颞叶、枕叶、颞叶、额叶、右 侧岛叶、扣带回、左侧小脑半球、右侧丘脑多发代谢活跃 灶,周围见低密度影;右侧基底节代谢活跃;双肺炎性病 变;双侧胸膜增厚、粘连。 • 头MR:双侧大脑半球、右侧丘脑、胼胝体压部、脑干弥 漫性病变、双侧视神经鞘水肿,脑血管及双侧眼上静脉增 粗,考虑中枢神经血管炎可能性大。
主要治疗方案
• 免疫治疗:甲强龙1.0g、丙球冲击2个疗程,利妥昔单抗 100mg 2次。 • 抗癫痫治疗:静脉泵入德巴金、力月西过渡到拉莫三嗪 50mg bid,左乙拉西坦1.0g bid,托吡酯100mg bid。
出院情况
• 出院诊断:1、自身免疫性脑炎(GAD抗体阳性)2、癫 痫(继发)3、肺部感染4、肝功能异常5、慢性乙型病毒 性肝炎
• 2015-4-21第三次复查脑电图 重度异常,基本节律消失,双侧广泛周期性1.5-2Hz三相波 群发放,持续2-5秒后演变为广泛弥漫性1-2Hzδ节律发放, 持续约10秒。
2015-4-21 第三次 V-EEG
• 脑脊液样本抗 GAD抗体阳性
住院期间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性状
7/4 8/4 无色 无色
• 出院时:患者昏迷,气管切开,可自主睁眼,有睡眠觉醒 周期,右侧肢体间中有不自主动作,无抽搐。体查:昏迷, 压眶有痛苦表情,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右侧肢 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低,病理征(+)。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特异性脑炎患儿临床脑电图探索

高。 4例患儿呈 现弥漫性癫痫 样发作 波。6 例患儿原有癫痫 样发作 波者 , 在采取脑 电图复查 的时候 发作波 已经完全 消失 。
3 讨 论
特异性脑炎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 ,其大部分急性 或者亚
床症状的 6 0 例患有特异性脑炎的患儿 , 对其采取 E E G ( 脑 电图) 检查 , 现 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中大部分 以癫痫持续状 态为首发症状 , 并且非 常常见 , 以整 个身体发 作 最多 , 可以出现肢体上运动原性瘫痪 , 其 中包 括有震颤 、 扭转性斜颈 以及
舞蹈样 动作 等相关运 动( 不 随意 ) 。 颅脑神经受损 较多 , 例如 , 眼球运动 障 碍、 吞咽障碍 、 面部肌 肉 瘫 痪以及 舌下神经麻痹等等。 植物神经临床症状
脑电图呈现顶枕部位阵发性慢活 动要 比之前明显增加 , 波动幅度 明显增
特异性脑炎在临床 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 。 现如今 , 患有特 异性 脑炎 的患儿越来越多 , 每年呈现递增趋势 。根据相关 临床实践研究表 明[ 1 】 , 在 要幼儿以及青少年病人 当中大部分都 是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 目 前, 对于 特异性脑炎 主要采取 临床 、 E E G ( 脑 电图) 以及 脑脊液检查 。可是这 种疾 病 癫痫发作患病儿童的 E E G的相关临床报道非常少。 根据 这一情 况 , 本 文笔者抽 取 2 o 1 1 年9 月 一 2 0 1 3 年 l 1 月在 我院收治 的 以癫 痫为首 发临
非 常 容 易发 生 癫 痫后 遗 症 。
【 关键词 】 脑 电图 特异性脑 炎 首发症状
癫痫
【 中图分类号】 P . 4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1 6 0 ( 2 0 1 4 ) 0 2 — 0 2 4 3 — 0 2
44例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分析

[2]㊀孟一帆ꎬ娄鸿飞ꎬ王成硕ꎬ等.鼻窦CT在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价值[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7ꎬ52(2):93 ̄98.[3]㊀杨焕焕ꎬ方红ꎬ尤权杰ꎬ等.组织嗜酸粒细胞及鼻窦CT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复发的预测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8ꎬ53(11):842 ̄846.[4]㊀金加欣ꎬ殷敏ꎬ程雷.慢性鼻一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ꎬ昆明)解读[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ꎬ2013ꎬ21(5):388 ̄391.[5]㊀崔轶ꎬ胡艳艳.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内镜及病理18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ꎬ2016ꎬ32(22):153 ̄153. [6]㊀李志ꎬ韩亮ꎬ尤权杰ꎬ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的分析评价[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6ꎬ51(7):528 ̄532.[7]㊀席敏岗.两性霉素B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下Messerklinger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ꎬ2019ꎬ46(6):67 ̄71.[8]㊀雷汶璐ꎬ张连峰.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分析6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ꎬ2016ꎬ24(28):3998 ̄4003.[9]㊀王成硕ꎬ娄鸿飞ꎬ孟一帆ꎬ等.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复发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6ꎬ51(4):268 ̄272.[10]㊀束维龙ꎬ黄学勤ꎬ程学仕.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诊断及术后复发判断的价值[J].安徽医学ꎬ2017ꎬ38(10):1298 ̄1300.[11]㊀杨焕焕ꎬ方红ꎬ尤权杰ꎬ等.组织嗜酸粒细胞及鼻窦CT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复发的预测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8ꎬ53(11):842.[12]㊀黄凯丰.糖皮质激素短疗程雾化吸入对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部症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8ꎬ32(4):28 ̄31.[13]㊀刘骥ꎬ林云ꎬ邹映东ꎬ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规范化鼻内镜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ꎬ2019ꎬ19(2):92 ̄94.[14]㊀潘立ꎬ刘争.基于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分类方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9ꎬ54(3):222 ̄226.[15]㊀彭莉芬ꎬ汪国武ꎬ黄妍雯ꎬ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及骨质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ꎬ2016ꎬ17(2):50 ̄53.(收稿日期:2020 ̄02 ̄09)44例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分析高建国ʌ摘要ɔ㊀目的㊀了解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临床表现ꎮ方法㊀回顾分析2015年3月 2020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44例AE临床资料ꎬ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包ꎮ结果㊀本队列中男25例ꎬ女19例ꎬ最常见的是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脑炎(52.3%)ꎬ其次是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脑炎(22.7%)ꎬ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抗体脑炎(20.5%)ꎬ抗谷氨酸受体(AMPAR)抗体脑炎(4.5%)ꎮ23例抗NMDAR抗体脑炎中ꎬ发病年龄小于35岁的19例(82.6%)ꎬ女性发病占60.9%ꎬ初起发热者占39.2%ꎬ3例合并畸胎瘤ꎬ呈弥漫性脑损害表现ꎮ10例抗LGI1抗体脑炎中ꎬ发病平均年龄56岁ꎬ男性发病占70%ꎬ1例合并肺癌ꎮ9例抗GABABR抗体脑炎中ꎬ男7例ꎬ女2例ꎬ平均发病年龄51岁ꎬ1例合并肺癌ꎮ后两种脑炎呈边缘性脑炎损害表现ꎮAE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慢波ꎮ头颅MRI大多正常ꎬ异常主要表现在脑边缘系统ꎮ脑脊液检查均异常ꎬ蛋白含量平均为(0.58ʃ0.28)g/Lꎮ86.4%患者经激素和/或丙球治疗恢复良好ꎮ结论㊀AE是一类临床表现类似于病毒性脑炎的㊁但可治疗性很强的疾病ꎮ掌握其临床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早期治疗ꎮʌ关键词ɔ㊀脑炎ꎻ㊀自身免疫性ꎻ㊀临床表现ꎻ㊀辅助检查ꎻ㊀治疗[中图分类号]R741㊀[文献标识码]A㊀DOI:10.3969/j.issn.1002-1256.2020.13.009㊀㊀脑炎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诊病种ꎬ其中病毒性脑炎最常见ꎬ但有一小部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ꎬ抗病毒治疗无效ꎬ最终病情加重ꎮ随着国家对疑难罕见病的重视ꎬ近年来发现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encephalitisꎬAE)占脑炎患者比例的10%~20%[1]ꎮ因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非常相似ꎬ极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ꎬ错失治疗良机ꎮ为认识这一疑难罕见病的临床表现ꎬ本研究通过对确诊的AE病例进行回顾分析ꎬ为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借鉴经验ꎬ避免误诊和漏诊ꎮ㊀㊀作者单位:230022安徽合肥ꎬ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㊀㊀通信作者:高建国ꎬEmail:gao3ye2@163.com㊀㊀一㊁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 2020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诊断的44例AE病例资料ꎮ纳入标准:(1)符合2017年«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规定的诊断标准[1]ꎮ(2)所有患者脑脊液或血清有1项以上的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阳性ꎮ本研究已通过患者或亲属的知情同意ꎬ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ꎮ2.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人口学㊁症状㊁合并症㊁影像学㊁抗神经元抗体㊁脑脊液常规生化㊁脑电图㊁头颅MRI㊁治疗及预后等资料ꎮ脑脊液数据为入院后首次采集的结果ꎮAE抗体检测采用欧蒙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ꎬ脑脊液异常的定义是指压力㊁有核细胞㊁淋巴细胞㊁蛋白质中任意1项指标超过正常值范围ꎮ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ꎬ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ʃs)表示ꎬ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表示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ꎮ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ꎬ检验水准为α=0.05ꎮ二㊁结果1.一般资料:共收集脑脊液和/或血清抗体阳性的AE患者44例ꎬ包括:抗NMDAR抗体脑炎23例(52.3%)ꎬ抗LGI1抗体脑炎10例(22.7%)ꎬ抗GABABR抗体脑炎9例(20.5%)ꎬ抗AMPA抗体脑炎2例(4.5%)ꎮ44例患者中ꎬ男25例ꎬ女19例ꎮ发病年龄14~85岁ꎬ平均51岁ꎬ脑脊液有核细胞数中位数为19.5ˑ106/Lꎬ中性粒细胞数中位数为1.0ˑ106/Lꎬ脑脊液蛋白量平均为(0.58ʃ0.28)g/Lꎮ治疗好转38例(86.4%)ꎬ不良6例ꎮ2.抗NMDAR抗体脑炎临床表现:抗NMDAR抗体脑炎患者共23例ꎬ男9例(39.1%)ꎬ女性14例(60.9%)ꎬ平均年龄29.8岁ꎬ发病年龄小于35岁的19例(82.6%)ꎮ23例中9例有发热㊁头痛等前驱症状ꎬ高峰期症状:14例癫痫(60.9%)ꎬ7例意识障碍(30.4%)ꎬ7例精神行为异常(30.4%)ꎬ5例认知障碍(21.7%)ꎬ2例运动障碍(8.7%)ꎮ3例女性患者伴有畸胎瘤ꎮ脑脊液检查均有异常ꎬ脑脊液常规:有核细胞数中位数为27.0ˑ106/Lꎬ最高为900ˑ106/Lꎬ最低4ˑ106/Lꎻ中性粒细胞数中位值为1.0ˑ106/Lꎬ最高为143ˑ106/Lꎬ最低为0ꎮ脑脊液生化:蛋白量平均为(0.57ʃ0.32)g/Lꎬ糖平均为(3.25ʃ0.55)mmol/Lꎬ氯平均为(121.42ʃ3.96)mmol/Lꎮ12例脑电图检测异常ꎮ头颅MRI检查无异常18例ꎬ有异常5例ꎮ11例患者行激素冲击+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ꎬ12例患者仅予激素冲击治疗ꎮ好转21例(91.3%)ꎬ预后不良2例ꎮ3.抗LGI1抗体脑炎临床特点:10例抗LGI1抗体脑炎中ꎬ男7例ꎬ女3例ꎬ平均年龄56岁ꎮ起病与高峰症状表现有:7例精神障碍ꎬ6例认知障碍ꎬ4例癫痫ꎮ1例合并肺癌ꎬ2例合并糖尿病ꎮ脑脊液检查均有异常ꎬ脑脊液常规:有核细胞数中位数为3.0ˑ106/Lꎬ最高为7ˑ106/Lꎬ最低1ˑ106/Lꎻ中性粒细胞数中位值为0ꎮ脑脊液生化:蛋白量平均为(0.49ʃ0.17)g/Lꎬ糖平均为(4.42ʃ0.94)mmol/Lꎬ氯平均为(116.66ʃ4.23)mmol/Lꎮ8例患者脑电图检查有异常3例ꎮ10例头颅MRI检查ꎬ5例可见颞叶异常信号ꎮ低钠者4例ꎬ其中1例患者存在顽固性低钠血症ꎮ8例患者行激素冲击+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ꎬ2例患者仅予激素冲击治疗ꎮ好转9例(90.0%)ꎬ预后不良1例ꎮ4.抗GABABR抗体脑炎临床特点:9例抗GABABR抗体脑炎中ꎬ男7例ꎬ女2例ꎬ平均年龄51岁ꎮ9例初起症状均为癫痫ꎬ合并发热3例ꎮ高峰期合并有意识障碍3例ꎬ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2例ꎬ中枢性呼吸障碍1例ꎮ合并肺癌者1例ꎮ脑脊液检查均有异常ꎬ脑脊液常规:有核细胞数中位值为55.0ˑ106/Lꎬ最高为276ˑ106/Lꎬ最低7.0ˑ106/Lꎻ中性粒细胞数中位值为3.0ˑ106/Lꎬ最高为169ˑ106/Lꎬ最低为0ꎮ脑脊液生化:蛋白量平均为(0.65ʃ0.28)g/Lꎬ糖平均为(3.72+0.91)mmol/Lꎬ氯平均为(118.74+3.26)mmol/Lꎮ脑电图异常7例ꎬ表现为散在或弥漫分布的慢波ꎮ1例患者头颅MRI发现海马及胼胝体异常信号ꎮ使用激素冲击治疗3例ꎬ激素冲击+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6例ꎮ好转7例(77.8%)ꎬ预后不良2例ꎮ5.抗AMPAR2抗体脑炎临床资料:见表1ꎮ表1 2例抗AMPAR2抗体脑炎病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岁)典型症状合并症CSF有核细胞计数(ˑ106/L)CSF中性粒细胞(ˑ106/L)CSF蛋白(g/L)CSF抗体滴度治疗预后男73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肺癌1530.831ʒ10激素+丙球好转男63认知障碍无1010.521ʒ1丙球不良㊀㊀6.脑脊液蛋白水平比较:4种脑炎类型中脑脊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8.726ꎬP=0.261)ꎮ㊀㊀讨论㊀脑炎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与自身免疫性ꎮ文献报道ꎬ在青少年脑炎患者的病因调查中ꎬAE的比例已经超过病毒性脑炎ꎬ成为最主要的病因[2]ꎮ因此加强对AE的认识ꎬ避免脑炎患者误诊是非常必要的ꎮ2007年ꎬDalmau等报道了12例卵巢畸胎瘤相关性的抗NMDAR抗体脑炎ꎬ开启了神经免疫性疾病崭新的一页[3]ꎮAE是指抗神经元抗体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ꎬ抗体的检测具有极高的特异性ꎬ是该病确诊的重要依据ꎮ10余年来ꎬ近30种抗细胞内抗原抗体和抗细胞表面抗原抗体被陆续发现[4]ꎮ根据不同的抗神经元抗体和临床表现ꎬAE分为3种临床类型[1]:(1)抗NMDAR抗体脑炎:最多见ꎬ特异性抗体为NMDAR抗体ꎬ表现为弥漫性脑损害症状ꎮ(2)边缘性脑炎:主要有抗LGI1抗体㊁抗GABABR抗体与抗AMPAR抗体ꎬ表现为脑边缘系统受累症状ꎮ(3)其他脑炎:相关抗体有抗多巴胺2型受体(D2R)抗体㊁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DPPX)抗体等ꎬ常表现为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同时损害的症状ꎮ本组资料显示我院AE的临床类型以抗NMDAR抗体脑炎为主ꎬ其他均是边缘性脑炎ꎬ抗体分别为抗LGI1抗体ꎬ抗GABABR抗体和抗AMPAR2抗体ꎮ抗NMDAR抗体脑炎发病率最高ꎬ约占AE的80%ꎮ抗NMDAR抗体通过与受体的相互作用ꎬ造成突触表面NMDA受体密度减少ꎬ使得谷氨酸能神经传导障碍ꎬ产生弥漫性脑损害表现ꎮ常有特征性的病程过程:(1)前驱症状:急性起病ꎬ患者可有发热㊁头痛㊁恶心㊁腹泻等ꎮ本组抗NMDAR抗体脑炎资料中ꎬ有39.2%患者出现了发热等前驱症状ꎬ提示感染有可能是潜在的致病因素ꎮVenkatesan等推测感染后抗NMDAR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是感染后的炎症反应破坏了大脑边缘系统及血脑屏障等相关结构ꎬ导致神经元表面的NMDA受体抗原诱发了异常的免疫反应[5]ꎮ(2)高峰期症状:癫痫发作:表现为全身阵挛大发作㊁小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等形式ꎮ本组中60.9%的患者均出现了癫痫不同程度的发作ꎻ精神障碍:本组患者30.4%出现精神行为异常ꎬ表现为胡言乱语㊁幻觉㊁惊恐等ꎻ认知障碍:本组中21.7%的患者出现认知障碍ꎻ意识障碍:本组中30.4%的患者出现ꎬ表现为兴奋㊁缄默不语㊁昏迷等ꎻ运动障碍:本组中8.7%的患者伴有不自主运动症状ꎬ表现为双上肢或下肢抖动㊁伸舌㊁咧口角等ꎮ抗NMDAR抗体脑炎这种临床表现的多样性ꎬ与患者年龄㊁性别㊁病情严重性㊁是否合并肿瘤及NMDA受体在大脑不同部位的数量有关[6]ꎮ抗NMDAR抗体脑炎易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ꎬ女性发病高于男性ꎬ本组资料亦证明了这种人口学特点ꎮ抗NMDAR抗体脑炎患者可伴有肿瘤ꎬ其中畸胎瘤约占90%ꎮ本组发现3例女性畸胎瘤患者ꎮ发病机制可能是肿瘤组织中存在NMDA受体亚单位ꎬ受体的异位表达导致了自身免疫功能紊乱ꎮ女性及老年患者伴发肿瘤的风险更高ꎬ易发生重症ꎬ预后恶劣[7]ꎮ脑电图多为慢波表现ꎬ癫痫波少见[1]ꎮ本组中12例患者脑电图检测出现弥漫性慢波ꎮ头颅MRI可无异常ꎬ部分患者可在边缘系统出现T2及FLAIR像异常信号ꎬ甚至累及大脑白质或脑干[1]ꎮ本组5例头颅MRI异常者均在重症患者中发现ꎬ提示在重症患者中影像学对病情评估有一定意义ꎮ边缘性脑炎是一种以精神行为异常和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神经系统病变ꎬ病变位于大脑的边缘叶及其相关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ꎮ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相关的抗体主要有抗LGI1抗体㊁抗GABABR抗体与抗AMPAR抗体ꎮ抗LGI1抗体脑炎国内至今只有几十例报道ꎮ多见于中老年人ꎬ男性多于女性ꎮ本组10例ꎬ男女比例为7ʒ3ꎬ边缘系统损害症状明显ꎬ7例精神障碍ꎬ6例认知障碍ꎬ4例癫痫ꎬ2例近期记忆力下降ꎮ1例合并肺癌ꎬ4例出现低钠血症ꎮ文献报道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约66%~88%ꎬ推测与下丘脑和肾脏中LGI1抗体的表达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8]ꎮ本组资料有40%患者表现为血钠水平轻至中度下降ꎬ1例经过补钠和限水治疗后仍不能恢复正常ꎬ表现为顽固性低钠血症ꎮ脑电图可完全正常ꎬ在癫痫发作期也仅有30%的异常比例[1]ꎮ本组8例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ꎬ异常者3例(37.5%)ꎮMRI单侧或者双侧颞叶内侧的异常信号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ꎬ本组有5例在早期即发现了双侧颞叶及海马异常信号ꎮ抗GABABR抗体脑炎是最近才逐渐被认识的一种类型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ꎬ男性多于女性ꎮ本组患者男女比例3.5ʒ1ꎬ平均年龄51岁ꎮ该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癫痫发作㊁精神行为异常㊁意识障碍和近期记忆障碍ꎮ本组9例患者中癫痫发作率100%ꎬ合并意识障碍3例ꎬ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2例ꎬ1例患者出现中枢性呼吸障碍ꎮ脑电图的异常以慢波为主ꎬ癫痫波少见ꎮ本组9例中有7例脑电图异常ꎬ表现为散在或弥漫分布的慢波ꎮ头颅MRI可见边缘系统T2及FLAIR像异常高信号ꎬ也可无异常表现ꎮ本组仅1例患者MRI发现海马及胼胝体的异常高信号ꎮ脑脊液的相关检查是诊断各种脑炎的重要依据ꎬ包括脑脊液常规和生化㊁寡克隆区带㊁微生物学㊁神经元表面抗体的检测等ꎮ根据脑脊液中检测出的不同抗体如NMDAR抗体㊁GABABR抗体㊁LGI1抗体等ꎬ诊断脑炎的不同临床类型ꎮ脑脊液的起始稀释滴度为1ʒ1ꎬ血清标本的起始稀释滴度为1ʒ10ꎬ应尽量同时进行脑脊液与血清标本的检测ꎮ本组脑脊液抗体最低滴度为1ʒ1ꎬ最高滴度为1ʒ32ꎮAE患者脑脊液检测均有不同的异常表现ꎬ本组资料显示总体具有下述特征:压力可正常或轻度增高ꎻ脑脊液有核细胞数中位数为19.5ˑ106/Lꎻ中性粒细胞数中位数为1.0ˑ106/Lꎻ脑脊液蛋白量平均为(0.58ʃ0.28)g/Lꎬ44例中仅2例蛋白量超过1g/Lꎬ分别为1.2g/L和1.4g/Lꎻ糖和氯化物正常ꎮ与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相类似ꎬ但脑脊液蛋白含量水平比病毒性脑炎要低ꎬ与邱志维等报道一致[9]ꎮAE的治疗包括免疫治疗㊁肿瘤治疗及对症治疗ꎮ一线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㊁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ꎮ对确诊的或可能的AE患者ꎬ均可使用一线免疫治疗药物ꎮ合并肿瘤的患者ꎬ积极进行早期手术切除或放化疗ꎮ联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较单用激素者恢复好ꎮ约80%的抗NMDAR抗体脑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ꎬ抗LGI1抗体脑炎病死率仅6%ꎮ本组研究中86.4%患者恢复良好ꎬ与黄梁江等报道类似[10]ꎮ本队列的临床特点:最常见的抗NMDAR抗体脑炎ꎬ发病年龄较轻ꎬ女性发病多ꎬ初起发热较其他型多见ꎬ易合并畸胎瘤ꎮ其他脑炎类型ꎬ多见于中老年人ꎬ男性发病多ꎬ合并肺癌较多ꎮ脑脊液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ꎬ蛋白含量平均为(0.58ʃ0.28)g/Lꎬ较病毒性脑炎要低ꎬ但不同脑炎类型之间蛋白含量无差异ꎮ经激素和/或丙球治疗恢复良好ꎮ本队列的回顾分析ꎬ为AE早期识别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积累经验ꎬ期待本文能给神经内科同行在脑炎的诊治方面带来启迪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ꎬ2017ꎬ50:91 ̄98.[2]㊀朱纪玲ꎬ黄梁江ꎬ郑彩凤ꎬ等.感染相关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ꎬ2018ꎬ24(1):8 ̄11.[3]㊀DalmauJꎬTuzunEꎬWuHYꎬeta1.Paraneoplasticanti-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encephalitisassociatedwithovarianteratomal[J].AnnNeurolꎬ2007ꎬ61(1):25 ̄36.[4]㊀DalmauJꎬGrausF.Antibody-mediatedencephalitis[J].NEnglJMedꎬ2018ꎬ378(9):840 ̄851.[5]㊀VenkatesanAꎬBenavidesDR.Autoimmuneencephalitisanditsrelationtoinfection[J].CurtNeurolNeurosciRepꎬ2015ꎬ15(3):3.[6]㊀DalmauJꎬLancasterEꎬMartinez-HernandezEꎬetal.Clinicalexperienceandlaboratoryinvestigationsinpatientswithanti-NMDARencephalitis[J].LancetNeurolꎬ2011ꎬ10(1):63 ̄74. [7]㊀TitulaerMJꎬMcCrackenLꎬGabilondoIꎬetal.Treatmentandprognosticfactorsforlong-termoutcomeinpatientswithanti-NMDAreceptorencephalitis:anobservationalcohortstudy[J].LancetNeurolꎬ2013ꎬ12(2):157 ̄165.[8]㊀LiZꎬCuiTꎬShiWꎬeta1.Clinicalanalysisofleucine-richgliomainactivated-1proteinantibodyassociatedwith1imbicencephalitisonsetwithseizures[J].Medicineꎬ2016ꎬ95(28):e4244. [9]㊀邱志维ꎬ张小玲.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ꎬ2019ꎬ4(8):996 ̄997.[10]㊀黄梁江ꎬ朱纪玲ꎬ严雅维.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ꎬ2020ꎬ26(1):29 ̄33.(收稿日期:2020 ̄04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47例临床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对局部和(或)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都有所累及[1]。
自2007年首例抗NMDAR脑炎被发现以来[2],一系列与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或突触蛋白的自身抗体相关脑炎被相继报道,2010年国内报道了首例抗NMDAR脑炎。
自此,AE的诊断率也随之明显提高。
尽管如此,在临床上仍有不少AE患者被误诊或延迟诊治。
癫痫发作是AE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形式复杂多样,起病骤急,易被误诊。
本研究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AE的患者47例,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表1)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AE的病例,这些患者均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治疗。
本实验纳入患者47例。
男性29例(62%),女性18例(38%)。
发病年龄18~79岁,呈非正态分布,年龄中位值52(32,63)岁;其中抗LGI1脑炎21例(45%),男性13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0岁;抗NMDAR脑炎16例(34%),男性11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35.5岁;抗GABABR脑炎7例(15%),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2岁;抗CASPR2脑炎2例(4%),男性1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60岁、36岁;抗NMDAR及抗GABABR双抗体脑炎1例(2%),女性1例,年龄39岁。
纳入标准:(1)基于组织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由专业检验公司进行脑脊液和(或)血清AE抗体检测呈阳性;(2)依据201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专家共识》诊断为AE;(3)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
癫痫的发作分类参考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进行分类方法;(4)患者与家属知晓,签字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病例记录不规范者。
(2)癫痫发作由明确的非AE原因造成患者。
2.研究方法回顾分析纳入病例,详细记录其基本资料、癫痫发作分类及次数、是否有前驱症状(如头痛、发热)、其他临床症状如记忆力下降、精神症状、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意识水平及内容改变、既往史、脑电图、免疫治疗情况、影像学包括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MRI)及肺CT、检验数据(包括血液肿瘤系列、红细胞沉降率、血风湿系列、颅压、血清和脑脊液自身抗体及相关常规检测)等资料。
AE抗体检测采用基于组织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法,以荧光素标记抗球蛋白抗体,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荧光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与已结合的抗体发生作用,从而推知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在细胞膜及细胞质中可见颗粒状荧光颗粒,则成阳性。
结果1.临床特点入组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3个月)起病。
19例患者伴有至少一种前驱症状,可表现为发热(9例)、头痛(6例)、头晕(2例)、听力减退(1例);21例患者伴有至少一种精神症状,表现为躁动(15例)、幻觉(幻听或幻视)(7例)、行为(性格)改变(2例)、暴力倾向(2例);8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其中2例表现为反应迟钝,其他可表现为计算力减退等;34例患者有至少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胡言乱语(19例)、构音障碍(9例)、不语(6例)、言语减少(3例)、自言自语(自言自笑)(3例)等;24例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主要以近记忆力减退为主;19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其中6例患者表现为睡眠增多,11例患者表现为睡眠减少或失眠;19例患者在入院期间出现意识内容和(或)意识水平的改变,表现为意识模糊(12例)、淡漠(1例)、谵妄(1例)、深昏迷(1例)、浅昏迷(2例)、嗜睡(2例);住院期间转入ICU治疗患者11例(表1)。
2.癫痫发作及抗癫痫治疗(表2)47例患者自发病起至出院,8例患者共发作1次,其余患者均发作≥2次。
所有患者至少有一种癫痫发作形式,表现为:(1)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generalized tonic clonicseizure,GTCS);(2)强直性发作(tonic seizure,TS);(3)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4)单纯部分性发作(simplepartial seizures,SPS);(5)癫痫持续状态;(6)下颌强制性运动;(7)面臂肌张力障碍(faciobrachial dystonicseizure,FBDS);(8)阵挛性发作(clonic seizure,CS)。
发作次数≥2次的患者中,7例患者拒绝使用抗癫痫治疗,其余患者至少使用一种抗癫痫药物治疗。
3.实验室检查(表3)脑脊液:除3例患者外均在本院进行腰穿及脑脊液检查。
以腰椎穿刺时初压测量值为标准,高颅压患者(≥180mm H2O)(参考区间80~180mm H2O)12例;细胞总数升高(>8×106·L-1)(参考区间0-8×106·L-1)23例,其中白细胞数升高(>8×106·L-1)(参考区间0-8×106·L-1)9例;总蛋白升高(>450gm·L-1)(参考区间150~450 gm·L-1)15例,最高可达1422.78gm·L-1;葡萄糖升高(>3.66mmol·L-1)(参考区间2.34~3.66 mmol·L-1)25例,氯化物升高(>129mmol·L-1)(参考区间119~129 mmol·L-1)13例;免疫球蛋白Ig M升高(>2.3 gm·L-1)(参考区间0~2.3 gm·L-1)8例,Ig G 升高(>34gm·L-1)(参考区间0~34 gm·L-1)22例,Ig A升高(>4gm·L-1)(参考区间0~4 gm·L-1)18例,ALB升高(>350 gm·L-1)(参考区间0~350 gm·L-1)5例。
血清:14例患者进行了红细胞沉降率检测,6例(>15mm·h-1)(参考区间0~15 mm·h-1)升高;26例患者进行了C反应蛋白检测,17例患者结果升高(>8mg·L-1)(参考区间0~8mg·L-1);视频脑电图:除5例患者外均在本院住院期间进行脑电图检查,26例患者呈广泛中度及以上异常,2例患者出现刷状δ波(图1、图2)。
例1男性,56岁,抗LGI1脑炎患者,癫痫发作形式为GTCS与TS两种,住院期间共发作3次,伴有精神症状、胡言乱语,12h视频脑电图可见刷状δ波(图1)。
例2男性,66岁,抗NMDAR脑炎患者,癫痫发作形式为TS,住院期间共发作2次,伴有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症状,24h视频脑电图可见典型刷状δ波(图2)。
4.影像学检查头颅MRI:40例患者进行了头颅MRI检查,17例患者头颅MRI表现提示与AE相关,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颞叶、海马、岛叶等边缘系统异常信号(图A、B、C)。
例3女性,48岁,抗LGI1脑炎患者,癫痫发作形式为TS与CPS 两种,住院期间共发作3次,有记忆力减退、言语障碍症状,头颅MRI可见双侧海马异常信号,呈炎症性改变(图A)。
例4女性,62岁,抗GABABR脑炎患者,癫痫发作形式为GTCS,住院期间共发作2次,有记忆力减退、幻听症状,头颅MRI可见左侧海马异常信号,呈炎症性改变(图B)。
例5男性,57岁,抗NMDAR脑炎患者,癫痫发作形式为GTCS 与TS两种,住院期间共发作3次,有头痛前驱症状,伴随记忆力减退、睡眠减少、言语功能障碍症状,头颅MRI可见左侧海马异常信号,呈炎症性改变(图C)。
肺CT:32例患者进行了肺CT检查,17例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炎症改变,2例患者出现肺门占位。
PET-CT:仅一例LGI1脑炎患者进行了PET-CT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及丘脑糖代谢增高;双侧大脑部分额叶及右侧大脑部分颞叶糖代谢摄取减低。
5.免疫治疗20例患者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Pfizer ManufacturingBelgium NV,H20170197)500mg·d-1冲击治疗5d,后每3d减少一半剂量。
22例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S1*******)0.4g·Kg·d-1治疗5d。
所有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16例患者出院时及三个月后电话随访表示癫痫发作频率和认知状况改善。
5例患者未进行免疫治疗。
讨论AE常由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引起癫痫发作,常伴有精神症状、记忆障碍等症状[3]。
病理生理学涉及通过各种免疫介导机制对特定神经元分子结构的自身免疫攻击。
主要机制与针对细胞外和细胞内神经元靶点的抗体有关[4]。
据估计,在高收入国家,AE的报道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5至10例[5]。
AE常与癫痫发作有关,并日益被认为是新发难治癫痫持续状态的常见原因。
在Gaspard等[6]于2015年对130例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new-onset refractory statusepilepticus,NORSE)的研究中,发现最常见的病因是自身免疫(37%)。
抗LGI1脑炎是一种亚急性疾病,其特征是FBDS、颞叶癫痫、显著的短期记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altered mentalStatus,AMS)[7]。
根据以前的研究,抗LGI1脑炎占所有AE病例的11.2%。
欧洲研究表明,发病高峰年龄在61~64岁之间,男性发病率更高,约占患者总数的55%~66%[8]。
LGI1的突变与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癫痫有关[9]。
目前发现了LGI1的三个分子功能;(1) LGI1通过电压门控钾通道B(KvB-voltage gated potassium channel,KvB)阻止电压门控性钾通道1(Kv1-voltage gated potassium channel,Kv1)使电压门控钾通道(voltage 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KC)失活;(2)LGI1调节海马谷氨酸能回路的神经元发育;(3) LGI1与解离素-金属蛋白酶蛋白(A Disintegrin AndMetalloprotease22/23,ADAM22/23)跨膜蛋白相互作用并调节海马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receptor,AMPAR)介导的突触传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