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章永州家传》阅读答案及译文优秀5篇
东园翁家传归有光阅读答案翻译

东园翁家传归有光阅读答案翻译东园翁家传归有光阅读答案翻译(明)归有光东园翁马勖者,字文远,长洲甫里人。
翁蚤孤,事其母甚谨,出入必告。
初好内典,有卖饧者劝令读儒书,遂通诗、易、史传。
洪武中,凉国公①得罪,尸于市。
翁时游京师,哀之,往观叹焉,几为逻卒所缚。
大理寺少卿胡,巡抚苏州,翁为乡老。
胡卿对众有谑语,翁谏,以为非大人在上者所宜,胡卿乃谢之。
邑民虞宗蛮,以豪皆簿录。
时巡抚无行院,居瑞光寺,胡卿雅善其僧,僧特为宗蛮请。
胡卿曰:“当问马者。
”胡卿重翁,不名而呼其姓也。
僧乃私许翁百金。
翁起便旋,摇其首。
僧以为少也,益之千金,翁竟不许,遂没宗蛮家。
他郡送囚至,皆已论死,翁知有冤,不及白,意常恨之。
临安关吏苛留人,翁从胡卿入,抗言之,关吏诛死。
胡卿养鹤,市儿不知,击死之,逮及其父母。
翁以市儿为家僮,携之入见。
胡卿乃以死鹤予市儿。
尝为胡卿规建书院,即今巡抚行院治所也。
翁虽以乡老时时从胡卿,而好读书,筑精舍于眠牛泾,远近来贺,至以囷②贮菜。
郡别驾张大猷登拜于堂,扁之曰东园,故甫里至今称东园翁云。
翁与征士周谷宾,鄱阳令赵宗文交善,皆甫里人。
谷宾,姚少师荐至京师,以跛辞归。
宗文,洪武间举人材,辞以母老;永乐三年,翰林典籍梁用行荐为鄱阳令,尝为翁作翠云朵歌。
翠云朵者,东园石也。
翁三子,望、企、行。
望子,曰永、昴、杲。
望尝相其三子,曰:“伯有钱而无权;仲蚕眼,有钱;季鹅行鸭步,当以万计。
”其后皆如其言。
杲为杨氏赘婿,不为舅所礼。
夫妇空手不持一钱而出。
卒自奋,积赀巨万。
马氏盖兴于成化间,后诸子皆能继其业,遂甲于甫里,为长洲著姓。
诸孙淮,以太学生调官海南。
还,七十余,好学不倦。
瀚,太学生,好尚文雅。
用拯为诸生,通史学。
曾孙致远,南京乡贡进士。
赞曰:余论东园翁,悉载用拯之词,盖以为其家传不得而略焉。
用拯,余女弟夫也。
余闻吴故有大理卿熊巡抚,类以没人产为事,吴民冤痛。
今马氏书谓“熊”为“胡”,误也。
以之酷,东园翁事之,观死鹤事,其所匡救岂少哉?是必有阴德,宜其子孙之盛也。
归有光《家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归有光《家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归有光《家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归有光《家谱记》原文及翻译归有光原文: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译文: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明史·蔡道宪传阅读练习及【附译文】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mdash 7题。
(19分)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
为长沙推官。
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
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
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
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扬基曰:岳,非我属也。
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
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
及贼入蒲圻,即遁去。
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
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
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
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
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
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
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
贼薄城,士民尽窜。
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
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
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
贼夺门入,先民降。
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
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
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
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
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
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
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
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

篇一:归有光传阅读答案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
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
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
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
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
②刺刺:多言的样子。
③击断,即争执。
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5.对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听讼:听取诉讼b.断讫遣去,不具狱具狱:抓进监狱c.有光力相抵排抵排:分庭抗礼d.目为妄庸巨子目为:眼睛看见6.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吏多恶之/他日汝当用之b.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c.引为南京大仆丞/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d.久而自伤/某所,而母立于兹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本庵记归有光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本庵记|归有光|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本庵记|归有光|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本庵记归有光客曹杨君伯厚,名其读书之舍日本庵,因其友张师周来请为之记。
客曹杨伯厚,给自己读书的房屋命名为本庵,(并)通过他的朋友张师周来请求我给本庵写一篇记。
余问其所以为名者。
盖今少保司马公为曹郎时,生君于邸舍;而先少保公以御史视鹾①事于江都,闻得孙而喜,乃日:“吾居扬州而此子生,因命之日扬州民。
”且谓“吾家再世荣禄,厚福之来不敢居,令此子长得为耕农足矣。
”嘉靖四十一年,君登第,而主司以为“州民”非所以为称,乃更之日“俊民”。
君不能逆主司之意,而又不敢忘其祖之命,故名其庵日本者,以为不忘其先少保云。
我问他命名的缘由。
原来是现在的少保司马公任曹郎时,在官邸生下了杨君;而已逝的少保公正以御史的身份在江都视察盐务,听到得了一个孙子心里高兴,就说:“我居住在扬州,这个小孩诞生了,就称他为扬州民吧。
”并且说:“我家两代都获得功名利禄,不敢再奢望大福到来。
让这个孩了能长期地当一个耕地的农民也满足了。
”嘉靖四十一年,杨村应试得中,但主考官认为“州民”不适合用来作为称呼,于是就改为“俊民”。
杨科小能忤逆主考官的心意,又不敢忘记他祖父的教导,所以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本庵,用来表示自己没忘记祖父已逝少保(的教导)。
夫所谓本者,犹言始也。
凡物之生,皆始于本,故以本为始也。
昔林放问礼之本孔子告之以礼为本主于俭夫礼生于心孔子不言而言从俭从其始而求之未有不得其心也。
传日:“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圣人之所谓本者,皆言其所始也。
人能思天地之所生,则不至于违其性:人能思先祖之衍其类而生我,则不至于戕其身;人能思君师之所以治,则不至于遗君而倍师。
故有子志之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言君子之为仁,以孝弟为始,则可以得其心也。
所谓旧本,说的就是开端。
所有事物的产生,都开始于本,所以以本为丌端。
2024届高考高考文言文阅读归有光专练(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归有光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归府君墓志铭归有光府君姓归氏,讳椿,字天秀。
大父讳仁,父讳祚,母徐氏。
嘉靖十五年初八日卒,年七十一。
按,归氏出春秋胡子,后灭于楚,其子孙在吴,世为吴中著姓。
至唐宣公,仍世贵显,封爵官序,具载唐史。
宋湖州判官罕仁,居太仓。
其别子居常熟之白茆。
居白茆已数世矣,由湖州而下,差以昭穆。
府君,我曾大父城武公兄弟行也。
府君初为农,已乃延礼师儒,教训诸孙,彬彬向文学矣。
府君少时,亦尝学书,后弃之,夫妇晨夜力作。
白茆在江海之壖,高仰瘠卤,浦水时浚时淤,无善田。
府君相水远近,通溪置闸,用以灌溉。
其始居民鲜少,茅舍历落数家而已。
府君长身古貌,为人倜傥好施舍,田又日垦,人稍稍就居之,遂为庐舍市肆,如邑居云。
晚年,诸子悉用其法,其治数千亩如数十亩,役属百人如数人。
吴中多利水田,府君家独以旱田。
诸富室争逐肥美,府君选取其硗①者,曰:“顾我力可不可,田无不可耕者。
”人以此服府君之精。
盖古之王者之于田功勤矣,下至保介、田畯、遂师、遂大夫、县正、里宰、司稼,设官用人,如是悉也。
汉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
时赵过、蔡癸之徒,皆以好农为大官。
今天下田,独江南治耳。
中原数千里,三代畎浍②之迹未有复也。
议者又欲放前元海口万户之法③,治京师濒海萑苇之田,以省漕、壮国本。
兹事行之实便,而久不行,岂不以任事者难其人邪?或往往叹事功之不立谓世无其人若府君岂非世之所须也?(选自《震川先生集》)【注】①硗(qiāo):土质坚硬瘠薄之地。
②畎浍(quǎn kuài):田间水沟。
③海口万户之法:元大臣虞集曾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民开垦,“海口万户之法”即源于此说。
1.下列对文中标红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府君,古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也指子孙对其先世的敬称,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B.大父,既指祖父,也指外祖父,文中是“祖父”的意思,“大”是敬辞。
文言文阅读答案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归有光.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公行状归有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归有光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
其先汴人。
宋靖康末,扈蹿临安。
至贵一公,始家昆山之吴家桥。
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
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巩,讳玉,讳衡。
衡,太学生。
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
然兄弟并以贾雄乡里。
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
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 殆成聚落,无他族。
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
母张氏。
公甫冠,为晏翁壻文言文阅读答案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归有光。
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
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壻,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
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益自砥砺。
以病,不克卒业。
其病痰喘,竟岁不愈。
即愈,月复继作。
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
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 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
惟见相随扌辟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文言文阅读答案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归有光。
”自是病日益深。
乐清晚得末疾,不能行,又时时欲行。
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
乐清谓能将迎其意,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
”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
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 汤药必躬调以进。
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
见耆年, 特如敬让。
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
自为博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
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
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士游。
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
繫①公之教也。
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得馳封如其官文言文阅读答案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归有光。
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
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归有光归钺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归有光归钺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归有光归钺传归钺传归有光孝子钺(yu),字汝威。
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
母常喋喋罪过鉞,父提孝子,(后妻)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
孝子数困,匍匐道中。
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
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②甘鲜焉。
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
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
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注释】①摈(bn):抛弃,排斥。
这里指被抛弃。
②致:送达。
25.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4 分)(1)比归(2)孝子由是失爱(3)终身怡然(4)弟寻死26. 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27. 从下面所列句子中,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概括出孝子归钺的品行。
(2 分)(1)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2)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答案: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 分)25. (1)等到(2)因为这样,因此(3)高兴地样子(4)不久26. (1)归钺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2)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
27. (1)忠孝仁义(以德报怨)(2)无怨无悔(默默奉孝,凡答默默无闻、沉默寡言之意者,不得分。
)(译文: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
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
后妻常常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
因为家里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有光《章永州家传》阅读答案及译文优秀5篇君姓章氏,讳棨,字宗肃,世为海虞人。
君为人孝友,入县学,以德行为博士所称举。
尝从乡先生都御史陈公游,后中南京乡试,入南太学。
是时增城湛公、高陵吕公居留都,开门讲道,学者云集。
君两游其门。
屡上春官①,不第。
选调单县知县。
单濒河,而地洼下。
每岁桃花水发,河南人夜过河,盗决隄防,民患苦之。
君至,适盗决者水将泛,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卒以无虞。
少年为胥卒,趋走县庭,候伺短长,规为不法。
或以为言,君曰:“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
”抚以恩信,皆感激思为用。
山东盗贼,多逃入单县界中,单人为囊橐,积不能得。
于是诸少司成公家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篇一司成公家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司成公家传[明]侯方域叔父司成公,讳恪,字若木。
年二十四登第,不肯仕,更读书为诗赋。
三岁而方相国从哲贤之,以为翰林院庶吉士,然立朝论议,终不肯苟同方相国。
天启间,公为编修,而宦者魏忠贤窃政,日杀僇士大夫不附己者。
公心重杨涟,而与缪昌期友。
涟指忠贤二十四罪,条上之,天子不能用,反为忠贤所害,昌期亦坐死。
寻有言忠贤二十四罪章者,故昌期趣公代具稿,忠贤大怒,坐曲室中,深念欲杀公。
而其假子金吾将军田尔耕,顾素知公,进曰:“是人颇以诗赋谬名公卿间,而能书米芾书,翁必无意曲赦之耶!”忠贤仰视罘罳,日影移晷,不语。
良久,乃顾谓尔耕:“儿试为我招之!”尔耕退,诣公,话故旧,因佯言:“我之游魏翁者,欲为士大夫地也,非得已者。
”公大悦,呼酒与饮,辄慷慨指当世事,尔耕默不得语。
居数日,又诣公,则益为款言,伺公嬉笑饮酒酣,乃促膝附公耳言:“公且以杨、缪故,重得罪。
我为公画计,某月日乃吾魏翁诞辰,公自为诗书之。
”言未得竟,公大怒,推案起,酒羹覆尔耕衣上淋漓,尔耕低头渐恧,已而乃大发怒去。
适南乐魏广微者,亦忠贤之假子也,以大学士掌贡举,而公为其下校官。
广微心嗛公,公所荐取士郑友玄、宋玫,辄有意摧抑之,以语挟公。
公力与争曰:“人生贵识大义,恪岂恋旦夕一官,负天下贤才哉!”语侵广微。
而忠贤里人子御史智铤,廉知之,乃力劾公,罢官。
忠贤积前恨,更矫传上旨,夺所赐诰,而令公养马。
公即日脱朝冠,自杖策出长安南门。
公生平善为诗,每赋诗辄饮,而前后虑天下事,有不当意,则又感愤,日夜纵饮,久之积病,竟以卒,年四十三。
天下皆以公有宰相器,深痛惜之。
(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期亦坐死坐:获罪B.适南乐魏广微者适:恰好C.广微心嗛公嗛:欺骗D.辄有意摧抑之,以语挟公挟:胁迫答案 C解析嗛:怀恨,怨恨。
7.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司成公为人正直,不愿依附权贵的一组是(3分)( )①三岁而方相国从哲贤之②然立朝论议,终不肯苟同方相国③呼酒与饮,辄慷慨指当世事④推案起,酒羹覆尔耕衣上淋漓⑤辄有意摧抑之,以语挟公⑥恪岂恋旦夕一官,负天下贤才哉A.①③⑥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②④⑥答案 D解析①写司成公受到相国方从哲的赏识,③写司成公与田尔耕喝酒很尽兴,⑤写魏广微压制司成公所推荐的人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成公曾因相国方从哲的推荐而担任翰林院庶吉士一职,但是他在朝为官时发表意见,却不肯随便同意方相国的意见。
B.司成公内心器重杨涟,但遗憾的是对方不是他的朋友,而杨涟因指出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并逐条向上陈述而得罪魏忠贤并遭其陷害。
C.田尔耕说司成公因杨涟和缪昌期而得罪了魏忠贤,并劝司成公趁魏忠贤生日之际写诗送给对方,遭到司成公的拒绝。
D.司成公生平擅长写诗,每次写诗就喝酒,他心系国家大事,内心经常为此而愤愤不平,最终因放纵饮酒而致病,甚至因此而送命。
答案 B解析“遗憾的是对方不是他的朋友”错,原文说“公心重杨涟”,并不见得两人不是朋友。
此项分析于文无据。
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居数日,又诣公,则益为款言。
(3分)译文:(2)天下皆以公有宰相器,深痛惜之。
(3分)译文:答案 (1)过了几天,田尔耕又来拜访司成公,就又向他说些恳切的话。
(2)天下人都认为司成公有宰相的才能,很为他痛惜。
参考译文叔父司成公,名讳恪,字若木。
二十四岁考中进士,不肯做官,继续读书,写诗赋。
三年后,相国方从哲认为他有才能,让他担任翰林院庶吉士,但是他在朝为官发表意见,终究不肯随便同意方相国的意见。
天启年间,司成公担任编修,宦官魏忠贤窃取政权,每天都杀死那些不依附他的官员。
司成公心里器重杨涟,并且与缪昌期是朋友。
杨涟指出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逐条向上陈述,天子没有听从,杨涟反而被魏忠贤陷害,缪昌期也获罪而被处死。
不久有人说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的奏章,是以前缪昌期催促司成公代他准备的'文稿,魏忠贤大怒,坐在密室中,很想要杀掉司成公。
而他的义子金吾将军田尔耕,本来一向了解司成公,进言说:“这个人凭借诗赋在公卿之间有些虚名,并且擅长写米芾的书法,您一定无意赦免他吧!”魏忠贤仰视屏风,日影移动,没有说话。
过了好久,才回头对田尔耕说:“你试着替我把他招来!”田尔耕离开后,拜访司成公,谈论旧情,就假装说:“我同魏翁交往,是想为士大夫留下一席之地啊,不得已啊。
”司成公非常高兴,叫人拿酒来和他一起喝,就慷慨激昂地谈起当世的事情,田尔耕沉默不语。
过了几天,田尔耕又来拜访司成公,就又向他说些恳切的话。
等到司成公嬉笑饮酒尽兴的时候,就靠近附着司成公的耳朵说:“您将要因为杨、缪的缘故,再次获罪。
我替您考虑,某月某日是魏公的生日,您自己写诗记他的生日。
”话还没说完,司成公大怒,推桌子站起来,酒菜泼在田尔耕的衣服上往下直滴,田尔耕低下头感到惭愧,过了一会儿才大怒离开。
恰好南乐魏广微也是魏忠贤的义子,凭借大学士的身份掌管贡举,而司成公是他的下属校官。
魏广微心里怨恨司成公,司成公推荐录用读书人郑友玄、宋玫,魏广微就有意压制这些人,用话来胁迫司成公。
司成公竭力与他争辩说:“人生贵在识大义,我难道贪恋一时的官位,而辜负天下有才能的人吗?”他的话冒犯了魏广微。
而魏忠贤同乡人的儿子御史智铤,查访得知了这件事,就竭力弹劾司成公,司成公被罢免官职。
魏忠贤累积之前的仇怨,又假传圣旨,夺去皇上所赐给司成公的封诰,并责令他养马。
司成公当天脱下朝服官帽,自己拄杖走出长安南门。
司成公生平擅长写诗,每次写诗就喝酒,而前后考虑天下大事,有不称心的,则又感慨愤恨,日夜放纵饮酒,时间长了累积成病,竟然因此而死,享年四十三岁。
天下人都认为司成公有宰相的才能,很为他痛惜。
《东园翁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二(明)归有光东园翁马勖者,字文远,长洲甫里人。
翁蚤孤,事其母甚谨,出入必告。
初好内典,有卖饧者劝令读儒书,遂通诗、易、史传。
洪武中,凉国公①得罪,尸于市。
翁时游京师,衷之,往观叹焉,几为逻卒所缚。
大理寺少卿胡槩,巡抚苏州,翁为乡老。
胡卿对众有谑语,翁谏,以为非大人在上者所宜,胡卿乃谢之。
邑民虞宗蛮,以豪皆簿录。
时巡抚无行院,居瑞光寺,胡卿雅善其僧,僧特为宗蛮请。
胡卿曰:“当问马者。
”胡卿重翁,不名而呼其姓也。
僧乃私许翁百金。
翁起便旋,摇其首。
僧以为少也,益之千金,翁竟不许,遂没宗蛮家。
他郡送囚至,皆已论死,翁知有冤,不及白,意常恨之。
临安关吏苛留人,翁从胡卿入,抗言之,关吏诛死。
胡卿养鹤,市儿不知,击死之,逮及其父母。
翁以市儿为家僮,携之入见。
胡卿乃以死鹤予市儿。
尝为胡卿规建书院,即今巡抚行院治所也。
翁虽以乡老时时从胡卿,而好读书,筑精舍于眠牛泾,远近来贺,至以囷②贮菜。
郡别驾张大猷登拜于堂,扁之曰东园,故甫里至今称东园翁云。
翁与征士周谷宾,鄱阳令赵宗文交善,皆甫里人。
谷宾,姚少师荐至京师,以跛辞归,宗文,洪武间举人材,辞以母老;永乐三年,翰林典籍梁用行荐为鄱阳令,尝为翁作翠云朵歌。
翠云朵者,东园石也。
翁三子,望、企、行。
望子,曰永、昴、杲。
望尝相其三子,日:“伯有钱而无权;仲蚕眼,有钱;季鹅行鸭步,当以万计。
”其后皆如其言。
杲为杨氏赘婿,不为舅所礼。
夫妇空手不持一钱而出。
卒自奋,积赀巨万。
马氏盖兴于成化间,后诸子皆能继其业,遂甲于甫里,为长洲著姓。
诸孙淮,以太学生调官海南。
还,七十余,好学不倦。
瀚,太学生,好尚文雅。
用拯为诸生,通史学。
曾孙致远,南京乡贡进士。
赞曰:余论东园翁,悉载用拯之词,盖以为其家传不得而略焉。
用拯,余女弟夫也。
余闻吴故有大理卿熊槩巡抚,类以没人产为事,吴民冤痛。
今马氏书谓“熊”为“胡”,误也。
以槩之酷,东园翁事之,观死鹤事,其所匡救岂少哉?是必有阴德,宜其子孙之盛也。
(节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之二十六》)注:①凉国公:明朝元勋宿将,洪武二十六年(1393),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
②囷:圆形谷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其母甚谨谨:恭敬B.胡卿雅善其僧雅:平素C.逮及其父母逮:捉拿D.不为舅所礼礼:礼待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东园翁正直的一组是(3分)①翁时游京师,哀之②胡卿对众有谑语,翁谏③翁起便旋,摇其首④翁从胡卿入,抗言之⑤翁以市儿为家僮,携之入见⑥为胡卿规建书院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勖被称为东园翁,源自于别驾张大猷庆贺他在眠牛泾筑的房子时,贺匾上称其为“东园”。
B.文中交待东园翁与周谷宾、赵宗文关系好,从侧面表现了东园翁人格的高尚。
C.东园翁的子孙都能继承家业,马氏家族后来成了甫里的首富,长洲的大姓,作者认为这是东园翁积下的阴德所致。
D.胡槩和东园翁是同乡,他尊重东园翁,遇事听取他的意见,为民除害,可以肯定胡槩在位时是个好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胡卿对众有谑语,翁谏,以为非大人在上者所宜,胡卿乃谢之。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2)以槩之酷,东园翁事之,观死鹤事,其所匡救岂少哉?(5分)参考答案:1.(3分)C(牵涉、牵连)2.(3分)A(②是有胆气,⑤是有同情心,⑥交待书院是他规划建造的) 3.(3分)D(前后文都说胡卿是酷吏)4.(1)(5分)胡少卿对众人说玩笑话,东园翁规劝他,认为这不是在上位的为官者应该有的行为,胡少卿于是向他道歉。
(大意1分,“谑语”1分,“谏”1分,“大人在上者”1分,“谢”1分)(2)(5分)凭胡檗的残酷,东园翁侍奉他,从死鹤一事来看,他救助的'人难道少吗?(大意2分,“以”1分,“事”1分,反问语气1分) 译文:东园翁叫马勖,字文远,是长洲甫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