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中的中风患者早期康复

合集下载

中风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分析

中风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分析

中风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200例中风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超早期康复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1.2.1 姿势指导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硬板床和薄床褥,同时,利用3至4个枕头帮助患者保持正确休息姿势,夜间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安睡的位置。

第一,坐姿:选择有扶手和靠背的椅子,且椅子的软硬程度要适中,将椅子调节至适当高度,使其双脚能够与地面平行。

患者坐立时,保证其身体对称,挺直腰部,将患者患侧的上肢承托在枕头、扶手或椅子上,保持手肘伸直防止,以保证其紧靠椅背并坐于两股,使膝关节与患侧股成直角。

第二,侧卧、仰卧位:仰卧时要用枕头撑托患者双肩,手肘伸直放置身旁,将3cm 左右厚度的薄巾放置在患侧髋关节处,避免发生髋关节外翻问题。

患者侧卧于健侧,手肘自然伸直托于枕头上,向上提高患肢70°左右,保持患侧髋关节的自然垂直,微屈膝关节,以枕头承托患侧下。

以患侧为支撑的患者,向前自然伸直患侧肩膊,向上提高患肢70°左右,自然伸直放松手肘,垂直放置患侧髋关节,微屈膝关节,放松足踝部。

1.2.2 运动功能恢复指导中风患者超早期康复指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中枢系统的代偿功能,而且能够避免下肢血管由于长时间无法活动而导致的血栓形成,并定期对患侧进行按摩治疗。

实施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应洗手,并将滑石粉涂抹在患侧皮肤,通常采取捏、揉、摩、推等按摩方法。

为软瘫患者提供按摩护理时,手法应较重且深,从而激发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为痉挛性瘫痪患者提供按摩护理时,要做到手法轻柔,从而达到放松患肢的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结合针灸在脑中风偏瘫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结合针灸在脑中风偏瘫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结合针灸在脑中风偏瘫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偏瘫患者中早期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脑中风偏瘫者123例,回顾临床资料。

将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常规护理联合针灸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FMA)评分低于对照组,可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可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WHO-QOL)评分中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宗教/个人信仰均高于对照组,可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可使脑中风偏瘫患者得到更佳的恢复效果,强化患者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神经损害进一步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针灸;脑中风偏瘫引言脑中风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具有致残以及致死风险高的临床特征,发病后患者多伴有偏瘫等后遗症,使得患者生活能力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也出现明显下降。

有临床调查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在脑中风偏瘫患者恢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疾病损伤程度,同时也可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围绕脑中风偏瘫患者展开,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脑中风偏瘫患者,回顾分析探讨护理效果。

其中对照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52~83岁,平均(67.54±6.18)岁;右侧偏瘫37例,左侧偏瘫24例。

中风后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中风后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1 年 1 月 第 7 第 4 00 2 卷 期:医学 J unl f a g eU ies y( a Si dt De. 0 0 ora o n t nvri N t c E i Y z t ) c 2 1 。Vo. . :Me in 1 No 4 7 dc e i
亡原 因之一 ,5 ~ 7 的存 活者遗 留瘫痪 、失语 等严 重残疾 ,给社会 和家庭 带来 沉重 负担口 因此 中 o o ]
风后 早期康 复护 理 的介入尤 为 重要 ,我们 在对 中风 患者 人 院后 常规 中西 药治疗 的基 础上 ,早期 采用 偏瘫 肢体 良姿摆 放 、穴位按 摩 、被 动和 主动运 动 、理疗 、心 理护理 等综 合性康 复 护理 ,有效地 改 善 了患 者 的 运 动 功能和 日常 生活 活动 能力 ,提 高 了患 者 的生活质 量 ,现报 道如 下 。
中 ,男性 3 4例 ,女性 2 6例 ;脑 出血 1 例 ,脑梗 死 4 1 9例 ;肌力 均为 Ⅲ级及 以下 ,肌力 0级 7例 , I级 1 4例 , Ⅱ级 2 例 , Ⅲ级 1 1 8例 。随机 分 为 康 复组 和 常 规组 ,两 组 患者 在 年 龄 、性别 、病 情 程 度 上 无统 计学 差异 。康 复组 患者在 接受 常规 治疗及 常规 护理 的基 础上 予康 复护理 。分 别对 两组患 者治疗 前及 治疗 2个月后 进行 肢体 功能 及 日常生 活活 动能力 评估 。
治疗 及 常规 护 理 。康 复 组 进 行 康 复 护 理 的早 期 介 入 。 两 组 于 治疗 前 及 治 疗 2个 月 后 均 进 行 效 果 评 价 。结
果 : 两组 治 疗 前 评 分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治 疗 2个 月 后 康 复 组 评 分 明 显 优 于 对 照组 。结 论 : 早 期 康 复 训 练 可 促 进 中风 病 人 运 动功 能和 日常 生活 能力 的恢 复 。

中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中医护理方法论文

中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中医护理方法论文

浅谈中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中医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中医护理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观察组(n=52)为2009年8月~2010年8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对照组(n=52)为2008年7月~2009年7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未接受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的生活功能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康复锻炼后,观察组adl量表各项的独立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1.2.1 一般方法:护理人员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中风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

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清淡素食,避免摄入过多动物脂肪、肉类等,严禁烟酒。

康复训练以说教式为主,病情稳定后通过主动及被动训练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1.2.3 中医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病情、日常生活行动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修改治疗计划。

急性期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密切留意患者七情,做好精神疏导。

重视饮食疗法,康复期应加强滋养肝肾、调和阴阳。

1.3 疗效观察: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康复情况;评价患者康复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生活功能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x2检验、t检验,p0.05),康复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不能自理22例、部分自理16例、完全自理14例,观察组不能自理2例、部分自理15例、完全自理35例,观察组完全自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脑中风是严重危害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脑中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除了注重疾病的治疗,还关注疾病的康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锻炼宜与发病同步开始[2]风后通过早期康复锻炼、积极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3~4]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急性期中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初期各关节活动3~4次/d,注意保护肩胛骨,患者独立完成床上翻身、上下肢控制训练,练习直到坐位i级平衡改为站起训练,患侧腿部循序进行负重、体重平衡分配训练,待站立稳定后开始日常生活锻炼。

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

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

及思维能力. 提高在中期训练中使用各种功能的技巧, 并运
用到 日常生活中去。 1. 4 心理护理 . 2 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
施康复护理时力求使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并能
持之以恒 , 循序渐进。另外 ,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直接影响着 康复护理的成效 , 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将解释 、 疏导 、 鼓励贯 穿于整个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注意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 改善和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以达到躯体和心理同步康复的 良好状态, 从而提高脑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标准。 ①痊愈:患者偏瘫基本消失, 生活能自 能参加一 理, 般工作;②显效 :肢体功能明显得到改善, 下肢功能基本恢
复, 能独立行走30米及上下楼梯, 上肢功能、 刷牙、 穿衣 、 吃饭
梳头等需在他帮助下才能完成;③有效: 下肢功能基本恢 复, 上肢功能几乎丧失;④无效:症状虽有好转, 但生活不能
因此, 我们建议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康复护理, 这样 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减少致残率, 有效地缩
短康复时间, 本研究充分证明了这点。 我科开展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 使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 82 4% , . 说明中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 积极配合康复 护理 , 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康复护理应及早开始, 护 理人员在开展康复护理时一定要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 , 在实
变换, 以防肩手综合征、 、 肩痛 关节僵硬等继发改变。恢复期 予瘫痪肢体的功能训练 , 如正确的卧位 、 坐位 、 床上活动 、 床 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及患音下肢立位负重练习等。 1, 日常生活能力(ADL冲1 2.2 1练 强调个体化的创 1 1练计 划, 先评估患者ADL的能力和潜能, 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地实 施行走 、 更衣、 个人卫生及进餐等训练, 由帮助到独立, 使患 者能生活 自理, 或把生活依赖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其能独 自或借助最少帮助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1.2 3 认知功能训练 早期通过听音乐和家属与患者讲 . 话、 交谈及读报等方式, 刺激患者躯体感觉, 提高患者的觉醒 能力和环境辩认能力。中期进行记忆力、 注意力及思维训练,

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摘要】中风病在我国城乡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年死亡率约60~120/10万,致残率占86.5%。

脑梗死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70%,脑出血占20%,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如何帮助和指导患者渡过治疗之外的剩余时间,采取早期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每个护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我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对中风患者积极观察病情进展,抓紧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5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01-0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 86例中风患者,经临床和ct确诊,男50例,女36例,平均年龄67.75岁;脑梗死55例,脑出血31例,住院天数20~40天。

1.2 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脑出血。

入院时神志昏迷,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微创硬通道颅内穿刺引流术,患者术后呈嗜睡状态,经仔细观察和护理,第7天转入中医科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护理人员耐心宣教和督促下,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逐日增加活动量。

结果:瘫痪的下肢功能日渐恢复,大脑思维、语言表达日益清晰,患者共住院23天出院。

2 护理体会2.1 全面评估对患者进行全身状态、功能状态、心理状态、身体素质及家庭条件的评估,并对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预测,制订出各阶段详细的康复护理计划。

2.2 积极观察病情进展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意识情况,一旦发现患者能够做睁眼、闭眼、伸舌、握拳等动作,说明患者神志清,应抓紧训练患者进食、语言等功能,要求家属经常与患者对话,问简单的问题,同时利用各种刺激,强化患者的应答能力,让患者听音乐、认人、认数,做简易的加减法,以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思维能力。

2.3 重点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

2.3.1 肢体功能锻炼的原则既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心身兼治,医患合作,又要方法有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中风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及护理

中风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及护理

中风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及护理中风是以局灶性脑缺血为重要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具有发病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我国有中风患者700万例,致残率达8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风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有50%以上患者遗留心理情感与运动障碍等并发症,与恢复期康复治疗不足有关。

中风恢复期给予患者积极有效康复护理对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以恢复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由于恢复期患者具有躯体方面与心理障碍,需要重视患者生理心理康复护理。

一、中风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护理很重要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是以弥漫性脑补缺血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具有起病急复发率高等特点。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约150-200万例。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中风患者致残率提升,由于恢复期护理康复治疗不足导致大多数患者遗留诸多并发症。

中风恢复期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对促进病情康复意义重大。

中医护理介入康复是实现残疾预防康复的重要措施,要加强与康复医师等协同合作,寻找个体化训练计划,使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得到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

1.恢复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对中风恢复期时间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意见,通常指发病后2周至6个月。

生活质量是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社会学概念,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生活质量是不同文化体系个体对生存目标期望及关注生存状况体验,医学界制定多种生活质量量表,影响中风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因素有很多,中风恢复期患者合并有抑郁症等生活质量较低。

中风恢复期患者出现肢体活动不利,意识障碍等社会角色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医学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心理行为干预与系统康复干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恢复期治疗护理有利于病情康复中风是我国老年人群常见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中风发病年龄不断提前。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患者致残率逐渐增加,中风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出现言语功能障碍,活动能力减弱,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变化,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康复护理,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改善,中风恢复期给予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论文

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论文
[2]方宝华,陈小梅,李涛,等.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2-54.
[3]谭峰,顾卫.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6(9):543-546.
[4]黄景辉,洪桢,王殿仕.胶质细胞和突触传递的相互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7,21(3):327.
综上所述,对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患者早期采取综合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患肢恢复功能,加快改进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程度,从而提高脑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joachim liepert,heike bauder,wolfgang hr.mihnertreatment-induced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vbafter stroke in humans[j].stroke,2000,31:1210.
1.3疗效评价:在人院时和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评价采用nihss评分指数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组护理干预后两周进行密切随访观察,记录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相比,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分数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一般来讲,急性脑中风患者康复护理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病情稳定48h以后,病人就可以介入康复性的护理[4]。脑中风后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的疗效已得到证实,康复的最佳时间是是出血性脑中风后的3个月之内,6个月后基本停止。迄今没有证据支持药物对脑中风病人的康复有直接作用。急性脑中风发生后,病灶中心完全性缺血,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性改变,药物治疗只能通过降低脑水肿,改善侧支循环等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坏死灶周围受损缺血组织部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但完全坏死的脑细胞已不可能恢复功能。运动疗法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发芽,形成新的轴突。早期康复训练还可以通过改善患肢的血液流动性,改善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降低血液的粘滞性,预防血栓形成。本组资料表明,急性脑中风患者早期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在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更明显的好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中的中风患者早期康复中风(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流中断或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缺氧而引起的病变。

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在护理中,早期康复对于中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论述中风患者早期康复的相关护理措施。

一、早期评估和筛查
中风发生后的早期评估是护士的首要任务。

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运动功能、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可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康复方案。

同时,对于高危群体,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应该进行定期筛查,以便尽早发现中风的风险。

二、早期干预和治疗
早期干预和治疗是中风患者早期康复的基础。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如通气护理、镇痛治疗、抗凝血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促进康复进程。

三、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在中风患者早期康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多种形式。

护士需与康复师紧密合作,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并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

1.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通过运动和特定技术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的方法。

护士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各种肌肉活动,如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和抗阻
活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能力。

2. 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和练习,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
活能力的方法。

护士可以教授患者各种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进食等,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3. 语言治疗
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语言障碍,影响日常交流和社交能力。

语言治
疗是通过训练和练习,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的方法。

护士可以与患
者进行语言训练,如发音、理解、表达等方面的练习,以促进患者的
语言康复。

四、心理护理
中风患者往往在心理上会遇到很大的困扰和挫折感。

护士需要给予
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此外,护士还可以组织患者参加康复活动,如心理辅导、康复讲座等,
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五、教育和宣教
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和宣教是中风患者早期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中风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症状、预防等,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应对中风,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六、转诊与跟踪
在护理中,对于康复困难或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转诊。

护士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密切协作,确保患者在中风后的全程得到关注和治疗,并定期跟踪康复进展。

结语
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护士的耐心、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

通过早期评估和筛查、早期干预和治疗、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教育和宣教以及转诊与跟踪等措施,护士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尽快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的出现,为中风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大的希望和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