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是会计工作的三个重要环节,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会计工作的基础。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确认是会计工作的第一步,它是对企业经济事项进行分类和确认的过程。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这些要素在确认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可理解性原则等。

在确认会计要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以经济事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基础,对事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类。

其次,需要根据经济事项的性质和实质进行分类,避免仅仅依据表面形式进行分类。

再次,需要根据经济事项对企业的影响方式和程度进行分类,确保分类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会计工作的第二步,它是对会计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确定的过程。

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需要遵循一致性、可验证性、中立性和稳健性等原则。

这些原则确保了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需要根据会计要素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

例如,对于资产和负债等价值量化的会计要素,需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法或公允价值计量法等;对于收入和费用等非价值量化的会计要素,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等。

三、会计要素的报告会计要素的报告是会计工作的第三步,它是将确认和计量的会计要素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

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决策有用的信息。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以真实、准确和完整为基础,确保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要求,确保报表编制的合规性。

再次,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确保报表数据的可理解性和可读性。

最后,需要对报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1.实体概念原则:该原则指出,企业是独立的实体,与其所有者和其他实体区分开。

按照这个原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应该与其所有者和其他实体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区分开来。

2.公允价值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资产和负债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即根据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来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买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价格。

3.成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资产应以其取得成本计量,即购买或生产资产的实际成本。

负债则应以其发生时的金额计量。

该原则强调了决策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4.会计持续性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假设企业将持续运营下去,直到有相反的证据。

持续经营假设允许企业按照一贯的方法和规则计量和报告其财务状况和业绩。

5.谨慎原则:谨慎原则强调了会计师在判断和估计时应保持保守的态度。

谨慎原则要求会计师评估业务交易和事件的可能的风险和损失,并在计量和报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

这些原则是会计准则的基础,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

同时,会计原则确保了企业按照一致的规则和方法处理和报告财务信息,从而使比较和分析更加容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不是死板的规则,而是需要根据特定情况和具体业务进行解释和应用。

会计师有权根据专业判断和假设进行估计和调整。

此外,随着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些原则可能
会有所变化和调整。

因此,会计专业人员应始终关注最新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以确保自己的会计实践符合最新的要求。

chap2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原则

chap2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原则
举例:股票、债券、基金等
资产的分类
• 投资: 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
– 短期投资: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 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包括1年)的 投资。
资产的分类
长期投资:除了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 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的(不含一年) 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者不准 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 长期投资。
资产的分类
• (5)其他资产
不属于上述资产四类以外的 其他资产。
按流动性的快慢将 资产分为
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其他资产
幻灯片 31
TUNE :
(二)负债
• 1、负债的定义:过去的交易 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 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
负债的特征
• 2、从负债定义里可以看出以下两个特征:
(1)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 项产生的,也就是说,导致负债 的交易或者事项已经发生。
如:向银行贷款会产生偿还 贷款的义务
(2)负债代表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
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通过转让某 种资产或者劳务等来履行债务。
负债的分类
• 3、负债按流动性快慢的分类: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这里的流动性快慢是指偿还期的长短

权责发生制原则
• 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指凡本期已经实现的 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 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费用 处理,反之亦然。
• 是判断一项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于本 期的一个标准(不以现金收付为标准, 而以权责关系为标准)
现金制/收付实现制,以现金收付 的时间为标准判断收入和费用的归 属期间
资产的四个特征
(3)资源:具有能为企业带来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要素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对经济活动进行提取、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的基本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1.资产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所拥有的具备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确认原则是资源控制且将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事件被确认为资产。

资产的计量原则是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2.负债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对外部经济主体的现实或潜在的义务。

负债的确认原则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现实或潜在的义务时被确认为负债。

负债的计量原则是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对企业的所有权的主张。

所有者权益包括股东权益和留存收益。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原则是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净资产进行确认。

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原则是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4.收入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入。

收入的确认原则是在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入时被确认为收入。

收入的计量原则是按已实现或预计将实现的经济利益进行计量。

5.费用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确认原则是在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时被确认为费用。

费用的计量原则是按已实现或预计将实现的经济利益进行计量。

在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时,会计人员需要结合以下原则进行操作:1.实体原则:将企业独立看作一个经济实体,与业主个人、其他企业和政府等个体区分开来。

2.财务报表要求概括性原则:通过财务报表概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

3.持续经营原则:默认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将被解散或停产。

4.会计周期原则:将企业的经营活动按年度或其他会计周期分为若干周期,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

5.损益匹配原则:将企业的收入与相关的费用匹配,确保报告期间的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正确展示。

6.历史成本原则:以交易时的实际成本作为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保持财务报表的相对可靠性。

7.实际收益原则:确保财务报表表达企业的经济实际情况,不虚高或虚低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1. 什么是会计要素好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这可是个干货满满的话题,听着可能有点头疼,但别担心,我会让你轻松get到!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会计要素。

简单来说,会计要素就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必须列出来的那些重要内容,比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这些东西就像你家里的家具,缺了哪个都不行。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沙发没了,家里是不是瞬间变得空荡荡的?所以,会计要素就像是报表里的家具,缺一不可!1.1 资产资产嘛,就是企业拥有的资源,比如现金、存货、设备等等。

就像你钱包里的钱和冰箱里的食物,都是你能随时拿来用的。

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就像是你今天要花的零花钱,非流动资产则是长期投资,就像你为未来买的保险。

1.2 负债接下来说说负债。

这是企业需要偿还的债务,简单说就是欠别人的钱。

就好比你借朋友的钱,如果不还就得吃亏。

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你短期内得还的,比如下个月到期的账单,非流动负债就像是你分期付款买的手机,可能得等个几年才能还清。

2. 确认原则当我们明白了会计要素,接下来就得谈谈确认原则了。

确认原则就像是一道检验题,决定你什么东西能上报表,什么不能上报表。

想想你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有把真的有用的东西收拾出来,才能显得整齐。

2.1 实质重于形式其中一个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

这就是说,咱们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看实际内容。

比如,你可能有一辆车,看上去是个资产,但如果你欠了很多贷款,实际上它可能是个负担。

就像你家里那辆旧车,光鲜亮丽,但一启动就嘎嘎响,根本开不出去。

别被外表迷了眼,真正的价值得看它能给你带来什么。

2.2 可实现性还有一个原则是“可实现性”。

这是说,只有那些能实际带来经济利益的东西,才能确认。

就像你在梦想买房子,但现在还在租房,虽然你心里已经盘算着未来的理想,但在财务报表上,还是得等你真买了房子才算数。

3. 计量原则最后,我们来聊聊计量原则。

第28章会计概论(5)

第28章会计概论(5)

考点七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经典例题】【例题:2008年单选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为基础.A.实地盘存制B.永续盘存制C.收付实现制D.权责发生制【答案】D【经典例题】【例题:2008年多选题】会计计量时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主要原因有()A 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B 历史成本具有综合性C历史成本的数据比较容易取得而且可靠D历史成本具有较强的稳健性E历史成本符合会计分期的基本前提【答案】AC【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历史成本原则的优点。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经典例题】【例题:2007年单选题】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A.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 B.支付职工工资C.购买原材料的支出 D.支付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答案】A【解析】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取得有关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

【例题:多选题】下列会计处理原则中,属于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的是( )。

A.实质重于形式 B.历史成本原则C.会计主体 D.货币计量E.权责发生制原则【答案】BE【解析】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考点八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基本前提【经典例题】【例题:2016年多选题】下列会计概念中,属于会计基本前提的是()。

A.历史成本B.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C.货币计量D.会计主体E.持续经营【答案】CDE【解析】会计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例题:2015年单选题】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A.持续经营B.会计主体C.会计期间D.货币计量【答案】B【解析】界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会计主体假设。

【例题:2011年单选题】会计分期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

会计计量和确认的原则

会计计量和确认的原则

会计计量和确认的原则1.会计计量原则:会计计量原则是指确定和记录会计要素价值的基本规则和原则。

会计计量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必须使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这意味着所有的会计要素必须用货币来表示,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2)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规定会计信息应该以购买或获取资产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资产和负债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便于信息的可比较性。

(3)实际价值原则:实际价值原则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市场上相应的现金或非现金交换的实际价值进行计量。

实际价值原则适用于一些特殊的资产和负债,例如市场上流通的证券。

(4)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该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这意味着会计政策和估计不能随意改变,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谨慎原则:谨慎原则要求在计量和确认会计要素时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要选择较为保守的估计方法和政策,避免夸大利润和财务状况。

2.会计确认原则:会计确认原则是指确定和录入会计要素时的相关规则和原则。

会计确认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原则:确认原则要求将具有经济利益的交易或事项纳入到财务报表中。

确认原则基于交易发生原则和相关凭证的存在与完整性。

(2)责任性原则:责任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对自己确认的事项负责,并保证其真实、准确和完整。

负责的会计人员必须保证其确认的事项没有错误或遗漏,否则将面临责任和惩罚。

(3)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确认和记录应当及时进行,不能拖延和延后。

及时性原则确保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4)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确认和记录会计要素时要保持一致和连续性。

一致性原则确保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连续性。

(5)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确认和记录应反映实际的经济业务和交易。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们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决策提供了基础和参考依据。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AS)的规定,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首先,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确认资产的标准是企业能够控制该资产,并且有望获得与之相关的经济利益。

其次,负债是企业对外承担的经济义务,包括应付账款、借款、应付工资等。

确认负债的标准是企业有义务履行该经济义务,并且可能导致资源流出。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对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是根据企业的贡献和分配情况确定的。

收入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确认收入的标准是企业已经收到或者有望收到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资源流出或义务增加,包括采购成本、员工薪酬、租金费用等。

确认费用的标准是企业已经发生或者有望发生与其相关的资源流出或义务增加,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会计要素的确认依据是确定它们的存在和可靠计量的依据,而计量原则则是确定会计要素具体数额的依据。

常用的计量原则包括历史成本原则、公允价值原则、取得成本原则等。

综上所述,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体系的核心要素,它们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是会计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为会计提供了规范和指导,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进行解析。

一、会计要素确认
会计要素是指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会计要素确认是指将经济事项或交易纳入到财务报表中的过程。

会计要素确认的基本原则有实质重于形式、独立性、一致性和谨慎性。

1.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要素确认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会计信息要反映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

例如,如果一项交易在法律上是租赁,但实质上是购买,那么应该按照购买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2. 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会计要素确认应该与企业主体分开看待,不受企业主体的影响。

即使企业主体是个人,也应该将个人的经济事项与企业的经济事项分开确认。

3. 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在会计要素确认过程中,应该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

如果在会计期间内采用了某种会计政策,那么在后续会计期间应该继续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确认。

4. 谨慎性
谨慎性是指在会计要素确认过程中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高估资产和收入,低估负债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应该采取较为保守的估计方法。

二、计量基本原则
计量基本原则是指确定和表达会计要素计量基础的规则和原则。

计量基本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同时考虑可靠性和可比性。

计量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原则、公允价值原则、实际价值原则和现值原则。

1.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会计要素应该以其购买或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这是会计中最常用的计量基础,适用于大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 公允价值原则
公允价值原则是指会计要素应该以市场上的公允价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充分竞争市场上,交易双方自愿达成的价格。

公允价值主要适用于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等特定资产。

3. 实际价值原则
实际价值原则是指会计要素应该以其实际价值进行计量。

实际价值是指资产或负债所能带来的现金流量的预期金额。

实际价值主要适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4. 现值原则
现值原则是指会计要素在计量时应该考虑到时间价值的影响。

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通过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到当前时点,来计算资产或负债的现值。

现值原则主要适用于租赁和退休福利等。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是会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为会计提供了规范和指导,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会计要素确认包括实质重于形式、独立性、一致性和谨慎性等原则;计量基本原则包括历史成本原则、公允价值原则、实际价值原则和现值原则等。

这些原则的应用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客观、准确和可靠,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