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3、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染色步骤分为四个部分:1、初染:加入碱性染料结晶紫固定细菌图片;2、媒染:加入碘液,碘与结晶紫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复合物;3、脱色:利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进行脱色;4、复染:复红配成碳酸复红作为复染剂。

G-和G+细胞壁的比较:1、阳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厚,只有一层,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脂类含量低。

当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壁内,复染后仍显紫色(如芽孢杆菌)。

2、阴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薄,由两层构成,内壁层和外壁层,细胞壁中脂类中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网状结构交联程度低,乙醇脱色时溶解了脂类物质,通透性增强,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抽提出来,因此,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被脱色,当复染时,脱掉紫色的细胞的细胞壁又着上红色(例如大肠杆菌)。

三、实验步骤:1、取一个载玻片,将其洗净并沿一个方向擦拭干净,直至液体不再其上收缩为止;将接种环整平,用灼烧过的接种环在混匀的菌种中取菌,按常规方法图片,应涂大,不宜过厚。

2、将涂片用火焰固定,不宜烤得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阳性。

3、滴加1滴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水洗。

4、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5、滴加脱色乙醇,脱色30~40s,不宜脱色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阴性。

6、水洗,滴加番红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晾干7、镜检并拍照。

四、注意事项: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1、结果:高倍镜下观察的菌体图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思考与讨论:。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及细菌特殊结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及细菌特殊结构观察

添加标题
镜检:观察染色结果并绘图。
枯草杆菌芽孢的观察
细菌记录所观察到的三种菌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差别
记录枯草杆菌Gram染色结果,并判断是阳性还是阴性
六、问题与讨论
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Why?
内容回顾
原理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方法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简要介绍了芽孢染色、荚膜染色、鞭毛染色的方法
革兰氏染色
丹麦C.Gram创立,用于细菌分类学研究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G+细胞壁结构致密,用脱色剂处理后,肽聚糖层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
G-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含较多脂质,故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脱色时融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经沙黄复染呈红色。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及细菌特殊结构观察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2 - 2023
一、实验目的
Catalogue
学习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原理和方法
O1
芽孢、荚膜、鞭毛
了解细菌的特殊形态结构:
单击添加文本
O2
O3
O4
二、实验原理
单染色法:只能观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状、和细胞排列状况,但不能鉴别微生物以及它的特殊构造等。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液进行染色,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有: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等。
添加标题
本次实验课结束
添加标题
下周再见!
添加标题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添加标题
请第二排同学留下值日
革兰氏(Gram)染色法
添加标题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摘要: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重要的鉴别特征,所以学习微生物学,进行革兰氏染色实验是很重要的。

为保证染色结果的正确性,采用规范的的染色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

本实验主要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它们的染色特征,辨别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从而掌握其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与过程很清晰,但实验结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多组呈现假阴性。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原理,但要想做出很好的染色得多加练习。

本实验还可以锻炼显微镜操作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词: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E.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 枯草杆菌(B.subtilis)引言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方法,它可以直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型,这是由这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组成与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

经过一定的染色过程后,革兰氏阳性的细菌会因为细胞壁肽聚糖的含量高,脂质含量低而保持第一次染色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蓝色被洗脱,复染后变为红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很简单,染色时需注意要注意使用处在活跃生长期的细菌,涂片不宜过厚,严格控制脱色时间。

大肠杆菌(E.coli)是革兰氏阴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与枯草杆菌 (B.subtilis)都是革兰氏阳性细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容易区别。

同时它们的形态各异,可以根据具体颜色和形态差异来判断染色是否成功。

本实验还涉及到高倍油镜的使用。

使用油镜与用一般的镜头不同,具体使用在实验方法中描述。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革兰氏染色技术,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分类和结构。

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技术,通过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在染色过程中的不同反应,来区分细菌的特性。

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染色后呈粉红色。

实验步骤:1. 取一架无菌玻片,用无菌针头沾取待检测的细菌样本,涂抹在玻片上形成薄而均匀的细菌涂片。

2. 将玻片在火焰中加热灭菌,使细菌附着在玻片上。

3. 用染色剂革兰氏紫涂染玻片,静置1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4. 用碘液滴在玻片上,静置1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5. 用去色剂酒精滴在玻片上,静置数秒后用水冲洗干净。

6. 用染色剂粉红色涂染玻片,静置1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7. 用纸巾吸干玻片上的水分,然后在玻片上滴一滴甘油作为封片剂。

8. 将盖玻片贴在涂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染色情况。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革兰氏染色处理后,观察到样本中细菌的染色情况。

根据染色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

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粉红色。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分类和结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使用了革兰氏染色技术,观察到了细菌的染色情况,并初步判断了细菌的分类。

革兰氏染色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分类方法,对于细菌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是细菌学实验中的基础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革兰氏染色技术的原理和步骤,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情况,我们对细菌的分类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细菌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细菌学知识,不断提高实验技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生物实验3之革兰氏染色

微生物实验3之革兰氏染色

华中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班级:生物制药1101班日期:2013 年 3 月16 日指导教师:邬建国实验组别:启明七组姓名:何明组员姓名:张玉涛、王远馨实验名称: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2.简单进行样品的革兰氏染色辨别样品中细菌类别二、实验原理1.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2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番红等进行复染。

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有芽孢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成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孢杆菌都成负反应。

3.革兰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4.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低,在相同pH条件下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较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

三、实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样品:含活菌酸奶染料:草酸铵结晶紫液、路哥氏碘液、95%乙醇、番红液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生理盐水、香柏油、二甲苯四、实验方法(一)涂片→干燥→固定→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 )→水洗→路哥氏碘液媒染(1min )→水洗→95%乙醇脱色(30s )→水洗→番红复染(5min )→水洗→干燥→镜检。

关键点:1.严格掌握乙醇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被误染为阴性菌; 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被误染为阳性菌;2.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很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二)黑曲霉菌属于真菌,细胞较大,可用水片进行观察,,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接种,盖上载玻片,即可拿到显微镜下观察.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拍照,注明放大倍数)大肠杆菌放大倍数40x 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大倍数100x ,油浴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拍照,注明放大倍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放大倍数100x,油浴3.酸奶中乳酸菌的革兰氏染色(拍照,注明放大倍数)4.黑曲霉菌水片观察六、思考题1.你的实验结果与课本中所述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试分析原因。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共5篇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共5篇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篇一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可用于鉴定细菌的类型和形态。

以下是一份革兰氏染色法的实验报告范例,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实验目的: 1.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和步骤; 2.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3.观察细菌在革兰氏染色中的反应,并进行鉴定。

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特性而设计的一种染色方法。

细菌细胞在染色过程中会根据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含有较多的革兰氏染色阳性物质(如染色时用的紫檀碱),因此在染色后会呈现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不含有革兰氏染色阳性物质,染色时使用的碘酒(革兰氏碘化酒)能使它产生复合革兰氏染色阳性物质(碘靛紫),再用酒精脱色,再用洋红着色,使其产生颜色变化,最终呈现红色。

实验步骤: 1.准备好菌液:选取需检测的菌株,用无菌盘收集少量菌落,用少量生理盐水悬浮,制备菌液。

2.片玻璃片:在清洁无菌玻璃片上滴上一滴菌液。

3.烘干:将玻璃片架起,自然风干。

4.固定:将玻璃片的细菌涂片在火焰上迅速烘烤,使其牢固地附着在玻璃片上。

5.染色:将烘烤后的玻璃片放入紫檀液中,染色1分钟。

6.脱色:用酒精脱色10-30秒。

7.洗净:用自来水清洗片上的超染色剂。

8.再染:将片浸入碘靛紫溶液中,染色1-2分钟。

9.脱色:用酒精脱色10-30秒。

10.洗净:用自来水清洗片上的超染色剂。

11.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情况。

12.记录:记录细菌的形态、颜色等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和颜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现红色。

结论: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染色反应可以初步鉴定细菌的类型。

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使用革兰氏染色法对细菌进行了染色和鉴定,观察到了不同细菌的染色结果,并且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技巧]

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技巧]

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技巧]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细菌学家 Christain 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稀释复红等进行复染。

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的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

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链霉素敏感。

可根据革兰氏染色法鉴别不同菌种并对症下药。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

现在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与碘和结晶紫的复合物结合很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脱色,这是染色反应的主要依据。

另外,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为低,在相同PH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

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

例如,在强碱的条件下进行染色,两类菌吸附碱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应;PH很低时,则可都呈负反应。

此外,两类菌的细胞壁等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通透性也不一致,阳性菌透性小,故不易被脱色,阴性菌透性大,易脱色。

所以脱色时间,脱色方法也应严格控制。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涂片固定。

实验1(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实验1(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目的与要求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掌握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操作步骤,学会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能将细菌分成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在用乙醇进行脱色时,两种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阳性菌细胞壁为网状结构,比较厚,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而阴性菌细胞壁比较薄,颜色更容易洗脱出来,所以最终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阳性菌为紫色。

三、实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路戈氏碘液、95%酒精、番红染液。

器皿及材料:洁净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酒精灯、接种环、镊子、无菌水、洗瓶、染色盘、载玻片架、记号笔、75%消毒酒精瓶、废玻片缸、火柴等。

仪器: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染色步骤:(1)制片:接种环蘸取细菌液置于载玻片,酒精灯外焰加热玻片进行细菌固定。

(2)初染:添加结晶紫染色,1min后倾去染色液,蒸馏水冲洗至无色。

(3)媒染:吸干残留蒸馏水后,加入一滴碘液,作用1min,水洗。

(4)脱色:吸干残液后,加入95%酒精进行脱色,30s后水洗。

(5)复染:吸干残液后,用番红液复染,1min后,水洗。

(6)镜检:吸干残液后,低倍镜寻找目标物体,再用高倍镜放大目标物,目标视野添加香柏油进行观察。

2.平板划线(1)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托住无菌平皿。

(2)盖子用食指和拇指掰开,右手持接种环进行第一区划线。

(3)酒精灯灼烧接种环至通红,晾凉后进行第二区划线(4)重复(3)进行第三、四区划线(5)将平皿置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过夜。

五、实验结果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2个菌种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填于下表中,并描述菌体的颜色、形态、排列方式。

菌种名称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形态图菌体颜色紫色红色菌体形态圆形椭圆形菌体排列方式并列分散结论(G+或G-) G+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摘要: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本方法。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菌株的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从而初步鉴定不同菌株的属性。

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引言: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本方法。

它是由丹麦微生物学家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利用染色剂的作用,将细胞壁结构不同的细菌分成两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方法简便、快捷、经济,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菌株的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从而初步鉴定不同菌株的属性。

材料与方法:
材料:革兰氏染色试剂盒、细菌培养物、草酸、乙醇、碘酒、脱色剂。

方法:
1.取细菌培养物,将其涂抹于玻片上。

2.将玻片放在温箱中,使其干燥。

3.用草酸涂抹干燥后的菌片,使其受到草酸的溶解作用。

4.用水洗去草酸,使其残留在菌片上的草酸被冲掉。

5.用乙醇涂抹草酸处,使其受到乙醇的脱水作用。

6.用水洗去乙醇,使其残留在菌片上的乙醇被冲掉。

7.用碘酒涂抹乙醇处,使其受到碘酒的着色作用。

8.用水洗去碘酒,使其残留在菌片上的碘酒被冲掉。

9.用脱色剂涂抹碘酒处,使其受到脱色剂的去色作用。

10.用水洗去脱色剂,使其残留在菌片上的脱色剂被冲掉。

11.将菌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选取了两个不同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

一个是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另一个是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

观察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后呈紫色,细胞呈球形,直径约为1μm。

而大肠杆菌染色后呈红色,细胞呈梭形,长度约为2-3μm。

这说明革兰氏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菌分成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并且可以初步鉴定不同菌株的属性。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厚壁的肽聚糖和少量的脂质组成,其细胞壁较厚,抗酸碱性能较强,所以在革兰氏染色中染色液不易穿透,呈紫色。

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薄壁的肽聚糖和较多的脂质组成,其细胞壁较薄,抗酸碱性能较弱,所以在革兰氏染色中染色液易穿透,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方法可以初步鉴定不同菌株的属性,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

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菌株的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初步鉴定了不同菌株的属性。

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革兰氏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菌分成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并且可以初步鉴定不同菌株的属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革兰氏染色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