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中华文明进入夏、商、周有朝代的历史时期时,虽然经历不同朝代更替,但文明社会的核心内涵却一脉相承,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王权社会”。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夏商周,还是秦汉至元明清,都是以“王”为中心。
从夏王、商王、周王这些帝王,到秦代以来的高度集权的皇帝,王权都是社会统治的核心。
后代都会追认甚至祭祀前代帝王以求获得政权的正统性,后世都城中的历代帝王庙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是礼乐文明或者礼制社会。
规范现实社会中各阶层行为、身份、仪礼等社会关系或言礼序人伦的礼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的独特统治模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特质。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讲礼仪、重礼节,还在说我们是“礼仪之邦”。
第三是文字或者汉字。
文字是文明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尤其作为中国文字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始一直传承到今天。
山西陶寺遗址还发现距今4000多年的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这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与甲骨文属于一个体系。
总之,传承几千年的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明证和繁衍发展的记录。
(摘编自高江涛《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材料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经过百余年的持续努力,考古工作者与其他研究者一起,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礼仪与礼制文明的形成。
特定的礼器与礼制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贾湖遗址证实,中国早在距今9000年时已有礼制活动。
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礼器并形成相应礼制。
龙山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更成体系的礼制并使用成套的礼器。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五)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古代智慧既浓缩在以“经史子集”为载体的伟大文典中,也以实践形态深深扎根于先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时代性而主要属于古典学范围,而古典学作为古典时代的人类智慧,又因与人之生存的切近特性及对生命本身的直接观照,在总体上属于人类早期共有的博物学传统。
所谓博物学,就是广博宽泛地理解万物的学问,一如孔子所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博物学知识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与人的身心经验有密切关系。
在博物学的语境中,人与自然的接触是直接的,感受是多样的,人的生命体验因而也是具体的,它不是纯知识论的,而是寓有活动者自身的生命情感在其中。
由于博物学是源于先民在大地上最基本的生存经验自然而然形成的知识,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直接需求,属于当地人生存于当地的生命智慧。
如果往大处说,则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个性。
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文明,其知识主导类型就是这种博物学的智慧。
古希腊人所说的“爱智慧”,也只能在博物学的范式下才是可能的。
中国是一个在历史上有着从未断裂的博物传统深广之国度,中国古典学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底蕴和内力。
如何既继承和复活传统古典学经验,又匡正人类发展中的偏失,于己于世都已成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博物学最大的特征是整体存在性。
若仅仅按照现代性的要件性模式,从中寻找有利于当下情形的若干元素,最终将导致杀鸡取卵的局面。
就此,我们必须时刻反思,探究如何按照博物学的原则开创新的教育方式和承继形式,繁荣和传扬中华古典学。
首先,需要在普遍的文化精神方面倡导博物的情怀,提倡博物的精神,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万物一体。
其次,整体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人类各民族的知识史中存有丰富的博物学资源,对这种教育不应支离破碎地进行,而是系统地展开,包括系统的实践训练和体验感知。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5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浙江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
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
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
世宗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
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赠侍中。
呜呼,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
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 惟知所用尔。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材料二: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
……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
2023届山东省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Ⅱ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草原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生存于草原的生物以及生物、环境组成的群落与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我国草原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样而独特,这种天然资源的优势与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息息相关。
我国草原拥有2000余种草原动物、1.5万余种草类植物,仅产于中国的特有植物种有沙打旺等近500种。
作为筛选培育生态草、牧草和草坪草的基本材料,草类遗传资源必要的保证了我国草原生物的多样性,作物抗性育种的优异基因就来源于此。
草原植物作为主要栽培作物和草种的野生亲缘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因此,草原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但当前草原生物多样性面临着诸多威胁,包括草原退化引起的自然生存环境丧失与破坏,部分草原植物尤其是柴胡、防风、金莲花等药用植物乱挖滥采,外来物种入侵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所以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已经迫不及待。
21.把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以“草类遗传资源”为主语开头的三个判断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四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每次吃完菠萝,嘴巴总觉得涩涩的,还有点疼,好像被针刺过一样。
菠萝之所以会扎嘴,①。
当我们吃菠萝时,菠萝里富含的蛋白酶会分解掉口腔黏膜上的纤维蛋白,导致黏膜受损,使我们产生刺痛感。
而草酸钙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的粉末,进入口腔后,也会刺破我们的口腔黏膜、舌头、咽喉等组织,造成损伤,产生扎嘴的感觉。
为了吃菠萝不扎嘴,人们使用盐水来泡菠萝,但这真的有用吗?菠萝中的草酸钙在盐水中会溶解,这一点确实会减少一些草酸钙针晶的含量。
而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抑制,需受到温度、金属离子浓度等的影响,②。
2023届山东省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写作专题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重读路遥《人生》才发现,从头至尾,真正困住高加林的,不只是贫穷,还有由于自己的短视作出的一次次错误选择,最终造成人生悲剧。
材料二: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与高加林境遇相似。
虽然他失去教职工作后也回到村里耕作生活,但是目光的长远使他最终选择离开封闭的农村,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情节令人激赏。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她边读边悟边写,现炒现卖,终于写得一首。
但只因措词不雅,声韵生硬,单调滞涩而被要求重写。
你看那香菱,“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当第二次诗作失败后,香菱仍旧忘我地用功,继续努力,她“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到了痴狂的地步。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她冥思苦索,已近入魔,但终于以自己的苦心诚心换得了诗神缪斯的青睐,觅得了佳句。
第三次的诗作看似梦中偶得,实是多次锤炼苦心孤诣的结晶。
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悬想”“苦索”“顿悟”三个境界。
这不仅是学诗的借鉴,也是所有艺术创造和成就事业的借鉴。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5:文言文阅读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
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
《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
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
”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
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1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B.何怨,怨恨什么。
“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
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
D.逆,意为揣度、预料。
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
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
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山东济宁市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济宁市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3.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宇宙大爆炸的火球有些像核爆炸的火球,但核爆炸的火球热量在一小时、一天或一周内就会消散开来。
相比之下,大爆炸的热量就无处消散了,只能在宇宙中徘徊。
事实上,宇宙里也只有大爆炸的产物。
时至今日,大爆炸遗留的热量仍充满宇宙,围绕着我们。
在过去约140亿年的膨胀中,温度已然冷却下来,大爆炸再也无法发出可见光,只能释放出一种不可见的光,即微波辐射。
微波对你而言一定不陌生,它被应用于加热食品、手机通信、传播电视节目等领域。
如果你用过老式电视,当你切换频道时,中间会有画面停顿现象或者雪花出现在屏幕上,约1%的画面停顿和雪花可能来自大爆炸产生的微波辐射。
这些微波在被你家电视天线捕获之前,已经在宇宙中飘荡了约140亿年,上次它们接触到的其他事物是宇宙开端的那个火球。
事实让人震惊,宇宙中99.9%的“光”,也就是光子都来源于大爆炸,仅0.1%的光子源于恒星以及星系。
这就是宇宙最为惊人的特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如果你有双能看见微波的眼睛,那么你眼前的世界,包括空空如也的空间都会发出白亮的光。
你就像住在一个大灯泡里。
科学家直到1965年才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且完全出于意外。
但是,我们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会发出微波,我们难以分辨哪些是大爆炸发出的。
这正是1964年新泽西州霍姆德尔的两位科学家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碰上的难题。
这两个人被巨型喇叭状的微波探测器吸引到贝尔实验室工作。
2023年高中语文三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3年高中语文三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试题(共20小题)1.(2023 香坊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
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
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夙笑。
”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
”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
还反,其妻怒而去之。
臣笑其旷也。
”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
”于是罢师而归。
齐简公有臣曰御鞅,谏简公曰:“田常与宰子,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而危之,愿君去一人。
”简公曰:“非细人之所敢议也。
”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贼简公于朝。
故忠臣之言,不可不察也。
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治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
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帏幕。
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
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入者哉!”(节选自《说苑正谏》)材料二:赵简子攻卫,附郭。
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屏蔽之下。
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育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钝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文公即位二年,辰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
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国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
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屏蔽,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郭。
简子曰:“与吾得草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
”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
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注】①御鞅:御,官也,职掌车驾:鞍,名也。
②行人:官名,负责外交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贤主所贵莫如士。
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
言直则枉者见矣。
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
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对曰:“意闻好直之士,家不处乱国,身不见污君身今得见王而家宅乎齐意恶能直?”宣王怒曰:“野士也!”将罪之。
能意曰:“臣少而好事,长而行之,王胡不能与野士乎,将以彰其所好耶?”王乃舍之。
若能意者,使谨乎论于主之侧,亦必不阿主。
不阿,主之所得岂少哉?此贤主之所求,而不肖主之所恶也。
赵简子攻卫,附郭.。
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屏蔽..之下。
鼓之而士不起。
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怫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
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
文公即位二年,砥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
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屏蔽犀槽,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之。
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
"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
战斗之上,椁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有删改)[注]献公,即晋献公,下文“绛”为晋国都城绛城。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身不见A污君B身C今得见D王E而家宅乎F齐G意恶H能直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在城外围加筑城墙,即外城。
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城郭"泛指城邑。
B.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
"屏"与《鸿门宴》"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
C.尊名,可指帝号,也可指崇高的声名。
文中取后者意,指天子显赫的声名。
D.乘,取“登上"之意,与《过秦论》"因利乘便”中的“乘”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主的弊端在于,想知晓不正之事,却又厌恶正直的言论,如同阻塞水源却想得到水,终究不能遂愿。
B.赵简子攻打卫国,交战时他远远躲在后面。
简子击鼓时士卒却不动,他因此感叹士卒这么快就变坏了。
C.烛过在劝说简子时,直言献公、惠公、文公用了同样的士卒,都成就了一番事业,以此来督促简子自省。
D.简子最终意识到士卒不肯效死,错在自己,于是改变做法激发士兵斗志。
作者认为善谏之言胜过赏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若能意者,使谨乎论于主之侧,亦必不阿主。
不阿,主之所得岂少哉?(4分)(2)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4分)14.齐宜王和赵简子对待直言的态度有何相同之处?从中能看出二人怎样的特点?(3分)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永和二年冬,成汉主李势不恤国事,加以饥馑,四境之内,遂至萧条。
晋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汉,将佐皆以为不可。
江夏相袁乔劝之曰:“夫经略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众言皆合也。
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①二寇而已。
蜀虽险固,比胡为弱,将欲除之,宜先其易者。
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修战备。
宜以精卒万人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
胡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
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
”温从之,使袁乔帅二千人为前锋。
三年春二月,桓温军至青衣,汉主势大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权、前将军昝坚等将之,自山阳趣合水。
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晋兵,昝坚不从,引兵自江北鸳鸯碕渡向犍为。
三月,温至彭模。
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汉兵之势。
袁乔曰:“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噍类无遗。
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若分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偏败,大事去矣。
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以示无还心,胜可必也。
”温从之。
留参军孙盛、周楚将嬴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
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
温进,遇李权,三战三捷。
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坚众自溃。
势悉众出战于笮桥,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温马首。
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
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寻舆榇②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株,送势及宗室十余人于建康,引汉司空谯献之等以为参佐,举贤旌善,蜀人悦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注]①胡、蜀:此指东晋十六国时期存在的后赵、成汉两个割据政权。
②榇:棺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B.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C.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D.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加点的“饥馑”,指饥荒,荒年,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凶年免于死亡”的“凶年”意思相同。
B.“不修战备”的“修”,意为修理、整治,与《离骚》中“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意思不同。
C.“赍三日粮”的“赍”,意为携带,与《孔雀东南飞》中“赍钱三百万”的“赍”意思不同。
D.“引汉司空谯献之”的“引”,意为推荐,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温欲伐蜀,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成功,而袁乔则力劝桓温攻蜀,提议轻军速进,待敌方发现时已经通过了其赖以为守的天险,得以成功。
B.桓温的军队到达青衣后,李势派李福和昝坚等率军从山阳奔赴合水抵御桓温,将领们都想在江的南岸设伏来对付东晋大军,昝坚不同意。
C.桓温留孙盛、周楚留守彭模,亲自率领步兵轻装向成都进军。
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人率领的老弱残兵经奋战仍不敌李福而败逃。
D.李势带着成都城中所有的守军与桓温在笮桥决战。
晋军初战不利,官兵们产生退缩情绪,袁乔趁晋军鼓吏的失误督率士卒力战,扭转了战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夫经略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众言皆合也。
(4分)(2)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4分)14.面对后赵与成汉两个外患,袁乔为什么提议首先讨伐成汉?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分) 山东省潍坊市四县市2023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卫君问于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
”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
”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
”桓公立以为仲父。
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
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过人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坦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
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选自刘向《说苑·尊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B.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C.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D.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弓而祝鸡矣”与“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箜篌引》)两句中的“张”字含义不同。
B.“害之必也”与“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害”字含义不同。
C.“贱不能临贵”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D.“今君有士见过人矣”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认为朝廷没有贤人,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有飞翔千里的愿望,但不能达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
B.田让认为卫国国君不能招致贤士的原因是:臣子既不能凭借功绩获得赏赐,也不能够依据情理去躲避惩罚。
C正是由于齐桓公为管仲提供了治国理政所应具备的条件,管仲才得以帮助齐桓公取得了天下霸主地位。
D.杨因曾因品行差而三次遭乡人驱逐,因对国君不忠而五次被撤职,而赵简主还是接见了他并授给他相位。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4分)(2)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4分)14.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国君应如何对待人才。
(3分)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