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症1

合集下载

更年期综合症肥胖风湿病

更年期综合症肥胖风湿病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

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要方法。

具体用药时又要注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用攻伐的药物。

一、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肾阴亏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或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脾肾阳衰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二、辨证分型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同时辨明兼证分别证型。

现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五型:1.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

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

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

3.肝气郁结情志抑郁,胁痛,乳房胀痛或周身刺痛,口干口苦,喜叹息,月经或前或后,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悲伤欲哭,多疑多虑,尿短色赤,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青紫或瘀斑,脉弦或涩。

4.脾肾阳虚月经紊乱,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肤肿,腰瘥膝冷,腹满纳差,大便溏薄。

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

5.肾阴阳俱虚颧红唇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耳鸣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瘥软,月经闭止,性欲减退。

舌质淡,脉沉无力。

丹栀逍遥丸的25种新用途

丹栀逍遥丸的25种新用途

丹栀逍遥丸的25种新用途丹栀逍遥丸是在《和剂局方》中“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二药组成。

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煨姜、薄荷、甘草组成。

其功效为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原来主要用于治疗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寒热往来、舌淡红、脉弦虚之肝郁血虚等症。

近几年来,经不少医家临床验证,其在治疗女性疾病方面,确有独特功效。

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丹栀逍遥丸有如下新用途。

1.月经不调妇人以血为本,血化生、统摄于脾而藏受于肝,若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常可引起月经不调。

若郁久化火,热伤冲任,则可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行吐衄、崩漏等证。

逍遥丸是临床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在妇科病中应用极为广泛,能疏肝养血、解郁清热,最适合于肝郁血虚、郁久化热之证,临床若能悉心辨治,运用于与月经有关疾病的治疗,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2.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通过对300例PMS患者给逍遥丸治疗并附200例西药治疗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明逍遥丸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稳定。

3.乳腺增生乳房两侧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边界不清,质实硬或囊性感,推之可动,尤以月经前期为甚,经后则减轻或消失者或西医诊断的乳腺小叶增生和囊性增生病,均可服用本品。

以本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182例,治愈75例,显效78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治愈显效率为84.1%。

4.男性乳房发育症本方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62例,其中痊愈52例,显效7例,无效3例。

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5疗程。

本方治疗男子乳房发育症35例,年龄17-73岁,病程3个月-5年,治愈率为89%。

本方加减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7例,年龄18-36岁。

治愈5例,疗程9-26天;好转2例,服药26天以上症状消失。

5.高泌乳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高泌乳素(PRL)升高(≥25ng/m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

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以中药逍遥散为主方,随证加减,并进行心理辅导治疗。

结果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

结论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肾虚阴阳失调逍遥散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90%的更年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随着妇女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承受社会、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笔者近年来用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5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59例均为门诊内科更年期综合征病例,年龄40-60岁,病程1-3年,均不能正常工作。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绝经前后诸证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妇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的有关内容制定。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经行紊乱或闭经,伴或不伴有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或浮肿便溏、腰酸骨楚、倦怠乏力、甚或情志异常等。

2 治疗方法以逍遥散为主方:柴胡15g、当归15g、白芍20g、白术10g、茯苓20g、薄荷10g、甘草6g。

有月经紊乱者加益母草30g。

(1)伴心悸失眠、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头晕乏力、舌质嫩红、脉细数之肝肾阴虚者,合酸枣仁汤加减,加酸枣仁20g、丹参30g、女贞子20g、地骨皮15g、何首乌20g、太子参30g、百合20g、合欢皮20g、川芎15g。

(2)伴头昏胀痛、失眠易怒、眼雾、口干便秘、血压升高、舌质降红、苔少乏津、脉细弦之肝阳上亢者,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加天麻20g、枸杞15g、丹参30g、钩藤20g、龟板20g、牡蛎20g、菊花15g、石决明15g、麦冬20g。

(3)伴头晕乏力、汗出、胸闷、阵发心动过速、舌质瘀暗、脉细涩之气滞血瘀者,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加生地15g、枳壳10g、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5g、桔梗15g、牛膝15g、丹参30g、地龙15g。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妙方 (1)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妙方 (1)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妙方更年期综合征(又名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发生率高达85%左右。

本征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及机体衰老合并存在有密切关系,亦与患者精神、神经、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在此时期前,如卵巢受到严重破坏或手术切除更易发生此病。

中医称本病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多由妇女绝经前后,肾气虚衰,冲任二脉虚损,天癸渐竭,肾阴肾阳易于失和,因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证候。

一、有哪些诊断要点?1.发病年龄在45~55岁。

2.月经紊乱,周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渐至闭止。

3.“生”“殖”“器”“官”及“乳”“房”逐渐萎缩,白带减少,“性”“欲”下降。

4.血管舒缩综合征:常见为潮红,潮热,出汗,心悸等。

5.精神症状:常有忧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失眠,甚至喜怒无常等。

6.泌尿系统萎缩:有尿急、尿频、尿失禁,还可发生萎缩性膀胱炎症。

7.骨与关节症状: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最重要的并发症,且常伴有肌肉与关节疼痛。

8.心血管病变:常伴有心悸,心前区痉挛感,阵发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收缩压升高且波动较大。

9.妇科检查:外阴萎缩,“阴”“道”变短,粘膜皱襞消失,弹性差,粘膜色浅,有炎症时可见多数出血点;宫颈小而光滑;子宫体萎缩变小;宫旁组织软,常扪不到卵巢。

10.激素测定: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增高,血浆雌二醇下降。

11.光子吸收骨密度检查:骨矿物质低下或正常。

12.X线检查:骨骼(尤其是脊柱、股骨、掌骨等)可显示骨质稀少或骨质疏松症。

上述诊断要点中,根据年龄及症状,一般不难诊断。

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诉和症状较多,必须排除有关的器质性病变,始可诊断,以免贻误治疗。

二、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1.“阴”“道”出血:需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息肉及内膜癌相鉴别,诊刮较内膜活检为准确。

2.潮热:多种疾病有潮热的感觉,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糖尿病、结核病及其他慢性感染病。

冯志海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经验

冯志海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经验

冯志海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经验介绍冯志海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经验。

从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及丹栀逍遥散的组成、功用、适应症方面进行总结。

并附围绝经期肝郁脾虚证医案予以验证。

标签:围绝经期综合症;丹栀逍遥散;冯志海冯志海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冯志海教授从事内分泌疾病诊疗工作近30年,临床尤善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亚临床甲状腺炎、糖尿病、痤疮等疾病。

冯志海教授临证组方以抓住病机为治疗关键,故每每遣方用药,均细致精当。

今举冯志海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之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1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围绝经期综合症主要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出现的明显不适症状,如烘热汗出、夜间盗汗、烦躁易怒、思虑较重、潮热面红、怕热明显、心悸失眠、腰酸背痛等[1],这些症状往往相兼出现,症状或轻或重,持续时间或长或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日常工作。

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症状与中医“郁证”、“脏躁”相似。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指出肾虚为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主要病机。

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肝肾同源,肝阴血益亏,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则肝阳偏亢,日久不愈,忧思过度,肝气郁结,郁久化火伤阴,肝郁则脾虚,气血不调,加重肝阴血不足。

故冯志海教授认为,肝郁脾虚为围绝经期综合症的重要病因之一,治疗时若单以补肾治本,则见效甚慢,若兼以健脾清肝,则可事半功倍。

2丹栀逍遥散的组成、功用、适应症丹栀逍遥散又名加味逍遥散,为临床常用方,由当归、芍药、茯苓、炒白术、柴胡、丹皮、炒山栀、甘草、薄荷、生姜组成。

该方最早出自明·薛己的《内科摘要》,薛氏根据肝病特点,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入牡丹皮、炒山栀,用于肝脾血虚之证。

丹栀逍遥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丹栀逍遥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治 疗 前 后 的 临床 疗 效 。结 果 治疗 后 的 显 效 、 有效、 无效例 数分别 为 1 0 1例 、 7 5例 、 1 6例 , 显效 率 、 有效率 、 无 效 率 和总有效率分别 为 5 2 . 6 、 3 9 . 1 、 8 . 3 V 0 和9 1 . 7 ; 治疗 后 的 月 经 周 期 紊 乱 、 血管舒缩综合 症 、 精神神经症状 、 生 殖 器变化 、 心血管变化症状的发生率( 5 . 2 、 7 . 8 V 0 、 6 . 8 、 4 . 7 、 5 . 7 ) 较 治疗前 ( 8 3 . 3 、 7 3 . 4 、 7 0 . 3 、 3 2 . 8 %、
【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8 5 【 文献 标 志码 】 B
Th e Ef f i c a c y a nd S af e t y o f Da nz h i Xi a o y a o Powde r i n t h e Tr e a t me nt of Cl i ma c t e r i c S y nd r o me
6 15 0 00。 Chi n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Da n z h i Xi a o y a o P o wd e r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2 2 5 7 . 2 0 1 4 . O 1 . O 1 9

临床 报 道 ・
丹 栀 逍 遥 散 治 疗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的 有 效 性 和 安 全 性 研 究

辩证论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辩证论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辩证论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绝技妙法】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50岁前后,因肾气衰退,天癸渐竭,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引起的疾病。

从更年期不同临床表现来看,可分为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脾肾阳虚、肝郁气滞等证型,但临床往往几型并存。

纵观综合征的舌脉症表现,高景丽医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肾虚,可兼见脾虚肝郁、肝阴不足、心气阴不足等。

治以补肾健脾为主,兼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现将其辨证论治体会探讨如下:(1)肝肾阴虚型:是临床最常见证型之一,阴虚为基本病机。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天癸是形之物质,属阴,来源于肾。

肾阴虚不能涵养肝木,则肝阴亦不足,肝肾阴虚,阳亢于上,可出现头晕,耳鸣,烦躁易怒,烘热汗出;冲任脉虚,则月经紊乱量少,淋漓不断,腰膝酸软;阴精不足,失之濡养,出现健忘,眼干涩,五心烦热,口干,便结,尿短赤。

其根本病机在于肝肾阴虚。

(2)心肾不交型:其根本在于肾阴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心阳独亢,即出现心悸耳鸣,彻夜不眠,多梦,头面阵发性潮红,汗出,心烦躁急,兼见肾精不足之腰膝酸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舌红苔少,脉细数。

(3)脾肾阳虚型: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即出现脾肾阳虚。

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脾失健运,可出现恶寒,纳呆便溏,面浮足肿,倦怠无力;冲任虚寒,则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经期后延,带下清稀如水;肾虚失固,则夜尿多,脾肾阳虚,则舌淡而胖嫩,苔白润,脉沉缓无力。

(4)肝郁气滞型:临床常表现为兼证型,其根本在于肝。

更年期综合征与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

肝主谋虑疏泄,《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日:“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更年期之妇女肾气虚衰,肝阴不足,稍加谋虑或情志抑郁,则肝气郁结,气机不畅。

其主症为胸胁少腹疼痛,抑郁太息,暖气呃逆或头痛眩晕,口苦躁怒,或经血夹紫块,脉弦或弦数,往往兼风肝肾阴虚之症。

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治则为补肾健脾,兼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丹栀逍遥丸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丹栀逍遥丸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2月第23卷第5期丹栀逍遥丸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观察高翠萍(柳林县中医院,山西柳林033300)的7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3讨论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儿科常见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甚至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选择何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儿痛苦一直受到临床的关注。

目前西医、中医对小儿腹泻都有相应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小儿耐受性差、依从性差,导致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据田琦等人报道,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不仅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痛苦。

我院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文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4.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1%(P <0.05)。

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医认为腹泻属中医“呕吐”、“泄泻”等范畴,小儿腹泻是由于先天体质不足,脾胃虚等导致,应根据患儿病情状况辨证施治。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是将中药贴敷于小儿肚脐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神阙穴,而神阙穴内联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且脐部皮下脂肪相对较少,通过中药贴敷刺激神阙穴,利于中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脐下的动、静脉以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内并到达全身,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另外本组药方中丁香散寒止痛,温中降逆,可以最大程度减轻患儿腹部胀满感,减少呕吐次数,利于患儿消化;白胡椒也有一定的治疗胃寒腹痛作用;吴茱萸则降逆止痛,抑制呕吐;苍术健脾胃、燥湿寒。

上述药物合用,可以促进患儿肠胃消化,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虽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但是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如:贴敷前需要观察患儿脐部皮肤有无破损,如有破损不可直接进行贴敷;贴敷期间不可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贴敷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贴敷处皮肤情况,如有明显的发红、痒痛等应立即停止贴敷;每次贴敷完成后用温水对贴敷处皮肤进行擦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症丹栀逍遥散是在逍遥散(白术; 柴胡; 当归; 茯苓; 甘草,芍药,薄荷)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主治肝郁血虚日久,则生热化火,此时逍遥散已不足以平其火热,故加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

本人在临床中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效果佳。

1. 朱聚娥女52岁,面部发热,时有烘然汗出,口干苦,眼干涩,睡眠差,大便干,舌淡暗苔白,脉弦缓,左尺弱。

测体温正常。

有高血压病史10年。

丹皮15 炒栀子10 柴胡10 赤芍15
当归10 黄芩10 夜交藤20 沙参15
麦冬15 生地30 枣仁20 知母10
炙甘草10 地骨皮15 5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面部发热明显减轻,凌晨2点以后还热,睡眠好转,大便偏干,舌淡红苔白,脉细弦。

上方继服5剂。

随诊:两月后,面部发热未在出现,睡眠好转。

2. 王秀女52岁,患者烘然汗出,手足心热,心烦,腿抽搐,眼干涩,食纳少,二便正常,腰困,疲乏,舌淡苔白,脉细弦。

丹皮15 炒栀子10 柴胡10 炒白芍30
炙甘草10 当归10 生地30 浮小麦30
木瓜30 枸杞15 菊花10 焦三仙各15 6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汗出减少,手足心热,腿抽搐减轻,舌淡苔白,脉细弦。

上方加续断15 炒杜仲15继服6剂。

随诊:一月后,上述症状消失,病痊愈。

按:更年期综合症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乏力、抑郁、多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难于集中等。

”更年期综合症在中医学亦有称“经断前后诸证”。

多因妇女将届经断之年,先天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将竭,导致机体阴阳失稀,或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症候。

故中医认为其病在肾,虚为本。

但从当前的临床实践来看,用传统的补肾方法不甚理想。

妇女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所以治疗妇科疾患首重治肝,应以清心平肝为主,兼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丹栀逍遥散方用柴胡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薄荷助柴胡疏达之力;当归、白芍养血生血;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清泻心肝两经之热。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养血凉血之功,故治本病收效斐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