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定稿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3课。
本课选用了五篇描写人物的文章,分别是《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长城谣》。
这些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进一步培养。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描写人物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写作指导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模仿,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相关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描写素材,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写作纸张:为学生准备写作所需的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人物形象。
例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印象深刻的人吗?他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定稿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生活中简短的话题,感悟文字情境;2.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教材的示范,能够初步体会作者借助文字的音节韵律和语言节奏表现情感;3.是学生一能初步理解家长、老师的指令、需求。
能够运用短语、句子对物品进行简单描述;4.能够初步感知家长、老师、同学等有关自己和别人的情感态度、相互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对家庭有秩序、干活有规律的要求;二、教学重点1.能够读懂与生活有关的简单话题,有简单地感悟文字情境;2.能够大致体会作者借助文字的音节韵律和语言节奏表现情感;3.能够感知家长、老师、同学等有关自己和别人的情感态度,体验家庭有秩序、干活有规律的要求;三、教学难点1.能够体会作者借助文字的音节韵律和语言节奏表现情感;2.能够初步体验对家庭有秩序、干活有规律的要求;3.能够理解家长、老师、同学等有关自己和别人的情感态度;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走进课文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预测故事情节;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3.分组讨论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展示讨论结果;第二节读懂课文1.导入课文生字生词;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第三节深入学习1.学生小组讨论人物形象描写,展示分组讨论成果;2.教师带领学生感悟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3.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朗读课文;第四节拓展延伸1.学生听读课文,尝试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和形象描写;2.学生小组绘画,描述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五、课后作业1.读懂教材中课文;2.思考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点;3.描述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用文字和图片予以表现;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人物描写一组》这一单元展开,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体会人物形象描写的技巧,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价,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有全面的提升。
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今天我上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运用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开课之初,我就直奔课题,并让学生从课题中了解今天要学的课文主要是讲什么的,同时,告诉孩子们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二)、复习词语,理解词意学生已经五年级了,所以我在这里没有把字词的学习作为重点,只是让他们一读带过,说几个理解了的词语的意思就可以。
(三)、概读课文,初识形象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两步:1、这篇__中的三个片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2、生自由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的语句描写方法(效果)(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我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四)、品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环节是我这节课的重点部分,也是一个铺垫的环节。
学生在读、画、品的过程中把小嘎子机灵、顽皮的性格特点牢牢地印在了脑海中。
同时了解了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2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展开学习的,一篇篇__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嘎子顽皮、机敏、富有心计。
生:小胖墩很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
你还有其他收获吗?课文着重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生:……生: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
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师:是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这篇课文选自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被人们视为细节描写的经典,这是一段怎样神奇的文字啊?(板书课题,读课题,正音“监”,理解“监生”)。
师:片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严监生呢?(强调临死前,师在临死前下打上点。
)师:设想一下一个人在临死前会想些什么?生:……师:这些都是一般人临死前的想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的收获。
师:严监生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师板:两茎灯草)师:在古代灯草是用来照明的,它非常地便宜,相当于一盒火柴里一根火柴的价钱,高明的作家善于抓住特殊情景下的最不起眼的事物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原来“两茎灯草”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心事,他的表现是怎样的不一般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生读书画记)师:严监生临死前有哪些不一般的表现?生:……(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组人物描写,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文通过描写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情感的人物,使学生了解描写人物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描写人物的能力还不够强。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但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了解和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描写生动、具体、传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的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3.教室里准备一些人物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描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描写人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课后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课后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主要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本节课选取了多个经典的人物描写片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指导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人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往往存在描写过于简单、刻板,缺乏生动性和真实感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观察人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手法进行人物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人物写作。
2.难点:如何使人物描写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感,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方法。
2.实践指导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人物描写,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经典的人物描写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经典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或多个人物形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现场练习,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人物描写一组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一组9篇人物描写一组 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拓展与延伸】围绕单元专题安排课外阅读的内容。
【重、难点突破】感受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这册学的有关写人的文章,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才把人物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三个个性分明的人物,看看作者是用了怎样神奇的笔法来描写的吧。
二、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1、你们看过《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吗?里面的嘎子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啊!现在我们就一起重温他摔跤时的“嘎”劲吧。
2、学生自学课文,找出描写嘎子的内容,说说嘎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重点抓住嘎子的动作、心理来体会。
小嘎子是个个性鲜明的男孩子。
他“从不单凭力气”跟人硬拼,而是“一向仗着”自己“眼疾手快”,所以,这次跟胖墩儿摔跤,“自然不跟他一*一搂”,而选择了适合自己特长的“随便摔”的方式。
从一开始对摔跤方式的选择,就可见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富有心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3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几篇优秀的人物描写文章,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节课所选文章都是紧紧围绕人物描写这一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人物描写这一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往往过于注重外貌描写,而忽视了内心世界的刻画。
此外,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语言表达往往过于生硬,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物描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文章,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人物描写文章,用于教学。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物描写,以及人物描写的作用。
2.呈现(15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准备好的相关人物描写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篇文章,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进行讨论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教案【课前解析】关注文本内容:《人物描写一组》的三个片段分别以“摔跤”“他像一颗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为小标题,塑造了小嘎子、祥子和严监生三个人物。
第一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进行摔跤比赛的情形,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第二个片段主要写了初入行的年轻后生祥子的外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祥子的生命力;第三个片段选自《儒林外史》,主要写了严监生临死时的场景,他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硬撑着不肯咽气,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严监生的极度吝啬。
关注作者、作品: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等。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第五、第六回。
这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读书人追求功名,以及他们生活的小说,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登峰之作。
作者吴敬梓,创作这部书花了近二十年时间。
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勾勒,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对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刻画更是“千古绝唱”。
关注语文要素:《人物描写一组》这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摔跤》一文对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了祥子结实、健美的形象;《两茎灯草》选择了典型事例,抓住了主人公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本课对应的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重点呈现。
关注策略指导: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整合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同本课的教材学习结合,从人和事件的具体事例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
关注学法指导:三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侧重点各有不同。
结合课后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感悟的方式使学生分别了解三个片段中的人物特点;引导学生牢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一系列描写,体会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2.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嘎、绊、揪、扳、腕”五个生字,会写“跤、搂、仗、鞭、欺、挠、扳、腕”八个字。
会写“摔跤、手疾眼快、欺负、脚腕子”四个词语。
2.能结合《摔跤》这一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嘎子、小胖墩儿的特点。
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的特点,体会表达效果,并学着运用这个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勇武过人的武松,意志坚定的刘伯承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渡: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继续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回忆熟悉、有特点的人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清楚本组阅读、习作两个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认识字词1.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
板书:(13.人物描写一组)阅读思考:这篇课文共有三个片段组成,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三个片段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出自哪本书?作者是谁?预设1:《摔跤》主要人物有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
预设2:《他像一颗挺脱的树》主要写了初入行的年轻后生祥子。
选自《骆驼祥子》,作者老舍。
预设3:《两茎灯草》主要人物是临死前的严监生。
选自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吴敬梓。
2.教师过渡:《人物描写一组》是分别从小说《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和《儒林外史》中节选的三个片段,每一部分片段的题目就是这个片段的小标题。
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片段《摔跤》,板书(摔跤)首先我们一起来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愿意把这篇文章的作者和这部作品给大家介绍一下?预设1:(生读课件)徐光耀,生于1925年,河北雄县人。
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电影文学剧本《小兵张嘎》等。
预设2:《小兵张嘎》1961年底发表,讲述了抗日小英雄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等人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
3.学习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词语。
教师范读:同学们,这部分有很多的儿化音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尤其是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把儿化音读出来,老师先读一遍,请你跟读两遍。
“小胖墩儿”、“单褂儿”、“虎势儿”(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本,梳理片段的内容;认识字词,扫清障碍。
)三、细读感悟,体会特点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文中圈出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2.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分享。
预设1:文章一开始,嘎子就对胖墩儿说“要不——摔跤。
”从这句话里,我能看出来,虽然在身材上嘎子跟小胖墩儿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还是不服输。
引导:也许摔跤并不是小嘎子最拿手的,但是他这一句话就让我们看出他身上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也能看出小嘎子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
板书(争强好胜)追问:面对小嘎子发出的挑战,小胖墩儿作何反应呢?预设2:“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小胖墩儿也是不甘示弱的,很快就接受了挑战。
虽然他比较胖,”虽然他很胖,但是动作很敏捷。
追问:你是从哪些字词看出小胖墩儿的动作敏捷的呢?预设3:我是从“跳、退后、闪、脱、叉”这些字词感受出来的。
小结:从他的语言和动作上,我们不难看出,小胖墩儿也是一个率真,憨厚的孩子。
板书(憨厚率直)过渡:同学们,大战一触即发,两个孩子的“战斗”就在只言片语之间引爆了。
刚才我们分别关注到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那么既然是摔跤,一定是动作描写比较多。
接下来,请同学们重点关注两位小主人公的动作描写,我们继续来交流。
预设4:学习句子:“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鵮架似的对起阵来。
”追问: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①:我感受到了他们在摔跤前彼此气势都很强。
教师引导:你觉得什么叫“虎势儿”“公鸡鵮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谁能来模仿一下?生谈,生模仿。
相机出示:“虎势儿”:是指俩人都很威风,不甘示弱。
公鸡鹐架:原指公鸡用嘴啄同类或敌人,以及彼此打斗。
后引申为打架斗殴。
过渡:同学们,通过模仿,我们可以很真实地感受嘎子和小胖墩儿的摔跤气势不输彼此,所以在我们写作时也可以借用动物的一些动作来刻画人物。
大战一触即发,我们继续来交流。
预设5:“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破绽。
”这部分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他们两个人的实力旗鼓相当,不分上下。
教师引导:的确如此,这段话分别对两位摔跤手进行了动作描写,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呢?预设①:我从“猴似的蹦来蹦去”感受到,嘎子非常机灵。
预设②:我从“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看出来,小嘎子非常想获得胜利,但是他太有心计了。
小结:一场比赛中,小嘎子为了取得胜利表现得灵活,而且心思也很多。
板书(灵活机智)与小嘎子的表现不同,通过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你又感受到胖墩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预设③:我从“踏、合、鼓”体会小胖墩儿虽然很胖,不如嘎子灵活,但是他是一个十分沉稳的人,要知道,在摔跤里沉稳才是取胜的关键;而且小胖墩儿还是一个“摔跤惯手”,说明他经验十分丰富。
教师引导:你说的很全面,通过动作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小胖墩的性格特点与小嘎子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沉稳,板书(沉稳)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小胖墩的经验老到。
小结:你们发现了吗?动作描写可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写作手法,不仅能让我们看到精彩的画面,而且还能让我们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两个摔跤手法不同,性格不同的小主人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激烈的比赛呢。
我们继续来交流。
预设6:学习“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破绽。
”预设①:通过“转、抓、挠、揪”这四个动词,我体会场到他们摔跤的场面紧张、比赛激烈。
预设②:我通过“推拉拽顶、扳”,感受到小胖墩儿摔跤技术很好,很专业。
预设③:“钩、别住、推、摔”这些词语也能看出小嘎子非常的机灵,场面很激烈。
过渡:文中对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
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抓、挠、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对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也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你认为,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是什么样的孩子呢?小结:《摔跤》这一片段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尤其是动词的准确运用,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犹在眼前,难怪老舍先生说,只有描写行为,人物才能站起来。
板书(动作描写)(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圈、画,紧扣文中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尤其是动词的准确运用,感悟,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四、观看视频,推荐阅读1.同学们,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人物形象已经深深走进我们每位同学的心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一段他们摔跤的视频,再次感受他们摔跤的激烈场景。
(播放视频)2.过渡:第二次摔跤中,小嘎子靠咬人这一不光彩的动作取得了胜利,这也正表现了他的争强好胜、淘气顽皮。
他们还进行了第三次摔跤比赛呢,结果如何?请同学们阅读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也可收看影视剧《小兵张嘎》,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上这本书,喜欢上这个人物。
(设计意图:观看第二次摔跤视频,一是体会作者对摔跤动作描写的细致、准确,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小说,观看影视剧。
)五、布置作业请你写一个比赛或游戏的片段,如:拔河、扳手腕、打篮球等,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