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朝贡贸易
关于朝贡贸易的书

关于朝贡贸易的书朝贡贸易:历史上的珍宝交流一、引言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进行的一种特殊贸易形式,是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朝贡贸易,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交流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商品和技术,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朝贡贸易的起源、特点以及对古代世界的影响。
二、朝贡贸易的起源朝贡贸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始通过贡使的形式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贡使是中国皇帝派遣的使者团队,携带着丰厚的礼品和贡品,前往周边国家向其国君臣民展示中国的威望和文明。
这种贡使制度成为朝贡贸易的基础,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渠道。
三、朝贡贸易的特点1. 互通有无:朝贡贸易是一种互通有无的贸易形式。
中国作为贡方,向周边国家提供丰富的礼品和贡品,如丝绸、瓷器、药材等。
而周边国家则向中国贡献特产和稀有物品,如黄金、宝石、奇珍异兽等。
通过互通有无,双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互惠互利。
2. 文化交流:朝贡贸易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交流,更是一种文化交流。
贡使在前往周边国家的过程中,不仅向对方展示了中国的礼仪之邦形象,还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带到了对方国家。
同时,中国也从周边国家中吸纳了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丰富了自身的文明内涵。
3. 彰显国家实力:朝贡贸易是中国展示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
通过贡使的形式,中国向周边国家展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周边国家也通过向中国贡献特产和稀有物品,来表达对中国的敬意和友好。
四、朝贡贸易的影响1. 文化交流与融合: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通过贸易往来,双方吸取了对方的文化精髓,相互借鉴、吸收、融合,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2. 经济繁荣:朝贡贸易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同时,通过贸易往来,中国的商品和技术也得到了传播和推广,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浅析明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doc

浅析明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导读:明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是一篇关于商人和贸易方面的毕业论文格式修改,适用于本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阅读参考借鉴,希望对学生们的论文写作启到帮助。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要:明代的对外贸易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近三百年的国祚中,经历了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的顶峰,尤其是隆庆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达到了前未有的高度.本文将从与明代对外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白银货币化、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明代的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关键词:明代贸易发展原一、明代对外贸易发展概况明代的对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继承前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进步,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由官方主持的郑和七下西洋和民间的私人贸易.洪武、永乐两朝采取了积极谨慎的对外贸易政策,永乐晚期,随着朝贡贸易的弊端丛生,国家开始实行严厉的海禁,至隆庆元年,虽然明代官方实行了近二百年海禁政策,但民间贸易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中,而探讨明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明代对外贸易发展的整体状况.本文将从与对外贸易发展紧密联系的造船航海技术等方面分析明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二、明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一)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对外原创出处:shuoshilunargin:0 auto;font-size: 12px;color: #666666;">商人和贸易毕业论文格式修改洋率领的船只被称为宝船,大船长约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1]其规模领先于世,例:郑和下西洋的随船人员配备,不仅有处理船上正常事务的管理人员而且有处理与他国事务的外交人员,还有军事人员、医护人员、普通船员等,随船人员配备齐全,司其职.随船配备的还有阴阳官、阴阳生等,他们能将自身了解的天文知识与航海相结合,为船队航行提供较为进步的建议.明代的航海技术前代基础上也发展到了日臻成熟的阶段,对前代航海经验的总结及指南针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明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出海后海上生存环境恶劣,无法到达村落休整,航行里程也无法计算.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独恃指南针对导引……欲度道里远近多少,准一昼夜风力至为十更,约行几更,到某处.又沉绳水底,打量某处水,深浅几托.赖此暗中摸索,周知某洋岛,某处礁险宜防.或风涛遭,容多易位.至风平涛落,驾转犹故,循习既久,走平原,盖目中有成算也.[2]明代航海过程中对日程计算,行程估计和岛屿有了一个比较精确的把握,将航海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明代的造船水平和航海技术水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准,这为明代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靠的保证.(二)白银货币化明朝初年,以钱钞为法定的流通手段,钱即铜钱,钞即纸币.明太祖朱元璋即位,颁布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曰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重一钱止[3].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一负责铸造钱币,且下令严禁民间私自铸造钱币.铜钱面值、不容易携带、容易流失等自身弱点而逐渐不适宜流通,宝钞也不适宜明代经济发展而退出流通领域,到宣德年间,户部上奏称民间商贸交易只用金银,纸币经停滞流通.到了嘉靖年间,白银货币化经呈现出基本奠定的态势,白银渗透到整个社会,促使阶层的上上下下产生了对白银的需求,使当时国内白银储存量以及银矿开采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凸显出来,需求远过于供应,白银价值增大,向海外的需求成为必然.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2144写作解决问题:怎么写毕业论文格式修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全日制论文开题报告职称论文适用:职称考试属大学生专业类别:商人方面毕业论文格式修改论文题目推荐度:最新标题东南亚、朝鲜、日本等国的手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明朝许多,此他们对明朝的手工业制品有着很大的需求,这种情况下便有大量的白银从以上国家和地区流入明朝.明朝的官方和政府为了获得他国的白银便运用自的商品尤其是手工业制品他国进行贸易,无形中促进了中外接轨.明代的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贸易市场中,时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很大程度上将中国卷入进去,从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明代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三)商人地位的提高明代,士大夫心目中,相较传统的士农工商观念,他们对于商人和商业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商人和商业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黄宗羲认为一般知识分子将商业视为末等职业,重农轻商,企图抑制商业的发展,这是不明智的,其实工商业农业样重要.现一般认为,这是工商皆本说的最早提出.明代商人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沈垚《落帆楼文集》中记载,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子恒为士,后世商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大较也.天下士多出于商……然而睦姻任恤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则以天下势偏重商,凡豪杰有智略人多出于焉.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为豪杰则洞悉天下物情,故能为人不为,不忍人忍.[5]沈垚看来宋以来至明商人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认为商人即为豪杰,而这些人又掌握着天下大势.这充分反映了宋至明代以来商人地位的提高. 工商皆本观念的提出,商人地位的提高,吸引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商贾行列中.商人作为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的重要媒介,其人数增多、实力增强的时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四)华侨的纽带作用明代以前,有部分中国人迁移南洋地,这些人一方面是国家政权更替际,部分中国人为了躲避战祸,迁移南洋另一方面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部世界的了解,部分国人南下经商.这一部分既然长期居住南洋,大多南洋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他们南洋成家立业后,也成为南洋的唐人.中国与南洋的关系,基本上是这样构成的.其他种关系,是这种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6]留当地的商人他们一方面与明朝商人即自的商业伙伴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他们积极融入到当地社会中,了解商业状况,为自明朝的商业伙伴出谋划策,成为明朝商人与海外社会尤其是东南亚社会两者间贸易的助推器和调节器,起到了很的纽带和连接作用.为华侨对明朝国内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及商业供求形势比较了解,时也熟知他国商品贸易需求状况,此他们以为自的商业伙伴提供比较靠的商贸需求及交易状况方面的信息.商品交易信息不发达的时候,这方面信息的获得显得极为珍贵.以提高中国商人商品交易的成功率,减少对外贸易的盲目性,从而大大节省了商业成本,提高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性.。
《朝贡贸易含义》课件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朝贡贸易也得到了进一 步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国 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 流。
02
朝贡贸易的运作方式
Chapter
朝贡贸易的参与者
中国明朝政府
作为朝贡贸易的主导方,明朝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朝贡管理机构,负责接待前来 朝贡的各国使团,并制定了一系列朝贡贸易的规章制度。
对世界的影响
经济影响
朝贡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 的发展,加强了东西方之 间的经济联系。
文化影响
朝贡贸易促进了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 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
政治影响
朝贡贸易使得中国成为东 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04
朝贡贸易的现代意义
Chapter
朝贡贸易对现代国际贸易的启示
政治色彩浓厚
朝贡贸易不仅仅是经济交流,更是一种政治关系,周边国 家通过朝贡贸易来巩固和提升与中国王朝的政治关系,进 而获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朝贡贸易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朝贡贸易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 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周边国家和地区 纷纷与中国建立朝贡关系,以寻求经济和政治上的 支持与合作。
政治影响
朝贡贸易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 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 响力。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影响
朝贡贸易使得周边国家能 够获得中国的商品和技术 ,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 发展。
文化影响
周边国家通过朝贡贸易接 触到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 观,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影响
明代的海外贸易政策

明代的海外贸易政策(一)明前期的朝贡贸易明初实行海禁,严禁民间私人贸易。
在明朝开国以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中外贸易基本上限定在“朝贡贸易”的框架之内进行。
“朝贡贸易”是一种由政府统制的对外商业交往形式,即政府特许前来进贡通好的外国“贡舶”附带一定数量的商货,在政府指定的地点与中国做买卖。
明初沿袭宋、元制度,在沿海口岸设立市舶提举司作为主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
第一个市舶司设立于朱元璋建元称帝之前的吴元年(1367年),地点在长江口的太仓黄渡镇。
洪武三年(1370年),以黄波市舶司过于接近南京将其停罢,另于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及广东广州三处传统日岸设置市舶司机构,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及后来的西洋诸国。
其后,因沿海不靖,一度关闭对外口岸并实行海禁,至永乐初复置浙、闽、粤三市舶司。
市舶司负责查验来华贡使身份、安排贡使食宿、管理口岸互市及抽分征税。
永乐三年(1405年),以诸番来华渐多,在三市舶司分别建造专门接待外国商使的馆驿,福建曰“来远”,浙江曰“安远”,广东曰“怀远”。
(注:《明史》卷81《食货五》。
)贡使团到达京师后,除朝见皇帝、进行“贡”与“赐”的礼品交换外,还被允许在隶属礼部的会同馆与中国商人进行一定规模的互市,也属朝贡贸易的组成部分。
朝贡贸易是明前期唯一准许进行的合法对外贸易,所以王圻说:“贡舶与市舶一事也。
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
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注:《续文献通考》卷26《市籴考二》。
)朝贡贸易作为明初外交活动的一部分。
政治色彩远重于经济色彩。
其时明王朝初建,北驱蒙元,一统全国,政治、军事强大,经济逐渐恢复并得到初步发展,正处于国势蒸蒸日上的阶段,因此愿意招徕海外各国遣使通好,以壮大国声威。
在中国历史上,“天朝”兴旺发达,四海仰慕,遣使来朝,是“盛世”的标志,统治者一向将其视作自己的荣耀。
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李金明摘要:海禁与朝贡贸易是明初对外关系的两件大事。
明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倭寇,它对于加强海防、维护新生的明王朝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与海禁相辅相成的朝贡贸易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分,它首先考虑的是贸易,其次才是政治。
因其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引起地方官员和民众的不满,加剧了朝廷与地方的矛盾,因此难以长期维持下去。
作者简介:李金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海洋政策与法律中心副主任。
海禁、朝贡贸易与郑和下西洋是明初对外关系上的三件大事。
海禁,指的是禁止国人擅自驾船到海外贸易,而海外国家要来中国贸易,则需以“朝贡”的形式,也就是派遣使者附载方物入明进行“朝贡”,然后由明朝政府以“赏赐”的方式收购其“贡品”。
这种做法,实际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形式,在海禁严厉期间,它几乎成了明朝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形式,故史学界称之为“朝贡贸易”。
郑和下西洋从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招徕各国朝贡使者,为之扫清海道的作用,标志着明初朝贡贸易达到了鼎盛时期。
一、海禁与朝贡贸易相辅相成明太祖立国之初,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着倭寇不断骚扰,数掠山东、直隶、浙东、福建沿海郡邑的局面。
加之元末农民起义的残部,如张士诚、方国珍的余党亦遁入海岛,与倭寇相勾结,“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货财。
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
”①严重地威胁到明朝新生政权的存在。
为了维护刚建立的明王朝,明太祖不得不实行海禁,规定“片板不许入海”,一方面加强海防,抵御倭寇的侵扰;另一方面防止海外与内陆的反抗势力相互勾结,颠覆新建立的政权。
早在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在命令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隶各卫为军时,明太祖就宣布“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②洪武十四年(1381)十月,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③洪武二十三年(1390)十月,因两广、浙江、福建人民以金银、铜钱、缎匹、兵器等交通外番,私易货物,再次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
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

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贸易关系,早在秦汉,双边就有着贸易往来。
进入明代以后,这种贸易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不同的时期里表现出不同的贸易形式和特点。
一般来说,明前期以朝贡贸易为主,中后期以私人贸易为主。
本文主要探讨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
一、以朝贡贸易为核心的对外开放及其措施 明朝建立以后,统治者为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巩固专制政权,对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对外则实行了以朝贡贸易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政策。
①这一政策的实施原因有二:首先是为了确立新王朝在海外诸国中的正统地位,树立“天下共主”的威信。
其次是为了造就一个比较安定的国际环境,保证国内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与此同时,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为防止窜踞沿海岛屿的方国珍、张士诚余党勾结倭寇侵扰,以及防止沿海居民与海外势力相勾结,危害刚建立的明政权,朱元璋在海外政策上,又实行了严厉的“海禁”,规定沿海居民“片板不许下海”,“不得私出海”[1]。
“为使这—政策推行的更为彻底,又禁止民间使用番货,敢有私自下海与外国贸易互市者,置之重法。
②这一政策为后来几位继任者所沿袭。
“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私自下海收番货至十斤以上者,边卫充军”,[2],对犯禁出海者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同时,又将“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3]彻底截断国内民众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代的“朝贡贸易”含有政治和经济两个因素,且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
初期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政治色彩更为浓厚—些,可以说是运用经济手段来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对外政策。
随着明王朝日益巩固,这一体系中经济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并逐渐演变成一种以“朝贡”为名由官方垄断的对外贸易。
与之并行的“海禁”政策亦由国防安全为目的向维护官方垄断贸易为目的转变。
为了使这种以朝贡贸易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政策付诸实现和顺利发展,明初统治者作出了许多积极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招诱安存”的措施: .遣使四出,招徕东南亚诸国入明朝贡。
朝贡贸易

一.中国商业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
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依据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依据材料一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如何(6分)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
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依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5分)材料三:(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3分)答案(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或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
(2分)影响: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4分)(2)变化:①棉纺织品进口增加;②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③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3分)原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②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③国际竞争的加剧。
(2分)(3)中国: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②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⑤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明清对外贸易-课件

探索与争鸣
• 收集资料,从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方面 来论证。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32021/3/3Wednesday, March 03,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32021/3/32021/3/33/3/2021 2:59:15 PM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一、朝贡贸易
1、明初海禁政策
• 原因: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防止反明势力和 防倭寇),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 方式:“寸板不许下海”(《明史·卷205·朱纨 传》),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以严刑峻法惩处 违禁者
– 1374年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 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 贸易遂告断绝。
• 原因: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 内容:颁布“迁海令”,规定山东以南沿海居民,
分别内迁30~50里,商船民船一律不准入海,实 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2、康熙中期重开海外贸易
• 原因:由于局势趋于稳定,特别是台湾郑氏政权的 归附,导致清政府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
三、从海禁到闭关
• 方式:指定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南 京)设立海关,允许外商前来贸易。
但封 愿侯 海非 波我 平意 。,
二、民间海外贸易
1、明朝后期逐步开放海禁
• 原因:一方面倭寇问题解决,另一方面受舆论影响 • 隆庆开边:政府允许民间船只经福建漳州月港出洋
从事海外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两地市舶 司输入商品 • 月港开放后,成为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 输出: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 – 输入:香料之类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