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石斑鱼的养殖

合集下载

石斑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养殖技术石斑鱼是一种在淡水中生活的鱼类,它们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全球分布广泛,既可以在普通水域活动,也可以在大型水域活动。

石斑鱼因为其纹理精美、收获性强、营养丰富,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受到欢迎。

因此,现在许多人都对如何养殖石斑鱼很感兴趣。

养殖石斑鱼,首先要了解其栖息环境。

石斑鱼繁殖生活在淡水环境,所以首先需要准备的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淡水基质,保证温度适宜和足够的水流,以及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给石斑鱼呼吸。

其次,它们对食物的要求较高,以提高存活率和繁殖率,所以必须提供优质的食物,例如蝌蚪、小虾、干虾、干粮、生虾、淡水虾等,减少垃圾食物。

它们可以每天早晚吃2次,每次4-5分钟,每天投喂20-30次,每次1-2克宽带石斑鱼食物。

在养殖石斑鱼中,首先应该注意选择一个宽带石斑鱼丰富的水域,使用大管道,并加入活性炭来净化水质,除去有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同时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

此外,石斑鱼的育种很重要,每年应该从当地石斑鱼市场挑选优质石斑鱼进行育种。

在育种过程中,要注意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避免过度捕捞,以及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水质,防止污染,并且通过科学的营养管理,给予更多的优质营养,以免影响石斑鱼的正常发育。

此外,石斑鱼的养殖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病治疗措施,主要是防止鱼类的感染,例如炭疽、百舌螺螟病,采取适当的疫苗、驱虫药,以及多次消毒水等措施,确保其健康。

最后,石斑鱼养殖中需要注意观察其活动情况,定期检查其健康状况,及时排查和治疗疾病,以保证良好的存活率和繁殖率。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石斑鱼养殖技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把握多方面的要素,才能确保石斑鱼的良好发育及高产量。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收益,并发挥其功效。

淡水石斑鱼养殖

淡水石斑鱼养殖

淡水石斑鱼养殖引言淡水石斑鱼是一种高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养殖淡水石斑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饲养环境、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淡水石斑鱼养殖的基本知识和关键要点。

养殖环境水质要求淡水石斑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水质应该保持清澈透明、富含氧气。

水质的温度应保持在28℃左右,pH值在6.5-7.5之间,硬度在8-12dH之间。

水池布置养殖淡水石斑鱼的水池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鱼群,同时需要有水流和气泡注入设备保持水体的循环和氧气供应。

水池底部需要铺设一定厚度的沙床,供鱼类觅食和休息使用。

饲料与喂养饲料配制淡水石斑鱼的饲料需要配制成颗粒状,适合鱼类口感和消化吸收。

饲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鱼粉、豆粕、玉米粉、麦麸等,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需求进行配比。

喂养频率淡水石斑鱼的喂养频率可根据鱼类年龄和水温来调整。

一般而言,鱼类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每天喂养3-5次,每次喂养的饲料量要控制在鱼类能够在15分钟内全部食用完毕的范围内。

疾病防控疾病预防淡水石斑鱼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

首先,要定期检查和清洗养殖设备,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其次,要合理使用药物防治,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

常见疾病淡水石斑鱼常见的疾病包括寄生虫感染、真菌病、细菌感染等。

对于不同疾病,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抗生素、杀虫剂、消毒剂等进行治疗。

营养与生长蛋白质需求淡水石斑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不同。

通常,刚出孵化的鱼苗需要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而成鱼则需要蛋白质含量适中的饲料。

辅助营养物质除了蛋白质外,淡水石斑鱼还需要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辅助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对于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免疫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淡水石斑鱼养殖是一项需求较高技术的养殖项目。

通过合理的饲养环境、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关键要点的掌握,可以提高淡水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淡水石斑鱼养殖爱好者有所帮助。

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殖

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殖

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殖淡水石斑鱼为慈鲷科丽体鱼属鱼类,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

1988年引入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

淡水石斑鱼其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品种,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那么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殖呢?淡水石斑鱼的苗种培育1、清塘消毒: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单池面积为50~100立方米,水深1~1.5米,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培肥水质,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天然饵料。

2、鱼种放养:淡水石斑鱼放养前应先试水,同一池内放养规格要求一致,密度视饵料、技术水平和培育规格而定,一般为100尾/立方米,鱼苗入池前要用食盐水浸泡鱼体15~20分钟。

3、水质管理:淡水石斑鱼鱼苗培育因施肥、投饵等因素易败坏水质,为此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还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便于鱼苗隐蔽、吃食。

4、过筛分养:淡水石斑鱼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因其有大吃小的习性,所以要及时过筛分养,同一池的鱼苗力求规格一致,以免影响鱼苗成活率。

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方法1、池塘整理:淡水石斑鱼养殖池底部为沙质,周围海域无污染,面积在7亩左右,水深必须高于一米,可以在底部铺设一些水筒、轮胎或者是卵石,因为淡水石斑鱼有钻洞的习性。

2、鱼苗放养:淡水石斑鱼在池塘中少量混养时每亩水面混养22~50尾左右,主养鱼为淡水石斑鱼时可混养罗非鱼、草鱼、鲫鱼等,每亩水面放养淡水石斑鱼150~200尾。

3、饲料选择:淡水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40%,动物性蛋白应在25%以上,其它可以添加植物蛋白原料,一般饵料系数能达到0.8~1.2之间。

4、鱼苗驯食:淡水石斑鱼达3厘米以上时可投喂鱼糜于食台上驯食,2~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步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

石斑鱼养殖实用技术

石斑鱼养殖实用技术

石斑鱼养殖实用技术石斑鱼是一种高档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因此备受消费者欢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斑鱼养殖行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石斑鱼养殖的实用技术,包括养殖环境的选择、水质管理、饲料管理、防病治疗等方面。

养殖环境的选择对石斑鱼来说,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质优良、水源充足、水量稳定的水域作为养殖基地。

其次,要考虑养殖基地的光照、温度、氧气等环境因素,确保石斑鱼能够生长茁壮。

在选择养殖基地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水深。

一般来说,石斑鱼适宜在2~5米深度的水域生长。

•温度。

石斑鱼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9℃,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生长。

•光照。

石斑鱼需要足够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因此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养殖。

•流速。

水流过大过小都不利于石斑鱼的生长,选择适当的水流速度进行养殖。

•pH值。

石斑鱼适宜生长的pH值为7~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健康产生影响。

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石斑鱼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时刻关注水质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常见的水质参数包括氧气、挥发性盐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

其中,氧气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因为石斑鱼需要足够的氧气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代谢。

在进行水质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水源充足。

养殖基地的水源一定要充足,防止水源断流造成石斑鱼的生长受阻。

•做好过滤处理。

可以采用生物滤池、机械滤器等工具将水中的杂质去除,保证水质清洁。

•做好消毒工作。

定期给养殖场的设备、器械等进行消毒,避免疫病传播。

•控制养殖密度。

密度过大会使水质变差、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对石斑鱼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注意换水。

适当换水有利于水质的调节和石斑鱼的生长。

饲料管理饲料是石斑鱼生长所需的必要营养,因此合理选用和管理饲料对于石斑鱼的健康生长非常重要。

常用的石斑鱼饲料包括鱼粉、鱼油、海藻粉、豆粕等。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食欲管理。

石斑鱼的食欲与其生长状态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根据其个体尺寸、水质状况等因素来调整饲料的投放量。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
1淡水石斑鱼养殖
淡水石斑鱼属于淡水鱼类,它有着漂亮的外型。

淡水石斑鱼有着极其高的营养价值,常常被大多数人钟爱。

淡水石斑鱼有着出色的耐力和鳃呼吸技术,这也使它在养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养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养殖要求水质和水温稳定,养殖用水特殊处理,如添加消毒剂、硅胶及硫磺等;养殖环境要重新建立。

养殖者还应到有关部门办理淡水鱼放流手续。

抚育鱼种采用参差方法,苗鱼均要做到稚大转,母鱼和种鱼要保持有一定的比例,并方便渔家和结实。

3环境
淡水石斑鱼需要有一贯的土壤,首先是温度,应为18-24℃。

湖水要求有足够的面积,一米深的淡水池塘,标准体积30立方米/条,这也是产苗和孵卵的最佳温度。

质地要求细腻,有多孔消光度、有适当的有机物含量,并有足够的硅藻和氨氮,游鱼有足够的潜水空间和安全的防止钓鱼的设备。

4池塘管理
池塘管理方面,应每月检测一次水质指标及温度,构建科学的水质和温度的管理模式,确保安全有效的抚育,而且要定期保养,密切关注池塘及水质情况,防止病害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的相关信息,不仅要注重池塘的调整,还要提高养殖技术,使淡水石斑鱼养殖活动持续良好地进行下去,从而为社会健康提供更多珍贵的营养族类。

石斑鱼养殖周期 石斑鱼养殖方法

石斑鱼养殖周期 石斑鱼养殖方法

石斑鱼养殖周期石斑鱼养殖方法石斑鱼养殖周期-石斑鱼养殖方法1、场地条件要求目前人工养殖石斑鱼主要存有网箱和池塘养殖两种,当然也可以利用海洋的天然环境展开养殖,海区养殖和网箱养殖相似,只是在冬季时必须掌控水温。

池塘养殖可以在低中潮区挖池或利用旧有的虾池展开养殖,池塘的底质必须恶搞海区,以沙质和半沙质为不好,周围的海区建议水质无污染、透明度低,池水必须在1米以上。

2、肥水和消毒在饲养前要搞好清塘消毒产量,在要放苗前两月展开,先将池水排空,再将池地整平后曝晒半月,再损坏半米左右,用漂白粉或石灰水溶液消毒。

等待消毒完后,再转化成崭新水,灌水时搞好过滤器,搅拌1.5米左右即可,灌水顺利完成后就要已经开始肥水措施了。

每亩杀灭50kg的有机肥、2-3kg尿素以及适度的磷酸铵,这样可以大力推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发育,并使鱼苗在饲养后存有充裕的饲料,等待一两周后,浮游生物产卵出来,池水呈圆形绿色透明化状即可发苗了。

3、鱼苗要求挑选鱼苗时必须其规格和品质,必须挑选活力弱、并无病害、体表无损伤、体色偏白以及排便情况不好的优质鱼苗,大小规格高不必少于2-3cm,否则在后期的圈养管理不便,尤其在投过喂食时饲料量不好掌空。

可以根据它的大小规格展开分后群养殖,饲养时也必须特别注意密度,通常每亩饲养100克左右的鱼苗300-350尾。

4、水温要求石斑鱼在人工养殖时需注重的就是水温,尤其就是在幼苗期间,适合生长的水温在28-31度,当水温高于23度,幼苗的摄食量上升,很多幼苗甚至无法开口排便,引致幼苗可以活活冻死,成活率极低,而水温一旦低于33度,幼苗的活动力可以不正常,抵抗力上升,极易引起病害。

成鱼对于温度存有一定的适应力,但无法耐低温,在养殖时必须在冬季或寒流到来前及时斩获,否则低温可以丧命。

养鱼经验:淡水石斑鱼的饲养管理

养鱼经验:淡水石斑鱼的饲养管理

石斑鱼是一种海生鱼类,被沿海地区的人称作为黑猫鱼,它被称为海中鲤鱼,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等各种方面都比鲤鱼高,并且市场价格也较高。

是一种低脂高蛋白的鱼类,其口感与鸡肉有过之而不及。

它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营养,并且现在有了非常成熟的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

那么该如何进行淡水石斑鱼的饲养管理呢?1、繁育管理淡水石斑鱼一般在饲养一年后便可以开始产卵,它的产卵基本上与罗非鱼是相差无几的,在产卵的时候会在池底的淤泥中挖出许多巢穴放置鱼卵。

在产卵后会在鱼卵巢穴周围进行守护,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离开。

我们要控制好水质,石斑鱼的产卵期是生长关键,防止水质污染对其造成影响并且降低幼鱼的成活率。

将水温控制在28度左右可以加快鱼卵的孵化速度,提高孵化率。

2、苗种培育幼鱼的生长环境最好选择土池,根据幼鱼的数量决定培育池的面积,池水的深度不得低于1米。

在培育或者是放养前要将池水放干,然后进行暴晒并且使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在池底施入适量基肥,提高水质的肥力,让水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

因为浮游生物可当做幼鱼的食物,当浮游生物减少后可以适量的投喂豆浆,然后逐渐的增加一些饵料,饵料量一般是鱼总重量的1/5左右,根据生长情况确定投食频率。

3、饵料投喂当鱼卵孵化后幼鱼的长度不会超过1cm,会在池底集体的游动,将水温控制在27度连续一周左右,幼鱼的卵黄囊就会逐渐消失。

然后幼鱼会开始向池塘上层游动,当卵黄囊消失后可以喂食一些浮游生物。

当长大一定程度时可以适当的投喂高蛋白饵料,通常一个月后会长至8-12cm。

这时便可当做成年鱼进行饲养,判断是否成年还需要根据养殖区域的天气和周围环境而定。

4、成鱼管理养殖石斑鱼可以采用混养的方法,例如罗非鱼等一些淡水养殖的鱼类。

主要是以养殖石斑鱼为主,控制好副养的鱼类,防止养殖过密,影响石斑鱼的生长。

根据池塘面积确定养殖数量,在养殖的时候根据鱼体的大小与生长情况等适当的投喂饲料,要注意混养鱼的数量,防止与石斑鱼争抢食物,石斑鱼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石斑鱼在淡水中能养吗

石斑鱼在淡水中能养吗

石斑鱼在淡水中能养吗
石斑鱼属于热带鱼类,在淡水中也可以生长。

石斑鱼的适温范围在25-30度左右,在低于20度水温的情况下,石斑鱼的摄食会明显减少,而使身体失去平衡,在越冬期间,石斑鱼水温应保持在19度以上为好。

石斑鱼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征,在养殖中很少会有鱼病的发生。

可以和罗非鱼、鲫鱼混养,而清除池塘中的小鱼苗,使鱼类更优质。

石斑鱼种苗的培育
1、消毒放养
石斑鱼苗种培育应以土池而辅以石灰消毒为宜,在鱼苗放置前应该先试好水,培育应根据饵料、养殖技术和规格来定。

2、水质管理
鱼苗的培育容易造成水质的败坏,5天左右需要换一次水,换水量以1/4为宜,在池塘中多种植净化水质的植物,对水质有益处。

石斑鱼饵料的投喂
1、幼鱼喂食
石斑鱼为偏肉食性鱼类,幼鱼在入池时会以水里面的浮游动物为食,鱼苗越长越大,摄食量就会大大增加,此时可以增喂豆浆达到鱼苗的摄食。

2、幼鱼驯食
幼鱼在长到3厘米左右时,可以对其进行驯食,将鱼糜放于石台
上,2-3天后加少量的饲料和鱼糜相伴,以后逐步增加,直到全部用配合饲料来饲养石斑鱼。

3、投喂管理
石斑鱼摄取鱼食的量为鱼体重的20%左右,配合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在35%左右。

石斑鱼成鱼的养殖方法
1、少量混养
在石斑鱼的池塘中可以少量混养,以亩为单位,平均每亩可以混养45尾左右,经过一年时间的养殖石斑鱼体重可达到500g左右。

2、池塘主养
石斑鱼水池里面可混养草鱼、鲫鱼等,混养鱼在300尾左右,石斑鱼180尾左右,经过一年时间的饲养,体重可达到250g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石斑鱼的养殖
园圃园圃
方地区,夏季时间相对较长,放养体长约为l O厘米的鱼苗,经过10天的养殖。

0每尾体重可达到 5 0克以上。

淡水石斑鱼的0
最大体重可达到10 2 0克以上。

生殖繁殖:淡水石斑鱼l 龄就可产卵。

产卵习性与冬淡水石斑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淡水罗非鱼基本相同,样会在池塘底部挖许同
养殖新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多产卵巢穴。

一般在下午产卵,受精卵为椭圆形,卵呈暗黄色,不透明,黏性卵。

每尾雌鱼每次可产卵30 0 0粒以上,水温在2―9 6 2℃时受精卵经 4 8小时即可孵化出

生物学特性。

生活习性:水石斑淡
鱼为热带鱼类,淡水中生长,能在微在也盐度水中正常生长。

其适温范围为2一O
3℃, O当水温下降至2℃以下时。

O摄食量衡。

始出现死亡现象。

冬季要进行大棚开保温养殖,冬期间水温要保持在l℃以越9上。

淡水石斑鱼为底层鱼类,能耐低氧,抗病力极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鱼病,
仔鱼。

苗种培育: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米。

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施足基肥,肥水质,鱼并培让苗下塘后就有大量的天然饵料可食。

随着
明显减少。

水温下降至1℃时身体失去平单池面积为5 ̄0 5 0 10平方米,水深l 1 ―. 5
鱼苗的生长,增喂豆浆。

当鱼苗体氏达可到3厘米以上时,食性开始转化,时其这
可与罗非鱼、鱼等混养,清除罗非鱼、鲫以鲫鱼池塘中的小鱼苗。

主要食性:水石淡斑鱼为肉食性鱼类。

鱼苗阶段,要以浮主
可在食台上投喂鱼糜,开始驯食,― 2 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以后逐步增加
游动物为主,个体相差悬殊的鱼苗会互荆j残杀,故养殖时要根据个体的差异。

分塘管理。

繁殖后的小鱼苗要及时捞出,免以
人工配合饲料的数量,至全部用人工饲直料驯化投喂。

日投饵量一般为鱼体重的2%左右,O日投饵3次。

被亲鱼吞食。

从鱼苗开始驯食,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般可投喂浮水性高蛋白优一质鱼类饲料。

三、鱼养
殖。

淡水石斑鱼养成可采成用混养模式,I以主养淡水石斑鱼为滨卅市主,苗种是从南方购买的越冬苗种 .格规为体长l O
厘米,养鱼的种类是罗非鱼、混
二、养管理。

料管理:水石斑鱼饲饲淡
刚孵化出的仔鱼全长为0 8 06厘米, . ̄. 5群集在池底不停地运动,水温2 ̄8在 6 2℃时,
鲫鱼等,6 7平方米(亩)面放养淡每6 1水水石斑鱼3 0尾。

混养罗非鱼10尾、0 5鲫
孵化后第6天卵黄囊就完全消失,鱼游仔至中上水层。

卵黄消失后的小鱼苗,可投喂轮虫、枝角类等小型浮游动物,稍大以后可改喂高蛋白团状人工饲料,行驯化进
鱼10尾、鱼l0尾。

饲养期间投喂人0鲢0
工配合饲料,经过半年时间的养殖。

淡水石斑鱼平均体熏可达30克以上。

5 (王清忠杜祟贵顾汉东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水产局邮箱: e q@1 6 bw z 2.e m电话:3 6 4 0 0 ) o 1 3 5 3 3 3 投喂,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长达l经体O
厘米左右时即可下塘进行成鱼养殖。

在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