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页岩气藏精细描述与开发优化技术

合集下载

加快推进天然气大发展——专访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孙焕泉

加快推进天然气大发展——专访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孙焕泉

加快推进天然气大发展——专访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孙焕泉何世念;宋玉春【期刊名称】《中国石化》【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5页(P15-19)【作者】何世念;宋玉春【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十三五”,中国石化油田板块将瞄准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400亿立方米的奋斗目标,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立足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海域三大主阵地,狠抓高效勘探工程、新区上产工程和老区稳产三大工程,实现量效齐升,为战寒冬做大贡献。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深层调整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石化审时度势,制定实施天然气大发展战略,将天然气业务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近些年,中国石化紧紧依托科技创新和高效管理双轮驱动,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从国内丰度最高的海相整装大气田普光气田,到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元坝气田,再到全球除北美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气田。

这给处于低油价困境中的油田板块带来了希望。

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石化近年来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不断突破的原因何在?目前还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未来推动天然气大发展的思路和着力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孙焕泉。

记者:中国石化长期以来重视天然气业务,为什么在“十三五”作出了“推进天然气大发展”的决策部署?孙焕泉: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在目前全球推进能源清洁化革命、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的历史大背景下,其优势越来越凸显。

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水平很低,2016年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仅为6.4%,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4%。

所以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近年来,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我国把加快天然气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了力争2020年、203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0%和15%的发展目标。

页岩气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与地质导向理论研究 精品

页岩气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与地质导向理论研究 精品
973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
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关键基础研究
页岩气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与地质导向理论研究 阶段成果汇报
2014年3月
专题3任务完成情况:进展顺利,完成了研究内容1和
研究内容2的前部分工作。
A. 完成的研究内容和工作量:
①以威远-长宁工区为研究对象,完成了资料调研与统计分析,得到了工 区钻井地质特征,为页岩气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与地质导向理论研究 提供了地质和工程依据。 ②取露头页岩岩心8块,开展了岩石力学实验和波速各向异性测试; ③借鉴常规水平井井眼轨迹设计方法,并结合页岩气储层特征、地应力 状态以及层理面和裂缝等弱结构面存在,分析了页岩气水平井井眼轨迹优 化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优化数 学模型,提出了页岩气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优化设计方案。 ④基于上述方法模型,结合完钻的页岩气井资料,对威201-H1、威201H3井、宁201-H1井等井进行了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与分析,绘制出了2D-3D 井眼轨迹图,与实钻井眼轨迹具有可比性。 ④同时开展了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的随钻测井精细解释方法研究,尤 其是页岩气储层的随钻识别。
威201井龙马溪组地应力剖面
一、工区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依据
长宁工区
井号
宁201井
层位
龙马溪
井深
2574m
三向主应力梯度,MPa/100m
水平最大 2.8 垂向 2.56 水平最小 2.15
最大主应 力方向
NE115°
(一)工区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依据
长宁工区龙马溪组地 应力受走滑断层机制控 制:SHmax> S v > SHmin 且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 应力差值较大。
(一)工区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依据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开发和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储量占全国油气总储量的比例较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因此,对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主要分为沉积地层划分、沉积环境分析、岩性物性分析、地质测井解释、工程评价、经济评价和地震剖面分析六个步骤:(1)沉积地层划分是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的基础,主要包括地层划分、地层年代划分、沉积岩性划分和地层参数划分。

(2)沉积环境分析是探讨油气藏形成和发育历史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古沉积环境划分、流体类型识别和沉积模式设定。

(3)岩性物性分析,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分析、岩石化学性质分析、岩石变形特征分析和岩石微观特征分析,是认识油气成藏组合的基础。

(4)地质测井解释,是通过解释测井资料,识别油气藏地质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以及描述油气藏油气成藏组合。

(5)工程评价,主要对油气藏的物性参数、渗流特性和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以确定开发技术和工艺路线。

(6)经济评价,是对油气藏经济潜力进行评价,是判断油气藏是否具有可开发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参考依据。

(7)地震剖面分析,是通过建立三维地震剖面图,对油气成藏组合进行分析,为油气勘探、评价和开采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二、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应用以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为背景,成功开发和运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需要科学评价、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的相结合。

1.科学评价和技术分析。

通过对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可以准确判断油气藏的发育状况,预测油气的质量与量,进而为开发技术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经济分析。

通过运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经济分析,可以准确判断油气藏的经济价值,从而可以给出制定经济有效的开采计划和开发技术。

特约主编简介

特约主编简介

特约主编简介㊀㊀郭旭升,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5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茌平县,1988年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毕业,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总经理㊂郭旭升院士长期工作在油气勘探科研生产第一线,是页岩气和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的专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及重大工程项目㊂2008年以来,他先后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及勘探评价“所属课题的技术首席㊁课题长,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页岩气区带目标评价与勘探技术 的项目长㊂面对我国页岩气成藏条件复杂㊁未发现大气田的困境,郭旭升院士研究认为,中美地质条件不同,北美理论技术难以适应我国海相页岩高成熟㊁构造改造复杂的地质特点;富集规律不清楚,缺乏有效技术,是制约我国大型页岩气田发现的根本原因㊂他通过对复杂构造区高成熟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形成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 二元富集 规律新认识,即:深水陆棚相优质泥页岩发育是页岩气 成烃控储 的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 成藏控产 的关键,并据此构建了页岩气战略选区评价体系㊂他提出基于密度信息的预测新思路,主持研发富集高产带预测新技术,成功预测富集高产带,发现并探明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 涪陵气田,实现了我国页岩气勘探的战略突破,为大规模勘探开发页岩气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㊂在海相碳酸盐岩超深层领域,国内长期未发现超深层(埋深大于6000m)生物礁大气田,国外也未见报道㊂针对该领域岩石致密化㊁储层发育和成藏模式不清㊁预测难等问题,他通过基础地质研究和在四川盆地勘探实践探索,建立了超深层生物礁 孔缝双元结构 储层模型和成藏模式,为勘探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攻克元坝超深层地震勘探技术瓶颈,成功预测埋深7000m储层,带领团队攻克川东北高温高压高含硫钻完井技术瓶颈,发现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 元坝气田㊂应用这些理论技术,郭旭升院士带领团队已发现6个大中型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7万亿方,三级储量合计3.1万亿方(24.8亿吨油当量)㊂郭旭升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㊁一等奖4项,发明专利6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4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7篇㊂他是 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获得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4年荣获中国首届 杰出工程师 奖,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㊂郭旭升院士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带领团队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 (2013)和国务院国资委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2019)㊂他还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兼职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㊁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委员㊁四川省石油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等职㊂。

中国石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发展方向

中国石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发展方向

2021年第11卷第3期油气藏评价与开发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中国石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发展方向孙焕泉1,周德华1,赵培荣1,李王鹏2,冯动军2,高波2(1.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北京100728;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北美取得了页岩革命的胜利,美国实现了能源独立,并主导全球能源格局。

北美页岩革命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中国石化探区油气资源丰富,有利目标类型多,加快勘探开发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已实现效益开发,围绕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致密砂岩和页岩等重点领域的高效勘探开发,需要加强隐蔽油气藏精细描述和勘探开发适应性压裂技术攻关,加强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和优快钻井技术体系攻关,利用大数据对致密砂岩气藏开展高效调整和优化完井方式,发展海相页岩油气多层系立体开发技术,开展向深层、常压、陆相页岩油气领域攻关。

中国石化将持续加强地质理论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攻关,加强技术装备升级,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发展思路,建立一体化运行协同机制,加强项目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切实推进各油气田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勘探和高效益开发。

关键词:地质工程一体化;页岩革命;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致密油气;隐蔽油气藏中图分类号:TE122文献标识码:A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inopecSUN Huanquan 1,ZHOU Dehua 1,ZHAO Peirong 1,LI Wangpeng 2,FENG Dongjun 2,GAO Bo 2(1.Sinopec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ivision,Beijing 100728,China;2.Sinopec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With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North America has won the victory of shale revolution,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alized energy independence,playing a dominant role in the global energy market.Its history and experience in shale revolution are the references of great value to the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China.With abundant oil and gas in the exploration areas of Sinopec and various types of favorable targets,accelerating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China ’s energy structure and ensure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The application of 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ion has brought benefit development for the marine shale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In terms of realizing efficient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the ultra-deep marine carbonate,tight sandstone and shale,five key studies are suggested to be strengthened:①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and adaptive fracturing technology of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for complicated reservoirs,②ultra-deep carbonate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optimal drilling technology system,③application of big data in realizing efficient adjustment and optimize completion program for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④development of multi-layer and three-dimension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marine shale oil and gas,⑤research on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deep,normal-pressure and continental shale oil and gas.To achieve high quality exploration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Sinopec will keep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upgrading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following the idea of 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ion.And then,Sinopec will establish integrated oper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emphasiz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whole process in order to cut costs and increase efficiency.Key words: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ion,shale revolution,ultra-deep marine carbonate,tight reservoir,subtle reservoir引用格式:孙焕泉,周德华,赵培荣,等.中国石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发展方向[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1,11(3):269-280.SUN Huanquan,ZHOU Dehua,ZHAO Peirong,et al.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inopec[J].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21,11(3):269-280.DOI:10.13809/32-1825/te.2021.03.001收稿日期:2021-01-07。

201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

201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

徐梦雅、龚
斌、马世忠、
科技进
究院有限公司、东北石油大学、
王志平、彭 石 欣、李
晖、袁江如、
步奖
宁、倪广元、
北京中恒永信科技有限公司
董家辛、刘立峰、李俊超
贾爱林、位云生、魏铁军、
15
海相页岩气开发评价 关键技术与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齐亚东、贾成业、刘群明、 李易隆、王国亭、王军磊、 科技进
5
油气田地面工程高效 建设技术及规模应用
司、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 任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 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
李 庆、夏 政、夏新宇、 边云燕、李秋忙、杜贤锋、 科技进
步奖
吴 浩、张箭啸、张侃毅、
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石 谈文虎、王 坤、杨 光
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

龙胜祥、彭勇民、刘长印、
1 非均质裂缝性油藏大 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 薛 亮、龚姚进、张吉昌、 技术发
尺度物理模型研制
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 田 冀、郑文宽、姚约东、 明奖
河油田分公司
安永生、林 建、张新培
2
高效光催化材料的研 西南石油大学、海天水务集团
发及在有机废气、废水 股份公司、重庆工商大学、四
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港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 学(华东)、成都理工大学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 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 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浙 江甬绍金衢管道储运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管道分公司、中国石化销 售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中国石油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 工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 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 气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四川 川石.克锐达金刚石钻头有限 公司

2021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暨展会(北京)征文通知

2021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暨展会(北京)征文通知

2021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暨展会(北京)International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nference & Exhibition 2021(Beijing)征文通知各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国内外传统能源行业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推动石油石化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创新驱动发展。

“2021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北京(IPPTC-Beijing)”特面向国内外石油石化的学者专家征集论文、征集专题报告(可只投摘要),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同时欢迎有关单位合作专题分会并参与技术交流。

“2021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北京”将于2021年3月30日-4月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与本次会议同时同地举行。

-、会议主题主题: 智能改变油气工业Transforming Oil & Gas Industry through Intelligence二、会议组织机构1. 主办单位: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石油学会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2. 协办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油气田特种技术增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3. 承办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省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西安华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4. 媒体支持:Upstream、HXAN、中国石油报、中国化工报三、会议内容范围(一)油气勘探与生产的油气藏静动态评价与管理➢地质储集体表征与描述:地质储集体及构型描述,储层物性特征描述,地层流体分布特征及地质模型建立方法,复杂构造与储层地质模型,深层储层孔隙演化与评价预测新方法,裂缝性储层发育机制与评价方法;➢地球物理储层建模与解释:油气藏地震监测与建模,重力及电磁法监测资料解释及其应用技术,复杂介质地震波场传播机理及储层识别方法,各向异性全波形速度建模和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方法,非线性高分辨率地震反演与储层智能预测技术,潜山裂缝性油气藏储层地震响应机理及精确成像方法,高精度速度建模与成像方法;➢石油物理与测井技术:岩心物理与孔隙网络建模技术,储层参数转换及渗流特征研究,测井新技术,复杂储层及流体测井定量评价技术,复杂结构井测井各向异性分析与处理解释新技术,渗透率测井新方法及探测器;➢油气井生产监测:压裂压力和温度分析技术,井下分布式实时分析优化技术,油气井液面监测技术,注入剖面测井及资料解释技术,工程测井与套损监测技术;➢油气藏建模与动态模拟:油气藏建模与描述新技术,各种油气藏数值模拟新技术;➢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开发技术:深层海相盆地充填过程和构造改造对油气富集与贫化控制机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和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开发方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与烃源岩发育机制,页岩储层定量表征与油气赋存机制,深层页岩气甜点识别与压裂监测方法;➢一体化的油气藏开发与管理:现代油气藏开发方案优化设计与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油气藏差异化管理;➢项目管理与设施优化:部署设计管理,单项工程设计管理,探井井位管理,合同与投资管理,项目实施管理,设施优化管理;➢油气藏的经济评价及资产优化:油气藏储量组合优化评价方法,目标区块勘探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油气藏的经济与投资的组合优选;➢页岩油气、稠油、煤层气开发:页岩气藏压裂技术,页岩油气地质特征、渗流特征与产能预测,稠油、油砂矿测井解释及评价,页岩油气体积压裂、有效改造体积与可改造性评价,页岩气及致密油有效开发及高效储层改造方法,煤层气排采技术与工艺,致密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二)钻采工艺技术➢钻井工程技术:井位设计,石油天然气钻井,定向钻井,水平井、多分支井钻井,欠平衡钻井,大斜度井钻井,钻井液,钻井工具,钻井自动化,新一代定向井装备基础理论与方法,钻井优化数据分析,固井技术,案例研究等先进技术;➢完井工程技术:射孔完井、裸眼完井和衬管筛管完井;完井管柱、分层注水管柱、防腐油套管、管柱力学分析、完井管柱安全系统;射孔工艺技术、多级脉冲射孔压裂复合技术、水力深穿透水平孔技术;水平井砾石充填完井,防砂完井技术,屏蔽式暂堵技术,完井液与射孔液技术等先进技术;➢压裂酸化作业技术:水力压裂技术, 爆燃压裂技术,酸压技术,压裂支撑材料,压裂液技术,压裂酸化设备技术;➢流体注入设备及井口装置:分层注水设备及作业技术,调驱、调剖、堵水设备及作业技术,气井增压设备技术,生产井口装置、注水和热采井口装置,稠油热采注入设备等先进技术;➢人工举升系统:有杆泵举升技术,螺杆泵举升技术,电潜泵举升技术,气举举升技术,三次采油油井举升技术,高温流体油井举升技术,气井积液预测,人工举升优化技术,排水采气工艺或者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工艺,如:优选管柱、气举、间歇气举与柱塞举升、电潜泵举升,螺杆泵举升,水力举升,气井泡沫排水采气;➢流体注入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深部液流转向调控新技术,致密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井筒完整性管理与流动保障技术:储层保护技术,井完整性,套管修复技术,防垢防蜡技术,天然气水合物,蜡和沥青质,设备保温技术,清管技术,防砂和腐蚀控制、高温高压深层钻完井控制方法、地层与大型压裂作用下井筒结构体损伤/破坏规律及完整性构建方法、高温高应力井筒失稳和地层破岩、起裂扩展机理、高温高应力地层孔隙压力预测、井筒失稳(破坏)和复杂缝智能控制方法等先进技术;➢油气田生产作业管理:基于节点管控的井下作业生产调度管理方法,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办法,油气生产预警方法,勘探开发设备管理方法,油田作业车辆监管方法等管理方法;(三)油气储运与流动保障技术➢油气水分离技术:三相分离器设备,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电脱分离,乳化水的粗粒化蒸发,气浮分离技术等先进技术;➢多相流计量技术:多相流测量,油气在线计量技术,质量流量计,油气储运销售计量系统,在线天然气硫化氢+二氧化碳色谱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管线中流体监测、流体粘度测量和组分分析等先进技术;➢油气储运技术:原油与天然气储运技术,成品油储运技术,液化天然气储运技术,煤层气集输工艺及管道技术,天然气压缩机状态监测技术,变频输油控制技术,LNG、CNG、地下储气库及配套设施完整性管理等先进技术;➢管线检测与监测技术:油、气、水管线流动保障技术,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系统及报警定位装置,超声波检测技术,管线腐蚀监测与防护技术,油气集输设备数字化感知系统及在线监测技术,城市地下管线泄漏点精确定位等先进技术;➢管线管理技术:管线系统的完整性管理,油气田集输管网完整性管理新技术,地下管道和管线标识、跟踪和探测技术,油气管网仿真技术,清管技术,原油管线清管周期预测,管道非开挖技术,原油管道巡护,管道风险评价,油气管道失效分析与控制,管道安全预警,管线测绘技术等先进技术;(四)海洋钻采工程与集输系统➢海洋钻井与完井:深水石油钻井,深水位随钻测井,海洋智能钻柱,新型海水钻井液体系等先进技术;➢海上采油气工程:海上生产设备与作业,隔水管系统,深水多立管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耦合分析技术,水下生产和加工系统,顶面生产加工系统和水下防腐技术等;➢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海上油田平台井距大、空间小的注水工艺技术,化学驱均衡驱替提高采收率方法,可地层原位增粘的功能性驱油体系;➢海上油气集输:海底管线设计研究、海上管线、海上流动保障,海上可移动工程设施设计技术,深水蜡晶与水合物多相混输管道固相沉积与安全输运机制,海洋码头与运输,海上LNG,漂浮系统和系泊系统;➢海上HSE:海上施工作业健康、安全、环保技术,海上作业与管理规范,海上救助与应急响应;(五)机械与材料技术➢机械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仿生机械和生物制造,疲劳与断裂力学,摩擦学,传动与动力,精准高效能压裂装备,人工智能和数字制造,机器人机构,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技术,制造系统运作管理,石油石化机器学习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材料技术:橡胶材料,智能材料,涂装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稀土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能源材料,可降解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材料加工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合成技术等;(六)智能与信息技术➢智能与数字油气田技术:物探、测井、录井、试井等远程数据自动化采集技术,智能化导向钻井、智能完井,数字化人工举升系统,电动智能压裂装备技术,远程无线智能分层注水系统,井场设备运行状态智能化监测和能效监测,智能油气田及其虚拟现实技术,设备故障智能诊断技术,智能与数字化油田标准,构建智能与数字化油气田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及机器学习等先进信息技术;➢油气集输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油气集输过程的工业控制系统及信息安全分析技术,管线地理信息系统、GPS管道巡检管理系统,能源管网的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长输天然气管道智能化技术,数字化变频输油控制系统,数字化计量技术,原油库及加油站的智能检测报警技术,智能管道施工技术与方法,智慧管网技术,管线检测的机器人技术;四、论文征文要求(含征集报告人)1.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1日。

页岩气开发的地质与工程一体化技术

页岩气开发的地质与工程一体化技术

页岩气开发的地质与工程一体化技术一、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3 研究目的1.4 研究内容1.5 研究方法二、页岩气地质勘探技术2.1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2.2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2.3 地震勘探技术2.4 测井技术2.5 岩石学分析技术三、页岩气井的钻井与完井技术3.1 页岩气井的钻井技术3.2 页岩气井的完井技术3.3 工程钻井与地质勘探的一体化技术3.4 页岩气井施工总成本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四、页岩气开发与生产技术4.1 页岩气开发模式4.2 页岩气生产技术4.3 页岩气增产技术4.4 页岩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五、页岩气环保技术5.1 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5.2 页岩气环保技术研究进展5.3 页岩气环保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5.4 页岩气环保技术的应用六、总结与展望6.1 研究结果总结6.2 研究成果的应用6.3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6.4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绪论1.1 研究背景页岩气是指自然存在于页岩中的天然气储备资源,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在能源资源充足、价格廉宜的基础上,页岩气对于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限制和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页岩气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清洁、低碳的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双重作用。

1.2 研究意义页岩气开发处于资源探明和可商业开发的初期,开发难度较大,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勘探开发。

地质与工程一体化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对页岩气储层的地质知识、钻井技术、完井技术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气井的产能,保障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了页岩气产业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页岩气开发中的地质与工程一体化技术,研究气井的地质勘探、钻完井,生产技术及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以及如何加强工程和地质一体化,提高页岩气开发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相页岩气藏精细描述与开发优化技术
随着世界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海相页岩气(以下简称“页岩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页岩气矿藏在地球表层过去偏离了风化通道,以其优越的储集条件和极低的敏感性保持了多年未被发现。

然而,要从这些资源中吸取最大利益仍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尽管近年来开发工艺的进步使得海相页岩气资源的投资成本有所降低,但要获得较高的回报,尤其是在目前的低油价时代,仅仅采用现有的技术进行开发是不够的。

因此,对页岩气藏的精细描述和优化开发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海相页岩气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研究人员们详细描述了页岩气藏的地质结构特征、油气资源量、渗流性及压裂技术等,从而更好地掌握页岩气藏的定量性质和开发效果,并建立了多种模型,如地质-流体多相模型和石油特性模型,以优化页岩气的开发方案。

精细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页岩气藏的空间分布,以及储层油气及流体元素的量地分布。

研究人员们基于钻井开发资料进行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利用地球物理、地化分析技术对页岩气藏进行性质分析,通过对地层内孔隙结构、气体性质、渗流性等特征进行研究,确定页岩气藏的基本特征,从而为优化开发作准备。

除了地质特征外,页岩气藏的成藏条件也是研究的重点。

研究人员们利用地球物理测井和地球化学技术等手段研究页岩岩性特征和
地质特征,也就是页岩气的成因机制,从而为页岩气的精细描述和开发优化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针对海相页岩气藏的开发优化技术,目前研究已经涉及了多个方面,具体技术可以分为三类:资源评价技术、采收率提高技术和压裂优化技术。

其中,资源评价技术通过对页岩气藏的地质构造、气体性质和渗流性等特征进行研究,估算其储量,并进行资源优选;采收率提高技术主要是指采收率钻井施工技术,如多点射孔、回程回收和气流控制等,以及采收率的提升技术,如改良型水力压裂等;压裂优化技术是指压裂施工技术,其包括了水力压裂、多段压裂等。

根据研究人员们对海相页岩气藏的精细描述和开发优化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多种改进开发方案,如改善钻井结构的设计、采用复合型钻井、优化水力压裂、改善回程回收和采收率控制技术等,以显著提高页岩气藏的开发效率。

总而言之,随着页岩气的发展,研究人员们对海相页岩气藏的精细描述和开发优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而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相页岩气藏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