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1.黄埔军校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

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

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广州农讲所3.五卅运动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

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

在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决定组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实行罢工、罢课、罢市。

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次日实现了全市“三罢”斗争;6月7日工商学联合会成立提出了“惩凶、赔偿、撤军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要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随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游行示威和“三罢”。

革命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4.西山会议派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加剧分化,其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集会,自称为“国民党第一届四中全会”。

这次会议公开反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国共合作。

随后在伤害成立所谓“国民党中央党部”,还在各地建立地方党部,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从事反共活动。

因其集会地而得名“西山会议派”。

1926年1月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中国国民党决议弹劾“西山会议派”,开除了最主要分子邹鲁等。

5. 戴季陶主义 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在原则性规定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基本政策的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提出。

另起炉灶有两层含义:对外“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对内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要另起炉灶,创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基本保证,解决了新中国如何对待同帝国主义的不平等关系和不平等条约问题,建立了一支忠诚可靠的外交队伍,为迎接50年代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银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上海发生的一场经济风波。

由于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获取如同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暴利。

事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抗。

不久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手段,平息了这一银元风波。

中国政府称此次事件的意义非常重大,毛泽东本人评价“银元之战”的作用不亚于一场淮海战役。

和平赎买: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提出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本家进行赎买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

这种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

此外,还给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安排工作,他们的原有工资不降低。

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觉悟》五四时期重要刊物,是觉悟社与1920.1.20日创刊,为不定期刊物。

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但同时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也有反映。

2《湘江评论》“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革命报刊之一,1919年创刊于长沙,毛泽东主编。

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是一份全部使用白话文的周报,以评述为主。

《湘江评论》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承受、传播、施行世界革命的新思潮作为根本任务,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宣传鼓动。

其中,毛泽东撰写的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反应了毛泽东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3新潮社五四时期的社团之一。

由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等发起,于1918.11.19日成立。

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形势下参加了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对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文学进行猛烈攻击。

五四后,完全变成散播现代资产阶级思想的讲坛。

4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于1918年4月在湖南长沙成立的革命团体。

主要成员有李维汉、向警予、张昆弟、罗学瓒等。

五四运动后,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留法勤工俭学,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培养了优秀的革命人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停止活动。

5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

1922年,总部迁北京,上海、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地设分部。

张国焘、邓中夏先后任主任。

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撤销。

6 香港海员罢工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

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至2月底罢工人数增至十万余人。

3月4日,大批工人离开香港回广州,行至九龙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阻拦、镇压,当场打死四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

工人坚持罢工,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恢复工会、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等条件。

3月8日罢工胜利结束。

初中中国现代史

初中中国现代史

初中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
地状态,至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变化和发展。

这段历史被人们分为三个阶段:近代史、民国时期
和新中国的建立。

在近代史阶段,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地求和。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割让台湾和一些岛屿给日本。

1900年,八国联
军入侵北京,打破了清朝宗藩体系,使清政府和腐败的封建制度受到
沉重打击。

在民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建立了民主
共和国。

但是,民国时期政治腐败、战争不断,国家处于动荡中。


伐战争开始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期间达成合作,共同反对日本侵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单一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改革、工业化、教育普及、医疗
保障等方面的进步。

同时,新中国面临冷战时期的国际压力和武装矛盾,也取得了对印度、朝鲜等国的胜利。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史是中国社会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
历史,经历了近代史、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三个不同阶段,同时也
经历了国土割让、政治腐败、战争不断、社会变革等复杂的历史事件。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1.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 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3. 西山会议派: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

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

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

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分部。

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通令取消打倒西山会议派等口号,恢复了谢持、邹鲁的党籍,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4. 废督裁兵 :北洋政府时期的一种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雄,长期割据混战,因而废督裁兵之说兴起。

什么是中国现代史

什么是中国现代史

什么是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学会于1980年在郑州成立,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什么是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中国现代史的资料,仅供参考。

什么是中国现代史现代史分为中国现代史和外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时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从五四运动(1919)开始,第二种是从新中国成立(1949)开始算。

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时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始的。

第二种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时期:搜索1.过渡时期:1949年建国——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__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4.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年__结束——今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中国现代史,是以191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其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包括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集团、政党和各个民族的活动。

她的起止时间也是很有分歧的。

开始于何时,史学界大体上有四种意见:一是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二是始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或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三是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是始于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史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问题与主义”之争: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反对。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

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

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

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

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香港海员大罢工:香港海员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而举行的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香港的中国海员工人反对英国资本家的压榨,要求增加生活待遇,遭到英国资本家的无理拒绝后,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林伟民、苏兆征等领导下开始罢工。

至3月8日,终于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宣布撤销封闭工会的命令,并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罢工胜利结束。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2、主义之争:实质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一场论战。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反对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主张微小的社会改良。

8月,李大钊也在《每周评论》上多次撰文《再论问题与主义》予以驳斥。

指出,主义是解决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谈主义。

中国社会问题必须先求根本解决,这个解决中国问题的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次论战扩大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又称太平洋会议。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

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4.曹锟贿选直系战胜奉系后,控制了北京政府。

打着“恢复法统” 的旗号,推黎元洪复任总统,把徐世昌赶下台。

接着便高价收买国会议员,操纵选举。

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大总统成功。

5.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形成后,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

中国共产党为军校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从各地选派了大批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到军校学习。

还派周恩来作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萧楚女、聂荣臻等担任各种负责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是指自19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主要
包括近代史和当代史两个阶段。

以下是中国现代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辛亥革命:指1911年至1912年间,中国发生的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

2. 第一次国共合作:指1924年至1927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合作。

这次合作是为了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统一和民主革命的目标。

然而由于一系列复杂因素,合作最终破裂,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内战。

3. 五四运动: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一场反对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和文化变革的起点,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 中国抗日战争:指1937年至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其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亚洲战场上最长时间、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也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反抗外国侵略最有力的一次战争。

5. 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至1976年间,由毛泽东发动并主导的运动。

这个运动旨在清除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资产阶级思想”,但最终导致了社会动荡、经济瘫痪和大量人员伤亡。

6. 改革开放:指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逐步摆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

7. 香港回归:指1997年,英国政府将香港归还给中国。

这标志着英国殖民主义在香港的结束,香港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但拥有一国两制的特殊地位。

8. 九七年危机:指1997年,中国政府决定在香港回归后继续维持九七年前与英国政府签订的一份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条约,并确保香港的高度自治。

然而,这一决定引发了香港民众的不满和抗议,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动荡。

中国现代史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名词,这些名词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也反应了人民的斗争和命运。

这些名词的解释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史的演变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