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15个关于文明礼仪的励志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文明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关于礼仪文明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如何遵守礼仪文明。
下面是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以及应该如何遵守它。
故事一:抬头看路有一次,有个小男孩在马路上走路,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
小男孩抬头一看,愣住了,原来是一个盲人。
这时,盲人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在路上走路的时候,要抬头看路,不要玩手机。
”小男孩听后,非常惭愧。
从此以后,他在路上走路都会时刻提醒自己抬头看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要一直保持礼貌,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行走的时候,要保持警觉,不要玩手机或者听音乐,而要专注地看路。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并且显示我们的礼仪文明。
故事二:给老人让座一天,一个老人坐在公交车上,由于车上人太多,老人无法站立。
这时,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老人的困境,主动给他让座。
老人很高兴,对这个年轻人表示了感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尤其是在公交车上,要时刻注意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对于老人或者有孕妇等特殊身份的人,我们更应该主动给予照顾与关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故事三:排队等候有一次,张先生在银行排队等待业务处理,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插队了。
张先生非常不满意,于是请年轻人回到队伍中间排队。
年轻人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回到队伍中排队。
最后,张先生和其他人顺利办理完业务,年轻人也排在了最后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中,要遵守排队的规则。
排队是文明礼仪的一种表现,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等候、让位与宽容等等。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要因为自己的小小利益而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和情感。
总之,这些小小的故事都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需要遵循文明礼仪,从自身做起,注意实际行动与行为的言行谨慎(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讲卫生等等),共同维护一个有序、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
礼仪经典小故事

礼仪经典小故事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10则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10则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中古代礼仪故事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教导大家关于一些礼仪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都有哪些吧!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三:张良拜师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

关于⽂明礼仪的故事 有德⾏的⼈之所以有德⾏,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已;这不是因为他们⽣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意奔向⼀个⽬标⽽⽆暇旁顾。
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明礼仪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明礼仪的故事篇⼀:列宁让路 有⼀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个⼥⼯端着⼀盆⽔上楼。
那⼥⼯⼀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退回去。
列宁阻⽌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了半截,⽽我现在空着⼿,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紧靠着墙,让⼥⼯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疑问是⼀位伟⼈,但他却不因⾃⼰地位的⾼贵⽽⽆礼,这更显出了他伟⼤的品质。
关于⽂明礼仪的故事篇⼆:曾⼦避席 “曾⼦避席”出⾃《孝经》,是⼀个⾮常着名的故事。
曾⼦是孔⼦的弟⼦,有⼀次他在孔⼦⾝边侍坐,孔⼦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上的德⾏,精要奥妙的理论,⽤来教导天下之⼈,⼈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听了,明⽩⽼师孔⼦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刻从坐着的席⼦上站起来,⾛到席⼦外⾯,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能知道,还请⽼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 在这⾥,“避席”是⼀种⾮常礼貌的⾏为,当曾⼦听到⽼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来,⾛到席⼦外向⽼师请教,是为了表⽰他对⽼师的尊重。
曾⼦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传诵,很多⼈都向他学习。
关于⽂明礼仪的故事篇三: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个⼩弟弟。
有⼀天,家⾥吃梨。
⼀盘梨⼦放在⼤家⾯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的,只拿了⼀个最⼩的。
爸爸看见了,⼼⾥很⾼兴:别看这孩⼦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的,只拿⼀个最⼩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应该拿个最⼩的;⼤的留给哥哥吃。
”⽗亲⼜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你还要⼩吗?” 孔融说:“我⽐弟弟⼤,我是哥哥,我应该把⼤的留给弟弟吃。
关于文明的小故事

关于文明的小故事一、文明从小事做起我国是世界是著名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
从古到今,代代相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也不断发展,并加入新的内涵,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
事情发生在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
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
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
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
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
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
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
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
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
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
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
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
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
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二、都是不文明惹的祸在一座神秘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有着一双透明的翅膀,尖尖的耳朵,小巧可爱。
而在森林的另一头,住着他们的敌人,它生得丑陋,名为丑八怪。
他专抓不讲文明的小精灵,上帝规定,只要小精灵有不礼貌的,就任凭丑八怪处置。
这下可美了丑八怪,每隔几天,就会有小精灵被它抓进金鸟笼里。
文明礼仪小故事范文

文明礼仪小故事范文孩子在一天一天的长大,我们也应该在这时给孩子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让宝宝既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并且还能学到文学知识哦。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文明礼仪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文明礼仪小故事1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5261时一位很有才华的4102才子,南剑州将乐人(1653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文明礼仪小故事2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文明礼仪小故事3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文明礼仪小故事4“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礼仪的故事(集合25篇)

礼仪的故事(集合25篇)礼仪的故事第1篇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就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当下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见此,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
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低下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而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也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听后大惊,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毫不松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后世有德行的人,都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礼仪的故事第2篇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文明礼仪小故事

⽂明礼仪⼩故事⽂明礼仪⼩故事(通⽤7篇) ⽂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素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下⾯⼩编为⼤家整理的是关于礼仪的⼩故事,⼀起来看看吧! ⽂明礼仪⼩故事篇1 ⼀、孔⼦尊师 公元前521 年春,孔⼦得知他的学⽣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
到达京都的第⼆天,孔⼦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中⼑笔,整顿⾐冠出迎。
孔⼦见⼤门⾥出来⼀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料想便是⽼⼦,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了弟⼦礼。
进⼊⼤厅后,孔⼦再拜后才坐下来。
⽼⼦问孔⼦为何事⽽来,孔⼦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所知,特地向⽼师请教。
”⽼⼦见孔⼦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的学⽣们请求他讲解⽼⼦的学识。
孔⼦说:“⽼⼦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师。
”同时还打⽐⽅赞扬⽼⼦,他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来逮住它,会游的鱼⼉我可以⽤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飞的鸟⼉我可以⽤良箭把它射下来。
⾄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上天的。
⽼⼦,其犹龙邪! ”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时,博⼠桓荣是他的⽼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设置⼏杖,像当年讲学⼀样,聆听⽼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数百⼈召到太常府,向桓荣⾏弟⼦礼。
桓荣⽣病,明帝就派⼈专程慰问,甚⾄亲⾃登门看望,每次探望⽼师,明帝都是⼀进街⼝便下车步⾏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师枯瘦的⼿,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15个关于文明礼仪的励志小故事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四、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五、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六、“忍气吞声”的林肯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
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
”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七、委屈奖的来历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
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八、以尊重换尊重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九、文明礼仪的楷模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
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
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十、尊师十一、朱德尊师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
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十二、傲慢的小老鼠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
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
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
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十三、都是不文明惹的祸在一座神秘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有着一双透明的翅膀,尖尖的耳朵,小巧可爱。
而在森林的另一头,住着他们的敌人,它生得丑陋,名为丑八怪。
他专抓不讲文明的小精灵,上帝规定,只要小精灵有不礼貌的,就任凭丑八怪处置。
这下可美了丑八怪,每隔几天,就会有小精灵被它抓进金鸟笼里。
小精灵们再也受不了这种日子了。
决心要改变这种命运。
它们坚持每天做文明的小事。
可总有懒惰的,懒懒是一个非常懒的小精灵,他懒得去做这些。
每天还是呼呼睡大觉。
见了长辈不礼貌,这可惹了大祸,丑八怪在魔球里发现了这个小东西,欣喜若狂,立刻派手下去抓它回来。
懒懒这时还在苔藓上睡觉呢,丑八怪的手下轻而易举的就将懒懒抓走了。
当懒懒睡醒时,先是伸了个懒腰,然后长舒一口气,刚要起来就撞倒了,丑八怪尖笑着:“啊哈,小东西,我可真幸运,我已经好久没抓到过小精灵了,一会儿,我要把你做成点心,填饱我这肚子。
”懒懒吓得又哭又叫,他可真后悔当初自己太懒,为什么自己的名字叫“懒懒”,就在这时,同伴来救它了,咪咪和精精用魔法将丑八怪困住,偷出钥匙打开了笼门,又使用瞬间飞移回到了精灵城堡。
懒懒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精灵长老安慰它说:“孩子,不必担心,只要你以后礼貌待人,就会幸福快乐的。
”懒懒听后发誓,今后一定要做一个文明的小精灵。
十四、问路礼仪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路上吼道:“哎,老头儿!爷问你,农场怎么走”老人说“往前走1500丈”。
牛皋奇怪地说“怎么是丈不是里呢”。
老人说“我们这儿说丈不说理”,牛皋红着脸走了。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颇有礼貌,便耐心的给他指路。
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十五、仅仅因为一口痰吗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
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
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
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
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
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
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
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