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嵇康的故事

世说新语嵇康的故事

世说新语嵇康的故事
嵇康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才华横溢,曾被誉为“声律论绝世,才子如云”。

他的故事流传至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嵇康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的音乐才华尤为出众。

据说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洛城天宫里演奏,突然停了下来,嵇康便即兴创作了一首《广陵散》。

这首曲子流传广,被后人称为“绝世之曲”。

嵇康的文学成就也非常高。

他的诗作以自然、豁达、超脱的风格著称,被誉为“竹林七贤”之首。

他的赋作也很有名,如《鹦鹉赋》等,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感召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嵇康的气节也非常高尚。

他曾经反对过司马氏的独尊,因此被贬为临安令。

但他仍然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文学创作保持极高的热情。

他在被贬谪期间,仍然写下了《养生论》等许多优秀的作品,表现出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独立自由的意志。

嵇康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他既有着卓越的音乐和文学才华,又有着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追求。

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而奋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遗产。

嵇康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发掘自己的才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道德准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书笔记 读后感 课程论文 浅谈嵇康

读书笔记 读后感 课程论文 浅谈嵇康

浅谈嵇康嵇康(公元224-263)安徽毫县人,后迁居到河南修武县,它位于太行山的南面,故称山阳。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整个三国时期,魏国占据中原,强大,境内平静,文人多,而蜀吴载入文学史的人很少,可能因为国小,全民动员打仗,没工夫写文章。

嵇康是曹氏集团的人,父亲嵇昭,哥哥嵇喜官位显赫,他本人“龙章凤质”,相貌才华均绝佳。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

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虽不注重打扮,却还是容止出众。

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育有一儿一女。

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

嵇康崇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嵇康视仕途为畏途,司马昭想召他做官,他听到消息就躲起来,令司马昭很不高兴。

当时的另一位名士山涛,是嵇康的好友,他担任尚书吏部郎后逐渐厌倦仕途,想辞官归去,朝廷让他推荐一个合适的继任者,他便诚心诚意推荐了嵇康。

嵇康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山涛名巨源,因此这封信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

信洋洋洒洒,说了不少客气甚至绝情的话,令山涛非常伤心。

山涛伤心归伤心,他是个敦厚之人,不会因此报复嵇康,非但没有报复,还在嵇康死后,为他抚养遗孤,并推荐他做了官;当权者却不同,他们得知了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后,对他的恨又加深了一层。

嵇康与阮籍不同,在司马昭眼里,这个人“不识抬举”,心中对他早存几分不悦,也早想给他点颜色看看。

现在无疑是个绝好的机会,但到底该如何惩治他呢?就在司马昭犹豫不决之际,给嵇康送追命符的人来了,这个人就是钟会。

他对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初中议论文作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初中议论文作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话至魏晋,若是单从文献的记载上来还原那个时代怕是太过单调乏味了。

好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能对其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评价的,对于一个时代则更是这样。

因为他们都是富有生气、自然而灵动、蕴含着无限情感的,而想要走进他们,就应当真诚地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我曾到过敦煌的莫高窟。

在那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地方,我感觉我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我看见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走来,每个艺术家都牵连着他们喧闹的背景。

在莫高窟,或许才能从容地走进悠悠千年中的任一个朝代。

开头看到的青褐浑厚的色流便是魏晋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的如同剑戟。

那个时代,故事频繁、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强悍与苦难结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

看魏晋的作品,豪放、粗犷、狂野、冰冷,甚至有点残忍。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

魏晋之士,愿抛去一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

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在我看来,支撑起整个魏晋士人风貌的是竹林七贤,而嵇康则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

嵇康的容貌在当时煞有好评,赞他美貌的人很多。

《容止》一章中曾描绘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在我看来,用如此美好的句子来刻画嵇康并不为过,人的外表是心灵的映衬,心灵纯粹通透之人自有明朗之容,由内而外淳朴自然之美比雕着修饰之美更令人心醉神怡。

《晋书》中说嵇康“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便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嵇康能够独立于众多文人雅士之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穷经皓首、白面儒冠、长于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亦不是一个粗野鄙陋之士。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通过《世说新语》浅谈嵇康的人格魅力内容摘要:在魏晋士子中,嵇康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这并非因为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而是因为他的死,他以生命的代价使其人格和精神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丰神俊朗的外表,卓尔不群的气质固然让人为之感叹;他“博综技艺,丝竹特妙”的高超才华也让人欣羡;他“目送飞鸿,手挥五弦”的绝世风姿也令人神往,但真正能打动人的是他的人格;他“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将封建礼教踩在脚下,敢于“非汤王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大胆追求人性的自由,从而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

当然,嵇康之死,尚不仅仅因为其性格,与他的身份也不无关系。

他与曹氏家族的姻亲关系使之在司马集团眼中成了一个猎杀的对象,身份地位既在风口浪尖之上,内在性格又使其不愿委曲求全,不死奈何?一曲《广陵散》便是他在人间的最后遗响了。

关键词:嵇康人格魅力气度非凡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绝对算不上辉煌灿烂,但却是一个让人怀念和向往的历史瞬间。

因为,在那个短暂而苦难的时期,催生了一批美丽高贵、才华横溢的生命个体。

正像刘诗林在《中国诗学精神》一书中所说:“这个时代是一种典型的二律背反:人对生活的要求愈是简约和无,生命本身就愈显得灿烂和美丽;个体愈有才华、美、风度,就愈要被残酷的消灭,而愈是在残酷的毁灭中,这生命的才华、美、风度就愈能达成不朽。

在这里,生命和现实缔构成一种痛苦的平衡,鲜艳的生命和黑暗的现实同时展示了最强的阵容。

……在这里,我们看到:现实的苦难,恰好促成人对外物的罢黜和对内在本体的发现和皈依,如同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所显示的,这是一份在受难过程中所生成的鲜艳圣洁的精神之花。

而嵇康和阮籍,则恰好构成其中两片最珍贵的花萼。

……那么表现魏晋人的觉醒主题,表现在苦难现实中生展出来的任性的艺术情怀、自由精神、宇宙意识,集中体现在嵇康身上。

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真诚、纯洁和高度都是罕见的,它直承庄学的纯净气质、澡雪精神,又不放弃人的感性生存与现实需要。

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话至魏晋,若是单从文献的记载上来还原那个时代怕是太过单调乏味了。

好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能对其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评价的,对于一个时代则更是这样。

因为他们都是富有生气、自然而灵动、蕴含着无限情感的,而想要走进他们,就应当真诚地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我曾到过敦煌的莫高窟。

在那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地方,我感觉我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我看见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走来,每个艺术家都牵连着他们喧闹的背景。

在莫高窟,或许才能从容地走进悠悠千年中的任一个朝代。

开头看到的青褐浑厚的色流便是魏晋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的如同剑戟。

那个时代,故事频繁、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强悍与苦难结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

看魏晋的作品,豪放、粗犷、狂野、冰冷,甚至有点残忍。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

魏晋之士,愿抛去一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

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在我看来,支撑起整个魏晋士人风貌的是竹林七贤,而嵇康则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

嵇康的容貌在当时煞有好评,赞他美貌的人很多。

《容止》一章中曾描绘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在我看来,用如此美好的句子来刻画嵇康并不为过,人的外表是心灵的映衬,心灵纯粹通透之人自有明朗之容,由内而外淳朴自然之美比雕着修饰之美更令人心醉神怡。

《晋书》中说嵇康“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便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嵇康能够独立于众多文人雅士之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穷经皓首、白面儒冠、长于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亦不是一个粗野鄙陋之士。

从《世说新语》看名士嵇康风采

从《世说新语》看名士嵇康风采

从《世说新语》看名士嵇康风采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逐鹿,魏国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竟成三足鼎立之势。

魏出北方,占据中原腹地,天下英俊,咸归附之,先有建安七子,后有竹林七贤紧承之,魏晋风流始由定之,向来是人们欣赏和敬仰的偶像。

建安七子放下不表,单表竹林七贤,与君共睹古人风采!竹林七贤,对于学习古代文学和历史的人来讲,一定不陌生。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在竹林七贤里面,最出名的两个人,一个是嵇康,一个是阮籍,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品行上也让后世文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们一起来先看看嵇康,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嵇中散。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公主为妻。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以一曲《广陵散》结束了生命。

今天,我们不提文学,我们只谈名士风采。

那么要了解嵇康的风采,我们就不得不提南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纠集他的门客编撰的一本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它是我们了解魏晋时期历史和社会风尚的重要著作。

虽然称其为小说,但是其中的文人言行逸事大都都是有历史根据的。

下面,我们就选几则与嵇康有关的言行片段,来了解一下他的风貌和秉性。

第一则:嵇康风采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曰:“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通过《世说新语》浅谈嵇康的人格魅力

通过《世说新语》浅谈嵇康的人格魅力
据《 栖逸 》 三 则 日 : 第 山 公将 去 选 曹 , 举 嵇 康 ; 与 书告 绝 。 欲 康 这 便 是 中 国文 学 史 上 有 名 的 《 山 巨 源 绝 交 书 》 由 来 。 山 涛 本 是政治形势下 , 作出了不同的选 择。山涛 因靠 近 了 司 马 氏 而 官运 亨 通 ; 嵇 康 则 拒 绝 了名 利 的 诱 惑 。但 嵇 康 在 此 所 说 而 的“ ” 却并非针对山涛个人 , 绝 , 而是对司马 氏的腐 败虚伪 , 公开表示抗议 与批判 !嵇康所绝交 的对象 表面 是山涛 , 实则是 当时 的统治 者司 马氏。 敢对 执 掌生 杀 大权 的统 治 者 讥 刺 痛 骂 , 刚 烈 不 屈 、 恶 如仇 的一 面 由 此 其 嫉

闻而来 , 见所见 而去” 嵇康和钟会二人委婉的措辞下暗藏着唇枪舌剑 , , 针 锋相对。而嵇 康的刚烈不屈也为 日后钟会 的谗杀埋下了伏笔。 孙 登 曾批 评他 “ 身 之 道 不 足 ”, 概 就 是 指 他 那 愤 世 嫉 俗 的 刚 烈 之 保 大 性 而 言 吧 。 正 如嵇 康 对 自己 的 描 述 , 刚 肠 疾 恶 , 肆 直 言 , 事 便 发 ” “ 轻 遇 。
恶 、 容 淡然 , 现 了嵇 康 令 人折 服 的人 格 魅 力 。 从 展 关 键 词 :《 说 新 语 》; 康 ; 格 魅 力 世 嵇 人 中图 分 类 号 : 0 . I 62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9 2 2 1 ) 7— 2 9— 1 1 7 0 9 ( 0 0 0 0 6 0
可见一斑。
载:
嵇康身长七尺八 寸, 风姿 特秀。见者 叹 日: 萧萧肃肃 , 朗清举 。 “ 爽 ” 或云 : 肃肃 如松下风 , “ 高而徐 引。 山公 日: 嵇 叔夜之 为人也 , ” “ 岩岩若 孤 松之独立 ; 其醉也, 傀俄若玉 山之将崩。 ” 所谓容止 , 的是一个人的仪容举 止。嵇康身高七尺八寸 , 指 大概有 今 天 的 一 米 九一 左 右 , 采 卓 异 。 有 人 赞 叹 他 : 潇 洒 端 正 , 朗 清 高 。 , 风 “ 爽 ” 也 有 人 称 赞说 :如 同树 下 清 风 , 远 绵 长 。 山 公 即 山 涛 , 评 价 他 就 如 崖 “ 高 ” 也 上 的 孤 松 , 然 独 立 ; 酒 时 , 如 玉 山 似要 崩 倒 。 由此 可 见 , 康 的外 貌 傲 醉 也 嵇 确然丰神俊朗。在《 晋书》 中也提 到, 身长七尺八 寸 , “ 美词气 , 有风仪 , 而 土 木 形 骸 , 自藻 饰 , 以 为 龙 章 风 姿 , 不 人 天质 自然 。 ”余 嘉 锡 释 :土 木 形 骸 “ 者 , 乱 头 粗服 , 加 修 饰 , 其 形 骸 , 土 木 然 。 但 即使 嵇 康 如 此 蓬 头 垢 谓 不 视 如 ” 面 、 修 边 幅 , 依 然 让 人 评 价 他 “ 章 风 姿 , 质 自然 ” 不 却 龙 天 。此 缘 于 何 故 呢?曾有人说 , 一个人的外在表象, 有时 可以折射着他 的内在品质 。我则 认为 , 反过来说亦可 , 一个人的内在 气质也会影响他的外在表象 。也许 正 是嵇 康 的那 种 傲 然 独 立 的 气 质 由 内 而外 的散 发 , 令 他 人 深 深 折 服 , 才 即使 不修边 幅、 土木形骸 , 也遮挡不住 他的 光芒。这一 点在《 容止》 十一则 第

世说新语中描写嵇康的篇章

世说新语中描写嵇康的篇章

世说新语中描写嵇康的篇章嵇康,字叔夜,江陵人。

他出生于东汉末年,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他在《世说新语》中被描写得栩栩如生,展现出他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

首先,嵇康被称为"文学宗匠"。

他的诗文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宗匠。

嵇康擅长各种文体,不论是诗、赋、文还是曲,他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创作。

他的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其次,嵇康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

他对音乐有着极深的研究和热爱。

他擅长演奏古琴,并在音乐创作上有独到的见解和才华。

他曾与著名音乐家钟子期交流音乐心得,共同推动了古代音乐的发展。

他的音乐作品留传至今,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嵇康是一位具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不满于东汉末年政治的黑暗和腐败,积极参与了丹蒂典的仙人之圈,希望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他的政治抱负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使他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与众不同。

嵇康的志向和才华使他赢得了许多朋友和弟子的欢迎和尊敬。

其中,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陶渊明就是嵇康的朋友和学生。

陶渊明在《世说新语》中也描写了嵇康的形象,赞美他的学问和品德。

然而,嵇康的一生辗转颠沛,最终在政治斗争中受到了悲惨的命运。

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与当时的统治者不合,嵇康被提调到京城,受到传讯和审判。

最终,他被定为"异端",被处以极刑。

嵇康的悲剧性命运给了人们很大的震撼和思考。

总之,嵇康作为一位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他的才华和个性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的诗文和音乐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他的政治抱负和独立精神也为后人所景仰。

嵇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有才华和追求的人常常会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奋斗,即使面临着困境和挫折,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
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

魏晋之士,愿抛去一
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

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
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话至魏晋,若是单从文献的记载上来还原那个时代怕是太过
单调乏味了。

好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能对其用下定义的
方式来评价的,对于一个时代则更是这样。

因为他们都是富
有生气、自然而灵动、蕴含着无限情感的,而想要走进他们,就应当真诚地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我曾到过敦煌的莫高窟。

在那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地方,我感觉我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我看见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前呼后拥地向我走来,每个艺术家都牵连着他们喧闹的背景。

在莫高窟,或许才能从容地走进悠悠千年中的任一个朝代。

开头看到的青褐浑厚的色流便是魏晋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
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的如同剑戟。

那个时代,故事频繁、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强悍与苦难结合,流泻到了石窟
的洞壁。

看魏晋的作品,豪放、粗犷、狂野、冰冷,甚至有
点残忍。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
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

魏晋之士,愿抛去一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

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在我看来,支撑起整个魏晋士人风貌的是竹林七贤,而嵇康则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

嵇康的容貌在当时煞有好评,赞他美貌的人很多。

《容止》一章中曾描绘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在我看来,用如此美好的句子来刻画嵇康并不为过,人的外表是心灵的映衬,心灵纯粹通透之人自有明朗之容,由内而外淳朴自然之美比雕着修饰之美更令人心醉神怡。

《晋书》中说嵇康“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便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嵇康能够独立于众多文人雅士之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穷经皓首、白面儒冠、长于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亦不是一个粗野鄙陋之士。

他性情豪放、崇尚自然之趣,才会于村野之中悠然打起了铁。

这绝不是为了营生,必是爱好这番,觉得意趣非凡。

打铁粗俗一事,于嵇康手下,自成一番情趣。

这是多么自在地追寻内心的声音啊,他嵇康从未把自己定居为雅士,做事言论只为真诚地表露内心,无谓前途何
处,无谓旁人眼光。

他对自己的追求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所以他活得更坦荡、更响亮。

钟会早先听闻嵇康品行高尚而心中感佩之极,甚至到了
敬畏的地步,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康一见,可又不敢,徘徊往复数时,掷于嵇康窗下,转身便跑。

钟会后来又
曾邀名流寻访嵇康,然当时嵇康正忙于铸铁,向秀于旁拉风箱。

嵇康不屑的是钟会的世俗轻薄,更恼于那华贵的排场、
突如其来的喧闹扰了他的安适恬淡。

他扫了一眼钟会,没发
一言,自顾自地与向秀打铁,旁若无人。

而钟会身为朝廷宠臣,又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邀了这么多的名士,只为拜
见你嵇康。

嵇康却丝毫不给钟会颜面,钟会尴尬半晌起去,
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
所见而去。

”二人言辞巧妙,却使钟会自此怀恨在心。

单单
一件事,钟会对嵇康便由敬佩之情变成了憎恶之心。

致使钟
会后来以言诬陷嵇康,使嵇康以悲剧作结。

书中曾说:“嵇
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

康临去,登曰:
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孙登确实有先见,然而他
一句“保身之道不足”更令人哀婉悲叹嵇康的命运。

嵇康誓
死不与司马政权合作,至死都顺应自己的本心,他为义而舍
生的决绝,正是他最令世人感叹敬佩之处。

嵇康对于朋友的
态度更是真挚,他一生没有多少知己,仅有的几人他更是珍重,却一连写了两封绝交书,有名的是那封《与山巨源绝交
书》,虽为绝交书,言语却钪锵有力、真切感人。

那不仅是
一封绝交书,更是他嵇康布告天下、表明态度的告示,宣告
他厌弃官场污浊,此生绝不与朝廷合作。

相比嵇康的誓死不渝,与权贵抗争到底的无畏与傲骨,
不少文人雅士选择的则是明哲保身的明智,若说是“明智”,便更有了几分酸楚。

是啊,大多数人都以保全自身为重,哪
怕是违背心意。

江山代起,又有多少如嵇康般坦荡有气节的呢?那个一直陪在嵇康身边的向秀,为保身出仕为吏,对司
马昭道出了: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

一论,令人心寒。

然而嵇康在狱中写了一篇《家诫》,给他的儿子嵇绍。

洋洋
千言,其语谆谆。

主旨是教导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要与权
贵保持一致。

言语之中,不见桀骜不驯,不见放荡不羁,不
再是那个视生死如草芥,能潇洒说出“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英雄,而仅是一个卑微庸常的父亲。

公元262年,嵇康被押上刑场,一曲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之后,曲终,人散。

魏晋众多名士,为何我独谈嵇康?他留给后世的轶事并
不算太多,《世说新语》整部书一千多则的故事中只言片语
提到嵇康的总共就十几则。

但千年来,嵇康从未淡出过世人
的视线,人们听嵇康之言、看嵇康之行、悟嵇康之道,以嵇
康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士的风骨是我们中华儿女千年都不愿遗落、不愿割舍、视若珍宝的民族文化精髓。

曹植七步成诗、
管宁割席分坐、王戎哀毁骨立……他们是中华民族气节风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淡泊、无争、清净、自在又自为的精神境界,这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从他们身上感悟到、传承到并不断发扬的,文化的成果正是从此而蓬勃生长。

他们创设出一种气节,标志出一种人格,穿越千年,不断熏染着、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庄重而又气势宏大地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化诗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