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1.【答案】D【解析】D项,“地表裸露”中的“裸”应读luǒ;“伺候”中的“伺”是个多音字,在此处应读cì。
此类试题考查的一般都是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有较强的迷惑性。
只有平时善于积累,反复训练,才能准确作答。
【考点】汉字的读音2.【答案】A【解析】B项中“消声匿迹”的“消”应写作“销”,“跚跚来迟”的“跚”应写作“姗”;C项中“一视同人”的“人”应写作“仁”;D项中“莫衷一事”的“事”应写作“是”,“顾名思意”的“意”应写作“义”。
本题有较强的迷惑性,仅根据意义来判断往往会错选,所以考生平时应注意积累字形与意义不对应的成语的用字,强化记忆。
【考点】成语和字形3.【答案】A【解析】“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置之不理。
“不动声色”指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根据语境,①句应用“无动于衷”。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里。
“沉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
多形容陷人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根据语境,②句应用“沉醉”。
“左右逢源”原指学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绝处逢生”形容陷人绝境的时候又有了生路。
根据语境,③句应用“左右逢源”。
“愿望”指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奢望”指过高的希望。
根据语境和词语意义,④句应用“奢望”。
4.【答案】C【解析】A项,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分类不当,“观鱼池”“超市”是场所,不是设施,应把句末内容改为“……等游乐场所和设施”;D项,动宾搭配不当,“降低”与“状态”不搭配,可改为“降低复习效率和影响考试状态”。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掌握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据此作答,能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率。
【考点】辨析病句。
2014年历年广东省语文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4年广东省中考真题语文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两章)(1分)答案: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答案: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3)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1分)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陶渊明早出晚归,表现他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答案: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注意别写错别字。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
(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ān xǐ()。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āng xíng jiàn chù()。
(4)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pò bù jí dài()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识记。
答案:妖娆迁徙相形见绌迫不及待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2014广东中考语文题(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广东中考语文题(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口突然发生了争吵她跟在旁观者后面,看到警卫正在推出一个显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男子。
那个人就是不动。
周围一群穿着斑驳的民工也冲了上来,和门卫理论,一片混乱,她渐渐明白了事情的原因原来,在学校建筑工地的这群农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纷纷涌入。
假设被推出去的农民工寻找他的女儿并试图进去。
警卫识破了他们的诡计,经过几次争吵,她看清了这一幕。
⑦礼堂的灯渐渐熄灭。
她转身要走。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我在找我的女儿。
她叫陈叶。
她学习外语。
她突然震惊了那一刻,她似乎被针扎住了。
她想移动她的脚步,但是发现她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此外,你越是努力逃避,你内心的痛苦就会变得越强烈。
最后,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了。
当所有的灯都灭了,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眼泪终于哗哗地流了下来。
⑧我没想到,如果我父亲离她只有几百米远,他会从嘈杂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
从五楼的教室,透过窗户,她可以看到忙碌的民工们每天像蚂蚁一样站在附近的脚手架上。
如果她走一会儿,她会看到一群老作家坐在钢筋水泥的建筑工地上,在初春的沙尘暴中。
⑨然而,他的父亲从未来看过她。
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一些酒,被保安欺负。
在一群农民工的鼓励下,他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⑩她和她父亲都是勇敢的人...(选自“年度XXXX短篇小说”并删除)15。
根据小说的情节,陈晔以陈述为对象完成了下表(4)情节的主要事件的开始(北京)陈野和他的父亲都在北京但从未见过面(“谈话”)(1)高潮(礼堂)(2) [(1)陈野第一次接到他的父亲在北京的电话(陈野和他的父亲都在北京只有一次)注意:陈野和他的父亲在电话中说话(1分),和第一次(或“只有一次”)的电话(1分)②陈叶不敢认他父亲。
注意:陈野看到他的父亲(或“父亲就在他面前”)(1分),陈野没有认出他的父亲(1分)在16的第三段中,许多地方都使用了比较方法。
请举一个例子进行简要分析。
(4分)[例1:陈晔和他的父亲相距甚远,仿佛近在咫尺,而陈晔和他的父亲却在北京。
2014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14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基础综合部分1、【参考答案】D。
【思路解析】D选项中的“地表裸露”中的“裸”读“luǒ ”。
“伺候”的“伺”读“cì”。
2、【参考答案】A。
【思路解析】:B选项中“消声匿迹—销声匿迹”,“跚跚来迟—姗姗来迟”。
C选项中“一视同人—一视同仁”,“突如奇来—突如其来”。
D选项中“莫衷一事—莫衷一是”,“顾名思意—顾名思义”。
3、【参考答案】A。
【思路解析】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常镇静,一点也不着急。
显然句子1的空格处应填“无动于衷”。
排除选项B、C。
沉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
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根据词语情感色彩,句子2应填“沉醉”。
排除选项D。
4.【参考答案】C。
【思路解析】此项A的“通过…...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
选项B“超市”不是“游乐设施”,属于归类不当。
选项D中的“降低考试状态”属于搭配不当。
5.【参考答案】B。
【思路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B选项说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毕业赠言中,不是很得体。
6.【参考答案】林黛玉,我心中的女神。
《红楼梦》中,尽管她敏感多疑爱争风吃醋,但我敬佩她在封建社会中敢爱敢恨的勇气。
7. 【参考答案】(1)AE(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沉舟侧畔千帆过。
谁家新燕啄春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零落成泥碾作尘。
浩荡离愁白日斜。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 【参考答案】(1)具:通“俱“,全、都。
(2)饿:使…饥饿(3)谢:道歉(4)比:靠近。
2014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广东中考怯懦(17分)安宁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
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
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
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
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
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
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
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
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
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
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
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
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
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
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2014年广东省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题及答案(修改后)

机密★启用前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人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两章)(1分)(2)客路青山外,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3)口口口口口口口,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1分)(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陶渊明早出晚归,表现他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分)(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rāo yáo。
( )(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ān xǐ。
(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āng xíng jiàn chù。
( ) (4)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pò bù jí dài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两章)(1分)(2)客路青山外,。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3),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1分)(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陶渊明早出晚归,表现他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是:,。
(2分)(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
(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ān xǐ()。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āng xíng jiàn chù()。
(4)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pòbùjídài()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珠算“中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
(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把“刻画”改为“描绘”)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两章)(1分)(2)客路青山外,□□□□□。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3)□□□□□□□,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1分)(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陶渊明早出晚归,表现他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是:□□□□□,□□□□□。
(2分)(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
(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ān xǐ()。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āng xíng jiàn chù()。
(4)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pò bù jí dài()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一、
1.【答案】(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3)八百里分麾下炙
(4)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析】填写古诗文,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注意背诵并默写古诗名句,达到万无一失。
本题(1)到(3)是连续性默写,只要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4)是理解性识记,注意揣摩,(5)是整首诗的默写,注意识记。
2.【答案】(1)妖娆
(2)迁徙
(3)相形见绌
(4)迫不及待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平时对同音字、生僻字用法的积累
3.【答案】C
【解析】“不厌其烦”的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有耐心。
此处望文生义。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其次,要看词语是否符合语境。
【考点】词语和成语的运用。
4.【答案】D
【解析】D项,句式杂糅。
有两种修改方法:一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
二是改为“《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5.【答案】(1)示例一: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
示例二:想与格列佛一起游历小人国。
(2)示例一:想跟随竺可桢先生去解读那复杂多变的大自然的语言。
示例二:想追随闻一多先生去聆听他那响彻寰宇的最后一次演讲。
【解析】(1)要素为:作者名,作品中提及的地点等。
(2)要包含作者名,事情中含有作品名称。
二、
6.【答案】(1)仔细
(2)偏爱
(3)间或,偶然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如“私”是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偏爱;“间”是多义词,在这里指间或,偶然。
7.【答案】(1)(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话:要注意“自视”的意思是看看自己;“弗如远甚”的意思是远远比不上;翻译为:(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第二句话:“初下”的意思是刚发布;“若市”的意思是如同市场;翻译为: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8.【答案】D
【解析】文章开头详写比美,是为下文做铺垫,但并没有起到“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这一作用。
【考点】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
9.【答案】B
【解析】A项中两个“为”的意思分别是“担任”“心理活动”;B项中的两个“子”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C项中的两个“国”的意思分别是“国家”“国都”;D项中两个“闻”的意思分别是“听说”“扬名”。
【考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10.【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解析】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大意,这句话的意思是: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故断句为: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11.【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从“大公无私”和“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两个方面来回答
12.【答案】A
【解析】选项材料说的是逆境,而不是闹境,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故选A项。
【考点】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13.【答案】C
【解析】说法过于绝对,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原文,故选C项。
【考点】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
14.【答案】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心态不受境遇影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
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要把握读书的境遇,力求境随心转。
【解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认真阅读原文,结合第⑤段内容分析
15.【答案】(1)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的电话
(2)陈叶看见父亲不敢相认
【解析】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划分选文的段落结构并且总结每层的大意根据题干,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以陈叶为叙述对象”、发生地点、情节发展等第一部分是文章①-③段,陈叶去北京上学,父亲在北京的工地上工作,两个人同时在北京却从未谋面;第二部分是文章第④段,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在北京打来的电话,但是55秒钟后就挂掉了第三部分是文章⑤-⑩段,父亲在陈叶学校边的工地上工作,但是没有勇气来找“她”,陈叶在礼堂外看到父亲也不敢相认
16.【答案】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
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
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
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表现了陈父的怯懦。
【解析】解答时,需要结合文中的对比手法,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阐述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人物形象,增强
表达效果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概括文章相关语句,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讲述了陈叶大学以后,父亲在陈叶大学附近的工地打工,父女二人始终为了保护陈叶的自尊心不见面的故事。
17.【答案】(1)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利),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
(2)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
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尴尬、不知所措,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
【解析】答题时,结合上下文对加点字进行分析。
对关键字词的分析要从字义、表面含义、深层含义等几个方面展开“鲜明”意思是“分明”“明显”,说明了“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和陈叶本人的敏感,“定住”意思是固定不动,指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也表现了陈叶对是否认亲的犹豫
18.【答案】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
妙处:①凸显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父女的怯懦,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儒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
②深化主题(或点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解析】结合文本内容对小说的结局进行分析阐述由文章可知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对文章结尾的分析可以从内容、结构、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进行分析,小说的结局“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既凸显了人物怯懦的性格,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反映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引人深思。
三、
19.【答案】略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从体裁上看,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
补充好题目后,要围绕补充的内容去选材。
行文中,要交代清楚什么是“我”制胜的魔杖,“我”是如何用它制胜的。
在情节上,要有波折,引人人胜。
表现的主题要积极、深刻,对自己的人生有指导意义,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附加题
1.【答案】(1)扇息火焰山过去
(2)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2.【答案】①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②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③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④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3.【答案】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有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服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