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1978-2013年中国石油进出口数据统计

392.2 2,077.60 2,564.20
375.6 1,969.20 2,284.40
348.7 2,001.70 2,208.00
272.3 1,756.40 1,735.80
273 1,698.60 1,497.50
252.4 1,673.70 1,374.80
247 1,635.90 1,336.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3.5 525.7 593.1 383.3 413.8 430.1 427.8 407.6 418.5
418 420.7 438.7
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87.60 31,593.60 4,117.00
20,301.40 29,437.20 4,079.00
18,949.00 25,642.40 3,916.60
19,044.00 23,015.50 2,945.70
18,631.80 21,139.40 2,664.30
18,476.60 19,453.00 2,626.20
时间
石油可供量(万 石油生产量(万
吨)
吨)
进口石油量 (万吨)
出口石油 年初年末石油 石油能源消
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ANNUAL FEATURE 年度专稿2006.3 国际石油经济1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同比分别大幅上升16%、32%和43%之后,2005年在高涨的国际油价影响下,出现了下降。
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总量由上年的15151万吨降到14361万吨,降幅为5.2%;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出现5年来的首次下降,进口量减少3.8%,减至614.12万吨。
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的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在2004年大幅跃升41.4%之后,仅增长了1.4%,达到11902万吨(见表1和表2)。
国内市场主要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田春荣(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摘 要 2005年,在国际高油价的影响下,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比上年下降了5.2%,降为14361万吨。
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仅增长1.4%,达到11902万吨;进口燃料油和柴油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33.9%,降至1746万吨;高价格还抑制了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需求,进口量5年来首次下降,由638.61万吨降到614.12万吨。
乙烯新装置投产使石脑油进口大增,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同比增长5.86倍。
石油净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4%,达到491.97亿美元。
展望2006年,建立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将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比2005年有所加快。
预计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3.33亿吨。
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2005年暂时降低后,2006年将稍有回升,但可能仍低于2004年的49%。
关键词 中国 原油 成品油 净进口量 进口来源 出口 价格 进出口额价格倒挂,导致对进口燃料油和柴油的需求大幅减少,而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33.9%,降至1746万吨。
中国石油进口发展历史

中国进口石油,一直是让欧美国家敏感和非议的话题。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这30年发展史中,有两件与石油有关的大事都发生在1993年。
那一年,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签了进口沙特石油的协议,此举标志着中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秘鲁油田拉开了进军海外市场的帷幕。
15年来,西方的非议无法掩盖中国进口石油战略的成功。
连美国的能源安全专家都承认,中国进口石油的过程是平静的,没有为了能源去攻打过哪个国家,也没有和世界发生根本性的冲突。
中国1993年才买沙特石油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有多快,从城市里加油站的数量逐年增多就可以找到答案。
刘金龙先生是北京朝阳区某单位的一位老司机。
据他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的加油站很少,司机只熟悉单位附近或本区里的加油站,去了远处就只能满世界找加油站。
那时加油站的标志一般只写着“加油站”三个字,远不如现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那么显眼。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街面上的车开始增多,不光是公车越来越气派,“面的”、“红夏利”等出租车满街跑,私家车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刘先生说:“那时候加油站就已经多了起来。
”中国是怎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记者采访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2003年11月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前总经理郑敦训先生时,他拿出了自己写的一本书,里面记载着详细的数字资料。
1992年,中国共进口原油和成品油1940万吨,花了31亿美元,同时又出口了原油和成品油2690万吨,创汇35.8亿美元。
无论从数量和收入来看,中国1992年时还是石油净出口国。
但到了1993年,中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量与出口的量两相一抵,结果是净进口石油998万吨,净支出22.7亿美元。
郑先生说:“正是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到今年已经整整15年。
”今年71岁的郑敦训是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到石油净进口国的历史当事人之一。
郑敦训记得,中国出口的第一船石油是1973年时卖到日本的,“是100万吨大庆原油”。
中国能源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论文题目:中国能源贸易的现状与对策分析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班级:2011230801学号:02姓名:李婷萱任课教师:王浩然中国能源贸易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李婷萱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和动力,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本文通过对中国能源进出口量和能源贸易逆差等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世界能源供需形势,深度剖析了中国能源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能源贸易的趋势和对将经济的影响。
同时,还分析了现状随之带来的潜在和负面的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能源外交政策解决方法以及国家战略方向。
关键词:能源贸易,能源外交,国际贸易,能源供需。
前言:随着全球制造业涌人中国,中国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制造基地,这固然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但这也使得中国的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严重。
从1993年起,中国已经为能源净进口国。
近年来,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更是急剧增长。
2000—2004年我国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进口几乎年年大幅增加,2004年进口原油数量为1999年2.3倍,金额增加6.3倍。
从1994年我国变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消费不断飘升,原油进口依存度也由1995年的7.6%增加到2003年的34.9 %,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2004年我国对原油的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攀升至42.8%,原油消费占世界6.9%。
(见表1)表1 :2000—2004我国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的进口情况%一、能源贸易的现状分析(1)能源贸易占对外贸易份额显著加大具体来看,1990—2000年,中国能源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在3%~5%之间徘徊,而且呈缓慢递减的态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无论是自身规模,还是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都快速增加。
其中,2000年,中国能源总额达到284.92亿美元,较1999年同比增长了1.1倍,并且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了6%。
中国石油进出口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

中国石油进出口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张抗;卢雪梅【摘要】本世纪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进口额快速上升,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份额的变化,以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且人均耗油量很低的国情出发,文章认为我国有降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和大幅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空间,但存在着增加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刚性需求.十余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金额的双攀升不但没能制约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其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预测近中期我国油气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仍将持续上升,且在2015-2020年可能成为世界油气第一进口国.为此,应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和使用效率,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以广义多元化的方式保障油气进口.文章还认为,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大小与能源安全不存在简单的对等关系,建设足够的储备和参与国际合作是最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措施.【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年(卷),期】2012(020)008【总页数】9页(P28-36)【关键词】中国;石油;进出口;石油消费弹性;多元化;发展战略;能源安全【作者】张抗;卢雪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正文语种】中文本世纪以来,中国的石油(包括原油和油品,下同)进口量和价格双双跃升,进口依存度快速增加,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拟就影响石油进口量增加的因素、进口量与价格双增对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迎接未来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更大增长等问题进行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海关在进出口统计中将石油分为原油和油品(成品油)两类,其中油品不包括液化石油气(LPG)和固态烃产品(例如石蜡、石油焦、石油沥青);进口的油品中包括了大量燃料油,其中相当部分并不直接作锅炉燃料,而是作为某些炼厂的原料用以生产汽、柴油等轻质油品;此外,当原油进口和原油加工量不足时,就必须加大油品进口以保证国内供应。
2007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4 . 4 2 62
13 9 7_ 8 48 3 4. O 6. 63 O 38 3 7. O 33 2 1_ 3 47 6. O
3. 2 4
1. 0 5 2. 2 8 — 1. 4 9 4, 7 6 2. 4 7 14 . 26 0
维普资讯
摘
油 净进
口
要
2007
年
,
中 国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G D P ) 增 长
1
,
.
11 4%
.
,
为过 去
85%
。
13
年 来增 长 最 快 的
口
一
年
。
石
量达到创纪录的
.
8 55
亿吨
,
石 油进
口
依 存度 达 到 4 9
.
原 油 净进
口
,
量达到
1
.
594 亿
品 种 进口 量 出口 量
单位 :万吨
净进口量
20 芷 06
原 油 成品油 15 8 3 4 1. O 33 . 69 8 2
20 芷 07
137 5 6 l. 5 3 8, 30 5 O
增减, %
1. 2 4 —71 .
20 芷 06
63 2 3. 7 13 , 27 O 7
新建和
扩 建 炼 油 能 力 的 投 产 使 国 内炼 油 厂 原 油 加 工 量 增 长
6 _4 %
,
达到
,
32679 万吨
16 3 18
。
中国石化分析报告

中国石化分析报告一、公司简介及产品分析(一)公司背景及历史沿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
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
中国石化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独家发起方式于2000年2月25日设立的股份制企业。
中国石化167.8亿股H股股票于2000年10月18、19日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交易所成功发行上市;2001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28亿股A股。
截至2007年底,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社会公众股占4.81%。
(二)公司产品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开采、管道运输、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纤、化肥及其它化工生产与产品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它化工产品和其它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
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和主要石化产品(包括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和中间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
中国石化自IPO以来在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方面得到了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认同,曾经数次荣获由权威机构评出的中国十佳上市公司、中国最佳公司治理公司、最有投资价值上市公司、最佳投资者关系奖等荣誉称号。
二、公司所属行业(一)石化的行业地位2009年,我国石化产业的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重心仍在东部沿海一带,但部分产业正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山东、江苏、广东和辽宁四省的行业产值合计已达全行业总产值的46.2%;内蒙、江西、四川和湖北等中西部省区的增速已位于全国前列。
2009年全年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2.00%,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销售产值6.35万亿元;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01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12.9%;全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3270.70亿美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风险状况进行的分析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
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以中国石化为研究对象,以其近两年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对中国石化的财务状况作深层分析(包括偿债,营运和盈利能力的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以及杜邦分析法等基本财务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中国石化的财务状况,透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有益的建议,希望能对中国石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目录摘要 (1)引言 (3)第1章公司概况 (4)1.1公司简介 (4)1.2经营范围 (4)第2章财务指标分析 (5)2.1企业偿债能力 (5)2.2企业营运能力 (6)2.3盈利能力分析 (7)第3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8)3.1存在的问题 (8)3.2改进建议 (8)结论 (10)参考文献 (11)后记 (12)引言财务分析报告必须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财务信息,既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实施决策对充分而具体的财务信息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外部投资者和政府凭以决策和实施宏观调控的要求。
财务分析报告应当能够全面而详实地揭示企业经营理财实绩。
财务分析报告是运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下,在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基础上,通过完成记账凭证的编制,明细账的登记,科目汇总表的汇总,以及登记总账出具财务报表,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各项财务指标,通过评价企业的现实状况以及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现实的企业问题。
第1章公司概况1.1 公司简介公司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2000年2月25日独家发起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将其附属公司的石油石化的主营业务连同有关资产及负债于1999年12月31日投入公司,并由公司分开独立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