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结合定值及等面积问题

合集下载

重难点 二次函数中的线段、周长与面积的最值问题及定值问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数学

重难点 二次函数中的线段、周长与面积的最值问题及定值问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数学

重难点二次函数中的线段、周长与面积的最值问题及定值问题目录题型01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单线段的最值问题题型02利用二次函数解决两条线段之和的最值问题题型03利用二次函数解决两条线段之差的最值问题题型04利用二次函数解决三条线段之和的最值问题题型05利用二次函数解决三角形周长的最值问题题型06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四边形周长的最值问题题型07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类型一利用割补、拼接法解决面积最值问题类型二利用用铅垂定理巧求斜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类型三构建平行线,利用同底等高解决面积最值问题题型08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定值问题题型01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单线段的最值问题【解题思路】抛物线中的线段最值问题有三种形式: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的最值问题:常通过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差表示线段长的函数关系式,运用二次函数性质求解.求最值时应注意:①当线段平行于y轴时,用上端点的纵坐标减去下端点的纵坐标;②当线段平行于x轴时,用右端点的横坐标减去左端点的横坐标.在确定最值时,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确定正确.1(2022·辽宁朝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2x+c与x轴分别交于点A(1,0)和点B,与y轴交于点C(0,-3),连接B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B 的坐标.(2)如图,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Q ,求线段PQ 长度的最大值.(3)动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BC 上由点C 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M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BO 上由点B 向点O 运动,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 ,使得以点P ,M ,B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 =x 2+2x -3,(-3,0)(2)94(3)-3,-32或(-2,1)或0,3-32【分析】(1)将A ,C 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得a ,c 的值,进而得出解析式,当y =0时,求出方程的解,进而求得B 点坐标;(2)由B ,C 两点求出BC 的解析式,进而设出点P 和点Q 坐标,表示出PQ 的长,进一步得出结果;(3)要使以点P ,M ,B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只需△PMB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分为PM =BM ,PM =PB 和BP =BM ,结合图象,进一步得出结果.【详解】(1)解:把点A (1,0),C (0,-3)代入y =ax 2+2x +c 得:c =-3a +2×1+c =0 ,解得:c =-3a =1 ,∴抛物线解析式为y =x 2+2x -3;令y =0,则x 2+2x -3=0,解得:x 1=1,x 2=-3,∴点B 的坐标为(-3,0);(2)解: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 ,把点B (-3,0),C (0,-3)代入得:b =-3-3k +b =0 ,解得:k =-1b =-3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x -3,设点P m ,-m +3 ,则Q m ,m 2+2m -3 ,∴PQ =-m -3 -m 2+2m -3 =-m 2-3m =-m +322+94,∴当m =-32时,PQ 最大,最大值为94;(3)解:存在,根据题意得:PC =2t ,BM =t ,则PB =32-2t ,如图,当BM =PM 时,∵B (-3,0),C (0,-3),∴OB =OC =3,∴∠OCB =∠OBC =45°,延长NP 交y 轴于点D ,∵点P ,M ,B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PN ∥x 轴,BN ∥PM ,即DN ⊥y 轴,∴△CD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 =PD =PC ⋅sin ∠OCB =2t ×22=t ,∵BM =PM ,∴∠MPB =∠OBC =45°,∴∠PMO =∠PDO =∠MOD =90°,∴四边形OMPD 是矩形,∴OM =PD =t ,MP ⊥x 轴,∴BN ⊥x 轴,∵BM +OM =OB ,∴t +t =3,解得t =32,∴P -32,-32,∴N -3,-32;如图,当PM =PB 时,作PD ⊥y 轴于D ,连接PN ,∵点P ,M ,B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PN ⊥BM ,NE =PE ,∴BM =2BE ,∴∠OEP =∠DOE =∠ODP =90°,∴四边形PDOE 是矩形,∴OE =PD =t ,∴BE =3-t ,∴t =2(3-t ),解得:t =2,∴P (-2,-1),∴N (-2,1);如图,当PB =MB 时,32-2t =t ,解得:t =6-32,∴PN =BP =BM =6-32,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PE ⊥PM ,∴∠EON =∠OEP =∠EPN =90°,∴四边形OEPN 为矩形,∴PN =OE ,PN ⊥y 轴,∵∠OBC =45°,∴BE =PE =PB ⋅sin ∠OBC =6-32 ×22=32-3,∴OE =OB -BE =3-32-3 =6-32,∴点N 在y 轴上,∴N 0,3-32 ,综上所述,点N 的坐标为-3,-32或(-2,1)或0,3-3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腰三角形的分类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类,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2(2021·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且点A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标为(0,5).(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甲).若点P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点P 到直线BC 的距离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3)图(乙)中,若点M 是抛物线上一点,点N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 =-x 2+4x +5;(2)P 52,354;(3)存在,M 的坐标为:(3,8)或(-3,-16)或(7,-16).【分析】(1)将A 的坐标(-1,0),点C 的坐(0,5)代入y =-x 2+bx +c ,即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4x +5;(2)过P 作PD ⊥x 轴于D ,交BC 于Q ,过P 作PH ⊥BC 于H ,由y =-x 2+4x +5可得B (5,0),故OB =OC ,△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明△PH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知PH =PQ2,当PQ 最大时,PH 最大,设直线BC 解析式为y =kx +5,将B (5,0)代入得直线BC 解析式为y =-x +5,设P (m ,-m 2+4m +5),(0<m <5),则Q (m ,-m +5),PQ =-m -52 2+254,故当m =52时,PH 最大,即点P 到直线BC的距离最大,此时P 52,354 ;(3)抛物线y =-x 2+4x +5对称轴为直线x =2,设M (s ,-s 2+4s +5),N (2,t ),而B (5,0),C (0,5),①以MN 、BC 为对角线,则MN 、BC 的中点重合,可列方程组s +22=5+02-s 2+4s +5+t 2=0+52,即可解得M (3,8),②以MB 、NC 为对角线,则MB 、NC 的中点重合,同理可得s +52=2+02-s 2+4s +4+02=t +52,解得M (-3,-16),③以MC 、NB 为对角线,则MC 、NB 中点重合,则s +02=2+52-s 2+4s +5+52=t +02,解得M (7,-16).【详解】解:(1)将A 的坐标(-1,0),点C 的坐(0,5)代入y =-x 2+bx +c 得:0=-1-b +c 5=c ,解得b =4c =5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4x +5;(2)过P 作PD ⊥x 轴于D ,交BC 于Q ,过P 作PH ⊥BC 于H ,如图:在y =-x 2+4x +5中,令y =0得-x 2+4x +5=0,解得x =5或x =-1,∴B (5,0),∴OB =OC ,△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BO =45°,∵PD ⊥x 轴,∴∠BQD =45°=∠PQH ,∴△PH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H =PQ2,∴当PQ 最大时,PH 最大,设直线BC 解析式为y =kx +5,将B (5,0)代入得0=5k +5,∴k =-1,∴直线BC 解析式为y =-x +5,设P (m ,-m 2+4m +5),(0<m <5),则Q (m ,-m +5),∴PQ =(-m 2+4m +5)-(-m +5)=-m 2+5m =-m -52 2+254,∵a =-1<0,∴当m =52时,PQ 最大为254,∴m =52时,PH 最大,即点P 到直线BC 的距离最大,此时P 52,354;(3)存在,理由如下:抛物线y =-x 2+4x +5对称轴为直线x =2,设M (s ,-s 2+4s +5),N (2,t ),而B (5,0),C (0,5),①以MN 、BC 为对角线,则MN 、BC 的中点重合,如图:∴s +22=5+02-s 2+4s +5+t2=0+52,解得s =3t =-3 ,∴M (3,8),②以MB 、NC 为对角线,则MB 、NC 的中点重合,如图:∴s +52=2+02-s 2+4s +4+02=t +52,解得s=-3t =-21 ,∴M (-3,-16),③以MC 、NB 为对角线,则MC 、NB 中点重合,如图:s +02=2+52-s 2+4s +5+52=t +02,解得s =7t =-11 ,∴M (7,-16);综上所述,M 的坐标为:(3,8)或(-3,-16)或(7,-16).【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函数图象上点坐标的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点的坐标和相关线段的长度.3(202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二次函数y =ax 2+bx +4(a ≠0)的图象经过点A (-4,0),B (1,0),与y 轴交于点C ,点P 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连接BP 、AC ,交于点Q ,过点P 作PD ⊥x 轴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连接BC ,当∠DPB =2∠BCO 时,求直线BP 的表达式;(3)请判断:PQQB是否有最大值,如有请求出有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如没有请说明理由.【答案】(1)y =-x 2-3x +4;(2)y =-158x +158;(3)PQ QB有最大值为45,P 点坐标为(-2,6)【分析】(1)将A (-4,0),B (1,0)代入y =ax 2+bx +4(a ≠0)中,列出关于a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 、b 的值即可;(2)设BP 与y 轴交于点E ,根据PD ⎳y 轴可知,∠DPB =∠OEB ,当∠DPB =2∠BCO ,即∠OEB =2∠BCO ,由此推断△OEB 为等腰三角形,设OE =a ,则CE =4-a ,所以BE =4-a ,由勾股定理得BE 2=OE 2+OB 2,解出点E 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出BP 的函数解析式即可;(3)设PD 与AC 交于点N ,过B 作y 轴的平行线与AC 相交于点M .由A 、C 两点坐标可得AC 所在直线表达式,求得M 点坐标,则BM =5,由BM ⎳PN ,可得△PNQ ∽△BMQ ,PQ QB=PN BM =PN5,设P (a 0,-a 20-3a 0+4)(-4<a 0<0),则N (a 0,a 0+4)PQ QB =-a 20-3a 0+4-(a 0+4)5=-a 20-4a 05=-(a 0+2)2+45,根据二次函数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a ⋅(-4)2+b ⋅(-4)+4=0a +b +4=0解得:a =-1b =-3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2-3x +4;(2)设BP 与y 轴交于点E ,∵PD ⎳y 轴,∴∠DPB =∠OEB ,∵∠DPB =2∠BCO ,∴∠OEB =2∠BCO ,∴∠ECB =∠EBC ,∴BE =CE ,设OE =a ,则CE =4-a ,∴BE =4-a ,在Rt △BOE 中,由勾股定理得BE 2=OE 2+OB 2,∴(4-a )2=a 2+12解得a =158,∴E 0,158,设BE 所在直线表达式为y =kx +e (k ≠0)∴k ⋅0+e =158,k ⋅1+e =0.解得k =-158,e =158. ∴直线BP 的表达式为y =-158x +158.(3)设PD 与AC 交于点N .过B 作y 轴的平行线与AC 相交于点M .由A 、C 两点坐标分别为(-4,0),(0,4)可得AC 所在直线表达式为y =x +4∴M 点坐标为(1,5),BM =5由BM ⎳PN ,可得△PNQ ∽△BMQ ,∴PQ QB=PN BM =PN 5设P (a 0,-a 20-3a 0+4)(-4<a 0<0),则N (a 0,a 0+4)∴PQ QB=-a 20-3a 0+4-(a 0+4)5=-a 20-4a 05=-(a 0+2)2+45,∴当a 0=-2时,PQQB 有最大值0.8,此时P 点坐标为(-2,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以及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函数图像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是解题关键,本题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难度较大,属于中考压轴题.4(2020·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交x 轴于点A -3,0 ,B 1,0 ,交y 轴于点C .点P m ,0 是x 轴上的一动点,PM ⊥x 轴,交直线AC 于点M ,交抛物线于点N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①若点P 仅在线段AO 上运动,如图1.求线段MN 的最大值;②若点P 在x 轴上运动,则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以M ,N ,C ,Q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 =x 2+2x -3;(2)①94,②存在,Q 1(0,-32-1),Q 2(0,32-1)【分析】(1)把A (-3,0),B (1,0)代入y =x 2+bx +c 中求出b ,c 的值即可;(2)①由点P m ,0 得M (m ,-m -3),N m ,m 2+2m -3 ,从而得MN =(-m -3)-m 2+2m -3 ,整理,化为顶点式即可得到结论;②分MN =MC 和MC =2MN 两种情况,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关于m 的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把A (-3,0),B (1,0)代入y =x 2+bx +c 中,得0=9-3b +c ,0=1+x +c .解得b =2,c =-3. ∴y =x 2+2x -3.(2)设直线AC 的表达式为y =kx +b ,把A (-3,0),C (0,-3)代入y =kx +b .得,0=-3k +b ,-3=b . 解这个方程组,得k =-1,b =-3. ∴y =-x -3.∵点P m ,0 是x 轴上的一动点,且PM ⊥x 轴.∴M (m ,-m -3),N m ,m 2+2m -3 . ∴MN =(-m -3)-m 2+2m -3 =-m 2-3m=-m +32 2+94.∵a =-1<0,∴此函数有最大值.又∵点P 在线段OA 上运动,且-3<-32<0∴当m =-32时,MN 有最大值94. ②∵点P m ,0 是x 轴上的一动点,且PM ⊥x 轴.∴M (m ,-m -3),N m ,m 2+2m -3 . ∴MN =(-m -3)-m 2+2m -3 =-m 2-3m(i )当以M ,N ,C ,Q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则有MN =MC ,如图,∵C (0,-3)∴MC =(m -0)2+(-m -3+3)2=2m 2∴-m 2-3m =2m 2整理得,m 4+6m 3+7m 2=0∵m 2≠0,∴m 2+6m +7=0,解得,m 1=-3+2,m 2=-3-2∴当m =-3+2时,CQ =MN =32-2,∴OQ =-3-(32-2)=-32-1∴Q (0,-32-1);当m =-3-2时,CQ =MN =-32-2,∴OQ =-3-(-32-2)=32-1∴Q (0,32-1);(ii )若MC =2MN ,如图,则有-m 2-3m =22×2m 2整理得,m 2+4m =0解得,m 1=-4,m 2=0(均不符合实际,舍去)综上所述,点Q 的坐标为Q 1(0,-32-1),Q 2(0,32-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解(1)的关键是待定系数法;解(2)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二次函数,又利用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3)的关键是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关于m 的方程,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5(2020·天津·中考真题)已知点A (1,0)是抛物线y =ax 2+bx +m (a ,b ,m 为常数,a ≠0,m <0)与x 轴的一个交点.(1)当a =1,m =-3时,求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M (m ,0),与y 轴的交点为C ,过点C 作直线l 平行于x 轴,E 是直线l 上的动点,F 是y 轴上的动点,EF =22.①当点E 落在抛物线上(不与点C 重合),且AE =EF 时,求点F 的坐标;②取EF 的中点N ,当m 为何值时,MN 的最小值是22?【答案】(1)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2)①点F 的坐标为(0,-2-7)或(0,-2+7);②当m 的值为-32或-12时,MN 的最小值是22.【分析】(1)根据a =1,m =-3,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bx -3,再将点A (1,0)代入y =x 2+bx -3,求出b 的值,从而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进一步可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①首先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出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C (0,m ),点E (m +1,m ).过点A 作AH ⊥l 于点H ,在Rt △EAH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的值,再根据AE =EF ,EF =22,可求出m 的值,进一步求出F 的坐标;②首先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出MC 的长,然后分情况讨论MN 什么时候有最值.【详解】解:(1)当a =1,m =-3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bx -3.∵抛物线经过点A (1,0),∴0=1+b-3.解得b=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y=x2+2x-3=(x+1)2-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2)①∵抛物线y=ax2+bx+m经过点A(1,0)和M(m,0),m<0,∴0=a+b+m,0=am2+bm+m,即am+b+1=0.∴a=1,b=-m-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m+1)x+m.根据题意,得点C(0,m),点E(m+1,m).过点A作AH⊥l于点H.由点A(1,0),得点H(1,m).在Rt△EAH中,EH=1-(m+1)=-m,HA=0-m=-m,∴AE=EH2+HA2=-2m.∵AE=EF=22,∴-2m=22.解得m=-2.此时,点E(-1,-2),点C(0,-2),有EC=1.∵点F在y轴上,∴在Rt△EFC中,CF=EF2-EC2=7.∴点F的坐标为(0,-2-7)或(0,-2+7).②由N是EF的中点,得CN=12EF=2.根据题意,点N在以点C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由点M(m,0),点C(0,m),得MO=-m,CO=-m.∴在Rt△MCO中,MC=MO2+CO2=-2m.当MC≥2,即m≤-1时,满足条件的点N落在线段MC上,MN的最小值为MC-NC=-2m-2=22,解得m=-3 2;当MC<2,-1<m<0时,满足条件的点N落在线段CM的延长线上,MN的最小值为NC-MC=2-(-2m)=22,解得m=-1 2.∴当m的值为-32或-12时,MN的最小值是22.【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抛物线方程等,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14x2+bx+c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其中B3,0,C0,-3.(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 是直线AC 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 作PD ⊥AC 于点D ,求PD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5个单位,点E 为点P 的对应点,平移后的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F ,Q 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任意一点.写出所有使得以QF 为腰的△QEF 是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坐标,并把求其中一个点Q 的坐标的过程写出来.【答案】(1)y =14x 2+14x -3(2)PD 取得最大值为45,P -2,-52 (3)Q 点的坐标为92,-1 或92,5 或92,74.【分析】(1)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求解;(2)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34x -3,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交AC 于点Q ,设P t ,14t 2+14t -3 ,则Q t ,-34t -3 ,则PD =45PQ ,进而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3)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y =14x -92 2-4916,对称轴为直线x =92,点P -2,-52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E 3,-52 ,F 0,2 ,勾股定理分别表示出EF 2,QE 2,QF 2,进而分类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解:将点B 3,0 ,C 0,-3 .代入y =14x 2+bx +c 得,14×32+3b +c =0c =-3解得:b =14c =-3 ,∴抛物线解析式为:y =14x 2+14x -3,(2)∵y =14x 2+14x -3与x 轴交于点A ,B ,当y =0时,14x 2+14x -3=0解得:x 1=-4,x 2=3,∴A -4,0 ,∵C 0,-3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3,∴-4k -3=0解得:k =-34∴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34x -3,如图所示,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交AC 于点Q ,设P t ,14t 2+14t -3 ,则Q t ,-34t -3 ,∴PQ =-34t -3-14t 2+14t -3 =-14t 2-t ,∵∠AQE =∠PQD ,∠AEQ =∠QDP =90°,∴∠OAC =∠QPD ,∵OA =4,OC =3,∴AC =5,∴cos ∠QPD =PD PQ =cos ∠OAC =AO AC=45,∴PD =45PQ =45-14t 2-t =-15t 2-45t =-15t +2 2+45,∴当t =-2时,PD 取得最大值为45,14t 2+14t -3=14×-2 2+14×-2 -3=-52,∴P -2,-52 ;(3)∵抛物线y =14x 2+14x -3=14x +12 2-4916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y =14x -92 2-4916,对称轴为直线x =92,点P -2,-52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E 3,-52 ∵平移后的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F ,令x =0,则y =14×92 2-4916=2,∴F 0,2 ,∴EF 2=32+2+52 2=1174∵Q 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任意一点.则Q 点的横坐标为92,设Q 92,m ,∴QE 2=92-3 2+m +52 2,QF 2=92 2+m -2 2,当QF =EF 时,92 2+m -2 2=1174,解得:m =-1或m =5,当QE =QF 时,92-3 2+m +522=92 2+m -2 2,解得:m =74综上所述,Q 点的坐标为92,-1 或92,5 或92,7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问题,解直角三角形,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平移,线段周长问题,特殊三角形问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2利用二次函数解决两条线段之和的最值问题【解题思路】抛物线中的线段最值问题有三种形式:2. 两条线段和的最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最基本的定理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定点,它们与已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其变形问题有三角形周长最小或四边形周长最小等.【常见模型一】(两点在河的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M,使PA+PB的值最小.方法:如右图,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M,在M处渡河距离最短,最短距离为线段AB的长。

二次函数与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与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与面积问题一、引言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其中之一就是与面积问题相关联。

本文将详细讨论二次函数与面积问题的关系,并分析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然后探讨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面积问题。

二、二次函数基本概念2.1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指具有形如f(x)=ax2+bx+c的函数,其中a、b、c为实数且a≠0。

二次函数的图像通常为一个抛物线。

2.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可分为三种情况:开口向上、开口向下和与x轴相切。

其开口的方向由二次项的系数a决定。

二次函数还具有顶点坐标、对称轴和零点等性质,这些性质对于解决面积问题非常关键。

2.3 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一般形式二次函数可通过变换转化为标准形式或一般形式。

标准形式为f(x)=a(x−ℎ)2+ k,其中(ℎ,k)为顶点坐标。

一般形式为f(x)=ax2+bx+c。

三、二次函数与面积问题3.1 二次函数与矩形面积问题矩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之一。

假设一个矩形的长度为x,宽度为y,则它的面积A可以表示为A=xy。

现在,我们希望找到一个长度固定的矩形,使得它的面积最大。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二次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A=xy,我们可以将y表示为x的函数:y=Ax。

然后,我们将该函数进行变形,得到一个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

将x的取值范围限定为正实数,我们可以排除矩形不存在的情况。

通过对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求解,我们可以找到使得面积最大的矩形。

3.2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也有密切的联系。

考虑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底边长为x,高为y。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底边固定的三角形,使得它的面积最大。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12xy,我们可以得到y=2Ax。

类似地,我们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并求解顶点坐标,从而找到最大面积的三角形。

3.3 二次函数与其他面积问题除了矩形和三角形,二次函数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形状的面积问题,如圆形、梯形等。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数学概念。通过深入研究二次函数, 我们可以探索其标准式、图像、交点、对称轴以及顶点等属性,进而应用面 积公式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什么是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是一个以x的二次项为特征的函数。它的标准形式为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二次函数的 图像通常呈现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形状。
二次函数的变形及面积问题的 应用
通过对二次函数进行平移、缩放和翻转等变形操作,可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面 积问题,例如计算部分面积的问题。
二次函数的导数是代表函数斜率的函数,可以通过求导得到。导函数即为二 次函数的一阶导数。
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是函数的极值点。可以通过求导数和解方程得到 最小值或最大值的坐标。
二次函数与勾股定理
二次函数与勾股定理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计算二次函数 的斜边长度或直角边长。
要计算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可以将函数等于零得到二次方程,然后使 用求根公式解方程。交点包括x轴与y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二次函数的一个重要属性,通过对称轴可以找到抛物线的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公式为x=-b/2a。
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及最值
顶点是二次函数的极值点,可以通过求导数或通过对称轴的坐标计算得出。最值可以是极大值或极小值,具体 取决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二次函数与坐标系围成的面积
二次函数与坐标系围成的面积可以通过计算二次函数与x轴、y轴围成的矩形 面积和差值的方式得到。
求二次函数与x轴围成的面积
要求二次函数与x轴围成的面积,可以将函数转化为标准形式,计算定积分, 或通过求解二次方程得到交点坐标进而计算面积。

二次函数的应用课件面积问题(共10张PPT)

二次函数的应用课件面积问题(共10张PPT)
使销售利润最大?
请同学们完成这个 问题的解答
你会解吗?
例6:用6m长的铝合金型材料做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矩形窗框。窗框 的长、宽各为多少时,它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透光面积是多少?
解:设矩形的宽为x米,矩形的透光面积为y米。由题 意得:
y=x· 6-3x 2
(0<x<2)
即:y=- 3 x2+3x
2
配方,得:
的距离)能否通过此隧道? 如图,某隧道口的横截面是抛物线形,已知路宽AB为6米,最高点离地面的距离OC为5米.以最高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1
米为数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A CB
)
(6)y=- x2-4x+1
值范围; 例6:用6m长的铝合金型材料做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矩形窗框。
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
O x
(2) 有一辆宽2.8米,高3米的 y=x·
(0<x<2)
∴当x=5,y最大值=50
农用货车(货物最高处与地面AB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4)y=100-5x2 将这个函数关系式配方,得:
y=- 3 (x-1)2+ 3
2
2
∴它的顶点坐标是(1,1.5)
∴当x=1,y最大值=1.5
因为x=1时,满足0<x<2,这时
6-3x 2
=1.5
答:当矩形窗框的宽为5m时,长为1.5m时,它的透光
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1.5m2。
1.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y=x2-3x+4
(2)y=1-2x-x2
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1米为数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

专题09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定值与等值问题(学生版)

专题09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定值与等值问题(学生版)

专题09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定值与等值问题【典型例题】母题:如图,已知抛物线过A (4,0)、B (0,4)、C (-2,0)三点,P 是抛物线上一点(1)若S △PAB =S △BCO ,求P 点坐标(2)(☆)若△PAB 面积为4,求P 点坐标(3)点D 坐标为(-1,1),P在第一象限,若△PCD 面积为4,求P 点坐标54x【模型解读】二次函数中的等值问题或定值问题【问题描述】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抛物线在线段BC上方部分取一点P,连接PB、PC,若△PBC面积为3,求点P坐标.思路1:铅垂法列方程解.根据B、C两点坐标得直线BC解析式:y=-x+3,设点P坐标为,过点P作PQ⊥x轴交BC于点Q,则点Q坐标为(m,-m+3),,,分类讨论去绝对值解方程即可得m的值.思路2:构造等积变形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取BC作水平宽可知水平宽为3,根据△PBC面积为3,可知铅垂高为2,在y轴上取点Q使得CQ=2,过点Q作BC的平行线,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P点.当点Q坐标为(0,5)时,PQ解析式为:y=-x+5,联立方程:,解之即可.当点Q坐标为(0,1)时,PQ解析式为:y=-x+1,联立方程:,解之即可.P QA B C223y x x=-++()2,23m m m-++()()222333PQ m m m m m=-++--+=-+213332PBCS m m=⨯⨯-+=V2235x x x-++=-+2231x x x-++=-+【模型实例】1.定义:若一个函数图象上存在横、纵坐标相等的点,则称该点为这个函数图象的“等值点”.例如,点(1,1)是函数y=x+的图象的“等值点”.(1)分别判断函数y=x+2,y=x2﹣x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等值点”?如果存在,求出“等值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2)设函数y=(x>0),y=﹣x+b的图象的“等值点”分别为点A,B,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C.当△ABC的面积为3时,求b的值;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x2+bx+c经过坐标原点和点A,顶点为点M.(1)求抛物线的关系式及点M的坐标;(2)点E是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EB,EA,当△EAB的面积等于时,求E点的坐标;3.抛物线y=x2﹣1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边).▱ACDE的顶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E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如图,若点D在抛物线上,且▱ACDE的面积是12,求点E的坐标.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已知B(3,0),C (0,﹣3),连接BC,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N是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当△PAB的面积为8时,求点P的坐标.5.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4,0),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点P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连接AP并延长AP交抛物线于点Q,连接CQ,BQ,设点Q的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C的坐标;(2)当△BCQ的面积等于2时,求m的值;6.二次函数y=ax2+bx+3的图象与x轴交于A(2,0),B(6,0)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E..(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写出点E的坐标;(2)如图,P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连接OP,取OP中点Q,连接QC,QE,CE,当△CEQ的面积为12时,求点P的坐标.7.如图,抛物线y=ax2+bx﹣6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OA=2,OB=4,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在直线l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D,连接AD,BD,BC,CD.(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D在x轴的下方,当△BCD的面积是时,求△ABD的面积;8.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a+1)x﹣a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已知△BAC的面积是6.(1)求a的值;(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ABP=S△ABC.若存在请求出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A、B两点的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另一点C(﹣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B=S△OAB?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4,0)、C(0,2)三点,点D(x,y)为抛物线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当△BCD的面积为3时,求点D的坐标;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经过A(﹣2,0),B,C三点的抛物线y=ax2+bx+(a<0)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D,其顶点为M,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1)求这条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R是抛物线上的点,使得△ADR的面积是▱OABC的面积的,求点R的坐标;。

二次函数解析式求法及图形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解析式求法及图形面积问题

注:任何求抛物线解析式的问题,都可以使用一般式.
练习1: 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4,3), (3,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k 2、顶点式:y=a(x-h)²
(a≠0), 这种形式易得顶点坐标和对称轴,顶 点坐标是 (h,k) ,对称轴是直 线 x=h .
注:一般情况下,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求其解析 式时,选用顶点式比较方便。
中考链接
(2017济南 )如图1,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 分别为(4,0),(0,6),直线AD交B C于点D, tan∠OAD=2,抛物线M1:y=ax² +bx(a≠0)过A, D两点. (1)求点D的坐标和抛物线M1的表达式;
y D C B C E
O 图1
A
x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二、二次函数中面积问题常见解决方法: 一、直接计算法
水平宽 铅锤高 二、运用 S 2
三、割补法
例1. 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x2+2x+m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3,0), 另一个交点为B,且与y轴交于点C. (1)求m的值; (2)求点B的坐标; (3)该二次函数图象上有一点D,使S△ABD =S△ABC,求点D的坐标.
铅垂高法; 如图,过△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 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的“水平宽”(a),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内 部线段的长度叫△ABC的“铅垂高”(h).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 的新方法:S△ABC=ah/2,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一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C(0,4),点A、B在x轴 上,并且OA=OC=4OB,动点P在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在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Δ PAC的面积最大? 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及Δ PAC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Δ AC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 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

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

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考试中常考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是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解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二次函数是一种以 x 的平方为自变量的函数,通常的表达式为y=ax²+bx+c。

其中,a、b、c 分别是常数,a 不等于零。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朝上或朝下的抛物线,其中顶点坐标为(-b/2a, c-b²/4a)。

二次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 对称轴: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过顶点的直线,方程为 x=-b/2a。

2. 零点:二次函数的零点是函数图像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为 ax²+bx+c=0。

3. 单调性:当 a 大于零时,二次函数开口朝上,图像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当 a 小于零时,二次函数开口朝下,图像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

4. 范围:当 a 大于零时,二次函数的值域为 [c-b²/4a, +∞);当a 小于零时,二次函数的值域为 (-∞, c-b²/4a]。

二、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基本公式,其表达式为S=1/2bh,其中S 表示三角形面积,b 和h 分别表示底边和高。

此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推论:1. 海伦公式:当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时,可以利用海伦公式求出三角形面积 S=sqrt[s(s-a)(s-b)(s-c)],其中s=(a+b+c)/2。

2. 正弦定理:当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两边长时,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出第三边长,从而进一步计算出三角形面积。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 a/sinA=b/sinB=c/sinC。

三、利用二次函数求解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经常会遇到给定三角形底边和两条高的长度,求解三角形面积的问题。

此类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构建二次函数来解决。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 8,两条高分别为 6 和 10,求解该三角形的面积。

中考数学专题之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的最值及定值压轴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之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的最值及定值压轴问题

2020年中考数学必考经典专题2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的最值及定值压轴问题【方法指导】面积是平面几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关联着平面图形中的重要元素边与角,由动点而生成的面积问题,是抛物线与直线形结合的觉形式,常见的面积问题有规则的图形的面积(如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面积计算问题)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计算,解决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问题是中考压轴题常考的题型,此类问题计算量较大。

有时也要根据题目的动点问题产生解的不确定性或多样性。

解决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常用到的知识和方法有:(1)如果三角形的某一条边与坐标轴平行,计算这样“规则”的三角形的面积,直接用面积公式.(2)三角形的三条边没有与坐标轴平行的,计算这样“不规则”的三角形的面积,用“割”或“补”的方法.(3)同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同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的比.(5)同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题型剖析】【类型1】二次函数与面积最值问题【例1】如图,抛物线2(1)y x k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点(0,3)C -.P 为抛物线上一点,横坐标为m ,且0m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 位于x 轴下方时,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3)设此抛物线在点C 与点P 之间部分(含点C 和点)P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之差为h .①求h 关于m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②当9h =时,直接写出BCP ∆的面积.【变式训练】如图,抛物线22(0)y ax ax c a =-+≠与y 轴交于点(0,4)C ,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 坐标为(4,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的顶点为N ,在x 轴上找一点K ,使CK KN +最小,并求出点K 的坐标;(3)点Q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过点Q 作//QE AC ,交BC 于点E ,连接CQ .当CQE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Q 的坐标;【类型2】二次函数与面积定值问题【例2】抛物线229y x bx c =-++与x 轴交于(1,0)A -,(5,0)B 两点,顶点为C ,对称轴交x 轴于点D ,点P 为抛物线对称轴CD 上的一动点(点P 不与C ,D 重合).过点C 作直线PB 的垂线交PB 于点E ,交x 轴于点F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CF ∆的面积为5时,求点P 的坐标;(3)当PCF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变式训练】已知抛物线23y ax bx =++经过点(1,0)A 和点(3,0)B -,与y 轴交于点C ,点P 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____;(2)如图1,连接OP 交BC 于点D ,当:1:2CPD BPD S S ∆∆=时,请求出点D 的坐标;(3)如图2,点E 的坐标为(0,1)-,点G 为x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15OGE ∠=︒,连接PE ,若2PEG OGE ∠=∠,请求出点P 的坐标;(4)如图3,是否存在点P ,使四边形BOCP 的面积为8?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3】二次函数与等面积问题【例3】如图,二次函数23y x b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1,0)-,点D 为OC 的中点,点P 在抛物线上.(1)b =______;(2)若点P 在第一象限,过点P 作PH x ⊥轴,垂足为H ,PH 与BC 、BD 分别交于点M 、N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PM MN NH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 的横坐标小于3,过点P 作PQ BD ⊥,垂足为Q ,直线PQ 与x 轴交于点R ,且2PQB QRB S S ∆∆=,求点P 的坐标.【变式训练】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过点(1,0)A -、(3,0)B 、(0,3)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及PAC ∆的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在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不与C 点重合),使得PAM PAC S S ∆∆=?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4】二次函数与面积数量关系【例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D 为顶点,其中点B 的坐标为(5,0),点D 的坐标为(1,3).(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E 是线段BD 上的一点,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F ,且ED EF =,求点E 的坐标.(3)试问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G ,使得ADG ∆的面积是BDG ∆的面积的35?若存在,求出点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1,0)A -,点(0,3)C ,且OB O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对称轴;(2)点D 、E 在直线1x =上的两个动点,且1DE =,点D 在点E 的上方,求四边形ACDE 的周长的最小值.(3)点P 为抛物线上一点,连接CP ,直线CP 把四边形CBPA 的面积分为3:5两部分,求点P 的坐标.【达标检测】1.如图,已知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交于点(3,0)A -和点(1,0)B ,交y 轴于点C ,过点C 作//CD x 轴,交抛物线于点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30)y m m =-<<与线段AD 、BD 分别交于G 、H 两点,过G 点作EG x ⊥轴于点E ,过点H 作HF x ⊥轴于点F ,求矩形GEFH 的最大面积;(3)若直线1y kx =+将四边形ABCD 分成左、右两个部分,面积分别为1S ,2S ,且12:4:5S S =,求k 的值.2.如图,抛物线2(0)y ax bx a =+<过点(10,0)E ,矩形ABCD 的边AB 在线段OE 上(点A 在点B 的左边),点C ,D 在抛物线上.设(,0)A t ,当2t =时,4AD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t 为何值时,矩形ABCD 的周长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保持2t =时的矩形ABCD 不动,向右平移抛物线.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矩形的边有两个交点G ,H ,且直线GH 平分矩形的面积时,求抛物线平移的距离.3.已知:如图,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该抛物线的顶点为M .(1)求点A 、B 、C 的坐标.(2)求直线BM 的函数解析式.(3)试说明:90CBM CMB ∠+∠=︒.(4)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直线CP 把BCM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1,抛物线21:C y x ax =+与22:C y x bx =-+相交于点O 、C ,1C 与2C 分别交x 轴于点B 、A ,且B 为线段AO 的中点.(1)求a b的值;(2)若OC AC ⊥,求OAC ∆的面积;(3)抛物线2C 的对称轴为l ,顶点为M ,在(2)的条件下:①点P 为抛物线2C 对称轴l 上一动点,当PAC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②如图2,点E 在抛物线2C 上点O 与点M 之间运动,四边形OBCE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和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32y x bx c =++与x 轴交于(1,0)A -,(2,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直线y x n =-+与该抛物线在第四象限内交于点D ,与线段BC 交于点E ,与x 轴交于点F ,且4BE EC =.①求n 的值;②连接AC ,CD ,线段AC 与线段DF 交于点G ,AGF ∆与CGD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直线(0)y m m =>与该抛物线的交点为M ,N (点M 在点N 的左侧),点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点M ',点H 的坐标为(1,0).若四边形OM NH '的面积为53.求点H 到OM '的距离d 的值.6.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3(2)34y ax a x =--+的图象经过点(4,0)A ,与y 轴交于点B .在x 轴上有一动点(C m ,0)(04)m <<,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E ,交该二次函数图象于点D .(1)求a 的值和直线AB 的解析式;(2)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设ACE ∆,DEF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若124S S =,求m 的值;(3)点H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位于第一象限的动点,点G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当四边形DEGH 是平行四边形,且DEGH 周长取最大值时,求点G 的坐标.7.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3y ax bx =++经过点(1,0)A -、(3,0)B 两点,且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②,用宽为4个单位长度的直尺垂直于x 轴,并沿x 轴左右平移,直尺的左右两边所在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P 、Q 两点(点P 在点Q 的左侧),连接PQ ,在线段PQ 上方抛物线上有一动点D ,连接DP 、DQ .(Ⅰ)若点P 的横坐标为12-,求DPQ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点D 的坐标;(Ⅱ)直尺在平移过程中,DPQ ∆面积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8.已知抛物线2(1)y a x =-过点(3,1),D 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B 、C 均在抛物线上,其中点1(0,)4B ,且90BDC ∠=︒,求点C 的坐标;(3)如图,直线4y kx k =+-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①求证:90PDQ ∠=︒;②求PDQ ∆面积的最小值.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243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1)求点A ,B ,C 的坐标;(2)点P 从A 点出发,在线段AB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 点运动,同时,点Q 从B 点出发,在线段BC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点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求运动时间t 为多少秒时,PBQ ∆的面积S 最大,并求出其最大面积;(3)在(2)的条件下,当PBQ ∆面积最大时,在BC 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BMC ∆的面积是PBQ ∆面积的1.6倍?若存在,求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已知抛物线2342y ax x =++的对称轴是直线3x =,且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B 点在A 点右侧)与y 轴交于C 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A 、B 两点的坐标;(2)若点P 是抛物线上B 、C 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则是否存在一点P ,使PB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PBC ∆的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若M 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过点M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N ,当3MN =时,求M 点的坐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结合定值及等面积问题
2 2 8
1.已知二次函数y =3x-3x+2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点的左边,与y 交
于点C ,点P 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且在对称轴右边,
S A PAC = 4,求点P 的坐标。

2.抛物线 y=-x 2
+bx+c 经过点 A B 、C,已知 A(- 1,0), C (0, 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P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S PBC =3,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如图,已知直线 AB : y = kx+ 2k + 4与抛物线y= ^x 2
-^-A (1)直线AB 总经过一个定点 C,请直接写出点 C 的坐标
1
(2)当k 二时,在直线AB 下方的抛物线上求点 P ,使S A
ABP = 5 2
4. 如图,抛物线y x 2
2x 3与x 轴交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直线l 与抛物线交 于A C 两点,其中C 点的横坐标为2。

(1 )求A B 两点的坐标及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
(2) P 是线段AC 上的一个动点,过 P 点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 E 点,求△ EAC 面积的 最大值。

5. 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 A (-3,-3 ),此抛物线交X 轴于O, B 两点
(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求厶AOB 的面积
P
C x
O
(3) 若抛物线上另有一点P满足S B阳创,请求出P点的坐标
6.已知二次函数y x2 bx c,其图像抛物线交x轴的于点A (1, 0)、B (3, 0),交y 轴于点C.
(1) 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
⑵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不与点B重合),使得S BCP 2S ABC ?若存在,求出P点
坐标;若不存在,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