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例评析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_初中九年级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初中九年级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导入1、切分节奏的练习。

脚打固定节拍,手拍节奏。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学唱本课歌曲前的准备。

】2、讨论:什么是流行音乐?为什么有的流行音乐可以世代相传,而有的却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欣赏多媒体画面。

思考:歌词的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怎样的情绪?【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导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主动进入主题。

】二、新课1、作者及歌曲背景资料介绍。

2、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齐唱、合唱)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ABA三部分)【设计意图:带着问题欣赏,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快的进入音乐情景,关注音乐表现形式。

】3、用唱名视唱整个乐段(重点注意休止、切分、后附点等节奏。

要求每个乐句全音符要有气息支持,唱足四拍的时值)【设计意图:音乐课,尤其是唱歌课必须要有识谱教学,加强学生的识谱能力。

】4、轻声高位置唱熟旋律后加入歌词,唱会第一乐段。

5、用唱名视唱第二部分思考:乐曲的创作手法有什么特点?(同头换尾)6、唱熟后加入歌词。

注意第二部分演唱情绪的变化。

7、尝试二声部合唱学习。

【设计意图:二声部的合唱更能表现“共风雨、同追求”的主题,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难易处理。

】8、同唱第三部分。

9、运用不同的情绪,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一定要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用耳朵来调整自己的声音,同时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歌谱,找出乐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利于音乐记忆。

】三、拓展让世界充满爱,歌声是美妙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所有的一切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得伸出自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在这方面有人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

11、介绍迈克杰克逊及《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的背景资料。

12、聆听《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思考:歌曲中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哪一句?13、摇滚简介不拘一格,即兴发挥,张扬个性。

四、小结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吝啬你的爱。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初中音乐_演唱 让世界充满爱 欢乐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演唱 让世界充满爱 欢乐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让世界充满爱》由青年歌手郭峰和陈哲等人于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而作,原是一部小型声乐套曲,包括序曲和三首既相互关联又可独立演唱的歌曲。

本单元选择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普遍真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

因而,该曲从问世起便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歌曲为G大调、四四拍,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ABA’三段体。

全曲音域仅为七度,正如歌曲本身“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所描述,歌词清新,突显了仁爱主题;旋律优美、流畅、规整,音域适中而便于不同人群演唱。

这一切为作品近三十年的流行、流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聆听、感受、体验与合作,去感受这首歌的情绪与意义。

2、通过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速度、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3、能够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让世界充满爱》,特别是二声部合唱部分能够做到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把握好二声部的合唱,做好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难点:能够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生答。

师: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多媒体展示图片,师介绍。

师小结:这些天灾人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师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学习新课1、聆听第一遍感受歌曲速度、音乐情绪。

2、聆听第二遍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顺序。

讲解反复记号。

3、跟琴学唱旋律。

师弹单音,一句一句学唱。

知识:弱起小节、全音符、附点节奏(多媒体)4、加入歌词跟琴学唱。

5、给歌曲划分段落ABA’,每段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第一段:温馨、亲切的第二段:热切、激情的第三段:抒情、如歌的6、跟歌曲原唱完整唱一遍7、跟伴奏完整唱一遍,师指出唱的不到位的地方8、学唱二声部⑴学唱旋律⑵加入歌词⑶二声部配合,直到熟练9、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及反思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及反思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及反思推荐文章玩具进行曲优秀的教案及反思热度:世界记录最长寿的人热度:世界上最小的蜗牛多大热度:世界上最长昆虫新物种热度:世界上最长的昆虫热度:《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录制于1986年的中国公益歌曲,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让世界充满爱》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3、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二、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四、教学思路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音乐情绪上皆与A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A部。

2、“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3、《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1984年为非洲难民而作的作品,由杰克逊和里奇共同创作。

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A部分为叙述式的温情,曲调柔缓;B部曲调是呐喊式的,慷慨,激昂;C部分有一个明显的从大调转关系小调的过程——无奈、忧伤转到坚定、积极。

《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活动评课稿

《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活动评课稿

《让世界充满爱》评课稿杨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交流课很成功。

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教学条件,在多媒体环境下,丰富的学习资源、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方便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工
具,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

借助多媒体平台,可以充分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性,使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教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最终实现“愉快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语文学习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好,效果明显。

老师讲的少,但恰如其分的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启示性提问和引导性总结,显示教师驾驭课堂的娴熟。

生生互动、学生问答,精彩纷呈,显示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热情与良好的基础。

除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外。

语文知识的落实也很到位。

《让世界充满爱》评课稿

《让世界充满爱》评课稿

《让世界充满爱》评课稿听了周巧莲老师《让世界充满爱》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匪浅。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

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融洽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

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一、以“爱心”为主线,体现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

例:1、人民解放军抗洪抢险的感动镜头结合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2、感动中国介绍的“丛飞”为捐助众多的失学儿童,自己身患顽疾时还不忘对孩子们的承诺,韩红的《感动中国》音乐响起,学生们眼中泛起泪花。

3、拓展《We are the world》“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音乐的响起,学生们的心中再一次重复爱的主题。

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

既进行了一次爱的熏陶,又体验到了音乐的魅力。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

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保持较好的整体性。

课中,老师从“感动余姚”新闻人物的爱心互助引入,自然过渡到《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教学,再到《感动中国》音乐的深化,最后到拓展歌曲《We are the world》,期间用“爱”来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在感动之余,留有一份深深的思考。

新颖的构思,自然的课堂衔接,亲切的交流,感人的音乐,使学生沉醉其中,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也是心理上的一次洗涤。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

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

例如:本课的歌曲教学中,向学生提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让世界充满爱》设计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热烈,还分组进行了各自的创编,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此举,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却让学生在讨论设计的过程中体验了合作,培养了创新,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了解音乐,感悟音乐。

八年级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例

八年级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例

八年级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一)《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音乐情绪上皆与A 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A部。

(二)“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一般十四五岁,正值青春期(即心理萌动期);对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感兴趣;部分学生能识谱,乐于动手,动脑。

设计理念:针对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青春期即心理萌动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教师在这堂课中仅是引导者,参与者。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二)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五、课前准备:(一)开展一次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

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每人写一篇爱心故事。

(二)每人至少一则故事,四人一组,课前交流,每组选一则最能打动人的。

(三)多媒体课件、教材、钢琴、课件、卡纸和彩笔。

六、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陶冶法、感受法、体验法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在翁倩玉《爱的奉献》音乐背景下走进音乐教室。

初中音乐_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温柔抒情的情绪演唱《让世界充满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感受作品的创作特点,知道《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在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合作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体验作品的情感,懂得和平的珍贵,知道只要人人献出爱心,世界将更加美好。

充分唤起学生因祖国强大而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让世界充满爱》,并感受作品中的情绪、情感,同时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并深切体会,因祖国强大而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2.难点:演唱过程中把握作品三部分的演唱情绪。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音乐课堂,让自己成为音乐的一部分。

”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我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通过平板一起欣赏,(节选自《战狼二》中的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当枪手看到中国国旗飘扬,他们大声说“是中国人,停止射击”时,我深深感受到因祖国强大而带来的尊严和自豪感。

视频中扔掉的枪支,则代表人们对和平的期待,希望世界远离战争,永远和平,让世界充满爱。

这也是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欣赏、感受歌曲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传递出来的情绪。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同时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2.请同学们通过平板完成以下问题。

(通过“一对一“教学系统的教师提问把选择题推送到学生平板,学生欣赏后进行选择并涂鸦上传,教师进行主观题统计,查看学生整体完成情况,并检查部分学生的涂鸦,进行分析讲评。

)播放课件出现以下选择题:歌曲的速度: A 快板 B 慢板歌曲的情绪: A 温柔抒情地 B活泼激情地3.再次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并用简单的律动表达出来。

初中语文_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温习第二单元的课文,总结情感主题和写作手法上的收获。

2、关注生活中的小人物,尊重平凡,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3、能真诚的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手法,辞达意切。

【教学重点】1、在体察爱中感知爱的伟力,在呼唤爱中弥补爱的缺失,在表达爱中升华爱的情感。

2、重新认识写作,端正写作态度,明确写作追求,学习写作方法,能自己完成一篇写人记事的佳作。

【教学过程】一、体察爱爱是什么?在理解这个抽象的词汇时,我们赋予它具体的情境。

你看,爱是粗俗没有文化的阿长费劲周折为我买来的那本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爱是肥胖的父亲蹒跚着身子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爱是行将枯木的老王临走前为我送来的鸡蛋和香油……爱还是什么?请你为爱另找一种具体的形式。

爱是,爱是,爱是……阅读下面的故事,记下你的收获感悟。

在地狱中众人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无法放到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

可是在天堂之中,众人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的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就放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

感悟:二、呼唤爱爱是区分天堂与地狱的标尺。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和睦友爱,就生活在天堂里,人与人之间冷漠自私,就生活在地狱里。

不幸的是,我们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弱者常常被人遗忘,他们就生活在冰冷的地狱中。

正因为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不完美,并不是每个角落都充满关爱,所以让我们大声的呼唤,“让世界充满爱!”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奉献爱,传承爱。

那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榜样呢?写下来跟我们分享。

例:歌手丛飞热心公益,义演300多场,义工服务超过6000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背负债务17万。

身患癌症,将大家捐给他救命的钱拿出两万捐献了贫困山区,过早的走完了自己三十七年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例评析
摘自:《中国音教网》教学案例:潮州市饶平县华侨中学/钱晓敏教学理念: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对爱这种永恒的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本节课通过对以爱为题材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感悟歌曲的主题,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美与爱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懂得爱与被爱是并存的,要用一颗感恩的去心面对生活。

通过课堂上的歌曲学唱歌曲欣赏与表演创作等环节,将音乐知识演唱技巧歌曲处理等知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设问与教学资源的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审美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出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的理念。

另外,教师还通过课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音像资料,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习,并能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评价。

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收集与利用生活资源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参与表演的快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体会歌曲的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各形式感悟爱,表现爱。

在欣赏相关爱主题歌曲等活动中,了解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声部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学习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和体会各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歌曲表演。

通过欣赏分析,体会歌曲的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各形式感悟爱,表现爱。

通过小组创作表演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创作与表现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唱歌曲处理歌曲,使学生在的情感受到熏陶,对爱有更深的感悟;通过欣赏有关感恩教育的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教学分析:《让世界充满爱》选自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下册。

教学内容是本教材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第二课时。

《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是由陈哲小林王建孙铭词,郭峰曲,由器乐引子和三个部分的歌曲构成,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

《让世界充满爱》是由序曲和三首歌曲组成,教材中所选的是第二部分进行演唱,这部作品的音乐洋溢着时代的朝气,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

它的音调节奏在保持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又借鉴了国际流行音乐。

在此之前,世界流行乐坛的巨星们,举办了一场旨在为非洲饥民赈灾的音乐会,主题歌《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采用了先群唱,后合唱
的方式。

郭峰这首《让世界充满爱》不仅在气质上有所借鉴,而且还借鉴了群唱的方式,一百多位歌星同声歌唱,声震寰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了演唱讨论法和创造性活动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了解和体会各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作用。

体会歌曲的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各形式感悟爱,表现爱。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观看有关献爱心的影像资料,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渲染情感:()观看饶平县善安堂收养的残障儿童的生活状况;()观看泰国华侨陈汉士先生捐赠粤东地区部分贫困大中学生读书的资料;师:播放多媒体资料,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两个片段后想到了什么?生:观看资料。

回答问题:那些小朋友很可怜,很需要帮助,收留他们的人很伟大,不光照顾他们的生活,还筹钱给他们治病等。

还有陈汉士先生也是,他给贫困学生捐钱,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了有困难的人,也很伟大等。

师:同学们,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的身边还有很
多有困难的人,有时我们自己也会碰到困难,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很希望有人可以帮我们,相信别人也是这样,所以老师希望你们看到你身边有困难的人时,你能大方的伸出你援助的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