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塑性加工工艺
什么是金属塑性加工

1.什么是金属塑性加工?其特点是什么?答:金属塑性加工:是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形并获得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以及服役性能的材料、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特点:材料利用率高;组织、性能好;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高;但是设备较庞大,能耗高,投资较大。
2.材料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包括哪些?答:使用性能:高强、高韧、耐蚀等;工艺性能:轧、挤、拉、锻、焊等:3.按加工时工件的受力和变形方式,金属塑性加工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锻造: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较高的生产劳动力;适应范围广。
轧制:可以生产断面复杂的型材,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挤压:挤压法可加工各种复杂断面实心型材、棒材、空心型材和管材拉拔:拉拔一般在冷态下进行,可拉拔断面尺寸很小的线材和管材;拉拔制品的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极高;金属的强度高(因冷加工硬化强烈)可生产各种断面的线材、管材和型材异型截面。
拉伸:一般在室温下进行,其产品主要用于各种壳体零件,如飞机蒙皮、汽车覆盖件、子弹壳、仪表零件及日用器皿等。
弯曲:在弯矩作用下,使板料发生弯曲变形或使板料或管、棒材得到矫直的一种加工方法。
剪切:坯料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产生剪切。
使板材冲裁,以及板料和型材切断的一种常用加工方法4.金属塑性加工的目的是什么?答:使金属材料成形并获得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以及服役性能的材料、毛坯或零件。
5.什么是轧制、纵轧、横轧、斜轧?答:轧制:金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过程(可实现连续轧制)。
可分为纵轧、横轧、斜轧。
纵轧:两轧辊旋转方向相反,轧件的纵轴线与轧辊轴线垂直,主要生产板、带、箔材,以及断面复杂的型材。
生产效率高,加工材料长度大和产品质量较高。
横轧::两轧辊旋转方向相同,轧件的纵轴线与轧辊轴线平衡,轧件绕纵轴旋转。
可加工旋转体工件,如变断面轴、丝杆、周期断面型材以及钢球等。
第三篇(塑性加工)

纤维组织的稳定性很高,不能用热处理或其它方法加以消 除,只有经过锻压使金属变形,才能改变其方向和形状。 合理利用纤维组织
应使零件在工作中所受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重合;
最大切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 并使纤维分布与零件的轮廓相符合,尽量不被切断。
§1-3
金属的可锻性
金属材料通过塑性加工获得优质零件的难易程度。 (经塑性加工而不断裂) 塑性
三拐曲轴的锻造过程
§2-1 锻造方法
自由锻特点
●
坯料表面变形自由;
● 设备及工具简单,锻件重量不受限制; ● ● ●
锻件的精度低; 生产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是大型锻件的唯一锻造方法。
§2-1 锻造方法
模锻
使加热后的金属在模膛内
受压变形以获得所需锻件 的方法。 应用: 大批量生产中小锻件。 <150Kg,如曲轴、连 杆、齿轮。
在冷加工时,形变强化使金属塑性降低,进
一步加工困难,应安排中间退火工艺。 实质:塑性变形时位错运动受阻,使交叉滑移中位错运动范围缩小,因 此,金属性能随之改变。
一、金属材料产生加工硬化
金属材料 强度和硬 度提高, 塑性和韧 性下降。
有利:加工硬化可提高产品性能! 不利:进一步的塑性变形带来困难! 加热可消除硬化现象!
压力使金属成型为各种型材和锻件等。
a)自由锻 b)模锻 c)胎模锻 胎模锻:自由锻设备上,采用不与上、下砧相连接的活动模具 成形锻件的方法。是介于自由锻和模锻之间的锻造工艺方法。 2)冲压 利用冲模将金 属板料切离或变形 为各种冲压件。
3)轧制 使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之间的间隙而产生塑性变形的 加工方法。 用于生产各种型材、管材、板材等。
模锻
模锻是利用锻模使坯 料变形而获得锻件的 锻造方法。
金属成型工艺的类别

金属成型工艺的类别
1. 塑性成型工艺,塑性成型工艺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塑性成
型工艺包括锻造、压铸、拉伸、挤压等。
2. 切削成型工艺,切削成型工艺是指通过切削金属材料的方法,将其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切削成型工艺包括车削、
铣削、钻削、镗削等。
3. 焊接工艺,焊接工艺是指通过加热或施加压力,使金属材料
相互结合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
激光焊等。
4. 粉末冶金工艺,粉末冶金工艺是指利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
与非金属粉末混合后,通过压制和烧结等工艺形成零件的工艺过程。
5. 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方式,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
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以上是金属成型工艺的主要类别,不同的工艺类别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结合使用,以满足不同金属制品的加工需求。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全面地解答你的问题。
金属塑性成型工艺

第二篇金属的塑性成形工艺金属塑性成形——在外力作用下,金属产生了塑性变形,以此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原材料、毛坯或零件。
此生产方法称金属塑性成形(也称压力加工)外力冲击力——锤类设备压力——轧机、压力机有一定塑性的金属——压力加工(热态、冷态)基本生产方法:1.轧制——钢板、型材、无缝管材(图6-1)(图6-2)2.挤压——低碳钢、非铁金属及其合金(图6-3)(图6-4)3.拉拔——各种细线材,薄壁管、特殊几何形状的型材(图6-5)(图6-6)4.自由锻——坯料在上、下砥铁间受冲击力或压力而变形(图6-7a)5.模锻——坯料在锻模模腔内受冲击力或压力而变形(图6-7b)6.板料冲压——金属板料在冲模之间受压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图6-7c)金属的原材料,大部通过轧制、挤压、拉拔等制成。
第六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工艺理论基础压力加工——对金属施加外力→塑性变形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使其内部产生应力——发生弹性变形外力>屈服应力塑性变形塑性变形过程中一定有弹性变形存在,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将恢复→“弹复”现象,它对有些压力加工件的变形和工件质量有很大影响,须采取工艺措施的保证产品质量。
§6-1 塑性变形理论及假设一、最小阻力定律金属塑性成形问题实质,金属塑性流动,影响金属流动的因素十分复杂(定量很困难)。
应用最小阻力定律——定性分析(质点流动方向)最小阻力定律——受外力作用,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如果金属颗粒在几个方向上都可移动,那么金属颗粒就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利用此定律,调整某个方向流动阻力,改变金属在某些方向的流动量→成形合理。
最小阻力定律示意图在镦粗中,此定律也称——最小周边法则二、塑性变形前后体积不变的假设弹性变形——考虑体积变化塑性变形——假设体积不变(由于金属材料连续,且致密,体积变化很微小,可忽略)此假设+最小阻力定律——成形时金属流动模型三、变形程度的计算变形程度——用“锻造比”表示拔长时锻造比为: T 拔=Fo/F镦粗时锻造比: Y 镦=Ho/H式中:H 0、F 0——坯料变形前的高度和横截面积H 、F ——坯料变形后的高度和横截面积T 锻=2~2.5 (要求横向力学性能)纵向Y 锻↑由Y 锻可得坯料的尺寸。
金属塑性成形

第四章金属塑性成形在工业生产中,金属塑性成形方法是指:金属材料通过压力加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工件的尺寸、形状以及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常用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如下:自由锻造:手工自由锻、机器自由锻锻造成形模型锻造:锤上模锻、压力机上模锻金属塑性成形冲压成形、挤压成形、拉拔成形、轧锻成形金属材料经过塑性成形后,其内部组织更加致密、均匀,承受载荷能力及耐冲击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凡承受重载荷及冲击载荷的重要零件,如机床主轴、传动轴、齿轮、曲轴、连杆、起重机吊钩等多以锻件为毛坯。
用于塑性成形的金属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以便加工时易于产生永久性变形而不断裂。
钢、铜、铝等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可进行锻压加工;铸铁的塑性很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裂碎,不用于锻压。
在金属塑性成形方法中,锻造、冲压两种成形方法合称锻压,主要用于生产各种机器零件的毛坯或成品。
挤压、拉拔、轧锻三种成形方法是以生产金属材料为主,如型材、管材、线材、板料等,也用于制造某些零件,如轧锻齿轮、挤压活塞销等。
第一节锻造锻造是金属热加工成形的一种主要加工方法,通常采用中碳钢和低合金钢作锻件材料,锻造加工一般在金属加热后进行,使金属坯料具有良好的可变形性,以保证锻造加工顺利进行。
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如下:下料→坯料加热→锻造成形→冷却→热处理→清理→检验。
一、锻坯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1.加热的目的锻坯加热是为了提高其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以便锻造时省力,同时在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时不致破裂。
一般地说,金属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可锻性得以提高。
但是加热温度过高又容易产生一些缺陷,因此,锻坯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
2.锻造温度范围各种金属材料在锻造时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称为该材料的始锻温度。
加热温度过高会产生组织晶粒粗大和晶间低熔点物质熔化,导致过热和过烧现象。
碳钢的始锻温度一般应低于其熔点100~200︒C,合金钢的始锻温度较碳钢低。
金属塑性加工工艺

金属塑性加工工艺20103606 材料加工1班魏绪1.材料加工:金属坯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以及服役性能的材料、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2.适用范围:钢、铝、铜、钛等及其合金。
3.主要加工方法:(1) 轧制:金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过程。
(可实现连续轧制)纵轧、横轧、斜轧。
举例:汽车车身板、烟箔等;其它:多辊轧制(24辊)、孔型轧制等。
(2) 挤压:金属在挤压筒中受推力作用从模孔中流出而制取各种断面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
定义:金属材料在挤压模内受压被挤出模孔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挤压法非常适合于生产品种、规格、批数繁多的有色金属管、棒、型材及线坯。
正挤压—— 坯料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一致。
反挤压—— 坯料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举例:管、棒、型;其它:异型截面。
特点: ① 具有比轧制更为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图,金属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塑性,获得大变形量。
可加工用轧制或锻造加工有困难甚至无法加工的金属材料。
② 可生产断面极其复杂的,变断面的管材和型材。
卧式挤压机 正挤反挤③灵活性很大,只需更换模具,即可生产出很多产品。
④产品尺寸精确,表面质量好。
(3) 锻造:锻锤锤击工件产生压缩变形•定义:借助锻锤、压力机等设备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一定组织性能的锻件。
垂直方向(Z向)受力,水平方向(X、Y向)自由变形。
A.自由锻:金属在上下铁锤及铁砧间受到冲击力或压力而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我国自行研制的万吨级水压机B.模锻:金属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冲击力或压力而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
举例:飞机大梁,火箭捆挷环等。
万吨级水压机模锻的飞机大梁、火箭捆挷环特点:在塑性变形中,能使坯料的粗晶粒破碎、疏松、孔隙被压实、焊合,锻件的内部组织和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应用:锻造应用十分的广泛,可以生产几克重到200t以上各种形状的锻件,如各种轴类、曲柄和连杆。
金属塑性成形的概念

金属塑性成形的概念金属塑性成形是指通过在金属材料中施加外力、应用热力或化学反应等手段,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一种金属加工工艺。
与传统的金属加工方式相比,金属塑性成形具有高效性、精确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冶金等行业。
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材料由原有的形态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金属塑性成形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锤击成形、挤压成形、拉伸成形、压力成形和转轧成形等。
锤击成形是一种传统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它通常通过将金属材料置于锻造设备中,然后利用锤击力量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锤击成形具有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的优点,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挤压成形是指将金属材料置于挤压机中,通过挤压头施加压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挤压成形可以分为直接挤压和间接挤压两种形式。
直接挤压是指将金属材料直接放入挤压腔内,然后施加压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压缩变形。
间接挤压是指将金属材料包裹在特殊形状的模具中,然后施加压力使金属材料逐渐挤出模具,从而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拉伸成形是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施加拉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拉伸成形通常用于制备薄壁结构,如汽车车身、空调管道等。
拉伸成形由于受到法向拉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易造成材料表面的应力集中和变形不均匀,因此在拉伸成形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应力分布和变形。
压力成形是一种利用液压或气压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压力成形通常具有成形精度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并且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压力成形主要包括冲压成形、压铸成形和锻压成形等。
转轧成形是一种将金属材料置于转轧机中进行塑性变形的金属加工方法。
转轧成形通常用于制备薄板材料,如钢板、铝板等。
转轧成形具有高效、节省原材料和简便的优点,且可以保证成形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总之,金属塑性成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领域的重要技术,通过施加力量和热力等手段,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金属塑性加工方法——拉伸(一)

金属塑性加工方法——拉伸(一)拉伸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塑性加工方法,它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拉伸的基本原理拉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拉伸力的作用,使金属材料发生单轴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变形。
在拉伸过程中,金属材料受到拉伸力的作用,原先的尺寸会发生变化,同时形成一个狭长的截面。
拉伸的工艺过程拉伸的工艺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不同的金属材料适用于不同的拉伸工艺,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对拉伸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2.设计模具和夹具:根据所需形状和尺寸设计模具和夹具,用于将金属材料固定并施加拉伸力。
3.加热金属材料:有些金属材料需要在拉伸前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其塑性,使其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4.___伸力:将金属材料放置在模具中,并___伸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5.控制拉伸过程:在拉伸过程中,需要控制拉伸速度、拉伸力大小等因素,以确保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符合要求。
6.冷却和固化:在拉伸完成后,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冷却和固化处理,以使其保持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拉伸的应用领域拉伸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金属成型:拉伸可用于制作各种金属制品,如金属片、管材、线材等。
2.零件制造:拉伸可用于制造各种金属零件,如汽车零部件、家电零件等。
3.金属加工:拉伸也可以与其他金属加工方法结合使用,如冲压、焊接等。
总结拉伸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塑性加工方法,通过施加拉伸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它在制造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制作各种金属制品和零件。
正确的设计和控制拉伸工艺过程对于达到理想的拉伸效果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塑性加工工艺
20103606 材料加工1班魏绪1.材料加工:
金属坯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以及服役性能的材料、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2.适用范围:
钢、铝、铜、钛等及其合金。
3.主要加工方法:
(1) 轧制:金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过程。
(可实现连续轧制)纵轧、横轧、斜轧。
举例:汽车车身板、烟箔等;
其它:多辊轧制(24辊)、孔型轧制等。
(2) 挤压:金属在挤压筒中受推力作用从模孔中流出而制取各种断面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
定义:金属材料在挤压模内受压被挤出模孔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挤压法非常适合于生产品种、规格、批数繁多的有色金属管、棒、型材及线坯。
正挤压—— 坯料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一致。
反挤压—— 坯料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举例:管、棒、型;
其它:异型截面。
特点: ① 具有比轧制更为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图,金属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塑性,获得大变形量。
可加工用轧制或锻造加工有困难甚至无法加工的金属材料。
② 可生产断面极其复杂的,变断面的管材和型材。
卧式挤压机 正挤
反挤
③灵活性很大,只需更换模具,即可生产出很多产品。
④产品尺寸精确,表面质量好。
(3) 锻造:锻锤锤击工件产生压缩变形
•定义:借助锻锤、压力机等设备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一定组织性能的锻件。
垂直方向(Z向)受力,水平方向(X、Y向)自由变形。
A.自由锻:金属在上下铁锤及铁砧间受到冲击力或压力而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
我国自行研制的万吨级水压机
B.模锻:金属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冲击力或压力而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
举例:飞机大梁,火箭捆挷环等。
万吨级水压机模锻的飞机大梁、火箭捆挷环
特点:在塑性变形中,能使坯料的粗晶粒破碎、疏松、孔隙被压实、焊合,锻件的内部组织和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应用:锻造应用十分的广泛,可以生产几克重到200t以上各种形状的锻件,如各种轴类、曲柄和连杆。
(4) 冲压:金属坯料在冲模之间受压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通常在冷态下进行,又称冷冲压。
特点:
①冲压出形状复杂的零件,废料较少。
②冲压加工出来的产品具有足够高的精度和较低表面粗糙度互换性好。
③能获得质量轻、强度和刚度较高的零件。
④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工艺过程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5)拉拔:
将金属坯料拉过拉拔模的模孔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是生产管材、棒材、型材及线材的主要方法之一。
特点:
①拉拔制品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
②工具与设备简单,维护方便。
③最适合于连续高速生产断面尺寸小的长制品。
④拉拔道次变形量和两次退火间的总变形量受到限制,工艺过程长。
过大的道次加工率将导致制品尺寸、形状不合格,甚至被拉断。
原因是变形区内为两压一拉应力状态,不利于充分发挥金属的塑性。
4. 特点:
(1)质量比铸件好(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性能好);a. 细化晶粒;b.消除微观缺陷。
(2)不产生切削,金属利用率高;
(3)易实现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大批量生产;
(4)设备较庞大,相对铸造能耗较高。
5.塑性加工理论的发展概况:
金属塑性加工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晶体力学CMTP (Continuum Mechanics of Textured Polycrystals)
塑性变形材料学:1)塑性变形组织控制
2)织构控制
塑性加工摩擦学:干摩擦、湿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润滑剂
(1). 金属塑性加工力学(力学冶金)
是随塑性力学(塑性理论)在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
1864年Tresca首次提出最大剪切屈服准则;
1925年Karman将塑性力学应用于塑性加工;
Sachs和Siebel提出工程法(主应力法);
20世纪中期建立滑移线法研究平面变形;
20世纪50年代发展变形功平衡法;
现代,塑性有限元法。
(2). 金属塑性加工材料学
运用物理冶金原理研究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的组织演变及性能变化的规律。
运用位错理论解释金属塑性变形过程,如滑移、机械孪生、加工硬化、裂纹形成、扩展和断裂。
胞状结构、剪切带、过渡带、形变带以及晶粒取向演变与分布。
ND//[001]
25 m
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获得的微取向分布上图
(3). 塑性加工摩擦学
塑性加工过程中接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引起摩擦,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力学变化,对金属塑性变形应力应变分布和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机械摩擦理论:阿芒顿-库仑定律;
➢粘着摩擦理论:
✓①F.P.鲍-D.泰伯焊合摩擦理论
✓②И.B克拉盖尔斯基理论
➢磨损
➢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