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 心身疾病

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
向者
动及A型行为等
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 显应激源的人
及早通过心理指 导加强其健全个
性的培养
LOGO
利用心理学技术 指导其进行矫正
及时帮助其进行 适当的调整,以 减少不必要的心
理刺激。
实用文档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LOGO
实用文档
一、原发性高血压
❖综合因素所致。 ❖心理社会因素:
而心身疾病既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又有 明确而具体的病变部位,一般累及植物神经 所支配的脆弱器官。
LOGO
实用文档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理干预目标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 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 强应对能力
消除生物学症状:减轻生理反应,缓解病情
Alexander认为潜意识冲突导致精神紧张,改变了交 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扰乱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 器官症状。
迷走神经 哮喘、溃疡
心理冲突
LOGO
交感神经 原发性高血压、甲亢
实用文档
❖心理生理学说
如果说心理动力学是强调病因,则心理生 理学说着重于发病机制。
Cannon的“应急” 反应,巴甫洛夫的实 验神经症,都说明神经刺激可以影响和改变 器官功能,即心理活动可影响生理过程,甚 至引起疾病。Selye的“应激”学说更带动 了内分泌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参与。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有助于癌症的防治。
LOGO
实用文档
癌症的临床心理问题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表现
确诊前 回避、不积极检查、焦虑、失眠
确诊后 否认 愤怒 接受现实 消极等待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综合评估
采用全面评估,包括心理测量和体格检查等, 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 疾病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心理疗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心理疗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变不适应 的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管理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规律的运 动、健康的睡眠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对心身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很重要。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学科,心身疾病是一类身体状况受心理因 素影响的疾病。
心身疾病的定义和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疾病,包括身体症状受心理因素影响、心理因素 导致身体健康恶化等。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变化、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等,综合影响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平衡。
心身疾病防治的策略
1.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心身医学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干预策略。 3. 建立心身医学团队,促进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合作。
心身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基因与心身健康
探索基因、表观遗传和心身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心身疾病的常见类型
• 功能性疾病:如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等。 • 身体化障碍:体验到身体症状但无明确医学解释。 • 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 疼痛性疾病:如慢性疼痛综合征、疼痛失调等。
心身医学模型的应用
心身医学模型将心理因素纳入临床实践,通过整合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心身疾病 的治疗提供综合性的方法。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六讲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
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1.内科心身疾病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护理心理学 第8章 心身疾病

• 偏执:多见于知识分子或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高 血压病人。
A型行为
• ①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速度快;办什么 事总想提前;脾气急躁,缺乏耐心,常因急 于考虑做什么事情彻夜不眠,甚至半夜起床 做事情;
(五)糖尿病
• 1、概念:以糖尿和高血糖为特征的多因性 分泌—代谢障碍,是由胰岛素缺乏或靶细 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
• 2、病因
•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 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 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 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 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 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
• 3、心理特点
• 初患糖尿病新入院的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 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下,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常见的糖尿 病心理障碍通常是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焦 虑、癔症性、恐怖、强迫和抑郁。
• 具体表现:与别人过分合作协调、姑息,谦让; 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 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耐心; 尽量回避各种冲突;负性情绪控制能力强,特 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追求完美、生活单调 等。
• 3、心理特征 • 1、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第六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 概述
一、心身疾病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
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二、与其他病症的异同
1、与一般躯体疾病:
二者都有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 改变或病理生理过程,即都有生物学基础;但 病因不同,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第十章:心身疾病

西方国家对应激的研究
不幸的是,如果因为长期慢性的应激,而 反复出现“战斗或逃跑反应”,将会导致 长期的负面的影响。你的肾上腺分泌出肾 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消化、生殖、 生长、组织的修复、和你的免疫和抵抗炎 症的系统的反应。也就说,你的身体中一 些对保持你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开 始下降。
心身疾病的诊断
目前学术界对心身疾病的态度是不倾向于 对此做出单独的诊断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 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没有得到明确 的澄清和证实。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 内的精神障碍诊断系统都不同程度地保留 了对心身疾病的关注。
心身疾病的范围
主要包括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 症状为主要表现、受植物神经所支配的 系统或器官疾病。
按各器官和学科分类有: (一)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 性高血压、心率不齐等。 (二)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 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神性 (心因性)厌食等。 (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 度换气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等。 (四)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 进症,肥胖症等。
(五)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 挛性斜颈、植物神经障碍等。 (六)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 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 (七)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症等。 (八)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 皮炎,皮肤搔痒症等。 (九)眼科:青光眼、弱视等。 (十)耳鼻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口吃、 咽部异物感等。 (十一)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 症等。 (十二)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 等。
心身疾病

1959年
1979年
1991年
2002年
发病率
患病人数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我国城市35至60岁的中年人中,三分之一是 高血压患者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万人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二.冠 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已达 1.5亿,每年增加300多万人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ICD—10建议用“disorder‖取代“disease‖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一)定义 心身疾病
躯 体 疾 病
心 身 病
心 身 症
神 经 症
精 神 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 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1.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2.器官脆弱易感倾向; 3.自主神经过度活动性。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潜意识心理 冲突
神经系统功能 改变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某些社会环境刺激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由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它是身体与心理之间紧密联系的产物,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或误解。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对心身疾病进行探讨,以增进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定义心身疾病,又称为躯体化障碍、功能性身体症状障碍,是指那些不能用已知疾病解释的身体症状,例如头痛、胸闷、腹痛等,这些症状造成了明显的痛苦或丧失功能。
尽管这些症状缺乏明确的身体病理学证据,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以通过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或加重。
二、病因心身疾病是复杂多样的,其病因涉及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1.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人天生就存在对压力的脆弱性,容易出现身体症状。
此外,某些生物化学和生理机制的改变也与心身疾病的发生相关。
2.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压力是诱发心身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工作压力、家庭冲突、人际关系问题等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诱发或加重身体症状。
3. 环境因素:外部环境中的压力和刺激也会对心身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例如,持续的恶劣工作环境、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三、症状心身疾病的症状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胸痛、肌肉紧张、疲劳、消化不良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对各类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
四、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心身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增强应对能力,从而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3. 身体疗法:有些患者对心身疾病的症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身体感知,因此采用一些身体疗法如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紧张感。
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tion) 是一种以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种 被最早确认的心身疾病。一般认为,原 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 除与高钠膳食,遗传缺陷等原因有关外, 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始动机制中起主 要作用。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
大脑边缘系-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通路 下丘脑可分泌多种神经激 素。如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作为一种化学信息兴奋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机制,使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 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 松)的合成与分泌,以利机体产生相应 的生理、行为变化。
沃尔夫的理论
通过胃瘘观察情绪因素对胃运动、 张力、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在恐怖、 失望、悲哀情绪下,胃全部功能均降 低。长期的愤恨情绪可使胃粘膜充血, 最终出现点状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而 当抑郁寡欢、灰心丧气或激烈运动比 赛时,肠蠕动受抑,出现便秘。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
西波克拉底:体液学说 《黄帝内经》:五神、五志学说 德国海因洛茨:首提“心身”、 “心身医学”概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心身疾病
郭争鸣 副教授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 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即指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 疗和预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 体器质性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有 关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包括 神经症或心理生理障碍。
心身疾病的特征
哈雷德提出心身疾病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有关。 2.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有关。 3.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4.同一患者可以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 5.常常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家族史。 6.病程往往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消极应对:其特点是具有抑制、
退缩、被动。 ①镇静与克制。 ②摆脱与超脱。 ③否认。 ④休息、睡眠、性生活。
⑤合理化。 ⑥抱病疗养。 ⑦幻想白日梦。 ⑧歪曲事实以自欺。 ⑨信奉宗教与迷信。
(二)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及抗 焦虑(抑郁)等药物的应用 2、心理治疗 3、其他治疗:如理疗、水疗、针疗等
心身疾病的特点
①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十 分重要作用; ②性格缺陷等易患素质为发病的内在 基础; ③具有明确的器官病理生理改变;
④临床表现为以情绪障碍为中心的各 种心理和身体障碍症状;⑤心身疾病 涉及的通常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 系统或器管;⑥心理治疗及抗精神病 药物的应用在心身疾病的转归中起重 要的作用;
5、消化系统的心身病症:胃、十二指 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 溃疡性结肠炎、幽门痉挛,过敏性结 肠炎;
6、泌尿生殖系统的心身疾病:月经紊 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出血、性 功能障碍、尿频、功能性不孕症;
7、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病症:甲状腺机 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阿迪森氏 病; 8、神经系统的心身疾病:痉挛性疾病 (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紧张性 头痛、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症;
疹)前有烦恼的生活事件,共147例发 作,其起病加剧或复发与情绪变动有 关。
Anderson和Cross在195例病人中发 现皮损的程度与情绪障碍的程度相一 致。且常伴有lgE水平的升高。
二、瘙痒病
1、临床特点 ●无任何原发性皮疹的皮肤瘙痒。 ●阵发性瘙痒,夜间为重。 ●情绪激动、第二信息暗示可诱发瘙 痒或加重。
四、斑秃
1、临床特点 局限性大小不等的圆型或椭圆形斑
片状脱发 骤然发生 经过徐绶 脱发处头皮正常,无炎症,无n报道:114例中23%
发病前有精神创伤或焦虑的历 史,另外22%有各种精神功能障 碍的表现。
●lrwin研究55例斑秃,23%出现于精 神创伤之后,另外63%有神经症表现。 ●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是精神因素或 其它因素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以及毛 发生长暂时性的抑性。
心身疾病的分类
1、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神经性皮炎、 瘙痒症、斑秃、牛皮癣、多汗症、慢 性荨麻疹,湿疹等; 2、肌肉骨骼系统的心身疾病:腰背疼, 肌肉疼痛;
3、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 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 4、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冠状动脉 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 律不齐、高血压、偏头痛、低血压、 雷诺氏病(Raynand’s disease);
五、银屑病
一、临床特点 1、红色丘疹或斑片,边缘清楚,上覆 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有溥膜 现象和点状出血; 3、头皮皮损处头发呈簇状; 4、形态有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 地图状等; 5、别外有脓疱型、关节病型、渗出型、 红皮病型。
皮肤科常见的心身疾病 神经性皮炎 瘙痒病 荨麻疹 斑秃 银屑病
一、神经性皮炎
1、临床特点 ● 多见于青壮年 ● 分局限型和播散型(分布) ● 局部奇痒—扁平丘疹(皮肤色或淡 褐色)—苔藓样斑片 ● 阵发瘙痒,夜间为甚,病程慢性,反
复发作
2、观察、研究 观察发现,多见于经常有焦虑、恐惧、
抑郁与易激惹的人群中。 Wittower等人发现77/90在起病(出
心身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 是新兴的医学科学体系——综合医学和整 体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医学生物 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医学 等多种学科,心身医学主要从心、身相关 的立场来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规律 和防治方法。
心身医学的发展史
与心身反应及心身障碍的鉴别 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action);
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生理的变化,具有持 续时间短、程度轻的特点。临床表现是 围绕心理社会因素的; 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s): 强烈持久的心理刺激引起的持续的生理 活动紊乱,组织器官没有器质性的改变。
耳鼻喉科的心身疾病有:美尼尔氏综 合征(Meniere’s syndro-me)、咽 部异物感等; 眼科的心身病症有:原发性青光眼、 眼睑痉挛、弱视等; 口腔科的心身疾病有:特发性舌痛症、 口腔溃疡、咀嚼肌痉挛等; 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有癌症和 肥胖症等。
心身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一)预防 (1)积极应对:是主动、释放、进取。 ①树立理想、发奋工作、从事业成就 中寻求精神寄托。 ②娱乐与放松。 ③转换动作。 ④自我解嘲。 ⑤寻求理解、安慰与支持。 ⑥自我渲泄。
2、观察、研究 瘙痒的耐受性个体间差异很大。人
格特征与精神紧张有一定的作用,如 有依赖、被动、顺从人格的人在不能 发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愤怒或焦虑) 时,易导致心因性瘙痒。
三、荨麻疹
1、临床特点 突然发生,成批出现 ,瘙痒明显,
持续时间短,反复发作; 急性荨麻疹有较明显的精神紧张因
素或人格障碍的影响; 慢性荨麻疹有较明显的精神紧张因
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医学:是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 中一切心身相关现象的机制和规律的 一门科学。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 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以器 官的病理改变和相应的症状体征,发病后 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相互影响,促使原发 病不断恶化,反之,经过身心综合治疗可 获缓解的一类疾病。
素或人格障碍的影响;
2、观察、研究 ●Akemi等人对13例患者的实验:用A产生 激惹(变态)反应的植物叶触其前臂,均 产生风团;用B不产生激惹(变态)反应的 植物叶触其前臂,均不产生风团作催眠诱 导后,蒙上患者眼睛;先告之为不产生反 应的植物叶,用A后经2例产生风团先告之 为产生反应的植物叶,用B后竟全部出现皮 疹。 ●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Cannon(1920):应激、交感系统、躯体 器官; Selye:应激、免疫活性物质、躯体器官; Bunbar(1930):创立第一个心身医学会。 被压抑情绪和心理冲突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前苏联: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大脑 皮层与内脏相关理论,以解释心身疾病的 发病机理; 现在:发展了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 模式,以解释身心疾病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