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大纲(六年制)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一、病例分析
1. 了解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分析病例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
3. 提供实际病例模拟训练机会,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科知识
1. 掌握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等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2. 学习专科相关检查、诊断和治疗技术
3. 深入了解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三、实验技能
1. 学习临床医学实验室技术,如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手段
2. 掌握基本内科检查方法,如听诊、触诊、压痛点等
3. 提高分析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的能力
四、诊断能力
1. 培养对内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2. 学习临床推理和病情评估,制定合理诊疗方案
3. 提高处理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组织专家讲座和学术讨论,拓展学生学科领域的视野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快速掌握和灵活运用
六、教学内容
1. 内科学基本原理、临床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2. 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要点
3. 内科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七、评估方式
1.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病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医学文献阅读,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操作、技术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是内科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并培养优秀的内科医学人才。
内科学教学大纲Microsoft Word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内科学》二、课程性质: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主要研读对象专科临床专业学生。
2、课程特点: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
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内科”的特点。
《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临床医学是认识和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科学。
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内科学课堂讲授60学时,临床见习4学时,总计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内科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内科学课程提供一个详细的框架,确保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地学习内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
2. 目标和要求- 掌握常见的内科学知识,包括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病例中分析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内科学的基本操作和常见疾病的处理。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患者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效合作。
3. 教学内容3.1 内科学基础知识- 内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内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内科学疾病分类和流行病学- 内科学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内科学的临床表现和病史采集- 内科学的体格检查方法3.2 常见内科疾病-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胰腺炎等- 泌尿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等-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3.3 内科诊断和治疗- 内科学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技术- 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内科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内科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护理4.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内科学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的原理、病理生理等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
- 病例讨论:通过分析真实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网络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内科学相关内容,并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
5. 课程评估-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病例讨论、实践操作等综合评定。
- 考试成绩: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内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学分: 10.5 总学时: 192 理论学时: 104 实验(见习)学时: 88 课外学时: 0开课对象:临床医学教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参考资料:【1】内科学,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2】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6版【3】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4】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刘文励、叙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在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精读的课程。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规范的工作程序。
《内科学》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理论学习包括课堂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实践,将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概述内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医学生内科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全面有效地进行内科诊疗工作。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内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二、课程目标1. 系统了解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
2. 掌握内科学的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内科学专业技能,如临床技能、沟通技巧等。
4. 培养内科学的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能力。
5. 培养内科学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内科学基础知识1.1 内科学的定义、分类与发展历程1.2 内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3 内科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1.4 内科学的专业术语和表达规范2. 常见疾病的诊疗与管理2.1 肾脏疾病2.1.1 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2.1.2 尿毒症的诊断和治疗2.2 心血管疾病2.2.1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2.2.2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2.3 消化系统疾病2.3.1 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2.3.2 肝炎的诊断和治疗3. 内科学临床技能3.1 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3.2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4. 内科学科研与实践4.1 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2 学术写作与发表五、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2. 病例讨论3. 视频教学4. 临床实习5. 科研项目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内科学教程》2. 参考书目:- 《内科学概论》- 《内科学临床指南》- 《内科学临床技能》七、考核方式1. 学期考试: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2. 实习考核3. 学术论文评定八、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计划,并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和评估,确保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九、总结内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为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第一节肺炎概述【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
【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
【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内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基本信息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本科生的内科学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内科学的全面知识和技能。
教学时间为一个学年,共包含100个课时。
教材选用《内科学原理》及《临床内科学》。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正确分析、处理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3、了解并掌握内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
三、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
2、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
4、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5、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6、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7、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病、癫痫、神经衰弱等。
8、免疫系统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9、肿瘤性疾病: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等。
10、急救医学:包括心肺复苏、中毒急救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
2、课堂讲解与病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解病例和分析临床问题,加深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图像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1、理论考试:通过试卷测试学生对内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临床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临床案例,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评估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
3、平时作业:布置相关文献阅读和病例报告等作业,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4、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内科学学习成果。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内科学是医学领域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学科之一,涵盖了人体各系统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内科学知识,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理解内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 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4.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5. 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内科学基础1. 内科学的定义和范畴。
2. 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3. 病理生理学基础。
4. 临床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
5. 常见临床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
6. 内科学基本技能操作。
第二部分呼吸系统疾病1.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4. 肺癌、胸腔积液等。
第三部分循环系统疾病1.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2.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3. 冠心病、高血压等。
4. 心肌炎、心肌病等。
第四部分消化系统疾病1. 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
2. 胃炎、肠炎等。
3. 肝硬化、胆囊炎等。
4. 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
第五部分泌尿系统疾病1.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2.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3.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4. 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5.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6.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7.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
8.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等。
9.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
10.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11. 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2. 中毒与理化因素疾病:药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13. 其他:如恶性肿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四、了解肺功能检查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五、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预防和科研进展。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上升情况及主要原因。
、讲述呼吸系统四大病谱:炎症、、肿瘤、间质疾病及其在内科疾病中的地位。
.理论与实践结合分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和抢救原则、要点和具体方法。
.重点讲授慢性呼衰。急性呼衰中重点讲授。
二、实践部分
.掌握各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熟悉血气、酸碱诊断常用的参数及其意义。
.掌握根据呼吸衰竭类型正确氧疗:熟悉呼吸机使用中潮气容积、频率与通气量的关系。了解通气不足、通气过度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在抢救时的作用及机制。
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顺应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堂讲授和临床实践(见习和实习),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支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二、实践部分
、结合临床病例及影像结果、体检湿罗音部位,掌握支扩体位引流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结合胸片讲述支扩的好发部位及肺分叶分段。
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熟悉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着重领会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对各系统重要脏器的损害。结合病理生理掌握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要点。
、概述定义、发病情况及近年来研究的成就。
、阐述慢性肺心病的各种病因,指出在我国~是慢性支气管炎这一现实。
、围绕肺动脉高压的形成,阐明肺心病的发病机理,指出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酸碱水电失衡对全身各重要脏器的影响。从而阐明肺心病是以右心受累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心病的线和心电图诊断标准。
、从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阐明肺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各种并发症多发生在失代偿期,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详细分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方法和主要药物的选择。对各种重要并发症如肺性脑病、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水电酸碱失衡、休克、功能性肝、肾功能衰竭等的防治是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方面。
二、实践部分
、结合病史和临床,掌握肺心病诊断中的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诊断条件。
、熟悉血气和酸碱平衡常用参数的意义,结合病史能对肺心病并发单纯性酸碱失衡作出诊断。
三、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诊断分期要点及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慢支的定义,发病情况、病因、发病机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含义和概念。
、分述慢支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着重阐述外因中吸烟对慢支的发生、发展的危害和内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简述慢支的病理特征。
、简述过去十年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所面临严重的防治任务。
二、实践部分
、痰和其它分泌物的细菌学、细胞学检查的正确取材方法和主要临床意义。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胸部线表现。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主要指征,禁忌症及术前准备。
、皮肤过敏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中的阻塞型、限制型和混合型通气障碍、换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异常及气道反应性阳性各所代表的临床意义。
、使学生掌握肺功能、、气道反应性变化在哮喘诊断中的意义。
、使学生了解皮肤过敏试验,特异性过敏原试验对哮喘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课前画好肥大细胞内比值变化示意图和等的支气管收缩发病机理双重途径示意图,使讲解时学生易于领会。
支气管扩张症
目的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因学时不够,自学为主;有问题在各论结合具体疾病提问,解答和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如不加防治最终将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各种致病因素尤其是吸烟在发病中的作用,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征。
三、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基本知识。掌握控制哮喘发作的措施和防止复发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特征和发病情况。
、病因和发病机理讲解中,应指出常见过敏原和非特异性因素,阐述哮喘的本质和气道高反应性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临床表现时结合实验室资料能对各型哮喘作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阐述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在鉴别诊断中要强调与心源性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鉴别的重要意义。
.课前画好发病机理示意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肺 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肺炎是常见病,在我国各种疾病死因中肺炎居第五位。同时使学生了解肺炎的病因分类和临床意义。
二、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治疗。
三、熟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包括绿脓杆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大肠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药物的选择。熟悉常见的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肺癌
计
消
化
系
统
总论
造
血
系
统
贫血概述
胃炎
缺铁性贫血
消化性溃疡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病
溶血性贫血概述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肝硬化
白血病
原发性肝癌
淋巴瘤
肝性脑病
出血性疾病概述
急慢性胰腺炎
过敏性紫癜
上消化道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计
泌
尿
系
统
总论
内分泌代谢疾病
总论
二、了解肺心病发病的关键是肺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并发症。掌握肺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三、掌握肺心病治疗中的抗生素应用原则,改善肺泡通气,纠正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改善循环功能、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内科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山 东 大 学 医 学 院
二五年五月
前 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与临床医学各科、基础医学间的关系甚为密切。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大纲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疗系五年制内科学教学用,亦可供销其它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及临床低年医师的参考。
通过内科学的教学,最终应使学生掌握常见内科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提高对内科疾病的知识和应诊能力,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六年制)使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可参考应用。
二、熟悉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常见的病因,主要发病机理,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抢救措施。
三、熟悉血气、酸碱、水电常用的诊断参数及临床意义。了解其在呼吸衰竭诊断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呼吸衰竭定义、分类、分型及诊断标准。
.阐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系统分述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主要阐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对各系统的影响和对重要脏器的危害,从而理解各种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二、实践部分
、掌握阻塞性肺气肿胸部线表现特点,但不特异。
、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肺功能诊断条件:<、<、>,分钟呼气末>。
、当<()、>(),则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课前画好中心小叶肺气肿与全小叶肺气肿示意图,使学生容易理解。与慢性支气管炎一次讲,重点放在阻塞性肺气肿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明确慢性肺心病是常见病,是呼吸系统重点疾病之一。发病机理复杂,病理和病理生理涉及到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多,辅助检查多,用药涉及到众多方面,因此又是训练青年医师的诊断水平和处理复杂病最有代表性疾病之一。因此一定要学好。
、临床表现主要阐明咳、痰、喘三大症状与炎症的关系;正确地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
、根据定义临床表现,分型和分期、正确进行诊断的内容,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等鉴别诊断的要点内容。
、诊疗和预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二、实践部分
大致了解线胸部检查、肺通气功能及痰脱落细胞,痰检查菌情况。
有条件试画出正常支气管上皮及纤毛运载系统示意彩图,慢支示意彩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五、掌握肺气肿的防治方法、尤其是膈肌锻炼和缩唇呼吸。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阻塞性肺气肿的定义与的关系,各种肺气肿含义的区别。
、阐述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在我国以慢支为主的慢性气道阻塞引起的阻塞性肺气肿多见,病理上主要形成小叶中央型肺气肿;α缺乏症在我国很少见,故全小叶肺气肿也较少见。
肾小球疾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
肾盂肾炎
皮质醇增多症
慢性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
间质性肾炎水电解质代谢ຫໍສະໝຸດ 酸碱平衡肾小管疾病失常
肾病综合症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计
风湿性疾病概论
中毒概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管炎
一氧化碳中毒
系统性红斑狼疮